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CRISPR/Cas9糾正人類胚胎中的突變為時尚早

2020-11-12 醫學顧事



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題為「Allele-Specific Chromosome Removal after Cas9 Cleavage in Human Embryo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描述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對人類胚胎中基因進行編輯後所出現的意想不到的不良結果。

對人類胚胎中致病基因突變的修正或許有望減少人類遺傳性疾病的負擔,並能改善攜帶致病性突變夫婦的生育療法(以此能代替對胚胎的選擇),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評估了在父源性染色體EYS位點上引入Cas9誘導的雙鏈斷裂(DSB)所產生的修復結果,EYS位點攜帶有一種會誘發失明的移碼突變(frameshift mutation),研究者發現,最常見的修復結局都是微同源性介導的末端連接,而該過程發生在胚胎發育的第一個細胞周期中,其會導致胚胎出現讀碼閱讀框的非鑲嵌型修復,而值得注意的是,大約一半的斷裂並不會被修復,從而就會產生未檢測到的父源性等位基因的出現,且會在優勢分裂後失去一條或兩條染色體臂。相應地,Cas9脫靶的斷裂則會導致染色體丟失及半合子不整合的出現(因為兩個等位基因發生了斷裂),相關研究結果揭示了科學家操控染色體內容物的能力,同時也提出了修正人類胚胎中突變所面臨的重大挑戰。

這是迄今為止分析CRISPR修飾對人類胚胎所產生影響的最詳細的一項分析研究,研究者表示,在人類胚胎的早期發育階段應用CRISPR技術來修復致盲基因通常會消除整個染色體或染色體的一大部分。Dieter Egli教授說道,CRISPR/Cas9技術或許目前還不能很好地應用於臨床中用於糾正人類胚胎早期發育階段所出現的突變。近些年來,該技術給分子生物學研究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而且其發現者也獲得了20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目前CRISPR/Cas9技術能幫助科學家們對胚胎中的細胞、活體組織和動物胚胎的基因組進行精確地編輯。

2015年科學家們首次報導了CRISPR技術在人類胚胎中的使用情況,而就在隨後的2018年,賀建奎聲稱在中國的一對雙胞胎中進行了CRISPR技術的應用,隨機引起了全球科學家和政府官員的強烈譴責。這項研究中,研究者Egli及其同事分析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對攜帶EYS((eyes shut homolog))基因突變的早期人類胚胎所產生的影響效應,該基因會引發遺傳性失明。研究者說道,此前我們對分化的人類細胞和小鼠進行研究發現,DNA的斷裂往往會產生兩種結局,即精確修復或微小的局部改變;在EYS基因中,這些改變會產生一種功能性基因,儘管其並不算是一種完美的修復。


當研究人員觀察分析修飾後胚胎的整個基因組變化時,他們發現另外一個結果,即在人類胚胎細胞中,DNA的單一斷裂會產生第三種後果,即整個染色體的缺失或染色體大片段的缺失,而這種染色體的丟失狀況是非常頻繁的。2017年,一項研究報導了科學家們利用CRISPR技術對正常胚胎中的心臟病致病性突變進行了成功修復,然而來自本文研究的完整數據則提出了不同的解釋,攜帶突變的染色體不僅沒有被修正,反而可能已經完全丟失了。

最後研究者Egli說道,如果我們的研究結果早在兩年前就被知道的話,我懷疑會有人在臨床試驗中繼續嘗試利用CRISPR技術來編輯人類胚胎中的基因,我們希望這些謹慎的研究發現應該阻止這項重要技術(CRISPR技術)在臨床中被過早盲目的使用,但該技術卻能幫助科學家們進行嚴謹的研究從而實現該技術能被安全且有效地使用。

相關焦點

  • 意外突變!CRISPR-Cas9應用依舊任重道遠
    CRISPR和DNA片段當地時間6月29日,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報導,來自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三個獨立研究團隊在測試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改變人類胚胎遺傳缺陷的可能性時發現,
  • 意想不到的突變,CRISPR-Cas9的應用仍然是任重道遠
    CRISPR和DNA片段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報導,當地時間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報導,來自哥倫比亞大學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和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三個獨立研究團隊發現,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可能導致基因組的意外突變。
  • 科學家們真能利用CRISPR/Cas9技術來糾正人類胚胎中的...
    對人類胚胎中致病基因突變的修正或許有望減少人類遺傳性疾病的負擔,並能改善攜帶致病性突變夫婦的生育療法(以此能代替對胚胎的選擇),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評估了在父源性染色體EYS位點上引入Cas9誘導的雙鏈斷裂(DSB)所產生的修復結果,EYS位點攜帶有一種會誘發失明的移碼突變(frameshift mutation),研究者發現,最常見的修復結局都是微同源性介導的末端連接,而該過程發生在胚胎發育的第一個細胞周期中
  • 研究發現可以用CRISPR校正人類胚胎突變的缺陷
    編輯人類胚胎基因後意外的不良結果。 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對人類胚胎中CRISPR進行的最詳細的分析,研究表明,應用CRISPR修復人類胚胎發育早期的致盲基因通常會消除整個染色體或大部分染色體。
  • CRISPR/Cas9編輯人類胚胎可能導致大片段突變
    原創 梅斯醫學 MedSci梅斯導語:人類胚胎突變矯正面臨重大挑戰。有針對性地引入DSB,然後進行重組,可以在模型生物和細胞系中精確地修飾基因組,並可能有助於糾正人類種系中的致病突變。修正人類胚胎中的致病突變有可能減少遺傳性疾病的負擔,並改善致病突變夫婦的生育治療,以代替胚胎選擇。DSB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發生,通過同源染色體之間的重組進行修復,從而保證後代的基因組傳遞和遺傳多樣性。
  • 人類胚胎基因修復不再遙遠:糾正常見但致命的突變
    最引人關注的一個新聞是,CRISPR可以修改人類胚胎,糾正一種相對常見且往往致命的突變。從事這一前沿研究的是頗具爭議的美國細胞生物學家舒哈拉特·米塔利波夫。他表示,他的團隊不僅使用CRISPR來修改新受精胚胎中的突變,而且所採用的機制如果不算新穎,至少也是非同尋常。科學界很快對此做出了直接且負面的反應。他們並不認同這一實驗。
  • 《細胞》:CRISPR編輯人類胚胎存在重大隱患
    但在編輯人類胚胎上,CRISPR卻始終充滿了爭議。這不僅有著倫理上的問題,也有著技術上的隱患。在本篇《細胞》論文中,科學家們評估了使用CRISPR工具修復一條致盲基因的可能性。這條基因叫做EYS,其中的一些突變(如移碼突變)會導致遺傳性眼盲。
  • 【綜述】治療性CRISPR/cas9技術研究進展
    最近的幾項研究,成功地應用 Crispr/cas9 糾正動物模型,體細胞和體外誘導的多能幹細胞中引起疾病的突變基因,這也對基因組編輯技術應用於臨床燃起了希望。我們對近期應用 Crispr/cas9 技術用於基因治療研究做一綜述。
  • 驚人發現:在人類胚胎中使用CRISPR,可能致使整條染色體消失!
    「我們的研究表明CRISPR/Cas9還沒有準備好在人類發育的這個階段用於糾正突變。」 在這篇新論文中,Egli和他的同事測試了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對早期人類胚胎的影響,這些胚胎攜帶著一種名為EYS(閉眼同源基因)的突變基因,這種基因會導致遺傳性失明,而且這種情況下出現的頻率很高。 在過去,科學家認為在人體細胞或小鼠中使用CRISPR會產生兩種結果,一種是精準修復突變,一種是產生微小的局部變化。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熱度背後的冷思考
    近年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正在給整個科研界帶來革命性變化,該技術使用CRISPR系統將Cas9蛋白和嚮導RNA注入小鼠受精卵,就能輕鬆實現基因敲除,同時,注入Donor DNA則可實現基因敲入,甚至國際著名學術期刊Genome Biology有文章指出這項新技術將很快取代使用胚胎幹細胞的基因修飾,看起來小鼠胚胎幹細胞基因修飾技術的終結不可避免。
  • 範勇教授: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在人類胚胎水平治療遺傳病的應用
    基因編輯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可以對基因組完成精確修飾的一種技術,包括基因敲除、敲入、定點突變、小片段的缺失、甚至大片段的替換等等。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三院產科重大疾病重點實驗室的範勇教授分享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在人類胚胎水平治療遺傳病的應用」議題,生物谷小編整理了範勇教授重點演講內容,與大家分享。
  • 如何運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發高分文章?
    最近「基因編輯嬰兒問世」事件引起了業內強烈的轟動,在該項研究中賀建奎採用了CRISPR-cas9技術對胚胎進行編輯,用5微米、約頭髮二十分之一細的針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注射到還處於單細胞的受精卵裡,來達到預防HIV病毒的目的。
  • 科學家首次利用CRISPR/Cas9技術成功糾正小鼠的凝血功能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6年12月1日 訊 /生物谷BIOON/ --CRISPR/Cas9,一把強大的基因魔剪,其在有效糾正引發疾病的突變上表現出了巨大潛力在諸如血友病等很多單基因疾病中,不同的突變往往會分散在特殊的基因中,而並不是一種單一的佔優勢的突變,因此研究人員就需要開發出一種載體能夠用於攜帶任何突變的患者;本文研究是一項概念性的驗證研究,研究者利用了通用的CRISPR/Cas9基因靶向方法來用於治療大部分特殊疾病的患者,就比如B型血友病,據美國CDC數據顯示,血友病在活產嬰中的發生率為5000分之一,兒在美國目前大約有2萬名血友病患者
  •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
    CRISPR是存在於細菌中的一種基因組,該類基因組中含有曾經攻擊過該細菌的病毒的基因片段。
  • 暨南大學學者《Cell Stem Cell》熱議CRISPR人體胚胎編輯
    8月初,一組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在人體胚胎中糾正了引發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突變,這是第一次成功利用CRISPR-Cas9
  • 2019國自然熱門寵兒——CRISPR/Cas9技術
    可能暫且還沒有數據來證明,但是——眾所周知,SCI是國自然的敲門磚,CRISPR/Cas自誕生以來,迅速發展,已經成為生命科學領域最耀眼、最有前景的技術,並且,據統計,使用了CRISPR技術的已發表的SCI文章大部分是10+的水平,影響因子普遍較高,所以,CRISPR/Cas9的熱點應該還在持續中,
  • 李勁松教授:當單倍體幹細胞遇上CRISPR/Cas9
    李勁松研究員2007結束在洛克菲勒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回國擔任生化細胞所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組長,先後獲得「百人計劃」,「傑出青年基因」支持,研究成果2011年和2012年兩次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率先建立小鼠的孤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並首次將Crispr-cas9技術應用於小鼠白內障疾病即個體水平的治療。
  • 5 分鐘學會 cas9 基因敲除——原來設計方案如此簡單
    利用 Cas9 來摧毀入侵 DNA 的 Type Ⅱ CRISPR/Cas 系統, 可以在體外進行基因的編輯。為了提高CRISPR/Cas9 的特異性,使用 Cas9 切口酶和一對 sgRNA,兩個相近的切口造成 DNA 雙鏈斷裂, 誘導細胞發生非同源末端連接修復, 造成目的基因的突變。利用 CRISPR/Cas9 進行基因的編輯,首先要構建有效的 sgRNA。
  • 英美最新研究警示:人類胚胎中的CRISPR基因編輯會造成染色體混亂
    研究發現,人類胚胎中的CRISPR基因編輯會造成染色體混亂,標準評估方法可能遺漏了靶位點附近的變化。總的來說,這些研究使科學家更加了解了CRISPR–Cas9編輯中被低估的風險。坎培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遺傳學家Gaétan Burgio說:「目標效應更為重要,而且消除起來會更加困難。」
  • 【重磅消息】MIT和哈佛共建CRISPR-Cas9全球專利技術共享平臺丨醫...
    此次提交也包括張鋒的專利  22項專利中所涉及的與CRISPR技術有關的12項專利,發明人是Broad研究所的張鋒博士。關於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發明,曾經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上演了幾番專利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