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咱們的C919大飛機從2017年首飛至今,已經獲得了國內外超1000架訂單,有些朋友就有疑問了:為什麼還沒聽見交付的消息?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其實飛機的首飛並不代表就結束了,就像流水線的樣品,不代表就是大貨一樣。C919的首飛,只是說明我們已經完成了大飛機項目的整個研發流程,還要通過各種測試對飛機的各項性能進行測試,得到充分驗證,取得適航證之後,才能進入交付階段,所以這個過程需要幾年的時間。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C919從首飛到各次測試的歷程:
從2017年5月的C919首飛成功之後,共有6架飛行試驗機參與了各項測試。命為方式為101架機——106架機。所以這幾年C919看起來默默無聞,其實一直處於緊張的試航試飛當中,目的就是為了驗證各項性能的可靠性,獲得各種測試數據,來滿足各個國家航空局制定的適航標準,也就是適航證的獲取,這樣的話我們大飛機才能走向國際市場,順利進行交付。
2017年5月5號,C919的101架機首飛,這是在飛機研製工程結束後,驗證其最基本的可飛性能。在持續78分鐘的首飛全程中,101架機經歷了爬升、平飛、模擬進近,著陸復飛以及著陸5個階段。雖然是最為基本的飛行試驗,但卻是最驚心動魄的時刻,因為這是C919從研製到總裝下線後的第一次飛天嘗試。隨後101架機在後續的試飛過程中不斷加強飛行強度,空中試飛時間加長至三個半小時,飛行高度最高爬至8000米。
2017年12月17號,102架機首飛成功,C919開始全面邁入試驗階段,進入到發動機動力測試、燃油系統檢測、電源系統分析和環控系統驗證檢測和飛機動力系統的持續性和可靠性,空氣循環系統的運轉等等。C919的試飛要求開始拔高。
2018年12月28號,103架機首飛成功,主要測試C919機身的顫振,以防飛機在特殊情況下劇烈抖動,還有空中空速校準實驗,來修正儀表誤差和位置誤差。103架機主要承擔飛機操縱性方面的任務。
2009年8月1號104架機首飛成功,這次的試飛主要是檢測飛機航線系統和飛行過程中的結冰問題。
2019年10月24號,105架機首飛成功,繼續測試C919的環境控制系統,電源系統以及加強在高溫高寒等極端環境中的試飛強度。
2019年12月27號,106架機首飛成功,主要檢測飛機客艙的照明系統和外部環境噪聲的抗幹擾能力。
任何要進入到商業航空市場的飛行器都必須經過最為嚴苛最為全面的測試實驗,才能符合每個國家制定的適航標準,這也是C919必須邁過的門檻。購買一種型號的客機,如何才能判斷這架飛機安不安全,就要看這架飛機有沒有取得適航證。
一般大多數國家的航空部門都制定了自家的適航證,而C919主要是要取得國內民航局CAAC、美國聯邦航空局FAA和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三家適航證。C919今後投入國內市場的話,只需要符合我國民航局制定的CCAR-25部適航標準就可以了。
CAAC制定的試航證是參考美國FAA制定的FAR25-25部適航標準,水平也是非常高的,比如我國首個拿下CAAC試航證的噴氣客機ARJ21經歷了5年半的時間,這幾乎接近飛機6年的研製周期。自2017年首飛的C919,預計將於2021年左右才會取得自家CAAC頒發的適航證,這個過程也是C919必須要經歷的。
C919進入國際航空市場的門檻主要是美國FAA和歐洲EASA兩家的適航證,其中最為權威的就是美國FAA制定的適航標準,只要取得了該標準,可以說C919今後想賣到哪個國家基本沒有障礙。
為什麼美國FAA制定的適航證會最具影響力呢?道理很簡單,實力決定話語權,美國航空有著通用電氣,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和雷神等一大批航空巨頭,使得美國航空的影響力足以進入任何一家航空市場。但是大家都知道,我國大飛機要去和美國航空市場競爭,那會有相當大的難度。所以 C919進入國際市場的重點可以放在歐盟EASA制定的試航標準上,取得適航證也可以比較順利地拓展國際市場。
看到這裡,你應該了解為什麼咱們的C919大飛機雖然接到了1000多架訂單,卻還沒有交付的原因了嗎,照現在的進度,最快在明年或者後年,在國內就能乘坐咱們自己的大飛機C919,你對此事有何期待,請在評論區回復。
C919大飛機是大國重器,從初期立項到完成首飛,寄託了千萬人的希望,也承受了無數的質疑,中國飛機人一步一個腳印,默默奮鬥,艱苦攻關,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才有今天的成績。當然,人們對大飛機的期待可以理解,但是我們也要理解飛機工業從無到有的困難,中國飛機人到底取得什麼樣的矚世成就,又做出哪些重大的貢獻,推薦觀看西瓜視頻創作人國器的視頻:
在西瓜視頻搜索國器,即可觀看全部視頻。要了解更多的C919大飛機的知識,推薦觀看:
漲知識,到西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