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最近準備求職產品經理方向的工作,所以對Instagram的本土化提出了一點自己的建議,以鍛鍊自己的產品思維。
Instagram(照片牆)是一款運行在移動端上的社交應用,以一種快速、美妙和有趣的方式將你隨時抓拍下的圖片彼此分享。
Instagram是一款運行在移動端的圖片社交軟體,最早是一個以分享手機圖片為主的門檻很低的移動社交工具。用戶可以在平臺上發布自己的照片,以此來吸引其他用戶的關注,但是近年來ins也在不斷加入新的功能例如:拍短視頻,直播,故事等。
Instagram作為一款世界範圍內流行的圖片社交軟體,所有的社交媒體使用者都是它的目標人群,而且每年都會有新的用戶加入到社交媒體的群體當中,據Hootsuite的數據顯示,在2018年,世界範圍內社交媒體的用戶數量增長了13%,在中國範圍內增長了10%,所以網際網路市場的邊界是在不斷擴大的。
數據來源:Hootsuite
和很多的社交媒體一樣,Instagram也是靠廣告來盈利的,從2013年10月開始,Instagram開始在Timeline(時間軸)中夾雜廣告內容。
2014年,Instagram開始了海外廣告的推介,在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英國等國家進行廣告招租。2015年初,Instagram又與全球第三大廣告巨頭Omnicom Group籤下了4000萬美元的廣告協議,後者旗下的多家傳媒及廣告機構的品牌客戶可以將廣告投放在Instagram的照片流中。
同年,Instagram正式開通廣告自主購買平臺,開放測試多日的廣告API(應用程式接口)。通過新建的第三方平臺,廣告主能夠自助購買Instagram廣告,進行整體數位化市場定位、追蹤、分析。在2018年,Instagram的廣告達到了68.4億佔總收入的97.4%。
Instagram 2015年-2021年總收入 數據來源:Statista
Instagram 2015年-2018年廣告收入 數據來源:Statista
據We Are Social和Hootsuite的 2018年全球數字新報告顯示,全球有超過40億人在使用網際網路(同比增長7%)。全球超過一半的人口現已上線,最新數據顯示,僅在2017年有近25億新用戶首次上線,相信在2018這個數字會繼續增長。
4.1使用時長
數據來源:ComScore
用戶使用一款社交軟體的時長很大程度上說明了這款在社交軟體市場中的地位。從社交應用使用的平均時長的角度來看,你可以看到這是Facebook的藍色海洋,在全球範圍內,Facebook還是行業內的老大哥,它佔用了全球大部分社交媒體使用時長的50%,在個別地區甚至達到了百分之90%,而用戶剩餘的時間則被Twitter, Instagram, Snapchat瓜分。
4.2 用戶數量對比
數據來源:Statista
從活躍用戶數量來看,Facebook的用戶數量達到了驚人的21億,位列榜單第一,而YouTube和 WhatsApp緊隨其後。而Instagram和同類型的產品Snapchat則是排到了第七和第十六名。
數據來源:Statista
從以上數據分析,在世界範圍內,ins的日活用戶還處在一個穩步上升的階段,但是Snapchat的增長速度已經放慢了下來。在2018年,Instagram日活躍用戶達到了4億遠超Snapchat的1.9億。但是對比Facebook還有一段差距。近年來,Instagram也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加入了直播的版塊,從數據來看有一定潛力去追趕Facebook。
4.3 Instagram VS Snapchat:
(1)故事
在2017年,Instagram推出了一個和Snapchat的主要功能相同的功能——故事。和Snapchat的故事功能一樣,Instagram的故事功能就是允許用戶把一段短視頻分享在平臺上,並且24小時以後自動消失。
但是和Snapchat不同的是,Instagram允許用戶在錄製完故事以後把故事添加到個人主頁上,並且永久保存。而且在Instagram中,用戶所錄製的故事會被推送到粉絲信息流首頁的最上方,更方便用戶發現新的故事,相比之下Snapchat的故事功就稍顯遜色,用戶需要在主頁向左滑動來到發現的界面才能看到好友新發布的故事。
(2)圖像和視頻
除了故事以外,圖像和視頻是這兩款軟體的主要內容,但是它在兩個平臺上顯示的方式不同。
可以看出Instagram更趨向於為用戶創建一個人的空間,讓用戶可以保留自己的圖像和視頻,而Snapchat則是趨向於一種即時社交,「閱後即焚」的功能不僅有趣味性,而且極大程度上保護了用戶的隱私。
(3)消息發送
Snapchat的消息系統具有輕巧簡單的特點,當你發送信息,對方閱讀以後,消息就會自動消失,有一種跟人面對面聊天的即時感,聊天界面的設計也相對簡單。
Instagram的消息系統則更像一個即時溝通的聊天軟體,用戶可以在上面評論其他用戶的故事,或者分享自己感興趣的作品(圖像,視頻)的連結,而且界面的設計也相對美觀。
5.1 移動社交規模
數據來源:艾瑞諮詢
透過以上數據分析可發現:
(1)從2016年到2017年,中國網際網路社交市場規模處於總體一個螺旋上升的勢態,僅在這一年期間,用戶數量的規模就擴大了19.7%。
(2)移動社交軟體數量也越來越多,而這些軟體的功能越來越細化。
5.2 中國圖片社交市場分析
透過以下數據可以看出:
數據來源:艾瑞諮詢
(1)超過一半的移動社交用戶擁有3個或以上的社交軟體,說明中國的移動社交用戶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
數據來源:艾瑞諮詢
(2)在用戶經常使用的移動社交應用類型中,綜合社交、興趣社交、圖片社交、商務社交和校園社交分別依次位列前五;在用戶最常使用的應用類型中,綜合社交、興趣社交依然是用戶最常使用的應用類型,牢牢佔據著移動社交中的頭部位置,但是圖片社交應用卻有嚴重的下滑,說明圖片社交應用並沒有真正地滲入到大部分人的社交生活中,又或者說中國圖片社交市場暫時還沒有一個真正成功的應用能夠讓用戶養成使用圖片社交的習慣。
5.3 中國市場圖片社交應用分析
拿nice, lofter, 堆糖這三款圖片社交應用作為中國地區圖片社交應用的代表,分別採用這三款應用從2017年5月-2018年6月的日獨,月獨和月度總有效時長數據來分析。
數據來源:艾瑞諮詢
從日獨的數據來看,堆糖在這三款應用中一直是最高的,而且保持著高度的領先,大約是另外兩款應用的1.5-2倍。而nice在日獨的數據在2018年2月前一直保持對lofter的小幅度領先,而在2018年3月lofter成功超越了nice。
數據來源:艾瑞諮詢
從月獨的數據來看,堆糖在這三款應用中也一直是最高的,而且領先的幅度比日獨的數據更大,相較另外兩款應用一直保持著2倍或以上的領先。而nice在月獨的數據在2018年2月前一直保持對lofter的小幅度領先,而在2018年5月lofter成功超越了nice。
數據來源:艾瑞諮詢
從月度總有效時長來看,lofter是這三款軟體中最高的,堆糖排名第二,nice則排第三。
透過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在這三組數據中,堆糖和nice都呈現一個逐步下的趨勢,而lofter的數據卻在穩步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lofter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日獨和月獨都是這三款應用中最低的,但是它的月度有效時長一直都是保持大幅度領先的(在這14個月的平均值為1246萬小時)。說明nice和堆糖雖然有著數量較多的用戶,但是內容或者模式並沒有lofter的更能吸引用戶。
三款軟體主要區別在於:
三款軟體在各項數據和特點上都有著自己的優勢,說明在圖片社交市場還處於一個激烈競爭的階段,暫時並沒有哪一個應用在這領域獲得了全面的領先。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在這三款應用中Lofter的成長性是最好的,因為Lofter涉及的面比較廣,而且各項數據的成長性也是最好的。
Instagram 是一款以圖片和視頻為傳播內容的社交類應用,一種捕捉和分享世界精彩瞬間的簡單方式,通過給照片添加濾鏡分享生活,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2.1 用戶分類:
Instagram的用戶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擁有眾多粉絲,並且發布大量高質量原創內容的創作型用戶,而第二類則是普通的用戶,這類用戶主要通過Instagram來分享、社交和獲取信息。
2.2 目標用戶
(1)對網際網路有認知,並且喜歡分享生活、照片、視頻的年輕群體
(2)有喜歡的明星,想去關註明星的生活動態的群體
(3)想擁有一個網上的照片視頻的私密空間
2.3 Instagram在中國的用戶畫像
2018年Instagram用戶的年齡和性別分布 數據來源:Statista
2018年 Instagram用戶的學歷分布 數據來源:Statista
通過以上的兩組國外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目前Instagram的用戶主要集中在18-24和25-34歲這一年齡段,男女比例基本持平,且大部分的用戶教育背景都在本科者以上,因為在18-24的人群中大多數都是在校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他們他大分時間較多,年輕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比較快,熱愛分享自己的生活。
我們再來看看中國圖片社交應用的用戶數據:
數據來源:艾瑞諮詢
結合以上的幾張圖的數據和Instagram在國外的數據,我們總結出Instagram在中國的目標用戶應該為:
用戶類型一:
小明,男,20歲,海外留學生,在海外留學放假的時候非常喜歡去旅遊,看看外面的世界,並且喜歡拍照記錄下自己去過的國家,吃過的美食,遇到的漂亮外國小姐姐,每次把照片發到朋友圈雖然可以獲得很多贊和評論,但是也有很多家裡的長輩在評論裡留言詢問自己有沒有好好學習,為什麼整天發去外面旅遊的朋友圈,所以小明決定以後把這些照片分享到Instagram上,這樣既能獲得很多朋友的點讚和評論,也不會引起家裡長輩的誤會,認為自己出國留學只是為了去玩。
用戶類型二:
小紅,女,25歲,一個有情懷的文藝青年,平時喜歡拍照記錄自己的生活,以供以後翻看自己記錄的生活,但是她又不想把這些照片分享到社交應用上,一是怕打擾到自己的好友,二是不想被太多人關注到,於是她把照片發到Instagram上,並且把帳戶設為私密帳戶,這樣小紅就有了一個私密的照片空間,而且可以隨時翻看。
用戶類型三:
小強,男,21歲,一名外國語大學大學生,是學校圈子內小有名氣的社交能人,有點崇洋媚外,並且平時很喜歡找機會與學校內的外國人交流,得知外國人都在用Instagram分享照片的時候,自己也下載了一個,主動關注了學校裡外國人的帳戶,並且以後每次發朋友圈都會一式兩份地發在Instagram上。一段時間後小強不僅交到了很多外國人的朋友,而且也獲得了其他同學的羨慕。
Instagram的核心功能並不複雜,主要分為信息流(feed),拍攝&發布新動態和相關推薦(發現)三個部分,以下是Instagram的結構功能圖:
用戶打開了APP以後首先就進入了「首頁」信息流的版塊,信息流作為Instagram最核心的功能,在Instagram誕生之初就位於首頁版塊。在Instagram的首頁信息流中,每一條信息都有點讚,評論,分享和收藏的互動功能,另外在每一條消息的右上方還有更多選項的按鈕。
並且每一條信息已接近全屏的方式顯示,使得用戶注意力聚焦於與每一條動態,不會被其他的消息所幹擾。Instagram的點讚和評論按鈕採用的是直接放在頁面上的設計而且雙擊圖片也能起到點讚的效果,這樣既提高了用戶操作的高效性也提高了用戶互動頻率,但是這樣設計的結果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戶評論和點讚的含金量。
和很多圖片社交應用不同,Instagram從創建之初就不支持對動態內的圖片進行複製,直至今日用戶如果想獲取其他用戶發布的圖片只能通過第三方的應用或者截屏的方式進行獲取,這樣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原創作者的版權。而且Instagram的動態也不支持轉發的功能,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
(1)避免同一個帖子重複出現在用戶的信息流中打擾用戶,從而降低用戶的體驗
(2)鼓勵用戶發表原創的內容,Instagram成立之初的定位就是要用戶分享自己的生活,而並不是轉發他人的圖片,如果帖子可以被轉發將會降低Instagram社區的整體內容質量。
另外,在用戶發表新的動態時可以添加自己的定位,用戶在點擊該定位時可以查看採用了相同定位的動態和故事,這樣做的好處是:
本土化建議:首先在用戶發表了多圖的動態以後,在所有的圖片第一張圖前面加一張所有圖片的小圖集合(類似微博和微信的九宮圖),但是在動態時候顯示的還是該條動態的第一張圖(如下圖所示)。並且在用戶瀏覽過小圖集合以後並沒有繼續深入瀏覽的動態停止再次推送給用戶。
原因如下:
故事功能是一個隸屬於信息流界面的功能,故事功能是Instagram在2016年上線的一項可以將過去24小時的照片或短影片剪輯成一段可以輕鬆瀏覽的15秒短片,並且除非用戶將它保存到首頁作為精選的故事,不然它會在發布後24小時自動從個人檔案中消失。
Instagram的故事是一種特別的分享方式,因為他鼓勵用戶用來發布一些日常隨時隨機碰到的事情,而不是經過精心準備的視頻或者照片,更加體現了社交的及時性。
對用戶而言,15秒的時間首先降低的是分享生活故事的成本,同時,由於用戶只能看到關注帳號發布的此類視頻內容,會進一步加深用戶對所關注帳號的熟悉和了解,從而鞏固社交關係。
故事功能的入口在信息流的頂部,Instagram通過算法把最常與用戶互動的好友的故事排在最前面,方便用戶隨時關注密友的動態。
而最近Instagram對他們的故事功能添加了兩個非常創新的功能問答與投票功能(如下圖所示),關於投票方面,關注者們可以在故事中於博主通過二選一的投票進行互動,而問答功則有兩種回答的方式,一種是拖動emoji進行程度上的回答,一種是直接發送文字進行回答。
這兩項新功能的加入很有可能改變現有故事的玩法,博主們可以在拍故事遇到選擇或者遇到難題時便向粉絲們提問或者發起投票求助,讓粉絲們幫博主做出選擇。
這兩項新的功能豐富了觀看者的體驗,加強了他們的代入感,使觀看者成為故事視頻的二次創作者,與博主共同創造出趣味盎然的作品。
本土化建議:在現版本的Instagram中,對故事進行評論會進入一個與博主私聊的界面(如下圖),其實大部分的中國用戶會傾向於評論而不是私聊,私聊會有一種打擾到別人的感覺,私聊的形式也缺少粉絲與粉絲之間的互動,而且如果你的私聊博主沒有回覆,會有一種小小失落的感覺。
我的建議是:把故事評論的功能做成一個像直播彈幕一樣的形式(如下圖),評論裡得到博主回復,點讚,和點讚數較多的評論會優先顯示在彈幕裡。
原因如下:
在Instagram的發現頁面,會有根據用戶平時關注的標籤和關注博主類型推送的一些動態,在界面的最上方會有一些用戶可能喜歡的動態類型(如下圖),但是這樣的排版方式並不符合中國用戶的口味,因為用戶是懶惰的,面對眾多的選擇,用戶多少會出現選擇困難,況且經過抖音對中國用戶的洗禮,用戶早已習慣上抖音方便快捷的信息流模式,通過算法推測出用戶的喜好,直接給用戶推送他們喜歡的短視頻。
我的建議是保留頁面上方用戶可能喜歡的類型,但是在下方用戶可能喜歡的動態模塊做出修改,每次只會推送一條動態,用戶通過上下滑動來獲取更多動態(如上圖)。
原因如下:
拍攝&發布新動態功能是Instagram內容的源泉,這個功能的入口一直被放在APP導航欄的正中間,用戶可以使用Instagram內置的拍照功能進行拍照拍視頻,或者選擇圖庫內的照片視頻經過濾鏡和其它修圖功能編輯後發表到用戶動態中,也可以分享到其他社交平臺上。
Instagram其最初吸引用戶靠的是業界最高品質的濾鏡效果,它的種子用戶偏高端,對圖片質量的要求極為挑剔,成了這款APP的死忠粉。
隨著發展Instagram的用戶基數越來越大,日活月活也在快速上升,但是Instagram對圖片的編輯功能卻沒有相應幅度的提升,雖然說Instagram已經擁有接近50款濾鏡和13種修圖功能(如下圖),但是Instagram的修圖功能現在處於一個相比Snapeed這樣的專業修圖工具,功能顯得非常少,而相比美圖秀秀則顯得不夠智能這樣一個尷尬的位置,既不能滿足專業修圖用戶的需求,也不能滿足用戶一鍵美顏的需求。
這樣的圖片編輯功能已經不能滿足中國用戶的需求,如果Instagram想進入中國市場,應該開發出更多讓用戶喜愛的圖片編輯功能。
中國的圖片社交主流需求是美顏,企鵝智酷曾經做過調研,在圖片APP領域,國內用戶對於美顏功能的需求穩穩居於第一位,61.1%的女性表示美顏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功能。美顏之外,女性用戶使用頻率最高的三個功能依次是濾鏡、配文字和拼圖。
根據上述的數據Instagram可以做出以下的改動:
新增一個文章的功能,文章是對用戶動態內容的一個詳細版的描述。但是用戶發表的文章必須跟自己發表的動態相連結,在沒有連結動態的情況下不能單獨發表文章,並且文章不會被推送到用戶的信息流中,用戶只能點擊動態的右上角按鈕,然後彈出文章的標籤式入口(如下圖)。
博主既可以在發表動態的時候連結上推文,也能在發表動態以後後續根據粉絲的意願添加推文,還可以設置點讚到達一定數量時才顯示文章的入口連結,當點讚數量到達預設的數字時,所有點讚的用戶都能收到文章入口開通的消息,這樣可以提高博主們寫文章的欲望。
原因如下:
本土化的Instagram急需獲取大量的用戶,雖然Instagram早已被大部分的網際網路社交用戶所知,但是由於微博,微信朋友圈在中國的流行佔有了大量的用戶,所以Instagram需要從微博和微信的手上搶取用戶。作為一款目標用戶為15-25歲年輕群體,「記錄年輕人的生活」是這款應用的slogan。
在剛登錄中國市場時,Instagram應該瞄準年輕人最感興趣的領域例如:網紅美食,旅遊景點,潮牌服飾,網紅明星,電子遊戲,時下熱點等,通過搜索界面的內容推送為用戶找到他們感興趣的類型,為剛使用這款產品的用戶提供可關注的對象。
Instagram的運營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外部運營重點在於獲得傳播和轉化,主要是為了獲得新用戶和品牌塑造,一類是內部運營重點在於提高活躍和留存,讓用戶喜歡用產品並形成口碑傳。
內部的運營主要圍繞增加用戶的活躍和留存展開,利用多種手段提高用戶的體驗,增加用戶對產品的依賴,打造產品口碑。
首先對用戶進行分層:明星,網紅,潛力網紅,普通用戶,再對不同的用戶層提出不同的營運方案。
1.1 用戶分層
(1)明星
重金邀請時下熱門明星入駐平臺,並且邀請他們加入以下的活動。
活動名字:發現Instagram中的明星
活動目的:吸引新用戶。
活動簡述:邀請國外的Instagram的草根明星與中國本土明星用Instagram拍短視頻,並且鼓勵更多外國明星在中國Instagram註冊新的帳號,並且中國區的帳號與全球區的帳號同步更新,起到一個明星效應,可以帶動新的用戶或者正在使用世界區Instagram的用戶加入中國區Instagram。
活動規則:邀請像Lelepons,Chiaraferrag,Selena Gomez,Taylor Swift,Cristiano Ronaldo 等國外宇宙級博主和國內人氣明星如吳亦凡,蔡徐坤,101女團,中國遊戲哈的rapper等,在中國各大城市(重點關注沿海城市與一二線大城市)拍短視頻,並且公布他們拍攝短視頻的詳細地址,用戶們可以在這些博主拍攝短視頻的地址模仿並拍攝一樣的視頻上傳到Instagram上,並且使用#Instagram加入中國啦#的標籤,在用戶發表的動態中點讚數和評論數分別排名前十的用戶可以獲得與自己模仿的明星一起拍短視頻的機會。
(2)網紅
邀請或者聘請網紅來到平臺,並且為他們提供更多的資源,良好服務,和豐厚的回報。
(3)潛力網紅
對這類用戶主要採取扶植和重點維護的策略,比如,建立專群維護、不定時禮物、拍攝幫助、資源傾斜等。
(4)普通用戶
提高用戶體驗,維護好用戶群、多建互動渠道、及時跟進反饋、快速更新。
1.2 專題活動
與廣告商合作,推出針對普通用戶的購物優惠活動。
活動名稱:Instagram與你一起購物
活動目的:吸引新用戶並且讓用戶了解Instagram文章新功能。
活動簡述:邀請國外的化妝品,藥妝,服裝潮牌等國外本土品牌在中國Instagram開設帳號,並且在Instagram上發布有關他們產品的動態,在該動態點讚或者評論的粉絲可以獲取相應的獎勵,並且在動態獲得一定的點讚數以後顯示文章連結(上述功能分析中新加入的功能),連結內有購買商品的折扣碼。
活動規則:被邀請的國外本土品牌在中國Instagram發布有關熱門商品的圖片動態,在動態內點讚或者評論排名第1,第500,第1000,第1500(以此類推)的用戶可以免費獲得改商品,並且在點讚數到達一定數量時,顯示文章功能的連結入口,連結內附有一定數量的購買商品的折扣碼,並且用折扣碼購買該商品可以包郵。
1.3 鼓勵用戶發帖
(1)在官方公眾號上出教學視頻,讓用戶更快更全面地掌握Instagram的功能和小技巧
(2)持續更新優化修圖功能和短視頻拍攝功能,不斷為用戶提供視頻示例,引導用戶如何拍攝更有趣的視頻或照片
(3)對持續發表優質原創內容的用戶提供更好的資源
2.1明星
邀請粉絲數破千萬的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網紅博主和明星轉發Instagram本土化的消息,並且發布上述兩項活動(發現Instagram中的明星,Instagram與你一起購物)的具體活動規則和活動時間;邀請明星用Instagram的修圖功能和短視頻錄製功能,並且在上面打上Instagram的水印,發表到微博上;當明星發布新作品(新電影,新專輯)時邀請他們第一時間把消息發布在Instagram上。以上三種做法可以對明星的的粉絲進行引流。
2.2 Instagram全明星節
舉辦Instagram全明星晚會,每年在固定的日期舉辦Instagram全明星晚會,在晚會上網紅們可以相互交流心得,而且晚會會邀請一線明星大咖來表演,普通用戶可以通過Instagram的直播觀看晚會的表演,並且用戶可以通過日常的一些活動獲得晚會的入場門票。
目前中國國內還沒有一款圖片社交應用可以在圖片社交領域中一枝獨秀,雖然Instagram曾經進入過中國市場,但卻被一些特殊的原因扼殺在了搖籃裡,雖然沒有在國內建立起自己的圖片社交王朝,但是卻帶動了國內很多圖片社交應用的發展,作者經過長時間對Instagram的體驗提出了一些對Instagram本土化的建議,期待某天Instagram可以重新進入中國市場,為中國圖片社交領域注入一股新的血液。
本文由 @託馬斯迴旋踢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 ,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