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天敵「有蟲不成災,有蟲不減產」

2020-11-25 農博網

  在自然界,昆蟲沒有好壞之分,所謂益蟲害蟲都是人為按照人類的厲害關係劃分的。  其實大自然對害蟲的控制完全是生態的、自動的:益蟲的存活抑制著害蟲的發生,同時害蟲的發生又供應著益蟲的存在,自然界總是將這些利害關係處理的相得益彰、有條不紊。可是自從人類發明了農藥,害蟲防治手段簡便了,同時農藥也成了人類健康的重要威脅者。人類片面追求快、準以及對事物外觀的過分重視,導致了農藥的迅速發展,也使農藥汙染成為環境汙染的主要方面。如何將農藥這一人為「食物因子」徹底從我們的食物鏈中清除掉,已經成為生態學、昆蟲學、環保學等領域研究的熱點和趨勢。  害蟲防治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後,人類還是認識到了盲目使用化學農藥的後果,因而提出生態調控的新理念。所謂生態調控,就是在了解生態系統中作物—害蟲—天敵的相互關係,充分發揮和利用作物的抗蟲性和天敵的控害作用達到防治害蟲的目的。  對於作物的抗蟲性我們可以利用先進的生物技術,改善作物性狀,提高作物的抗蟲性。而天敵的控害作用,需要我們切實認識天敵,認識我們周圍形形色色的益蟲。實際上,有些生態系統中,例如溫室大棚裡的害蟲防治很多是盲目用藥。舉個例子,有些溫室內尤其是冬季從事蔬菜生產的溫室內,本來沒有或者很少有蟲害發生,但是有些菜農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先用了農藥。用了農藥後蟲害沒有或者減輕了,片面的得出害蟲的控制是用化學農藥最佳。其實或許您不用藥照樣沒有蟲害或少有蟲害發生的。另外,農藥對天敵也有十分不利的影響,農藥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天敵對害蟲的控害能力。  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利用一些天敵,如蜘蛛、瓢蟲、螳螂等一些常見天敵昆蟲,來防治我們棚裡的蔬菜害蟲。同時還要有一個觀念,那就是只要「有蟲不成災,有蟲不減產」,我們的棚裡有點蟲子是完全允許的。  (韓瑞東)

(文章來源:農村大眾)

[農博網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農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中國加強美國白蛾防控 京津冀遼實現有蟲不成災
    中國防治美國白蛾實現了有蟲不成災在10日上午國家林業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林業局新聞發言人曹清堯介紹了2006年北京、天津、河北、遼寧較大範圍發生美國白蛾侵害森林的情況。曹清堯表示,中國防治美國白蛾實現了有蟲不成災。曹清堯說,在全球美國白蛾大暴發的形勢下,中國加強美國白蛾防控。
  • 成都有支「天敵特工隊」:以蟲治蟲 用生物防治替代化學防治
    「我們專門生產吃農作物害蟲的天敵昆蟲,達到以蟲治蟲的目的。」11月26日上午,四川天敵工廠項目的承擔單位——四川省衛農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衛農」)總經理艾攀告訴記者。  天敵工廠怎麼生產天敵昆蟲?天敵昆蟲對農業生產有什麼作用?市場前景怎麼樣?記者實地一探究竟。
  • 有蚜蟲不打農藥?防治小麥蚜蟲,不一定見蟲就治!「農藝師講農業」
    ,抽穗後集中在穗部危害,形成秕粒,使千粒重降低造成減產,發生範圍廣,危害嚴重。答案:當麥田百株蚜蟲數量超過500頭,天敵(七星瓢蟲或草蜻蛉)與麥蚜的比例在1:500以及以上時進行用藥防治,若七星瓢蟲等能吃蚜蟲的比例大於這個比例到2:500就不用農藥防治,這叫以蟲治蟲也叫生物防治,既節省裡人力、財力還減少了農藥的汙染。3、蚜蟲的天敵有哪些?蚜蟲天敵種類很多,主要有瓢蟲、食蚜蠅、草蜻蛉、蚜繭蜂等,其中以瓢蟲及草蜻蛉最多。
  • 以蟲治蟲:天敵防控草地貪夜蛾有戲
    科技日報訊 (記者瞿劍)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針對草地貪夜蛾正在我國自南向北蔓延的危急情況,該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緊急啟動利用蠋蝽、益蝽等天敵昆蟲進行防控的田間和室內試驗,調查採集我國草地貪夜蛾天敵昆蟲種類並評估防治潛能,為「以蟲治蟲」開展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技術支撐。
  • 以蟲治蟲!6.5億「天敵」投入戰鬥
    「公園裡侵害樹木的害蟲可分蛀莖類、食葉類、刺吸類三類,我們對症下藥,分別有專門的天敵來對付;但以蟲治蟲並不能100%讓害蟲絕跡,因為讓一個物種(哪怕是害蟲)滅絕同樣會帶來災難;雖然我國是世界上以蟲治蟲防控技術的『鼻祖』,但產業化始終是邁不過去的大坎。」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國家天敵昆蟲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鄭禮研究員表示。
  • 「通州創森」北京城市副中心推廣綠色防控,確保「有蟲不成災」
    對陣的一方是由林保人、天敵、飛鳥組成的「聯合軍團」,另一方則是盤踞林間、臭名昭著的林木害蟲,這場戰鬥在秋後已有定局。 據北京市林業保護站的調查判斷,截止目前,在林保人員的助力下,有著綠色防控殺手鐧的「聯合軍團」旗開得勝,已經處於上風,城市副中心林木害蟲處於「有蟲不成災」狀態。
  • 以蟲治蟲 10萬頭天敵昆蟲「出籠」
    山西晚報訊(記者 薛建英)近日,省林業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省林木良種培育中心、襄汾縣林業局在丁村遺址公園聯合舉辦人工釋放異色瓢蟲活動,現場共放飛10萬頭天敵昆蟲——異色瓢蟲卵和成蟲。異色瓢蟲屬昆蟲綱鞘翅目瓢甲科,是一種多食性昆蟲。
  • 探秘「天敵昆蟲工廠」以蟲治蟲 無汙染更環保
    在位於北四環外的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內,有一座充滿神秘感的「天敵昆蟲工廠」,還有一群整天和蟲子打交道的「科學怪人」。這座總面積達300餘平方米的「工廠」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繁殖和復壯腫腿蜂和花絨寄甲,而他們也是害蟲天牛的致命天敵。
  • 以蟲治蟲 利用天敵昆蟲可防控草地貪夜蛾
    新京報訊(記者 李傲)針對草地貪夜蛾蔓延危害的緊急情況,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開展田間和室內試驗,利用蠋蝽、益蝽等天敵昆蟲防控草地貪夜蛾,並取得成效。植保所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草地貪夜蛾目前可防可控,主要將以「以蟲治蟲」和「以藥治蟲」為主。
  • 世博園展示以蟲治蟲 5000萬隻小蜂消滅毛毛蟲
    夏希納透露,這其中的最大原因是許多人已經習慣了一遇蟲害就打藥的治蟲模式。「從短期來看,化學藥水花費不多,還可能取得不錯的效果。但事實上,這卻並不是一種好的選擇。化學藥水不僅會對環境造成汙染,而且並不是一種長效的控制蟲患手段。」夏希納說,生物防治蟲害的方法則是一種長效的治理手段,可以形成一種天然的生物鏈,調整害蟲與天敵的比例,達到生態平衡。
  • 北京「以蟲治蟲」防控害蟲 可年產天敵昆蟲3000億頭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 通訊員 侯崢嶸 謝愛婷)今年5月1日,《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正式施行,記者從北京市植物保護站了解到,北京市利用天敵昆蟲,通過「以蟲治蟲」的方式來防控害蟲,效果良好。據悉,目前北京市擁有14條生物天敵生產線,能生產20餘種生物天敵,年產天敵數量達3000億頭。2019年,草地貪夜蛾成為禍害糧食的首要害蟲。北京植保部門第一時間開展了應用天敵昆蟲防控草地貪夜蛾的相關研究,篩選出能夠大量供應的本地天敵。
  • 呆萌又兇悍,像蟲又不是蟲,奇葩的天鵝絨蟲一定要見識一下!
    這裡所說的「蠶」,非但不是蠶,甚至連昆蟲也跟它靠不上邊兒。知力君今天要說的這種小生物呆萌又奇葩,我們一起來見識一下吧。像蟲不是蟲的有爪動物櫛蠶在分類上隸屬於有爪動物門,聽起來是不是有些陌生?其實就是形容它們是一類長著爪子的蠕蟲。
  • 蟲博士
    躲在樹幹中作祟的天牛,被稱為「不冒煙的火災」。聰明的科研人員請來了「不噴水的消防兵」——用天牛的天敵對付天牛,以蟲治蟲。仇蘭芬就是箇中高手。在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天敵昆蟲繁育中心,森林昆蟲學博士仇蘭芬戴著副眼鏡,正目不轉睛地觀察顯微鏡下的蟲子,一看就是半天。
  • 《鬼吹燈》中的霍氏不死蟲
    大自然中有許多未知的恐怖生物,它們曾經在地球上生存過,但是因為環境等原因慘遭滅絕。
  • 以蟲治蟲,「生物兵」將上樹鬥天牛
    南京企業用新的代替寄主繁育,腫腿蜂戰鬥力倍增以蟲治蟲,「生物兵」將上樹鬥天牛通訊員 李躍攝南報網訊(記者 馬金)油黑髮亮的身體,長著兩隻長長的觸角,動起來搖頭晃腦……天牛看著可愛,卻是城市行道樹的主要害蟲。四五月份,隨著天氣逐漸轉熱,天牛馬上又要開始作怪了。以蟲治蟲,派遣腫腿蜂、花絨寄甲、蒲蟎等「生物兵」上樹鬥天牛,是我市綠化園林部門多年來廣泛使用的生物防治技術。今年,南京一家園林企業嘗試用新的代替寄主繁育腫腿蜂,使其戰鬥力倍增。
  • 茶蟲、紙蟲、傻傻分不清
    大家有見過什麼蟲子?我先來,毛毛蟲、菜蟲、還有大懶蟲!好吧,不開玩笑了,其實我要說的是茶蟲啦,什麼是茶蟲?
  • 家裡大米生蟲有飛蛾,千萬別暴曬!教你兩招,不發黴也不生蟲
    家裡的大米如果放置不當,時間長了就有可能出現大米蟲的情況。這種情況是不是很無奈,如果放到太陽底下曬,暴曬不僅不能殺蟲,反而會生蟲,而且經過暴曬到位大米口感也大打折扣,其實大米生蟲,反而應該放在陰涼又通風的位置讓蟲子自己爬出來,然後過篩。
  • 五月以來蚧殼蟲大爆發,家裡養花的不推薦用農藥,噴噴它很好
    蚧殼蟲分布範圍非常廣泛,是果園、花卉植物上常見蟲害。蚧殼蟲抗性極強,尤其能分泌蠟質將蟲體覆蓋包裹,形成蚧殼,不難想像防治難度有多大。很多果農和花農被這些蚧殼蟲折磨得疲憊不堪。每年夏初,溫度升高時,蚧殼蟲就會大面積發生。如果天氣乾旱,則繁殖加快,過分取食葉片汁水,加重危害。
  • 以蟲治蟲 生物防治 讓天牛在市北區「牛」不起來
    6月5日,在北嶺山森林公園內,記者跟隨市北區城管局綠化二公司園林養護工作人員一起,將管氏腫腿蜂放置到園內柳樹、櫻花樹幹等有天牛活動痕跡的蟲道附近為了更好的保護園林生態環境,維護園林植物健康,我們公司今年引進蛀幹害蟲生物天敵腫腿蜂防治蛀幹害蟲,實現以蟲治蟲的環保綠色防治。」曹先聰說。
  • 南京廣泛運用生物防治技術 「以蟲治蟲」顯神威
    浦口區有林地面積近48萬畝,林木覆蓋率達37.6%,是全省五大苗木基地之一,同時也是美國白蛾重點防禦區。「周氏齧小蜂是美國白蛾的天敵,素有『森林小衛士』的美譽。從2016年開始發現美國白蛾以來,我們就開始用『以蟲治蟲』的方法進行生物技術治理,但今年購買數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