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一遇!中國首次獲得哈雷彗星光譜照片

2020-12-01 騰訊網

34年前的今天,1985年12月25日(農曆1985年11月14日),雲南天文臺成功地拍攝到哈雷彗星光譜照片,這是哈雷彗星光譜照片在中國首次獲得。

哈雷彗星應是最廣為人知的彗星。它是一顆「周期性」彗星,大約每76.1年返回地球附近一次,這使得人類有可能在一輩子中看到它兩次。

上一次它出現在人類的視野裡是1986年,預計將在2061年回歸。

這顆彗星是以英國天文學家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的,他在1531年、1607年和1682年研究了一顆彗星接近地球的報告。他得出結論,這三顆彗星實際上是同一顆彗星反覆出現,並預測這顆彗星將在1758年再次出現。

哈雷沒能活著看到彗星的回歸,但他的發現使得這顆彗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根據歐洲航天局的說法,已知的對哈雷的第一次觀察發生在公元前239年。中國天文學家在《史記》和《文獻通考》編年史中記錄了它的行程。

史書《春秋》中曾記有,公元前613年,魯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彗星)入於北鬥。」《文獻通考》中則數度出現關於「客星」的記錄。

另一項研究(基於哈雷軌道模型)將第一次觀測推回到公元前466年,由古希臘人所記載。

當哈雷在公元前164年和87年回到地球視野中的時候,它可能是在現存於倫敦大英博物館的巴比倫記錄中被記錄下來的。「這些文字對研究遠古時期彗星的軌道運動有重要影響,」《自然》雜誌一篇關於這些石板的研究論文指出。

然而,當時的天文學家把哈雷彗星的每一次出現都看作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彗星經常被認為是巨大災難或變化的徵兆。

1910年的彗星凌日特別壯觀,當時彗星距離地球約1390萬英裡(2240萬公裡),大約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1/15。那一次,哈雷彗星首次被照相機捕捉到。

當哈雷彗星在1986年經過地球時,人類第一次能夠發射宇宙飛船去觀察它。

1984年12月,兩架蘇聯/法國聯合探測器(織女1號和2號)相繼發射,「織女1號」和「織女2號」都與哈雷彗星相遇,獲得了彗核的圖片,並成為後來歐洲航天局的「喬託(Giotto)」號探測器的開路先鋒。

喬託(Giotto)更接近了彗核,將壯觀的圖像傳回地球。日本也派出了兩艘探測船(Sakigake和Suisei)來獲取哈雷的信息。

此外,美國宇航局的國際彗星探測器(自1978年就已經進入軌道)在1730萬英裡(2800萬公裡)外拍攝到了哈雷的照片。

儘管哈雷彗星要經過漫長的時間才會再次與地球相遇,但在此期間,人們每年都能看到它的殘骸。獵戶座流星雨是由哈雷彗星的碎片產生的,每年10月出現。哈雷在5月前後還會帶來另一場流星雨,名為寶瓶座η流星雨(Eta Aquarids)。

相關焦點

  • 科技日曆|76年一遇!中國首次獲得哈雷彗星光譜照片
    科技日曆|76年一遇!中國首次獲得哈雷彗星光譜照片  Winnie Lee • 2019-12-25 14:28:18 來源:前瞻網 E
  • 76.1年環繞太陽一周的周期彗星: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編號:1P/Halley)是每76.1年環繞太陽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國物理學家愛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測定其軌道數據並成功預言回歸時間而得名。 哈雷彗星的軌道周期為76~79年,下次過近日點時間為2061年7月28日。
  • 科技史上的3月6日順利捕捉哈雷彗星照片
    1787年3月6日,德國物理學家約瑟夫·馮·夫朗和斐出生。太陽的夫朗和斐譜線。太陽光譜中的夫朗和斐譜線和被指出的大氣水汽吸收線。夫朗和斐譜線是一系列以德國物理學家約瑟夫·馮·夫朗和斐為名的光譜線,這些是最初被當成太陽光譜中的太陽的夫朗和斐譜線。
  • 小綿羊故事說:哈雷彗星|一個76年的浪漫約定
    在天文學的領域有一顆特別有名的彗星,大約每76年就來到地球附近一次,所以我們大多數人這一輩子可能最多也就只有一次看見它的機會,這顆彗星的名字就叫哈雷彗星,天文學家之所以把它命名成叫哈雷彗星就是為了紀念一個名字叫埃德蒙哈雷的天文學家。他首先發現了彗星是會周期性回歸的天文現象,並且他成功預測哈雷彗星下一次要在1759年又出現在地球上空。
  • 科技史上今天:"維加一號"順利捕捉哈雷彗星照片
    摘要:(原標題:科技史上的今天:「維加一號」順利捕捉哈雷彗星照片)  1787年3月6日,德國物理學家約瑟夫·馮·夫朗和斐出生。夫朗和斐譜線是一系列以德國物理學家約瑟夫·馮·夫朗和斐為名的光譜線,這些是最初被當成太陽光譜中的太陽的夫朗和斐譜線。
  • 哈雷彗星,一次七十六年的約會!|百家故事
    哈雷彗星是每76年環繞太陽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國人愛德蒙哈雷(Edmond Halley)首先測定其軌道數據並成功預言回歸時間而得名。愛德蒙哈雷是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數學家、氣象學家和物理學家,曾任牛津大學幾何學教授,第二任格林尼治天文臺臺長。
  • 哈雷彗星繞太陽運行的周期約為幾年,哈雷彗星多少年出現一次?
    哈雷彗星繞太陽運行的周期哈雷彗星繞太陽運行的周期約為 76年,哈雷彗星最近一次回歸地球是1986年,是本世紀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哈雷彗星回歸地球。但是不能用1986年加上幾個76年得到它的精確回歸日期。因為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哈雷彗星的周期變更,陷入一個又一個循環,非重力效果(靠近太陽時大量蒸發)也扮演了使它周期變化的重要角色。從公元前239年到公元1986年,哈雷彗星公轉周期在76.0(1986年)年到79.3年(451和1066年)之間變化。哈雷彗星下次過近日點為2061年7月28日,也就是人類可以在這一年能再次目睹哈雷彗星的樣子。
  • 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的軌道周期為76~79年,下次過近日點時間為2061年7月28日。哈雷彗星是人類首顆有記錄的周期彗星,至遲在西元前240年,或西元前466年,在中國、古巴比倫、和中世紀的歐洲都有這顆彗星出現的清楚紀錄,但是當時並不知道這是同一顆彗星的再出現。據朱文鑫考證: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統二年(1910年)共有29次記錄,並符合計算結果。
  • 哈雷彗星慧核的首張近距離彩色照片!由各國合作拍攝
    據中國天文學家朱文鑫考證,自秦始皇七年至清宣統二年,中國歷史中對哈雷彗星共有29次記錄,符合科學家們對哈雷彗星周期的預測。西方古代也有其他對哈雷彗星的記錄。有人認為,《新約聖經》中預示耶穌降生人世的伯利恆之星正是當時掠過近日點的哈雷彗星。1910年,哈雷彗星掠過近日點。
  • 歷史上的今天——1758年12月25日,哈雷彗星第一次預言時間裡出現
    彗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但質量較小的天體,其中最大最容易觀測的要算哈雷彗星了。這顆彗星出現的周期為76年,是由一位叫哈雷的英國天文學家第一次算出的,因此叫哈雷彗星。1680年,哈雷與巴黎天文臺第一任臺長卡西尼合作,觀測了當年出現的一顆大彗星。從此他對彗星發生興趣。哈雷在整理彗星觀測記錄的過程中,發現1682年出現的一顆彗星的軌道根數,與1607年克卜勒觀測的和1531年阿皮延觀測的彗星軌道根數相近,出現的時間間隔都是75或76年。
  • 76年出現一次的哈雷彗星,尾巴可達一億公裡,為何被稱為掃把星?
    我們對流星都很熟悉,但往往人們並對流星的通過沒有太大的感覺,除非有很大的流行雨之類的通過,被人們提前知道了;但有顆類似於流星的彗星卻被家喻戶曉,甚至還被電影中的有些臺詞所用;它就是拖著長長「尾巴」的哈雷彗星。
  • 1910年的今天:哈雷彗星掃過地球
    1910年的5月19日,哈雷彗星的尾部(慧尾)掃過地球  1910年的5月19日,哈雷彗星的尾部(慧尾)掃過地球,因為它異乎尋常的接近於地球,所以被一些人認為是世界末日的到來。  哈雷彗星以英國天文學家愛德蒙·哈雷(Edmond Halley)的名字命名,是他首次推算出了哈雷彗星的回歸周期及軌道。儘管哈雷在首次驗證哈雷彗星回歸周期的16年前去世,但是哈雷彗星還是按照哈雷的預測在1978年的聖誕夜出現。哈雷彗星的軌道周期為76-79年。  在媒體大量報導下,公眾對於哈雷彗星1910年的回歸十分期待,而且哈雷彗星確實距離地球非常近。
  • 錯過這顆哈雷彗星你要再等76年了
    2018年的獵戶座流星雨將在10月份持續兩周,由罕見的哈雷彗星的碎片組成,哈雷彗星俗稱掃帚星,這對某些迷信的人來說是不吉利的徵兆。此次流星雨的最佳觀看時間應該是在21日清晨,在月亮落下、太陽尚未升起之前。對我國東部地區來說,21日晚22點左右輻射點就已經升起。觀測流星雨用肉眼即可,但是要避開城市燈光的幹擾。
  • 歷史上最早記錄哈雷彗星的一本書
    譯文:周武王討伐紂王,向東迎著歲星(中國古代稱木星為歲星)進發,到達汜水時遇到大洪水,到達共頭山時遇山崩。接著有彗星出現,其形柄指向殷,好像要助殷人一臂之力。 更為確切的哈雷彗星記錄是《春秋》:「魯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鬥。」這是世界第一次關於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 譯文:春秋時期,魯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天七月份,有彗星撞入北鬥星中。
  • 哈雷彗星上一次回歸時間是在1986年,你知道下一次的回歸時間麼?
    哈雷彗星哈雷彗星英國物理學埃德蒙·哈雷首先測定其軌道數據並成功預言回歸時間而得名,注意,哈雷彗星並不是他首次發現的,哈雷彗星在西元前240年,或西元前466年,在一部分國家都有的記錄,包括我們中國,但是,那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這是同一顆彗星的再一次來臨,中國人對哈雷彗星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那時的人們主要是把哈雷彗星的降臨視作一種徵兆,並根據哈雷彗星的形貌和運行特點進行佔卜算卦。
  • 32年前,哈雷彗星來了,有人擺起天文望遠鏡招攬生意
    ,俗名「掃帚星」,是圍繞太陽運行的一種天體,它的出現周期為76年,是由一位叫哈雷的英國天文學家測算出來的,所以一般人很少能兩次觀看哈雷彗星。今年88歲的楊老師精神矍鑠,對於32年前帶領天文小組成員觀測哈雷彗星的趣事,依然記憶猶新。  據介紹,1985年11月中旬至1986年4月中旬是觀測哈雷彗星的最佳時機。1986年2月9日前,稱作前觀測期,以黃昏後觀測為主;1986年2月9日後,為後觀測期,以早晨前觀測為主。1986年4月11日,是哈雷彗星回歸離地球最近的一天(距離地球7600萬公裡)。
  • 哈雷彗星是如何發現的?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哈雷彗星和它的發現者哈雷,哈雷是英國歷史上比較出色的一位天文學家。曾經是格林尼治的天文臺臺長,世界上第一個南天星標第1個南天星表和首次利用萬有引力定律推算出了某顆彗星的軌道,後來這顆星星就被哈雷自己的名字命名為哈雷彗星。
  • 哈雷彗星與流星雨產生的關聯
    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編號:1P/Halley)是每76.1年環繞太陽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國物理學家愛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測定其軌道數據並成功預言回歸時間而得名。哈雷彗星的軌道周期為76~79年,下次過近日點時間為2061年7月28日。
  • 圖片看彗星;百武彗星、蘇梅克-列維 9號彗星及哈雷彗星等
    天上划過流星雨,總有一顆屬於你一,百武彗星-發出神秘X射線輻射。百武彗星是一顆非周期性彗星,1996年的回歸,就是人類首次觀測到這顆彗星;百武彗星的回歸周期是15000年,上一次她回歸時,人類尚在茹毛飲血;下一次再臨時,世界早已滄海桑田。
  • 哈雷彗星的壽命一般為多少年?哈雷彗星多久划過一次地球?
    哈雷彗星的壽命一般為多少年?哈雷彗星多久划過一次地球?哈雷彗星存在時間很長了,至少在公元前1000多年就有觀測記錄,也就是說在3000年前就有觀測記載了。從古人的記載看,哈雷彗星的軌道是很穩定的,大約75至76年回歸一次,如今有幾千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