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病因,普遍認為是頸部慢性損傷、咽部及頸部感染、局部感受風寒溼之邪與急性外傷等,但是對情志、情緒因素可能會引起頸椎病了解不多。
情緒不好也會引發頸椎病嗎?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推拿康復科葉勇副主任醫師詳細介紹了情緒因素與頸椎病的關係。
情志不暢為什麼會引發頸椎病?
情緒是心理反應的重要表現形式,與疾病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係。在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倡健康生活方式中,保持良好情緒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樂觀的情緒對健康是有益的,會活化免疫功能從而提髙機體的抗病能力;相反不良情緒對機體健康有很大影響,常常造成免疫系統功能低下而不利於疾病恢復。
中醫學認為,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如果外界對情感方面的刺激超過了承受能力,情緒就會產生過分的應激反應而影響相應臟腑功能。
思傷脾、怒傷肝、恐傷腎,而脾主肌肉、肝主筋、腎主骨,這些不良情緒會使人體全身氣血運行不暢,肌肉筋骨則失去正常的溫煦及濡養而失去其正常功能,從而引起骨不正、筋不柔,氣血不能自流的病理狀態,則頸椎病易發生,並給頸椎病患者的治療恢復帶來不利的影響。
臨床發現很多頸椎病患者心情好時症狀常減輕,心情不好時症狀多加重,當人們處於情緒緊張之中時,頸部肌肉發生不自主的收縮,甚至痙攣,這時頸椎的力學平衡發生改變,造成骨性結構和關節位置發生變化,從而導致頸椎病的發生,情緒的確與頸椎病的發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
如果機體已經具備頸椎病的發病條件,如頸椎增生、椎間孔狹窄、橫突孔狹窄、頸椎不穩等,但還未獲得發病機會;如果機體本身已經積累慢性勞損達到相當的程度,只要機體有一定的抵抗力,仍然不會出現頸椎病的臨床症狀,但若此時由於意外事情致使情緒大幅波動,可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失去阻止疾病發生能力,也就是我們中醫說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就會刺激人體交感神經而引發頸椎病。
什麼是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由於椎間盤退變和節段性不穩定等因素,從而對頸椎周圍的交感神經末梢造成刺激,產生交感神經功能紊亂。交感型頸椎病症狀繁多,多數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症狀,少數為交感神經抑制症狀。主要症狀為:
頭部症狀
頭痛或偏頭痛、頭沉、頭昏、枕部痛或頸後痛。
面部症狀
眼裂增大、視物模糊、眼窩脹痛、眼目乾澀等症狀。
心臟病症狀
心跳加快、心律亂、心前區疼痛和血壓升高。
周圍血管症狀
肢體發涼怕冷,局部溫度偏低,或肢體遇冷時有刺癢感,或出現紅腫、疼痛加重現象。還可見頸部、顏面部和肢體麻木症狀。
出汗障礙
表現為多汗。這種現象可局限於一個肢體、頭部、頸部、雙手、雙足、四肢遠端或半側身體。
其它
肢體發涼怕冷,還可有一側肢體少汗,頭頸、顏面或肢體麻木等現象。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如何治療?
頸椎病的治療主要分為三種,保守治療、微創治療和手術治療,其中90%以上的頸椎病通過保守治療都可以得到緩解或治癒,臨床只有極少數的頸椎病需要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中最有效的就有針灸、推拿、整脊、針刀、中藥等,在針對筋骨治療的同時,醫者更應該多關注情緒治療,也就是古希臘醫學家蘇格拉底所說的:「醫生治病有三件法寶——語言、藥物和手術刀。」語言被放在了首位。
現代醫學已經提倡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中醫一直重視「情志療法」。正確的情緒治療可以激發身體自愈機能、增強免疫力,進而獲得健康的身體。這對於現階段都市生活快節奏工作、生活隨之產生的「壓力」感、「緊張」感的年輕人是非常重要的,往往能夠起到其他藥物治療手段所不能達到的良好效果。
END
葉 勇: 中共黨員, 副主任醫師,湖南中醫附一針灸推拿科中醫整脊中心負責人,畢業於上海中醫藥大學,師從多位海派推拿大師,手法細膩、柔和、精巧。臨證擅長運用 「筋骨一體、標本兼治、功能鍛鍊」等現代骨傷推拿治療學術思想指導診療,臨床以三小(「小角度、小力度、小幅度」)脊柱微調手法結合傳統推拿、針灸、刃針等特色針刺技術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胸椎小關節紊亂、肩周炎、骨關節炎等脊柱疑難病和各種脊柱相關性疾病。
門診時間:周一全天、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上午
供稿:針灸推拿康復科
作者:葉勇
圖片來源:網絡、鄒麗
編輯:楊楠
校對:陳雙
審核:黃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