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免疫細胞可減少器官移植中排異反應

2020-12-05 科學網

 

目前器官移植中常面臨的一個問題是身體會「認生」,即免疫系統會對移植器官產生排異反應。英國研究人員報告說找到了一種讓免疫系統和移植器官提前變成「熟人」的辦法,能減少器官移植中的排異反應。

 

英國牛津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美國新一期《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報告說,在這個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是一種名為調節性T細胞的免疫細胞。這種細胞具有降低免疫反應的功能。領導研究的安德魯·布謝爾介紹說,免疫系統就像是一支與病毒等外來入侵者作戰的軍隊,但當戰爭結束後,總要有人來告訴士兵們停止開火,對免疫系統而言調節性T細胞就起著這樣的作用。

 

因此,研究人員想到可以讓調節性T細胞提前「認識」將要移植的器官,這樣它就可以通知免疫系統不再發動攻擊。研究人員對實驗鼠進行了血管移植,並提前從要移植的血管中提取出一些細胞,將它們和一些調節性T細胞在特定條件下共同培養,在這些細胞彼此「熟悉」後,再將調節性T細胞注入進行血管移植的實驗鼠體內,果然成功減少了排異反應。

 

布謝爾說,現在一些不同的研究小組正在探索培養調節性T細胞的不同方式,今後相關領域中的一個關注點將是比較哪種方式最有效,能最大程度減少器官移植中的排異反應。(來源:新華網 黃堃)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器官移植排異反應用細胞治療法
    本報布拉格7月6日電(記者夏茂盛)前不久在布拉格舉行的國際器官移植會議透露,美英等國的醫學專家目前正在研究用細胞治療的方法,取代藥物治療器官移植後的排異反應,並取得可喜成果,「為器官移植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 德國科學家用骨髓細胞阻止器官移植排異反應
    德國科學家用骨髓細胞阻止器官移植排異反應,德國科學家成功地阻止了實驗鼠心臟移植手術後可能出現的排異反應。  用胚胎幹細胞可以誘導培育出多種不產生排異反應的移植器官,這已被許多實驗所證實。但胚胎幹細胞來源有限,其應用也必須面對倫理爭論和法規限制,因此科學家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成體細胞上。  進行研究的基爾大學附屬醫院弗雷德·范德裡希教授等科學家,首先從一隻實驗鼠身上提取骨髓細胞,在實驗室中以特殊方式培養一段時間後,再植入另外一隻實驗鼠體內。
  • 移植動物器官:36年前女嬰為活命,移植狒狒心臟,現在怎麼樣了?
    當然這要歸功於環孢素的出現,這是一種被廣泛應用於預防器官移植排斥的免疫抑制劑,它能抑制免疫T細胞活性跟生長而達到抑制免疫系統的活性!因為對於人體免疫系統來說,它是不會理會這個移植的心臟是否對人體的存活有著致命的關鍵作用!環孢素是由環孢菌素合成酶(ciclosporin synthetase)——一種非核糖體多肽合成酶合成的。
  • 研究:癌症躲避免疫系統技術或有助消除器官移植排異反應
    但現在,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地複製了可以對付這種行為的策略之一併將其用於好的方面、製造出能永久防止移植組織乃至整個肢體被免疫系統排斥的新微粒。 雖然通過移植器官
  • 親屬間的活體器官移植可降低術後排異
    記者了解到,目前可以進行活體移植的器官只有腎臟和肝臟。市一中心醫院東方器官移植中心腎移植科主任王智平介紹,心臟和肺這樣的器官都必須在失去自己的生命的情況下才能實現移植,因此,目前已經開展的活體移植只有腎移植和肝移植。  活體器官移植前也要經過嚴格的血型配型和組織配型,只有符合輸血原則,且配型成功才能進行移植。
  • 由探索復活節島而發現意外驚喜,造福了無數器官移植患者
    器官移植術是將健康的器官移植到另一個人體內使之迅速恢復功能的手術,目的是代償受者相應器官因致命性疾病或損傷而喪失的功能。但移植的器官對於人體來說終究屬於外來物,免疫系統會發生排斥反應,且會相繼識別、對抗和清除異物。因此,器官移植後,需要終身服用抗排異藥。對抗排異對抗感染,也是器官移植醫生必須掌握的技術,這十分棘手,一著不慎面對的就是器官移植失敗甚至患者死亡。
  • 陳根:科學家有望解決器官移植最大障礙
    文/陳根我們可以通過器官移植來替換損壞的器官,以延長壽命。但器官移植手術最難的一點可以說,目前器官移植手術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供體的短缺,其次就是患者移植後的免疫系統排異反應最近出版的《細胞報告》(Cell Reports)期刊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就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希望。
  • 排斥反應並非器官移植最終結果
    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的一項小鼠研究成果顯示,由於感染引起的器官移植排斥反應並不意味著接下來的移植也會遭遇排斥
  • 器官移植後,有望不再服抗排異藥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臟移植外科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學浩教授團隊宣布「調節性T細胞誘導肝移植患者免疫耐受」的臨床研究前景喜人,該項目如能實現將會是移植免疫治療的突破,最終使患者減用甚至停用免疫抑制藥物成為可能。  器官移植後的排異反應是困擾世界醫學界的難題,為避免排異反應,病人需終身服用免疫抑制藥物,該類藥物價格昂貴,毒副作用大,極大影響患者生存質量。
  • 異種器官移植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長久以來,科學家都夢想著能在豬身上培育適應移植手術的人體器官,以便為器官移植提供穩定來源,但人體免疫系統的排斥反應和豬基因中病毒造成的感染是研究的兩大阻礙。為此,各國科學家一直致力於破解這個難題,不斷改進豬的基因使其更加適應人體,在移植後產生儘可能少的排異。
  • 新技術培育iPS細胞或可大幅降低排異風險
    新華社東京3月8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8日宣布,該所研究人員利用被稱為「基因剪刀」的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不易產生排異反應的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將來有望使更多患者受益於iPS細胞「異體移植」。
  • 免疫抑制劑裝上「開關」 器官移植後可智能給藥
    對於器官移植患者來說,手術後都面臨著排斥反應,即體內的免疫細胞(主要是T細胞)會攻擊植入的器官。患者需要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來抑制器官移植引起的T細胞活化。記者22日從南京醫科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設計了一種「智能」的超分子水凝膠,從而可以根據患者免疫狀態「智能」釋放免疫抑制藥物。該成果近日刊登在國際學術期刊《先進材料》上。
  • 讓器官移植擺脫排異反應的新方法
    來自無血緣關係供者的免疫細胞會攻擊接受移植者的組織,這種「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在骨髓移植中經常發生,而且是致命的。現在,一項新研究首次做到了用無血緣關係供者提供的細胞,替換患者全部骨髓源幹細胞而不產生GvHD。因此,接受移植者也將可以移植同一名捐獻者的腎臟,而不再需要服用免疫抑制藥物。「結果好極了!」
  • 中國規範器官移植技術 腎移植者十年存活率超60%
    由中國透析移植學會、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和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器官移植學組共同主辦的第七屆亞洲移植免疫論壇昨日在北京召開,500餘位來自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頂尖器官移植專家匯聚一堂,重點就器官移植領域的最新進展、器官移植排異的處理、免疫製劑的合理使用等焦點問題進行了探討。
  • 免疫抑制劑副作用大?科學家發現Treg細胞可抑制免疫
    自然調節性T細胞(nTreg)在腎移植術後的患者中可降低免疫抑制劑用量。免疫系統保護機體免受外界因素的損傷。值得注意的是,器官移植術後的患者的免疫系統對外來器官的防禦作用反而造成了麻煩,使其需要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因此,慢性排斥反應和慢性免疫抑制的長期併發症(如感染、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等)是亟待解決的要點難點,人們不斷在尋求新的治療策略。
  • 全球首例|幹細胞助力腎移植獲成功,免疫耐受長達18個月!
    近日,據《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報導,一例活體腎臟移植受者用間充質幹細胞輸注誘導免疫耐受獲得成功的案例。在沒有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情況下,可完全耐受新器官18個月。
  • 豬肝移植給恆河猴,目前已存活16天,未來人類或可作為受體
    當然這個問題說起來非常簡單,但是真正的器官移植是非常難的課題。首先供體就非常稀少,但是受體卻非常多,每年能夠成功移植的不足百分之一,甚至會更少。除了供體少之外,排異反應也是主要的原因。每個健康人身體內都有著難纏的免疫系統,當然這對於人體是有好處的,它們可以處理進入人體內的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只要是體外來的就可以進行排殺,免疫力強的就很少生病。
  • 跟移植免疫抑制劑說再見!世界首例間充質幹細胞助力活體腎移植獲成功
    對於許多終末期器官衰竭的患者來說,器官移植或許是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為了防止移植排斥,受者必須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雖在短期內可有效預防排斥反應,但長期使用易感染甚至患癌。   如果誘導產生供體特異性免疫耐受,就能克服這個問題,也可以減少免疫抑制劑的使用。
  • 器官移植的難點與亮點
    2000年8月底美國麻薩諸塞州生物移植公司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已經培養出了一種新型轉基因豬,豬體內固有的豬逆轉錄病毒(PERV)不會傳遞給人。這一聲明似乎給人們利用轉基因動物器官的安全性做了某種保證。但是研究人員最後也謹慎地說,他們一是還不知道PERV不感染人細胞的深層機理,二是PERV的無感染性還需通過活體動物的試驗才能進一步確認。
  • 女孩移植狒狒心臟僅活21天,人類究竟能不能靠動物器官維持生命?
    人類移植動物器官的歷史大概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1906年,醫生第一次大膽的將豬和山羊的腎臟移植到兩個病人身上,結果因為排異反應,病人很快便死掉了而最令人熟知的動物器官移植的案例發生在1984年,當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名女新生兒,因患有先天性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