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 上海有機所趙新課題組發展了一種新的COFs構築連接方式

2021-01-21 騰訊網

早日入駐化學加,更多優質客戶到你家

導讀

共價有機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是一類由有機基元通過共價鍵連接而形成的晶態有機多孔聚合物,具有高比表面積、低密度、結構精確可調等特點,在物質吸附、儲存與分離、多相催化、傳感、光電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

跳轉閱讀可怕!看了這篇後80%的人才醒悟,不該花時間在微信群或QQ群了!

自從2005年首例COF被報導以來,該領域發展迅速,主要集中在開發新結構和新應用等方面。經過10餘年的發展,已有多種連接方式被用於COFs的構築,基於不同連接方式的COFs表現出各自獨特的性質,極大地增加了COFs的結構多樣性,同時各種功能與應用也被開發出來,有力推動了這一研究領域的發展。然而,發展新的連接方式仍然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有機功能分子合成與組裝化學院重點實驗室趙新課題組一直致力於有機多孔材料研究。最近,他們發展出了一種新的COFs構築連接方式:縮醛胺連接構築COFs。所得COFs具有較好的熱穩定性,在鹼性和中性條件下表現出良好的化學穩定性,並且具有一種新的拓撲結構---cpi網格。此外,縮醛胺結構的獨特性使得所合成的二維COFs中層間作用弱且共軛不延展,因此較好地保留了單體的光物理性質(J. Am. Chem. Soc. 2019, 141, 14981)。

基於亞胺的連接方式被廣泛用於COFs的構築中,雖然生成縮醛胺的反應與亞胺形成的席夫鹼反應類似,具有較好可逆性的,但尚未在COFs的合成中得到應用。在縮醛胺形成過程中,由於sp2雜化的平面羰基碳轉變為sp3雜化的四面體縮醛胺碳,其構型的巨大變化降低了聚合物的結構可控性,提高了COFs的合成難度。此外,單體不僅需要適應反應前後的立體構型變化,還要確保反應不停留在亞胺階段。他們合成了兩種非平面D2h對稱性的四醛單體(A1和A2),其非平面的結構能夠適應縮醛胺形成前後的立體結構變化。其次,他們利用哌嗪作為胺單體,其仲胺結構可阻止反應停留在亞胺階段。通過二者縮聚,他們成功獲得了首例由縮醛胺連接的COFs(Aminal-COF-1 和Aminal-COF-2)。由於單體對稱性和連接方式的特殊性,這兩種COFs在二維平面中由五邊形孔和六邊形孔交替周期性分布而構成cpi網格結構,這在COFs中是一種全新的拓撲結構(圖1)。

圖1縮醛胺COFs的合成

在這兩個縮醛胺連接的COFs中,哌嗪單元採取椅式構象,縮醛胺碳呈現四面體結構,這些特點導致縮醛胺COFs內層間距較大,層與層之間苯環的距離大於6.0A,超出典型的芳香堆積距離(3.3-5.0 A),從而大大削弱了層間相互作用。另一方面,縮醛胺是飽和結構,因此COFs形成後在二維平面內共軛不拓展。這一不共軛、非平面的特殊結構使COFs形成後單體基元之間相互作用小,有利於保留單體的性質。他們通過固體螢光測試觀察到COFs的發射波長與相應單體的發射波長几乎相同,表明縮醛胺連接的COFs能很好地保留單體的光物理性質(圖 2)。這一研究為發展基於COFs的功能材料提供了新思路,通過縮醛胺這一特別的連接方式,COFs的性質可以通過單體性質的保留來進行更加精準的預測與調控,有望實現特定性質和功能COFs的定製合成。

圖2. 單體和COFs的歸一化固體螢光光譜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為趙新課題組的研究生蔣舒巖和甘世賢,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和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的資助。

來源 | 上海有機所 編輯 | 化學加

入駐化學加網快速通道,將與微信小程序同步展示

2萬多家化工醫藥企業已入駐

相關焦點

  • 發展共價有機框架新連接方式取得進展
    自從2005年首例COF被報導以來,該領域發展迅速,主要集中在開發新結構和新應用等方面。經過10餘年的發展,已有多種連接方式被用於COFs的構築,基於不同連接方式的COFs表現出各自獨特的性質,極大地增加了COFs的結構多樣性,同時各種功能與應用也被開發出來,有力推動了這一研究領域的發展。然而,發展新的連接方式仍然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 一「鋅」二用:上海有機所張新剛組JACS報導鎳催化對稱偶聯新策略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近年來,鎳催化的不對稱偶聯反應作為一種立體選擇性高效構築碳-碳鍵的方法受到了化學家們的廣泛關注。現已報導的鎳催化不對稱偶聯反應基本是基於手性匯聚的思路。加州理工學院的Gregory C.
  • 盤點:COF發展的裡程碑、命名規則以及代表性COF總結
    2:COF 發展的裡程碑:重要COF簡介2005年Yaghi課題組1首次報導了由硼酸自聚和硼酸和多酚化合物縮聚得到的兩個COFs, COF-1和COF-5。如同MOF系列命名一樣,Yaghi課題組對COF的命名也是COF-x系列。
  • 于吉紅院士新任JACS執行主編,遊書力研究員新任JACS副主編
    舉報   導讀  據美國化學會出版社近日消息,吉林大學于吉紅院士新任美國化學會旗艦期刊《JACS》執行主編,中科院上海有機所遊書力研究員新任
  • 他是上海科技大有機所聯培研究生,將赴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讀博
    個人信息劉星宇上海科技大學-有機所聯培研究生林國強院士課題組我記得當時準備有機所不對稱合成課程的Seminar的時候,我和小夥伴們就經常會借用圖書館的研討室來進行對我們要講的課題的討論。我在學校與有機所共同的導師是林國強院士,林院士是中國有機化學界德高望重的泰鬥,影響了幾代中國有機化學人,是上科大讓我有幸進入林老師的課題組。
  • 【納米】JACS封面:多組分自組裝精確構築納米膠囊
    自1997年,Atwood教授成功利用杯[4]間苯二酚芳烴通過氫鍵作用構築納米膠囊以來,杯[4]芳烴被廣泛用作建構超分子膠囊的支架。然而,由於其特有的杯子形狀,杯[4]芳烴膠囊的結構主要限於二聚體和六聚體膠囊,杯芳烴膠囊結構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只能寄希望於通過另外互補的連接基團實現。雖然這種設計策略非常明確,但是目前為止,還鮮有新結構報導,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缺少合適可用的互補對。
  • 上海有機所舉辦第九屆「絢麗多彩的化學世界」科普公開日活動...
    上海有機所舉辦第九屆「絢麗多彩的化學世界」科普公開日活動 2020-05-25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酷炫化學科普小分隊與研究生會擔任活動的志願者,帶領線上觀眾「雲遊」上海有機所,奉獻了一場視聽盛宴。  活動中,主持人帶領大家來到上海有機所陳列室,介紹了上海有機所的發展歷史。上海有機所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建立的第一批研究所,今年是上海有機所成立70周年,在七十載的歲月裡,湧現了一大批優秀人才與科研成果,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出科技力量。
  • 上海有機所等打造科普舞臺劇《化學世界歷險記》
    11月15日,由上海市徐匯區建襄小學師生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攜手打造的科普舞臺劇《化學世界歷險記》首演,劇中演員由徐匯區建襄小學師生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師生擔任。上海有機所、徐匯區教育局、中科院上海分院、天湖學區兄弟學校的相關負責人,以及建襄小學家長與學生等,觀看了科普舞臺劇。開幕式上,建襄小學校長陳靜介紹,原創科普舞臺劇《化學世界歷險記》將有趣的化學知識通過舞臺劇寓於通俗易懂的場景中。
  • 「JACS」福建物構所基於網格化學構築多孔有機籠取得重要進展
    網格化學研究的重點是通過有限的分子單元構築可預測的框架結構。迄今為止,在這一領域的經典研究案例主要集中於金屬-有機框架(MOFs)和共價有機框架(COFs)材料。其實,網格化學也可以用來預測離散型的化合物,包括金屬有機-配位籠(MONCs)和多孔有機籠(POCs)。
  • 上海有機所俞飈課題組完成最長線性聚糖—128聚糖的全合成
    近年來,義大利科學家Molinaro等人通過對一種歐美人群中常見的腸道共生菌,即普通擬桿菌Bacteroides vulgatus mpk的研究發現,該擬桿菌表面的脂多糖能夠起到調節小鼠免疫反應的作用, 從而使小鼠具有預防炎症性腸病的能力。這一發現與通常認為的細菌表面脂多糖的功能截然相反。該普通擬桿菌的脂多糖的O-抗原具有獨特的[→4)-α-鼠李糖-(1→3)-β-甘露糖-(1→]二糖重複單元。
  • 2018年化學反應和製藥工藝國際高峰論壇在上海有機所成功舉行
    本次會議由上海有機所所長丁奎嶺院士擔任會議主席,泰勵生物科技CEO張彥濤博士為組委會主席,上海有機所湯文軍研究員擔任會議秘書長。「製藥工業需要高效的化學反應來探索優質的藥物結構和藥物製造的綠色工藝,學術界則需要為製藥工業創造優秀的化學反應」,他呼籲學術界和工業界研究人員利用本次論壇深入交流,探討有機化學和製藥工業中最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並通過這個平臺加強雙方的合作,促進原創性研究成果的轉化,帶動有機化學基礎研究和製藥工業的發展。 他鼓勵年輕學生和博士後利用這次論壇對工業界有個更清晰的了解,並做好對未來職業道路的發展規劃。
  • 【超分子】上海交通大學張紹東課題組JACS:互鎖籠的可控多級自組裝
    但目前,人工構築的組裝結構仍相對簡單;通過提升現有基元的結構複雜度,或者創造全新的組裝基元,則有望達到以上要求。其中,由多個單籠互鎖形成的互鎖分子籠,由於具有豐富多樣的衍生結構和動態的機械鍵連方式,從而會呈現出更加複雜精細的組裝結構以及相應的獨特功能。然而,上述領域的相關研究還未見報導。上海交通大學張紹東課題組此前報導了多種三稜柱型互鎖分子籠的製備(Angew.
  •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Amos Smith教授訪問上海有機所
    應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丁奎嶺邀請,11月17日,Organic Letters主編、賓夕法尼亞大學化學系Amos B.Smith教授為大家介紹了他們課題組基於Brook重排而發展的Anion Relay Chemistry (ARC)反應方法學,這一新型的反應方法學具有非常廣譜的適用範圍,可以用來高效構建碳碳鍵及引入多種官能團;此外,介紹了矽基作為轉移基團實現的Hiyama偶聯反應;在報告中,Smith教授還介紹了利用他們發展的方法學來快速構建類天然產物化合物庫。
  • 上海有機所在催化不對稱共軛膦氫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天然產物有機合成化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殷亮課題組致力於研究銅催化的不對稱反應。在前期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二芳基膦氫在銅催化劑(一價銅-雙膦絡合物)和有機鹼的作用下,生成銅-二芳基膦物種,該物種被用於對α,β-不飽和硫代膦的共軛親核加成反應,以高立體選擇性構建了系列手性1,2-雙膦衍生物(Angew. Chem. Int.
  • 福州大學JACS室溫可控合成球形COFs材料
    ., DOI: 10.1021/jacs.9b09189」。 共價有機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COFs)是一類結晶性有機多孔聚合物。其主要特徵是內部存在均勻分布的特定大小的孔結構,這些孔賦予了共價有機框架一些獨特的性質,使得它們在氣體存儲與分離、催化以及光電材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應用。
  • 病毒蛋白與基因組RNA 構築DNA-蛋白複合結構多級可控構築
    生物大分子在自然進化中發展出一套獨特的「自下而上」自組裝方式進行各種複合結構的可控裝配,為多功能生物納米材料的加工製備提供了絕佳範例。其中,核酸-蛋白質納米複合體系的可控構築,不僅將實現生物學上兩種基本組裝模式的有效結合,以提供愈加複雜的生物結構模板,還有助於體內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對仿生器件製造和生物醫學應用具有深遠意義。
  • 上海科大《JACS》:讓多孔材料流動起來!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李濤教授課題組和Yongjin Lee教授課題組聯合開發了一種基於MOFs和液態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的多孔液體材料,這種多孔液體材料巧妙地結合了固體吸附劑和液體吸附劑各自的優點,為工業氣體分離提供了新思路。
  • 【超分子】中南大學團隊JACS封面:「卯榫節點」自組裝巨型美學中空納米超分子
    ‍以超分子化學作為研究基礎的很多領域發展迅速,配位驅動已經發展為現代構築超分子結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JACS】南京理工大學在COFs-有機分子籠動態轉換取得進展
    有機Cages是通過可逆共價鍵將有機單元連接成具有納米尺度的零維(0D)離散結構,它們的合成均遵循DCC原理。目前為止,通過DCC原理進行轉化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將在具有相似結構和性質的同類框架材料(MOFs, COFs等)或同類離散Cages間的互相轉換。而實現離散結構和高分子網絡之間的動態轉換涉及固相-非均相體系,面臨諸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