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上應重一線而輕後勤,重業績而輕職稱。工資的構成其權重由高到低為工作成績、工作量、學生滿意度、教齡、職稱等。對於論文課題和特殊貢獻的另外獎勵。用學生滿意度來制約只重成績而帶來的一些不良現象。此外,不要以快樂學習、減負為幌子找些不著實際的理由,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學習本就是不快樂的一件事。
我很想知道:「懶惰之風」這個觀點你是如何形成的?
公立學校有多忙你們知道嗎?鄉裡小學一個學校8個人,代6個班。每人每天上5節課。城市比較少一周只有9—10節課,看起來不忙。但是城市學校每個教師教學工作只佔總工作量的30%。還有一系列各種活動,人均每天在校休息只有40—60分鐘(8小時工作內)。而放學以後還有很多備課等工作要完成!為啥學霸都不當教師,因為教師的勞動力強度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收入卻沒有與之匹配!
公立學校工資收入多低你知道嗎?工資和公務員看齊喊了幾十年。有沒有達到的地區:有!可惜僅僅是工資,而不是工資收入。教師沒有各種補貼,績效差公務員一大截。
即使這樣你還可以看見,教師頂風批評學生,留堂學生,霸佔體育課。為的就是讓孩子成績提高哪怕一分!
教師中有懶惰的人嗎?有!這些人通常去了圖書室,後勤,保管室等部門。中層老師很多都帶一門主課。諷刺的是嫌棄老師工作少。現在還搞什麼「縣管校聘」?
縣管校聘你猜會不會把管理圖書室的老師解聘?會不會把管理儀器室的老師解聘?……最終解聘的基本上都是老實,年青的教師。瞎折騰!
教師這個職業屬於進校就能基本看見天花板。所以老師上班後,確實有職業倦怠一說。但倦怠的是與教學無關的工作。例如:為其他單位發傳單,外出給某些活動湊人數等等!
所以如何糾正老師的懶惰之風?
1.首先減少與教學無關的事情!
2.其次把工資認認真真落實,落實到教師不想跳槽到公務員為準。
這就是私立學校做的。為啥公立學校還是不想跳槽到私立學校。因為工作穩定。
「縣管校聘」摧毀了教師最後的希望。
3.最後希望取消「縣管校聘」,這會徹底摧毀公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