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的共識、分歧、悖論與通解

2021-01-18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奇偶派

這幾年,網際網路圈有個怪相。

一個很好的概念出現,往往會迅速引爆輿論,跟隨者眾,又會在人們未覺中悄悄退場,熱度難以長久。突然起來的風潮就像是一場加多了催化劑的實驗,弊端在於容易引來更多的跟風者並造成損失,好處是縮短了那些真正值得投入的概念的試錯周期。

在熱度褪去後,這些概念中的一部分是真啞了火,比如新零售和私域流量,還有一部分卻是進入了「悶聲發財」的階段,比如小程序。

今年微信公開課的邀請函上,主論壇位列第一的毫無疑問是視頻號,但列在第二的卻是小程序,排在微信支付和企業微信之前。這引起了奇偶派的注意,通過查閱,我們發現了一組有意思的數據。

2020年1月,百度智能小程序宣布月活超過3億,到9月時沈抖在百度聯盟峰會上透露,智能小程序月活已經超過了5億。數據背後是趨勢,有人從媒體不再關注小程序得出消極的觀點,但我們卻堅定的認為小程序正在做大做強。

這由2020年的時代背景和企業策略,共同決定。

01 共識

先說時代背景,疫情在一些線上領域帶來了增長,小程序絕對是其中之一。不管是各地的健康碼,還是宅經濟對健康類和購物類小程序的帶動,都加速了小程序的普及。

這很契合巨頭們在2020年的一項共同策略:服務化。

幾年前盛行的「下半場」理論,其實對應的無非是C端流量粗淺轉移至線上的過程告一段落,紅利期結束。顯然,接下來的策略有兩種,一種轉做B端,一種是深耕這些C端流量。可惜的是,當時市面上一窩蜂都是轉型to B的號聲。

但在2020年,我們會注意到,網際網路頭部玩家在不約而同嘗試做深服務,靠服務化來尋找增長是共識。具體的做法就是給拳頭產品鍍金,比如強化了微信、百度APP、支付寶的服務屬性。

這背後還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服務化這件事,基本靠小程序來承載。

比如微信,2020年底上線了「騰訊出行服務」,從名字上就能直觀感受到微信向服務化的靠攏。我們都知道,衣食住行是騰訊一直想要完成的閉環,這麼多年都沒能完成,最終還是靠小程序落了下來。

百度,則把服務化視作年移動生態的兩大核心戰略之一。從模式上來講有三種,複雜關鍵的領域比如健康和電商,百度會自建服務,工具類服務為了避免重複一般採取聚合模式,一些不方便單獨做的服務比如房產則採取共建模式。但如果看這些服務的呈現形式,那就只有一種,即小程序。

反倒是像阿里、美團這些平臺通過小程序來實現服務化,並不明顯。有句話說網際網路的本質是連接,騰訊連接的是人和其他人,百度連接的是人和信息,服務化對他們的主業都具有承載延伸的作用。但阿里是連接人和商品,本質上它直接提供的就是交易服務,所以小程序對它而言並不如其他兩家重要。

不過阿里發力服務化一年,一個顯著的特徵是,支付寶APP跟做「本地生活服務」的美團,越長越像了。按照國際慣例,阿里給出了一個新名詞,即胡曉明提出的「數字生活新服務」。

總體來看,從高喊to B到蒙頭深耕服務,是網際網路巨頭的共同轉變。而這種服務化,就基本靠小程序來實現,所以小程序才會被百度列為移動生態的三大支柱之一,在微信公開課的座次中緊隨視頻號。

02 分歧

關於小程序該怎麼做,BAT之間存在著明顯分歧。在巨頭們「以超級APP+小程序」的服務化策略中,載體是超級APP,巨頭們的分歧同時存在於超級APP的內與外。

在內:

比如微信,對平臺而言其根本就在於社交。群聊、公眾號、朋友圈這些功能,歸根結底都是要為社交提供支持,而不是成為營銷導流的入口,把社交環境搞得烏煙瘴氣。但對更多的商家和小程序開發者而言,微信就是個超大流量池,群聊和朋友圈這些入口都是肥肉。

所以在開不開放某個入口的問題上,雙方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再加上微信內需要導流的可不止小程序這一個領域,所以小程序能在微信獲得的入口支持有限。

至於阿里,從入口角度講,支付寶甚至連首頁下拉的服務中心(微信內為常用小程序)都沒做。這或許是因為支付寶首頁顯示的,已經基本都是與購物和生活有關的服務了,這也是我認為,小程序提供的服務能力對百度和微信更有意義的原因。

因為對百度APP而言,尤其是搜索那部分來的流量,都是抱有明確需求的。過去百度是引導需求至各個服務平臺,現在則是通過各個小程序的服務,在百度APP內完成需求。更形象的表述是,過去用戶用百度是搜完即走,現在百度要把用戶的搜索直鏈服務。

所以智能小程序在百度APP內的入口極多,按照他們官方的說法,目前有80多個入口,包括百度APP首頁下拉的服務中心。

在外:

開放與封閉的探討,自網際網路誕生伊始至今一直沒有定論。

在自家超級APP以外,也就是其他APP上採取的主張,才是各家做小程序最核心的差異所在。

阿里是著名的流量黑洞,只有從外界買流量的習慣,基本不向外輸送流量。比如最近很熱鬧的蝦米音樂關停,再聯想一下UC的現狀,看看微博,對阿里而言,小程序對外開放是個偽命題,基本也就是止步於支付寶淘寶這些APP的小程序互相打通一下。

騰訊,倒一向是主張開放的。但萬事逃不開一個「利」字,微信做小程序的初衷是什麼,是留住用戶,是流量集中,而不是分散。所以在小程序的開放上,騰訊或許還沒有阿里做的力度大,起碼支付寶的小程序還打通了UC、高德、淘寶這幾個自家APP。

百度的思路和背後邏輯,跟騰訊完全相反。騰訊是因為社交的特殊屬性,所以用戶很穩,做小程序是希望留住更多流量,不希望流量外溢到其他APP去;而百度是流量充沛,但希望能通過更多服務用戶需求,來留住他們。

一個證明是,數據顯示,百度APP的用戶登錄比例已經接近70%了。從具體的做法上講,就是成立開源聯盟,只需要開發一次小程序,就可以在多個百度系及非百度系的平臺上運行。

這個開源聯盟是百度在2018年上線智能小程序後不久就推出的,當時百度直接公開了全部50多萬行原始碼,一些平臺比如WiFi萬能鑰匙很快就決定採用百度的底層架構,在此基礎上開發自己平臺的小程序。我們來分析一下原因。

18年底,WiFi萬能鑰匙宣布的數據是月活超過8億。但WiFi萬能鑰匙最顯著的兩個特點就是低頻和用完即走,用戶不會經常打開,打開後也不會多做停留。這就是典型的有流量,但是希望提供更多服務,留住用戶。

到現在,這個開源聯盟的成員已經達到了55個。對開發者而言,這是極大的降低了開發成本,和後期的運維費用;對這些平臺尤其是百度而言,這代表著在推動服務化的進程中能「得道多助」,快速的通過小程序覆蓋更多服務場景。

依舊是用結果來印證,智能小程序已經可以在政務、購物、旅遊等271個細分場景提供服務能力了。

03 悖論與通解

繼續思考小程序的鏈條,開發之後的下一環顯然是分發,這個階段事實上存在一個悖論,而平臺們已經意識到並在著手解決它。

回歸本質,小程序是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是做不常用APP的輕量化,為的是更簡單的解決一些低頻需求。

但微信和支付寶的小程序,如果是用戶主動需要使用,原本通常怎麼實現呢?答案是用戶需要明確知道該打開哪些小程序,才能得到服務,解決自己的需求。但既然是低頻,不常用的服務,用戶怎麼會知道該用哪個小程序,甚至哪個小程序最好呢。

這個篩選和比較小程序的步驟,對用戶而言極為艱難,一點也不方便。思來想去,微小但常用的一些功能,可能會同時滿足用戶熟知和不希望單獨下載APP這兩個需求,比如增長絕大部分依賴小程序實現的「順豐速遞」;其次就是其他巨頭APP的微信小程序,但這種情況一來頭部效應明顯,二來量不大用戶完全可以點開其它APP,比如滴滴出行。

但以上兩種情況,遠不足以代表用戶全部的使用場景和需求。我們作為用戶會有一個切身體會,微信小程序的日常使用中主要出現兩類場景中:

1. 通過社交傳遞來的小程序。比如剛加的好友分享來的名片,比如朋友分享來的跳一跳,再比如熟人分享來的的搶票助力;

2. 從線下被引導使用的小程序。比如小程序最初設想中汽車站購票場景,比如在餐廳用餐時的點餐系統,再比如疫情中的各類健康碼。

我們會發現,用戶原本對微信小程序的應用,很難脫離這兩類場景。顯然,微信小程序的分發邏輯存在問題,用戶往往面臨五花八門的低頻需求找不到該用什麼小程序的尷尬,但原本這才應該是小程序真正的價值。

直到去年1月的微信公開課,故意沒去現場卻依然刷了屏的張小龍給出了答案。他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是:「搜索應該是小程序的一個主要流量來源」。

作為搜索行業的老大哥,百度也有類似的認知,提出的概念是搜索直鏈服務。為了倒騰這個搜索,去年一年,騰訊和阿里都在非常積極地探索搜索。

騰訊要買搜狗,阿里在創新事業群內做了夸克。這樣做的好處,一來是能獲得更多自帶需求的流量,當用戶一次搜索就代表著一類需求時,針對這些需求該分發什麼小程序來提供服務,也就變得明確了。

二來是生態和機會的問題。從PC切換至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搜索麵臨的就是壁壘問題,搜尋引擎根本無力打通一座座信息孤島。但在小程序生態中,作為平臺方,打通這些輕量級應用之間的壁壘輕而易舉。

對百度(微信)們而言,回歸(達到)PC時代搜尋引擎對網站們的感知與掌控,為用戶提供更精準的答案與服務分發,完全是可行之事。

但是搜索這個領域,畢竟是百度深耕多年的大本營。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技術積累上來看,騰訊阿里們想要獲得更多自帶明確需求的流量,想要獲得掌控一套生態的機會,都還長路漫漫。

04 終

從胡曉明那句「數字生活新服務將是下一個十年最大的網際網路紅利」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感知到,盲目to B的焦慮正在被緩解,巨頭們已經意識到,粗淺轉移至線上的C端流量,還有巨大的服務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2020是外部環境逼迫著用戶更深度的適用網際網路服務的一年,也是作為各家服務化戰略核心執行者的小程序,大步向前的一年。

不造聲勢,沒有鋪天蓋地的討論,並不代表一個好概念的消亡,還有可能是它在被驗證後正在踏實發展。社區團購今年聲勢最浩大的概念,其中佼佼者興盛優選,不就沒做web和APP開發,只做了小程序嗎?

小程序的故事,才剛剛開篇。

相關焦點

  • 超級入口的服務戰:小程序扛起重擔 百度加固開源生態
    2020年1月,百度智能小程序宣布月活超過3億,到9月時沈抖在百度聯盟峰會上透露,智能小程序月活已經超過了5億。數據背後是趨勢,有人從媒體不再關注小程序得出消極的觀點,但我們卻堅定的認為小程序正在做大做強。這由2020年的時代背景和企業策略,共同決定。壹:共識先說時代背景,疫情在一些線上領域帶來了增長,小程序絕對是其中之一。
  • 網友問:一元多次方程有通解嗎?
    一般形式的一元多次方程,只有一、二、三、四次方程有通解,高於五次(包括五次)的方程沒有通用的根式解。一、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為ax^2+bx+c=0;方程的通解為:>二、一元三次方程一般形式為ax^3+bx^2+cx+d=0一元三次方程一般形式的通解相當複雜,我們一般先化為缺項的三次方程:x^3+px+q=0;然後利用卡爾丹公式:因為三次方程必定「至少有一解」,以上的卡爾丹公式給出的就是該解
  • 小知識科普——羅素悖論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小知識——「羅素悖論」。
  • 秦暉:與其「妥協共識」,不如「重疊共識」
    說到「共識」,我以前寫過一本書叫《共同的底線》,參與「牛津共識」後就不斷有人問我,我們這次尋求的共識與我論證的「共同的底線」有什麼異同。當時我認為,「共識」的主要特點是一種操作,而「共同底線」則關乎的是一種學理;操作講究的是一種策略,它需要各派的妥協和折中,而學理講究的是一種的邏輯,它需要有嚴謹的推理和論證。但是後來我感到,「共識」似乎比我講的「底線」更為複雜。
  • 國臺辦發布會聚焦「九二共識」、抗戰史觀等熱點
    國臺辦發布會聚焦「九二共識」、抗戰史觀等熱點 2015-09-16 15:47:22中新社發 張浩 攝     中新社北京9月16日電 (鄭巧 楊程晨)國臺辦例行發布會16日在北京舉行,發言人馬曉光重申「九二共識」的重要性,並就「習奧會」會否談及臺灣問題等回答記者提問。
  • 【學術前沿】求同存異:衰老生物學範式的爭鳴與共識
    這些分歧主要包括的方面有:如何理解衰老的本質、衰老何時發生、衰老是否是程序性的、我們是否對衰老機制有較深的理解、衰老能否被量化、衰老能否被治療、不發生衰老的物種是否存在。這些分歧說明衰老生物學迫切需要更統一和跨學科的範式,以闡明共識和分歧領域,從而使研究能夠更有效地進行。文章的研究和探討為這種範式的提出提供了可行的方向。
  • 新量子悖論,揭示了現實世界的不牢靠
    他們的經驗彼此衝突,無法就觀測結果達成共識。於是問題便陷入了兩難,形成了一個悖論:朋友眼中的現實與外界的現實不一致。最近,一項新發表於《自然-物理》雜誌的研究,為「維格納的朋友」悖論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有利的證明。
  • 祖父悖論:一種關於時間旅行的悖論
    祖父悖論又稱為「外祖母悖論」,是一種時間旅行的悖論,科幻故事中常見的主題。「外祖母悖論」的一個致命缺陷,就是它過於依賴線性思維的邏輯順序,來判定現實。用一個小得可憐的度量衡在度量一個它根本無力想像的空間。同時也歪曲了時間的內涵性。在宇宙中一個最大的悖論就是當量的順序!順序不但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性編程,而且是一個物體能量的嚴格排列,是這種嚴謹的序態規定了這個物體不是那個物體,這個能量不是那個能量,這個順序不是那個順序。
  • 電影《信念》裡的祖父悖論是個什麼鬼?
    小編說:「祖父悖論」因為諾蘭的電影《信念》而為大眾所知悉。那何為祖父悖論?小編收集了一些資料供大家參考並作為看這部燒腦電影前的預習功課。
  • 在線計算專題(05):常微分方程、差分方程(遞推數列)(組)通解、特解的計算
    例1  求以下微分方程的通解參考輸入的表達式為執行計算後得到的結果不僅告訴我們該方程為可分離變量的微分方程(Separable equation),也是一階非線性微分方程,同時給出了通解表達式和線素場描述形式.
  • 俞正聲:廣泛凝聚共識 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係
    俞正聲說,全國政協廣泛凝聚思想政治共識。共識是合作共事之基、團結奮鬥之要。人民政協必須始終把增進思想政治共識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落實到履行職能的全部工作之中。凝聚共識最重要的是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係,堅持求同存異。
  • 考研數學考前預測重點題型之齊次線性方程組的基礎解系與通解
    線性方程組是線性代數的核心部分,是線性代數重要的基礎理論之一,這部分主要討論了方程組的解的存在性,定義了齊次線性方程組的基礎解系,給出了解的性質和通解的結構和求解方法.在考試中肯定每年必考,它會以客觀題的方式進行考查,也會以解答題的方式進行考查.
  • 區塊鏈技術的難題三元悖論該如何解決
    區塊鏈技術難題「三元悖論」一直是區塊鏈技術中的難題。 區塊鏈距離我們最終的夢想確實還有相當大的距離,主要歸結於「不可能三角」,又名「三元悖論」即:(Scalability Trilemma):安全性(Security)、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和可擴展性(Scalability)三者不可兼得,需要進行必要的權衡和取捨。
  • 小程序協助醫患共同實現乳腺癌「慢病」管理
    當天,一款基於《2019版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範》開發的輔助病例決策「小程序」正式發布。這款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牽頭開發的小程序,能實現乳腺癌診治規範指南從「閱讀型」到「應用型」的轉型升級,用智能場景賦能乳腺癌診治規範在醫生臨床工作中的推廣和應用。
  • 高中數學:函數、數列、不等式、幾何求【最值問題】通解法分享!
    通解法就是把數列、不等式、解析幾何等最值問題通通轉化為函數問題,然後根據函數的屬性來求最值。 2、求幾類重要函數的最值方法; 3、實際應用問題中的最值問題一般有下列兩種模型:直接法,目標函數法(線性規劃, 曲函數的最值 ) 【各類最值題型通解方法】
  • 求微分方程y''+y=(sin3x+cos3x)e^2x通解的方法
    本文主要內容,介紹求微分方程y''+y=(sin3x+cos3x)e^2x通解的方法。解:微分方程的特徵方程為:r2+1=0,r1,2=±i,即該方程的齊次微分方程的通解為:y*=c1sinx+c2cosx;又因為λ+iw=2+3i,不是特徵方程的根,則設特解為:y1=(msin3x+ncos3x)e^2x;兩次求導得:y1'=(3mcos3x
  • 《天空之眼》影評:項目經理的分歧管理能力
    《天空之眼》就是這樣一部好影片:技術細節受到了軍事迷的廣泛好評;價值觀層面,行動小組成員角色戲份均衡,衝突都在程序之內,沒有壞人也沒有公認的英雄;在筆者看來,這部影片也是一個極好的項目管理故事,反映了技術對項目管理的影響。在限定的資源、限定的時間、限定的條件下完成的一次性任務,這就是項目。
  • 中俄CR929項目分歧嚴重?德媒:俄要學會讓步!怎麼回事?
    圖為運10可以說,自運-10出現之後,我國民航客機的發展就進入不可逆的程序最近CR929因為市場分配和技術轉讓這兩個方面出現了分歧,導致中俄合作暫停,恐怕CR929又要去掉「R」,變成C929了。圖為CR929渲染圖目前,CR929大型寬體客機因合作雙方出現嚴重分歧暫停
  • 蔡英文拋「臺灣共識」 宣稱「九二共識不存在」
    環球網8月24日消息,民進黨主席暨2012參選人蔡英文23日拋出維持臺灣現狀與民主機制是「臺灣共識」的論調,聲稱「臺灣共識」對將來與中國大陸建立和平穩定互動,是「非常關鍵性的條件與過程」。中評社報導稱,由於蔡英文、民進黨都不承認「九二共識」,如果民進黨重新執政,「臺灣共識」可能取代「九二共識」作為其兩岸政策。
  • 為什麼數學無法解決芝諾悖論,但物理學卻可以
    但是她還是古代哲學家伊萊亞·芝諾(Zeno)提出的許多類似悖論中的第一個的靈感:為了從起點到目的地,亞特蘭大必須先行進總距離的一半。要行駛剩餘的距離,她必須先行駛剩下的一半。不管距離多小仍留下,她必須經過它的一半,然後一半的什麼尚存,等等,循環往復。到達目的地所需的步驟無數,顯然她永遠無法完成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