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越是緊張的環境下,越容易出現矛盾和衝突。
往大了說,宗教關係和民族關係緊張的地區,就容易發生戰爭;往小了說,食物緊張了,貓貓狗狗都要打架。
然而,這個規律在家長和老師的關係方面卻完全失效了。
相對輕鬆的小學,家長和老師矛盾重重,最近還發生了個「退群」事件,成為了輿情熱點。與此同時,相對緊張的高中,卻一直相安無事,很少聽聞高中家長與老師發生這種衝突。
這讓人不得不思考一下,到底是為什麼呢?
拋磚引玉,我先談一下自己認為可能存在的三個原因:
一、與小學相比,高中家長和老師的目標更加一致
小學階段,家長對孩子教育的目標是五花八門的,有的想要孩子學習好,有的想要孩子全面發展,有的想要孩子快樂成長,有的想要孩子成為超級牛娃,有的什麼都想要,也有的只要孩子健康就好。
不但目標不同,家長願意付出和能夠付出的時間、金錢以及本身具備的能力也都不同,因此眾口難調。文化課上多了、上累了,有的家長不滿意,文化課上少了、輕鬆了,另一部分家長不滿意。加上教育部門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和「減負」,提出各種要求,導致小學教師無所適從。
在各種不同的目標下,小學教師只能選擇對自己較為有利的方式,也就得罪了另一部分家長,引發了不少矛盾。
高中階段則不然,九成以上甚至更大比例的家長,以及高中教師,主要目標就只有一個——讓孩子考個好大學。
在一致的目標下,家長和教師對教育道路和方式選擇上很容易達成一致,矛盾自然就少。
二、小學教師能幹的,家長大多能幹,而高中則不然
小學老師所從事的很多工作家長都幹得了,比如批改作業,大多數父母是能夠勝任的。而高中則不然,以自己為例,我是工科生,當年高考全國卷657分,其中理綜281分,大學物理也考了個A,可是十幾年過去,由於一直未從事相關工作,現在拿個高中物理卷子給我,及格都夠嗆。至於說給孩子改高中物理作業,那不是坑自己孩子嗎?
另外,小學教師除了正常教學任務外,經常還有什麼做ppt,搞畫報,做手工,各種各樣的任務。高中教師則不然,教學任務布置給家長則多數家長完不成,除了教學任務又沒什麼任務可布置。
於是就形成了現在的實際情況,小學老師經常會給家長布置任務,而且五花八門,這些任務往往只是費工夫,而無太大難度,從家長角度講很多都是純粹浪費時間。高中家長很願意為孩子考個好大學做點什麼,但在學生學習方面,高中老師卻實在沒啥可讓家長幹的。
因此,小學家長和老師的矛盾就遠比高中突出。
三、小學教師在人們心中的社會地位不如高中教師
雖然同為教師,但事實上小學教師與高中教師的社會地位還是有差距的。
造成這一差距的原因很複雜,一兩句話很難講清楚,其中有客觀的原因,也有小學老師自身的原因。但不論如何,其造成的實際後果就是人們心中對老師的社會地位排了個位次,大學老師>高中老師>初中老師>小學老師。
社會地位雖然只是個虛幻的東西,但卻會影響人們的態度,這個態度有時與金錢和權力沒有任何關係。比如一位科學家和一位流量明星,哪怕是這位明星的粉絲,只要不是腦殘粉,心底裡恐怕也是更尊敬這位科學家的。
高中教師和小學教師的差距雖然沒有這麼大,但也確實存在一定差距。
這種差距,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小學家長更容易與老師發生矛盾。
以上拋磚引玉,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本文由明白紙原創,如您喜歡,請長按下方讚賞鍵,可一鍵三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