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第一醫院楊勇課題組成果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上發表

2020-12-05 北京大學新聞網

近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科楊勇教授課題組與醫科院基礎所張學教授課題組合作,在遺傳性皮膚病的病因學研究方面再獲重要突破。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確定了純發-甲型外胚葉發育不良的致病基因為HOXC13,揭示了HOXC13基因在人類皮膚附屬器生長發育中的重要作用。該研究成果已於近期發表於《細胞》(Cell)子刊、國際著名的遺傳學雜誌《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IF: 10.603)上。北大醫院皮膚科楊勇教授及醫科院基礎所張學教授為文章的共同責任作者,北大醫院皮膚科林志淼博士及陳荃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並得到了兩位德國同行的幫助。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中心臨床研究員項目的支持。

純發-甲型外胚葉發育不良主要表現為患者自出生後全身毛髮及甲完全缺失或甲營養不良,嚴重影響患者外觀及手部精細活動功能。研究團隊通過對一個近親婚育的家系進行研究,利用外顯子組測序方法對先證者家庭4位成員的全基因組功能編碼區DNA進行檢測,最後憑藉紮實的遺傳學背景知識和巧妙的數據過篩方法確定HOXC13為該病的致病基因。課題組進一步對患者頭皮毛囊HOXC13及其調控的下遊結構蛋白的表達及其mRNA轉錄情況進行研究,發現其表達明顯減少直至完全缺失,從而導致了患者毛髮及甲發育不良的臨床表型。通過國際合作,課題組又在一例阿富汗患者中也發現了HOXC13基因的部分缺失,從而最終確定了純發-甲型外胚葉發育不良為HOXC13基因的功能缺失性突變所導致。

HOX基因家族是動物發育過程中至關重要的調控基因。既往研究發現,HOXC13基因敲除後,小鼠出現無毛、甲發育不良和尾骨發育異常等表現。然而, HOXC13基因在人類發育過程中所發揮的功能一直不清楚。該課題組的研究首次揭示了HOXC13基因以及HOXC13-FOXN1-KRT85基因通路在人類毛髮及甲發育過程中的核心作用。該研究也為人類毛髮及甲疾病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方法研究提供了全新思路。文章得到了評閱人這樣的評價:這是篇出色的、簡單明了的文章,寫得非常清晰,為遺傳性毛髮疾病領域增添了重要和令人驚喜的信息。這是楊勇課題組2012年度在該雜誌上所發表的第二篇文章,也是該課題組繼原發性紅斑肢痛症、Olmsted症候群之後確定的第三種遺傳性皮膚病的致病基因。

 

編輯:素馨

相關焦點

  • ...成果1:徐虹團隊戴如鳳博士成果發表於《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
    『1125』人才計劃結碩果系列報導——成果1:徐虹團隊戴如鳳博士成果發表於《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 2020-09-25 13: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申佔龍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在Cell發表研究成果...
    (BIOPIC)、生命科學學院、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張澤民教授課題組及美國安進(Amgen)公司Jackson G.這也是申佔龍教授課題組與張澤民教授課題組及美國科學家團隊於2018年在Nature發表題為Lineage tracking reveals dynamic relationships of T cells in colorectal cancer文章後,再次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報導結直腸癌免疫微環境研究成果。
  • 南開大學李魯遠課題組研究成果在Cancer Research雜誌發表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佟聞) 日前,我校藥學院教授、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魯遠教授的聯合研究團隊(南開大學與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在缺氧誘導因子HIF1α氧非依賴降解機制研究領域的一項成果發表於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AACR)會刊
  • 生命科學學院魏文勝課題組在《自然》雜誌發表研究成果
    生命科學學院魏文勝課題組為此開發了一種基於CRISPR/Cas9系統的慢病毒聚焦型人源細胞文庫、功能性基因篩選平臺以及基於高通量深度測序技術解析數據的完整技術路線。利用這一高效的新型遺傳篩選技術,成功鑑定出對兩種細菌毒素侵染宿主所必需的宿主受體、以及多種新型蛋白位點。
  • 2017年北大醫學在世界頂級臨床科研雜誌上發表論文數量居全國高校...
    Lancet、JAMA、NEJM和BMJ是世界上公認的四大醫學頂級臨床科研雜誌。據統計,2017年北大醫學共在這四大醫學頂級臨床科研雜誌上發表文章26篇,第一/通訊文章17篇,以研究文章形式發表的第一/通訊文章數達全國總數的25%以上,居全國高校首位。
  • 【前沿】李斌課題組在JCEM雜誌合作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8月16日,美國內分泌學會(The Endocrine Society)主辦的內分泌臨床領域主流學術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JCEM)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範先群周慧芳課題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李斌課題組的合作研究成果「Regulation of orbital
  • 光遺傳學之父Nature發表重要成果
    這項研究描述在3月23日的《自然》(Nature)雜誌上。史丹福大學生物工程學、精神病學及行為科學教授、光遺傳學之父Karl Deisseroth博士是這篇論文的資深作者。研究生Kelly Zalocusky是論文的主要作者。2005年, Deisseroth開發了光遺傳學技術,他在細菌視蛋白的幫助下用光控制了大腦細胞的開/關。
  • Blood雜誌發表北大人民醫院黃曉軍研究組新成果
    2015年6月18日,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黃曉軍教授團隊研究成果「急性髓系白血病第一次緩解期單倍體與同胞全合造血幹細胞移植療效對比」正式發表在血液學領域國際頂級學術期刊Blood雜誌(影響因子10.452)。
  • 北大生命科學學院劉東課題組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應用上...
    北大生命科學學院劉東課題組應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genome editing)技術,在模式生物線蟲中成功實現了不同類型的基因打靶:1、在性腺特異表達Cas9的轉基因線蟲中,通過飼餵基因靶點特異的gRNA或直接向線蟲性腺注射Cas9和gRNA(DNA或RNA),均獲得了可遺傳的突變體;2、在非性腺表達Cas9的轉基因線蟲中,通過飼餵基因特異的
  • 北大生科院吳虹課題組《自然·通訊》發表文章
    2020年4月20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吳虹課題組的研究論文:TRIM21 and PHLDA3 Negatively Regulate the Crosstalk between the PI3K/AKT Pathway
  • 北大課題組發表重要研究進展,有望大幅推動光子晶片技術發展
    4月23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北京大學獲悉,該校信息學院電子學系副教授彭超課題組4月22日在《自然》雜誌在線發表拓撲保護下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重要研究進展,為光子器件拓展了可期應用前景。
  • 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在《Nature Materials》上發表論文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Sang Eun Jee博士為第一作者,喬治亞理工學院Seung Soon Jang教授、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陳吉華教授和美國奧古斯塔大學Franklin Tay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完成的研究論文「基於滲透壓—電荷平衡理論的仿生礦化機制探討」在《Nature Materials》上以全文形式發表。
  • ...學生成果在《Science》雜誌發表;湘雅醫院團隊Genome Medicine...
    湘雅八年制海外聯合培養項目學生成果在《Science》雜誌發表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張衛茹教授科研團隊成員、2011級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田雨子作為共同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以原創論著形式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影響因子:41.845)
  • 康九紅課題組研究成果發表於《Cell Stem Cell》
    康九紅課題組研究成果發表於《Cell Stem Cell》 來源: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時間:2018-05-11  瀏覽:
  • 饒毅:中國的人類基因研究為什麼弱?
    結果是,中國取消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學教學。北京農業大學禁止北京大學轉任該校的李景鈞進行遺傳學教學,迫使後者出逃美國。李景鈞在北大任教期間出版過英文版《群體遺傳學》,這本書後在美國再度出版,成為全世界通用的群體遺傳學教科書,而這本書本來可以很好地奠定中國的人類遺傳學訓練的基礎。
  • 《Nature(自然)》雜誌發表北京大學湯富酬、喬傑團隊研究成果 闡述...
    今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官方微信發布消息,8月22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和湯富酬課題組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Nature,IF:43.07)在線發表研究成果「Reconstituting the transcriptome and DNA methylome landscapes of human implantation
  • ...變大的秘密——番茄遺傳研究的重要成果於《自然 遺傳學》雜誌...
    最新研究成果以長篇幅論文在線發表於10月13日的《Nature Genetics(自然 遺傳學)》雜誌。該研究是繼2012年《Nature》發表番茄全基因組序列圖後取得的另一重要成果,來自中、美、法、意、以和瑞士的多個研究團隊聯合對番茄展開了更為全面和深入的探索。
  • 人類罕見病中公認最痛苦的疾病之一:「蝴蝶寶貝」的新希望
    清華大學藥學院和醫學院傳染病中心譚旭課題組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楊勇、林志淼課題組合作發現的是該疾病的第十九個致病基因KLHL24,該研究成果「Stabilizing mutations of KLHL24 ubiquitin ligase cause loss of keratin 14 and human skin fragility」於11
  • 湘雅八年制學生成果在《Science》雜誌發表;湘雅醫院團隊...
    湘雅八年制海外聯合培養項目學生成果在《Science》雜誌發表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張衛茹教授科研團隊成員、2011級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田雨子作為共同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以原創論著形式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影響因子:41.845)
  • 陸道培分子醫學團隊在2019年美國人類遺傳學會年會展示研究成果
    分析和總結超過近萬份血液腫瘤基因突變篩查結果,其中部分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Cancer。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多次在美國血液學會年會(ASH)、美國人類遺傳學會年會(ASHG)、日本血液學年會 (JSH)、韓國腫瘤學年會(KCA)等國際國內會議進行學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