頂端優勢主要與生長素有關,植株頂端形成生長素

2020-12-06 西蜀影視

植物的根也有頂端優勢,主根生長旺盛,使側根生長受到抑制。在主根受損時,側根才較快生長。樹苗、菜苗移栽時,主根被截斷,可使側根生長加快,這有利於吸收水分和肥料。

某些果樹(蘋果、梨、荔枝等)雖無明顯的頂端優勢,卻有明顯的先端優勢。先端優勢是指主莖頂芽不抑制側枝生長,而是所有枝條的頂芽抑制本枝條下部芽生長的現象。

關於頂端優勢產生的原因,目前存在有兩種學說。

K.戈貝爾(1900)最早提出的營養學說認為,頂芽構成營養庫,壟斷了大部分營養物質。頂芽分生組織比側芽分生組織先形成,能優先利用營養物質並優先生長,側芽因缺乏營養物質而生長受到抑制。從形態解剖看,側芽與主莖之間沒有維管束連接,不易得到充分的營養供應,頂芽輸導組織發達,成為生長中心,競爭營養的能力強。用亞麻試驗表明,缺乏營養時側芽生長受抑制,而營養充分時側芽則生長。

後來,K.V.蒂曼和F.Skoog等提出的生長素學說認為,頂端優勢主要與生長素有關,植株頂端形成生長素,通過極性傳導向下運輸,由於側芽對生長素敏感,其生長受到抑制。從圖9-9中可見,頂芽存在時,側芽受到抑制;去頂芽後,側芽生長;但在頂端切除後在切口上塗上含有生長素的羊毛脂膏,與頂芽存在時的作用相同,側芽仍被抑制。

除生長素外,頂端優勢還與其它植物激素有關。試驗表明,用細胞分裂素處理側芽,可去除生長素的抑制作用,側芽能萌發、生長。因此認為,側芽生長受抑制是因為根部合成的細胞分裂素優先供應給頂芽,而側芽缺少細胞分裂素所致。用GA處理枝條頂端,可加強生長素的作用,即加強頂端優勢;但去掉頂芽後,GA不能代替生長素抑制側芽的作用,相反,會引起側芽強烈生長。一種植物是否存在頂端優勢,在很大程度是取決於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相互競爭。

相關焦點

  • 青鮮素的作用與生長素的相反,能抑制頂端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
    青鮮素的作用與生長素的相反,能抑制頂端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破壞植物的頂端優勢;抑制生長,抑制發芽。生產上常用於抑制馬鈴薯、洋蔥、大蒜等在貯藏期間發芽以及抑制菸草的側芽生長。它是一種阻礙生長素運輸的物質,因而具有與生長素相反的作用,能抑制頂端分生組織細胞分裂,消除頂端優勢,促進側芽萌發。生產上主要用於大豆上,使大豆植株變矮,增加分枝,增加結莢數,防止倒伏,從而提高產量。四、整形素整形素(Morphactin),又名形態素,是9-羥芴-9-羧酸的衍生物,化學結構式如下:整形素可溶於乙醇。
  • 細胞分裂素pk生長素
    細胞分裂素類植物激素主要分布於植物分生組織內,其生理作用就是促進細胞分裂,芽的分化和消除頂端優勢、延緩衰老。而生長素主要分布於莖分生組織、葉原基、幼葉、發育的果實和種子等生長組織和花粉中。其生理作用是能促進側根和不定根發生,調節開花和性別分化,調節坐果和果實發育,控制頂端優勢等。細胞分裂素與生長素之間的對決如下:1、促進細胞分裂  細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進細胞分裂。它不僅能促進細胞分裂,還可以使細胞體積擴大。
  • 【教材答案】植物生長素
    (P90)2.是較長時間的單側光刺激引起植株彎向窗外有陽光處生長。這樣,可以使植株獲得更多陽光,從而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機物,滿足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P90)3.植株的彎曲生長發生在幼嫩部位。(P90)分別遮蓋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是採用排除法,觀察某一部分不受單側光刺激時系統的反應,從而確定是哪一部分在起作用。
  • 有了生長素,還怕肉不長!
    植物生長素是內部合成的,越是生長活躍的地方越是積累生長素,比如說頂芽,根部,莖部這些地方,合成生長素的能力超群,所以肉肉就長得快!提到生長素就不得不說一說向光性了,當生長素被陽光分解後,生長素的背陽面會集聚過多的生長素,生長素促進生長,因此植株會向著陽光生長,也就是所謂的向陽性,現在想想那些歪頭的肉肉,就是莖葉部生長素積累,在光照的情況下表現出了向陽性
  • 什麼是植物的頂端優勢?
    什麼是植物的頂端優勢?植物的傳粉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白花傳粉,在栽培學上,自花傳粉也稱為同花傳粉,是指同一株植物上同一朵花成熟的花粉粒落到同一朵花的柱頭上完成授粉的過程。另一種是異花傳粉,就是不同花朵之間的傳粉,在栽培學上常指不同植株間的傳粉。植物的頂端優勢是指植物的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抑制的現象。
  • Nature: 中國科學家發現一條新的生長素信號轉導途徑
    Nature:中國科學家發現新的不依賴於TIR1的生長素信號轉導途徑研究背景:經典的生長素信號通路是指生長素與其受體TIR1/AFBs結合後, 能穩定其受體與生長素信號抑制因子Aux/IAA蛋白的互作, 且能夠泛素化降解Aux/IAA蛋白, 釋放出被Aux/IAA蛋白抑制的生長素響應因子
  • Cell Reports | 福建農林大學林德書課題組發現生長素調控錐形細胞形態的機制
    福建農林大學基礎林學與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林德書課題組以擬南芥花瓣錐形細胞為模式開展研究,發現了細胞骨架微管的螺旋圓圈排列與錐形細胞頂部變尖的各向異性生長有關【3,4】。生長素影響了一系列的植物生長與發育的過程。
  • 幾種重要激素介紹:生長素、細胞分裂素、赤黴素、脫落酸、乙烯
    4-氯-IAA、5-羥-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等為類生長素。因而習慣上常把吲哚乙酸作為生長素的同義詞。生長素主要促進植物生長,在植物各種器官中都有,主要存在細胞質和葉綠體,生長旺盛部位。如莖尖、根尖、新葉片、嫩梢、種子等。還能夠促進果實的發育和扦插的枝條生根。但趨於衰老的組織生長素是不起作用的。
  • 植物生長素是怎麼發現的呢?
    現象:胚芽鞘尖端放在左側的植株——向右彎曲生長;胚芽鞘尖端放在右側的植株——向左彎曲生長。結論:胚芽鞘的彎曲生長一定是由一種化學物質引起的,他認為這可能是一種和動物激素類似的物質,所以把它命名為————生長素。1931年,人類從人尿中分離出具有生長效應的吲哚乙酸,由於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含量是極少的,直到1946年,人類才從高等植物中分離出生長素,並確定它就是吲哚乙酸。
  • 生長素響應因子選擇性結合AuxRE元件,調控生長素信號
    PNAS | 生長素響應因子選擇性結合AuxRE元件,調控生長素信號責編 | 逸雲生長素是一類重要的植物內源激素,生長素信號通路的轉錄調控依賴於生長素響應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 ,ARF),ARF能夠與生長素響應基因的順式作用元件
  • 什麼是植物的頂端優勢
    這種頂芽優先生長,抑制側芽發育等現象叫做頂端優勢。 以下為圖解說明: 1,具有頂端的植株,下面側芽的生長受到抑制 2,將莖尖端切除後,下面的側芽開始生長 3,在切除莖尖端的埠處塗上含有生長書的羊毛脂,側芽的生長仍受到抑制。
  • 中國科學院大學等揭示生長素在植物側生分生組織形成中的調控作用
    焦雨鈴課題組題在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發表了為Multifaceted functions of auxin in vegetative axillary meristem initiation 的研究論文,揭示了生長素在植物側生分生組織形成中起到的多方面複雜調控作用
  • 植物的頂端優勢會影響多層蟹爪蘭的生長嗎?
    植物的頂端優勢肯定會影響多層蟹爪蘭的生長。在探討該話題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為什麼要嫁接多層蟹爪蘭。我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1、嫁接多層蟹爪蘭觀賞性更高。嫁接多層蟹爪蘭可以設計出更多的蟹爪蘭植株造型,提升蟹爪蘭的觀賞效果。2、嫁接的蟹爪蘭花期更長。養過多層蟹爪蘭的應該知道,相對於原生蟹爪蘭,它的花期要更長一些。在沒有追肥的情況下也很容易二次開花。3、嫁接的蟹爪蘭養護管理更容易。
  • 生命科學學院李毅課題組揭示水稻生長素響應因子(OsARFs)差異性...
    揭示了水稻生長素響應因子(OsARFs)差異性調控水稻抗矮縮病毒(RDV)的分子機制。水稻矮縮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是由葉蟬傳播的能夠引起大面積水稻感病並嚴重減產的一種病毒。感染RDV的水稻植株顯著矮縮,分孽增多,不抽穗或半抽穗。
  • Science生長素渠化過程中生長素細胞間定向運輸的調控機制
    自組織 (self-organizing) 是這種適應性發育的主要特徵,如複雜葉片脈絡的形成,傷口周圍複雜維管結構的再生。生長素轉運是由生長素轉運蛋白PIN介導的。生長素「渠化假說」認為極性定位的PIN轉運蛋白通過轉運生長素形成的生長素轉運通道,確定了維管系統形成的位置。不同植物物種中均發現表達PIN蛋白的生長素通道出現在維管形成之前,連接新形成的器官或側枝,或者發生在葉脈形成、胚胎發生、創傷後維管再生過程。這些結果說明生長素是維管形成的必要信號。但是,生長素信號和PIN蛋白介導的運輸之間的反饋調節機制仍然未知。
  • 研究揭示水稻生長素響應因子(OsARFs)差異性調控水稻抗矮縮病毒...
    揭示了水稻生長素響應因子(OsARFs)差異性調控水稻抗矮縮病毒(RDV)的分子機制。水稻矮縮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是由葉蟬傳播的能夠引起大面積水稻感病並嚴重減產的一種病毒。感染RDV的水稻植株顯著矮縮,分孽增多,不抽穗或半抽穗。
  • 【Nat Communi】植物表皮細胞通過生長素途徑響應熱反應
    該研究表明植物在高溫下表皮細胞中的PIF4水平和活性增加,然後以細胞自主方式激活表皮生長素應答,從而促進擬南芥中的熱形態發生。熱形態發生(Thermomorphogenesis)是指植物響應環境溫度的升高而發生的形態變化。其特點包括下胚軸和葉柄伸長,葉子偏下性的生長,降低了葉片厚度。
  • 生長素作用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該研究發現蛋白酶體活性調節蛋白 PTRE1 介導了生長素對蛋白酶體活性的調控及生長素信號途徑重要因子 Aux / IAA 蛋白的降解,進而精細調控生長素信號和作用。生長素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發揮重要調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