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屬間的活體器官移植可降低術後排異

2020-11-30 搜狐網

  記者了解到,目前可以進行活體移植的器官只有腎臟和肝臟。市一中心醫院東方器官移植中心腎移植科主任王智平介紹,心臟和肺這樣的器官都必須在失去自己的生命的情況下才能實現移植,因此,目前已經開展的活體移植只有腎移植和肝移植。

  活體器官移植前也要經過嚴格的血型配型和組織配型,只有符合輸血原則,且配型成功才能進行移植。王主任強調,活體移植首先要保證的是供者絕對安全,必須是在供者完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才能進行相關手術。同時,因為親人間的活體器官移植相對於無血緣關係間的器官移植會大大減小患者的排異反應,所以從醫學上來講更提倡有血緣關係的親屬間的活體器官移植。

  另外王主任介紹,在正常情況下,一個人有一個臟器足以維持正常的身體代謝,而且像肝臟還可以再生。但不可否認的是,活體器官移植對供體也是有潛在風險的。比如,已經捐獻一個腎的人,如果僅存的另一個腎出現意外,如外傷導致的腎破裂、腎內出現腫瘤等等,都會使他面臨生命危險。所以,活體移植要提供器官的一方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還要有對親人無限的關懷和愛。

  據介紹,相對屍體器官移植,親屬間的活體移植費用要減少1/3左右,由於血脈關係會使術後應用免疫抑制藥物大大減少,必然減輕患者的醫藥費負擔。

相關焦點

  • 專家提出活體器官移植和捐贈原則
    專家提出活體器官移植和捐贈原則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中新社麗江九月三日電(記者曾利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袁勁
  • 器官移植的「有償」之爭
    在器官捐獻工作開展較早、較好的歐洲,也一直面臨著器官移植需求大、可供移植器官來源不足問題。據歐盟委員會統計,歐盟大約有5萬多名患者註冊等待器官移植,平均每天有12個人在等待中死去,等待移植心臟、肝臟、肺臟的患者死亡率高達15%至30%。目前,歐盟及歐洲各國近幾年在加大促捐力度的同時,也致力於從行政和立法層面加強對器官捐獻和移植的管理,打擊非法器官移植。
  • 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八原則 腦死亡患者可器官移植
    首部《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將出臺 確立八項原則———  本報訊 在昨天舉行的第六屆國際臨床肝臟移植研討會上,衛生部官員透露,我國首部《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現正面向社會徵求意見,隨後將上報國家相關部門。據了解,即將出臺的《條例》中首次規定,腦死亡患者可以進行器官移植手術。
  • 中國器官移植之父夏穗生在漢辭世,遵從遺願捐獻角膜
    被譽為「醫學之巔」的器官移植,在我國如何一步步從實驗走向臨床應用?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人——武漢同濟醫院教授夏穗生。用130條狗的實驗打開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的大門;建立新中國第一個器官移植研究所;實施亞洲第一例腹部多器官移植手術;培養中國器官移植第一批研究生……面對無數的「首次」「第一」,這位醫齡與共和國同齡的老人微笑著說:「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惟願不負國家培養。」
  • 挺起中國醫學的脊梁 中國器官移植因他走向臨床應用
    用130條狗的實驗打開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的大門;建立新中國第一個器官移植研究所;實施亞洲第一例腹部多器官移植手術;培養中國器官移植第一批研究生……面對無數的「首次」「第一」,這位醫齡與共和國同齡的老人微笑著說:「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惟願不負國家培養。」
  • 專家:器官移植應有更詳盡操作規則
    可田新丙的病情等不起,於是蘇丹決定自己為其捐肝。  根據國務院批准頒發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規定:活體器官的接受人限於活體器官捐獻人的配偶、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或者有證據證明與活體器官捐獻人存在因幫扶等形成親情關係的人員。蘇丹和田新丙已經離婚。蘇丹要想捐肝給田新丙,還缺少一個合法的身份。  蘇丹想到復婚。
  • 活體器官捐獻遇倫理難題 國家尚無相關法律規範
    南方網訊「目前需要進行器官移植的病例那麼多,而且現在也有不少人有無償捐獻自己器官的意願,可為什麼實際操作起來就這麼難?想為社會做點有意義的事,最後還要自己掏錢登廣告?」看了最近兩天關於「五旬男士欲登廣告無償捐腎」的相關報導後,珠海一位李先生表示了自己的困惑。
  • 中國器官移植收費將有統一標準
    新京報訊 (記者魏銘言)2015年,中國2766位公民身後自願捐獻器官7,758個,當年器官移植手術達到1.1萬例(包括經審核的親源活體器官移植)。在成為世界器官捐獻第二大國後,中國衛生部門已著手為器官移植服務收費制定「標準」。   5月15日,2016中國-國際器官捐獻移植論壇在武漢召開。
  • 國家衛健委:我國所有移植的器官均來源於公民自願捐獻
    據郭燕紅介紹,我國人體器官或者人造器官移植取得了重大進展,特別是人體器官移植,「我國於2015年成功實現了移植器官來源的轉型,使得公民逝世後器官的自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的唯一合法來源,也就是說所有移植的器官均來源於公民自願捐獻。」
  • 衛生部:謹慎對待活體器官移植 實行從緊管理原則
    香港有媒體報導,衛生部可能要出臺器官移植條例,針對於活體器官移植的補充條例,還有制定器官移植的登記制度,這個報導屬實嗎?如果屬實的話現在進展到什麼階段,能否公布一個時間表?針對記者提出的問題,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說:「器官移植是大家關注的衛生領域熱點問題。
  • 器官移植的法制和倫理建設
    由於技術準入制度缺失,器官移植處於無序競爭狀態,在供體器官匱乏的同時,器官獲取和分配中的隨意和浪費現象也日益突出。有關資料表明,目前我國有500多家醫療機構開展移植手術,可真正上規模的醫院只有100至150家,很多醫院僅僅「做過」手術,並不能說明它們真的擁有這種實力,不少醫院甚至虛報、重複上報移植案例。
  • 活體摘取、偷竊屍體:人體器官「黑作坊」太猖狂了…
    判決書顯示:經審理查明,2017年至2018年間,6名被告人違反《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等規定,在人體器官捐獻過程中沒有紅十字會人員在場監督、見證;未經批准進行跨地區人體器官捐獻,且在沒有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共同籤字確認的情況下,違背死者生前意願或其近親屬意願,在懷遠縣共實施摘取屍體器官手術11例。
  • 器官捐獻供需矛盾突出 每年苦等器官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
    以華西醫院為例,每年可開展100多例肝臟移植手術,但每年新增需進行肝移植手術的患者達600名。「器官嚴重短缺,有一大批患者在等待合適的移植器官源。」制約器官移植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連接生死的器官移植,該如何填補缺口?
  • 直系親屬間不能輸血!血型一樣也不行……
    可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弄得不好是會送命的!直系親屬,即使血型吻合,也不宜相互輸血!首先要從輸血的本質說起,輸血過程從本質上講屬於移植的一種,即將自體或異體的細胞、組織和器官移植到宿主體內發揮作用,所以輸血也是最早採用的細胞移植。
  • 臍帶血移植的優勢
    通過電視劇、報紙等各種媒體渠道,大家大概都了解如果得了血液病,是需要骨髓移植的。事實上,這類治療移植的是造血幹細胞。
  • 跟移植免疫抑制劑說再見!世界首例間充質幹細胞助力活體腎移植獲成功
    對於許多終末期器官衰竭的患者來說,器官移植或許是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為了防止移植排斥,受者必須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雖在短期內可有效預防排斥反應,但長期使用易感染甚至患癌。   如果誘導產生供體特異性免疫耐受,就能克服這個問題,也可以減少免疫抑制劑的使用。
  • 衛生部原副部長:器官移植有望納入大病醫保
    那麼,器官移植的缺口究竟還有多大?黃潔夫解釋,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只有3萬例,並不代表只有這3萬人需要移植,這是因為全國僅169家醫療機構具備移植資質,能做器官移植的醫院和醫生相對於整個醫療界來說還是太少。美國3億人口卻有320多家醫院具備移植資質,從事器官移植的醫生超過1000人。
  • 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迎修訂,哪些變化引關注?
    相比原《條例》,修訂草案增加了國家鼓勵公民逝世後捐獻人體器官的表述,加強了活體器官移植的管理,加大了違規行為打擊力度。本期議苑就該問題進行討論。 段禮樂:人體器官移植不僅是一種純粹的醫療技術行為,還受到倫理審查和法律約束。近年來,人體器官移植技術不斷成熟,但法律規制卻滯後於醫學實踐,非法摘取買賣活體器官、醫療系統外的非法移植等違法犯罪行為並未消失。
  • 光明日報:在法律和倫理框架下開展器官移植
    原標題:在法律和倫理框架下開展器官移植 8月18日至23日,第26屆國際器官移植大會暨國際器官移植協會(TTS)成立50周年紀念大會在香港召開。紀念大會舉辦了「中國器官移植的新時代——中國專場」會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改革發展取得的成就。 器官移植是人類醫學發展的巨大成就,挽救了無數終末期疾病患者的生命。
  • 衛生部副部長:死囚是我國器官移植主要來源
    ,我國即將建立器官移植應對系統,捐獻和分配工作由紅十字會主導。昨日,在全國政協小組討論會上,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表示,在衛生部和紅十字會組織下,我國即將建立器官移植應對系統,增加器官移植的分配公信力和執法力度。黃潔夫說,器官緊缺是我國器官移植髮展的瓶頸。由於缺乏公民自願捐獻,死囚器官成了器官移植的主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