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的真正關隘不在於流量,不在於營銷,而在於風控。這個隱藏在背後的「大boss」一旦發怒,必攪得人仰馬翻,大傷企業元氣。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社交,會帶來怎樣的改變?
阿里戰略布局,支付寶進軍社交,開啟金融+社交模式,對於生活將有什麼改變?
騰訊社交稱雄,微信開啟支付時代,社交+金融不斷深化,對於服務有什麼挑戰?
百度搜索為王,大數據進軍金融,數據+金融提升市場,對於信息有何衝擊?
今天不談其他兩家什麼戰略,只看阿里支付寶9.0開啟」你是中心」,基於信用的全民社交時代即將來臨,不知道該做什麼應對?
7月8日下午,支付寶正式發布9.0版本,新版中與微信相似度極高的「朋友」入口成為關注焦點,在其金融+社交邏輯下相應而生的「社交經濟」裡,支付寶與微信已然準備正面「撕名牌」。
新版支付寶終結人類三大謊言
借你的錢過兩天就還、你媽就是我媽、壓歲錢先幫你存起來……這三件事兒估計不少人都中過招吧,而且一直以來幾乎就是無解之謎。
新支付寶就針對這三個問題,開發了三個全新的功能,分別是:自帶催錢和還錢功能的電子借條、和朋友分享商品和優惠券、全家都能用的親情帳戶。
然而,這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今年2015年1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允許8家機構進行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中國個人徵信體系向商業機構的開放信號,芝麻信用恰好就是八分之一。
芝麻信用是獨立的第三方信用評估及信用管理機構,依據方方面面的信息,運用大數據及雲計算技術客觀呈現個人的信用狀況,通過連接各種服務,讓每個人都能體驗信用所帶來的價值。
通過官方給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這有幾個關鍵詞,大數據與雲計算(阿里天池),第三方徵信評估(支付寶+阿里雲),信用狀況(芝麻信用分),阿里體系的 雲生態系統,為芝麻信用的成立搭建了完善的平臺,芝麻信用的分數體系通過分級為社交搭建了新型分享經濟的基礎架構。
芝麻信用對海量信息數據的綜合處理和評估,主要包含了用戶信用歷史、行為偏好、履約能力、身份特質、人脈關係五個維度。芝麻信用基於阿里巴巴的電商交易數 據和螞蟻金服的網際網路金融數據,並與公安網等公共機構以及合作夥伴建立數據合作,與傳統徵信數據不同,芝麻信用數據涵蓋了信用卡還款,網購、 轉帳、理財、水電煤繳費、租房信息、住址搬遷歷史、社交關係等等。
通過這又一划分,我們可以得出,芝麻信用基礎雄厚(電商平臺交易數據),技術強度大(螞蟻金服大數據),強力的背景支撐(公安網與合作夥伴),通過區別於 傳統徵信的行為偏好與身份特質等相關信息,更是把在交易平臺的數據加入到徵信系統,個人想提升信用度,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使用阿里產品。很重要的一 點,多交一些信用好的朋友。俗話說得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的朋友普遍芝麻分低的話也會影響你。
「我們不是社交,我們是場景關係鏈,基於每個場景,每一位我們合作夥伴,我們的商家,它基於這個場景才會分享,我們不是那種你加一個朋友就為了聊天,這種對於支付寶來講沒有任何價值。」
芝麻信用不僅在金融借貸關係中有很強的信用風險預測能力,而且在生活服務中也具備很好的區分能力。因此未來在金融領域,需要押金、預授權的租房、租車、 酒店等行業,新興的分享經濟領域,婚戀、交友等生活場景,等等領域都可以用到芝麻信用。一個簡單的例子,當你的芝麻信用分達到750可以直接申請新加坡籤 證,盧森堡籤證,節省大量準備時間。
芝麻信用是對用戶信用畫像的清晰度的度量,畫像越清晰,評分越接近用戶真實信用,後續漲分幅度可能也越小,而在以未來信用為基礎的徵信條件下,芝麻信用分搶先佔領平臺,是對未來生活的另一衝擊。
過去是連接人與信息,現在是連接人與服務,未來是連接人與生活,阿里芝麻信用的搶先布局,在連接人與服務上邁了一大步,同時針對人與生活,將徵信系統帶入社交,戰略眼光不可謂不深厚。
本文由 @m1481592227 原創投稿,並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編輯。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