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Cell|生物鐘整合糖反應和獨腳金內酯途徑調節分櫱和穗發育

2020-08-28 eplants


2020年8月15日,國際學術期刊The Plant Cell 在線報導了美國德州大學的Z. Jeffrey Chen 教授團隊的題為Rice Circadian Clock Regulates Tiller Growth and Panicle Development Through Strigolactone Signaling and Sugar Sensing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報告了一個調節環路,涉及生物鐘、糖和獨腳金內脂途徑來調節水稻芽和穗部的發育。生物鐘整合糖反應和獨腳金內酯途徑來調節分櫱和穗部發育,為改善水稻和其他糧食作物的植株結構和產量提供了新的見解。

水稻(Oryza sativa)作為世界上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對其主要農藝性狀調控機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分櫱是水稻生長發育過程中一種特殊的分枝, 它不僅是與水稻產量密切相關的重要農藝性狀, 也是揭示高等植物側枝生長發育機制的理想模型。分櫱是由生理和遺傳因素共同介導的。其中,植物激素獨腳金內酯(Strigolactones,SL),在植株根部合成, 由根向上運輸到莖, 從而抑制水稻分櫱。其中 D27、D17、D10 及 OsMAX1 ( Os900、Os1400 )介導了SL的合成, D3、D14、D53調控了SL信號。OsTB1/FC1是SL的下遊響應因子, 其表達受D53抑制, 又可以與OsMADS57互作反饋調節D14的表達。最近在擬南芥中的兩項研究表明,FAR-RED ELONGATED HYPOCOTYL 3 (FHY3) 及其類似的遠紅受損反應1(FAR1)調控光誘導的生物鐘基因的表達(Liu et al., 2020);FHY3和FAR1整合光和獨腳金內脂信號來促進新梢分枝(XIE 等人,2020)。然而,生物鐘如何與獨腳金內酯途徑相互作用來調節水稻分櫱在很大程度上還不清楚。


同時,生物鐘調節植物和動物的生長和發育,但人們對生物鐘在作物生產中的作用知之甚少。研究發現,在OsPRR1啟動子控制下改變內源OsCCA1的表達會影響水稻的株高和分櫱數(Chaudhury et al,,2019年)。然而,生物鐘基因調控水稻分櫱和穗部發育的分子基礎尚不清楚。


為了研究生物鐘、糖和獨腳金內酯在水稻分櫱和穗部發育中的作用,作者建立了OsCCA1-或OsPRR1-過表達(OsCCA1-OE或OsPPR1-OE)和反義抑制(OsCCA1-AS或OsPRR1-AS)株系,以及CRISPR/Cas9編輯的突變體 (osca1和osprr1)。發現OsCCA1對分櫱有負作用,對穗部發育有正作用。OsCCA1預測的靶點包括許多參與Strigolacone途徑的關鍵基因,包括OsTB1、D10、D14和IPA1,OsCCA1直接與它們的啟動子結合併正向調節它們的表達。使用雙突變體和上位性測試的遺傳研究表明,OsTB1、D14和IPA1在OsCCA1下遊起作用。對Osca1突變體和OsCCA1-OE轉基因植株的獨腳金內酯含量和GR24響應分析表明,OsCCA1可能影響獨腳金內酯信號轉導。糖對OsCCA1在根和分櫱芽中的表達有負影響,而在地上部對OsCCA1的表達有正影響,從而促進分櫱芽的生長。


這些結果共同為調節水稻分櫱和穗部發育的涉及光合作用糖、生物鐘和糙內酯途徑的調控環提供了分子和遺傳證據。該研究報告了一個調節環路,它涉及生物鐘、糖和獨腳金內脂途徑來調節水稻分櫱芽和穗部的發育。研究結果表明,生物鐘整合了糖反應和獨腳金內酯途徑來調節分櫱和穗部發育,為改善水稻和其他糧食作物的植株結構和產量提供了新的見解。


OsCCA1 Integrates the Sugar Response and Expression of OsTB1, D10, D14, and IPA1 to Regulate Tillering and Panicle Development.

相關焦點

  • /王冰揭示獨腳金內酯信號途徑的新發現:既是抑制子又是轉錄因子
    該研究發現SMXL6靶向擬南芥基因組中的729個基因,並通過直接與其啟動子結合來抑制SMXL6,SMXL7和SMXL8的轉錄,表明SMXL6作為一種自動調節的轉錄因子,可維持獨腳金內酯信號的穩態。這些發現揭示了一種意想不到的機制,激素信號傳導的轉錄阻遏物可通過該機制直接識別DNA並調節高等植物中的轉錄。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需要適宜的光照、溫度、水分和各種營養元素。
  • 基於生物學功能探討獨腳金內酯類似物的相關研究
    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玉米,高粱和藜等多種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中也分離得到獨腳金醇以及其他結構十分相似並且可以誘導獨腳金種子萌發的物質,例如高粱內醇(Sorgolactone),黑蒴醇(Alectrol),列當醇(Orobanchol)等。人們把這類結構相似並能刺激寄生植物種子萌發的化合物統稱為獨腳金內酯(Strigolactones,SLs)。
  • 獨腳金內酯與其他植物激素聯動研究的探討
    本文將介紹SL與這些激素的聯合作用途徑。在獨腳金內酯被鑑定為新型植物激素不久後,研究者認為獨腳金內酯參與生長素渠化模型和第二信使模型調控腋芽生長發育的模型,但這兩種模型並不是完全成熟的。通過遺傳分析表明,SL信號或BR信號通過調節轉錄複合物D53和/或OsBZR1-RLA1-DLT的穩定性來控制水稻分櫱。進一步的生物化學結果表明,D53與OsBZR1相互作用以抑制FC1表達,其中OsBZR1與FC1啟動子結合,而D53抑制FC1表達。因此,該研究結果揭示了SL和BR信號通過水稻OsBZR1-D53複合物拮抗調節分櫱的遺傳和分子機制。
  • 揭秘植物「身材」管家:獨腳金內酯信號傳導有「絕活兒」雙功能抑制...
    ,突破了獨腳金內酯信號途徑研究的瓶頸,發現一系列調控自身轉錄的轉錄因子,同時參與了抑制蛋白調控分枝等重要發育過程,揭示了一種全新的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 這是繼該團隊關於「闡明獨腳金內酯通過誘導其抑制因子D53降解調控水稻的分櫱和株型」的成果入選「201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後,該團隊在植物激素信號轉導領域的又一突破性進展。 獨腳金內酯是一種新型植物激素,可同時調控株高、光形態建成、葉片形狀、花青素積累、根系形態等諸多生長發育過程以及植物對乾旱、低磷等環境脅迫的適應。
  • 獨腳金內酯——具有植物保護潛力的新型植物激素
    在其發現近40年後,有研究表明其對真菌也有生理作用,能誘導叢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菌絲分枝,而叢枝菌根可促進有機磷和其他礦物的吸收增加,改善土壤微環境,使植物持續生長。獨腳金內酯廣泛存在於高等植物中,於2008年被認定為一種新型植物激素,近年來關於獨腳金內酯生物學功能的研究成為了植物學界研究的熱點。
  • PBJ|TaD27-B基因控制小麥分櫱數
    小麥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產量由畝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決定。分櫱數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最終的畝穗數並進而影響產量。在模式植物擬南芥和水稻中,獨腳金內酯(SLs)作為一類植物激素可以抑制側枝的生長。然而,在小麥中,SLs的生物合成和轉運中的調節基因以及這些基因是否參與小麥分櫱知之甚少。
  • 科學家發現增加水稻分櫱數和產量的重要基因—新聞—科學網
    SD1和HTD1等位基因在現代水稻育種中的導入模式圖。
  • Current Biology┃植物韌皮部發育過程中油菜素內酯感知的局部和系統性效應
    並且,BR的感知通過不同的細胞自主和非細胞自主信號輸出來協調局部和系統的細胞行為。維管系統是植物對陸地生長的重要適應。它的韌皮部成分可以在源器官和庫器官之間進行有效的光合產物轉移,還可以傳輸可協調生理和發育的信號。本文提供的證據表明,韌皮部的發育協調了植物生長點(分生組織)相鄰組織的細胞行為。
  • 李家洋團隊揭示獨腳金內酯和脫落酸協同調控水稻分櫱的分子機制
    分櫱作為著生稻穗的特殊分枝,是決定水稻產量的核心要素之一。解析水稻分櫱形成的分子機理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在水稻株型改良和品種設計方面也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獨腳金內酯(Strigolactone, SL)是一種新型植物激素,通過抑制側芽伸長負調控水稻的分櫱數目。
  • Plant Cell | 遺傳所/基因組所揭示獨腳金內酯和karrikins信號途徑調控下胚軸伸長的作用機制
    Strigolactone and Karrikin Signaling Pathways Elicit Ubiquitination and Proteolysis of SMXL2 to Regulate Hypocotyl Elongatio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的研究論文,揭示了獨腳金內酯和karrikins信號途徑在調控下胚軸伸長中的作用機制
  • 中農孫傳清和譚祿賓團隊揭示類胡蘿蔔素合成影響光合與株型機制
    類胡蘿蔔素是包含有40個碳原子的類異戊二烯聚合物,即四萜化合物,它能在植物的光合作用、光氧脅迫以及植物的生長發育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同時還能作為植物激素的前體來發揮功能。八氫番茄紅色合成酶基因(PSY)催化類胡蘿蔔素合成的第一步,之後經過八氫番茄紅素脫氫酶(PDS)、胡蘿蔔素脫氫酶(ZDS)、胡蘿蔔素異構酶(Z-ISO)和類胡蘿蔔素異構酶(CRTISO)的一系列過程,最終形成了紅色的類胡蘿蔔素。
  • Rice|RGG1參與細胞分裂素調節途徑,控制水稻的籽粒大小
    異源三聚體GTP結合蛋白(G蛋白)和細胞分裂素在調節植物生長發育中起著重要作用。然而,人們對它們協調調節水稻籽粒大小的機制知之甚少。在幼穗和小穗中檢測到較強的GUS染色,表明該基因在調節穗部相關性狀發育中起作用。Rgg1在日本晴(Nip)和武雲粳30(WYJ30)中過表達,通過調節細胞分裂,顯著降低了株高、穗長和粒長。然而,CRISPR/Cas9系統產生的Rgg1突變體沒有明顯的表型差異,這可能是由於該基因在體內的表達水平極低所致。
  • 小肽整合生長素途徑參與不同溫度下擬南芥花發育過程
    花原基的形成和生長依賴於生長素,並且在不同環境下都可以維持健康狀態。這其中由保守的小肽CLV3信號途徑通過一系列受體抑制花分生組織(inflorescence meristems, IM)中心轉錄因子WUS的表達從而抑制莖和IM中的幹細胞增殖。
  • 芸苔素內酯的復配配方,用對了錦上添花!
    1、赤黴酸與芸苔素內酯赤黴酸的主要作用為促進坐果或無籽果的形成、促進營養生長、打破休眠促進發芽、延緩衰老及調節開花,其突出效果為促進植物細胞分裂、莖伸長、葉片擴大來加速植物的生長和發育,增加作物產量或改善作物品質;與芸苔素內酯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兩種植物生長調節劑不能相互替換,共同使用具有一定的協同作用。
  • Plant Journal | 水稻花序結構和分生組織發育調節的分子機制
    水稻的主要分枝在其螺旋狀葉體中產生並在分枝上形成花(小穗),分枝和小穗的排列模式、分枝數量、長度等均會影響花序結構並最終影響產量,因此,對調控水稻花序發育(葉序模式或節間長度的調節)的遺傳機制的研究至關重要【1】。花序結構從莖頂端分生組織(shoot apical meristem, SAM)轉化並在營養生長期產生葉原基,因此與分生組織的活性密切相關。
  • 文章解讀:Plant Cell | 光信號如何激活植物的生物鐘
    該研究闡明了感光信號通路中的成員是如何協同調節生物鐘相關基因的表達,從而調控植物在光變化過程中的反應。研究背景:植物利用它們內在的計時器(熟稱生物鐘)來測量每天或各個季節的環境變化,從而來調整其生理和發育過程
  • 專家點評Cell|植物根系利用細胞損傷「門控」機制調節自身免疫
    該項研究對植物根系如何利用細胞損傷機制來調控自身免疫系統從而識別土壤中的「朋友」(有益細菌)和「敵人」(有害細菌)這一問題給出了答案。我們有幸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周儉民研究員對該工作進行了點評,以饗讀者!
  • ...生命科學學院謝道昕課題組和醫學院饒子和課題組等闡明植物激素...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謝道昕課題組和醫學院饒子和課題組等闡明植物激素獨腳金內酯的受體清華新聞網8月4日電  8月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謝道昕教授與醫學院婁智勇教授、饒子和院士等合作,在《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DWARF14蛋白是植物激素獨腳金內酯的受體》(DWARF14 is a non-canonical horm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