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Science被撤,稱因新冠疫情隔離導致數據混亂

2020-10-11 學術橋

來源:科研圈、Science


2020年7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宋懷兵副研究員及東南大學朱斌教授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 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 的研究論文。


2020年8月10日,該論文被質疑學術不端,論文中的多個圖片與該團隊之前已發表的論文有多處重複。


2020年9月4日,Science 雜誌發表了對於該論文的編輯部關切(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表示論文可能存在數據真實性問題,文章中的兩張圖片與此前朱斌擔任共同作者發表的另一篇論文中的數據圖非常相似。


2020年10月9日,Science 雜誌正式撤回了該論文。這也成為了中國第一篇被撤回的 Science論文。



在經過一個月的嚴密審查後,通訊作者之一,中國地質大學副研究員宋懷兵等人表示這是一個「意外錯誤」:出現問題的圖片曾作為示意圖被保存在實驗資料庫中,因出稿時間正值新冠流行期間,作者們被隔離導致交接不暢,使用了錯誤圖片:


1)論文中的Fig S10存在著錯誤,原因:學生在數據傳遞過程中發生錯誤。


2)Fig S9B使用了先前發表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的論文中的圖片。原因:兩組數據在同一時間段測得,數據具有相似性,且誤存在同一文件夾中。所以在畫圖時錯誤的包含了2018年論文的數據。我們重複實驗以複製數據,發現兩個NaxCoO2/ CeO2(x <0.6)電池,其在520°C時的輸出高於550 mW cm-2,與圖S9中的數據一致。


作者表示:這些錯誤與實驗室的位置和人員變動有關。在2019年6月至2019年9月之間,材料科學與化學學院的所有實驗室,包括我們的實驗室,都必須搬到30公裡外的新校區。在同一時間,作者L. Liu畢業了,中斷了向繼任者傳遞數據。該手稿於2019年12月中旬至2020年3月完成定稿,當時武漢市因新冠疫情而受到前所未有的封鎖。準備手稿和SM數據的作者在不同的城市和國家隔離,無法使用實驗室計算機或資料庫資源,從而導致通信錯誤。


我們對SM中的意外錯誤承擔全部責任。我們堅持低溫質子陶瓷燃料電池的實驗設計,理論計算,主要數據和分析。但是,鑑於SM中的錯誤,我們決定撤回該報告。目前,除了B. Zhu, M. Huang, M. Akbar以及J. S. Kim等作者外,其他作者都已經同意撤稿。


著名「學術打假」學者 Elisabeth Bik 認為,從論文數據在 PubPeer 上被質疑到撤稿僅用時 57 天,這是一個非常迅速的處理。論文作者因疫情隔離而導致的數據混亂的理由雖然合理,但這個錯誤使人對研究的有效性產生懷疑,因此撤稿是一個合理的決定。她希望「這些錯誤能鼓勵研究者更好地記錄實驗室筆記和文件名」,也希望「雜誌能考慮允許作者重新提交他們修訂後的工作」。


本文內容及未標註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號觀點。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與我們聯繫或者請留言通知我們刪除。

來稿和內容合作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

相關焦點

  • 中國學者撤回頂級論文,稱因新冠疫情隔離導致數據混亂
    2020年7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論文作者在撤稿聲明中稱,意外錯誤」:出現問題的圖片曾作為示意圖被保存在實驗資料庫中,因出稿時間正值新冠流行期間,作者們被隔離導致交接不暢,使用了錯誤圖片。論文作者因疫情隔離而導致的數據混亂的理由雖然合理,但這個錯誤使人對研究的有效性產生懷疑,因此撤稿是一個合理的決定。她希望「這些錯誤能鼓勵研究者更好地記錄實驗室筆記和文件名」,也希望「雜誌能考慮允許作者重新提交他們修訂後的工作」。
  • 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撤稿!因疫情隔離導致數據混亂
    該論文來自一組中國學者,通訊作者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副研究員宋懷兵及教授朱斌。一個多月前,《科學》雜誌發表了對這篇論文的「編輯部關切」,表示該論文發表後,期刊先後收到了兩封郵件,指出該論文 S9B 和 S10 兩張圖與此前朱斌擔任通訊作者的另外兩篇論文中的數據相似
  • 中國地大Science撤稿理由為疫情隔離導致數據混亂
    該論文來自一組中國學者,通訊作者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副研究員宋懷兵及教授朱斌。一個多月前,《科學》雜誌發表了對這篇論文的「編輯部關切」,表示論文可能存在數據真實性問題,文章中的兩張圖片與此前朱斌擔任共同作者發表的另一篇論文中的數據圖非常相似。
  • 中國學者《科學》論文撤稿,理由為「疫情隔離導致的數據混亂」
    該論文來自一組中國學者,通訊作者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副研究員宋懷兵及教授朱斌。一個多月前,《科學》雜誌發表了對這篇論文的「編輯部關切」,表示論文可能存在數據真實性問題,文章中的兩張圖片與此前朱斌擔任共同作者發表的另一篇論文中的數據圖非常相似。
  • 被 Science 撤稿,團隊稱因疫情溝通不暢導致數據誤用
    ,以及中國地質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宋懷兵副教授,第一作者為該院的吳豔副教授。在撤稿函中,該團隊給出了這樣的解釋:論文中圖片使用錯誤乃是因疫情下的溝通不暢導致在 2019 年 6 月 9 月,中國地質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的所有實驗室,搬到了 30 公裡外的新校區。在同一時間,作者 L. Liu 畢業,暫時中斷了向繼任者的數據傳輸。
  • Nature「餘波未盡」,中國地質大學又遭Science撤稿!新冠竟成「罪魁...
    在撤稿聲明中,作者稱:當時武漢被「封城」,該論文的作者與準備補充材料(包括圖片)的人員被迫分開在不同的城市與地區,無法接觸到實驗室的計算機或資料庫資源,從而導致通信錯誤。 也就是說,新冠被歸為「數據混亂」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是由中國學者發表的首篇被撤稿的Science文章。
  • 中國學界首次被Science撤稿,團隊稱疫情溝通不暢導致錯誤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團隊昨日宣布撤稿——撤回7月10日在Science上發表的論文。,以及中國地質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宋懷兵副研究員,第一作者為該院的吳豔副教授。在2019年6月9月,中國地質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的所有實驗室,搬到了30公裡外的新校區。在同一時間,作者L. Liu畢業,暫時中斷了向繼任者的數據傳輸。
  • 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首次被撤
    這距該論文發表僅3個月,並且是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首次被撤。這篇撤稿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副教授吳豔,共同通訊作者分別是東南大學教授朱斌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研究員宋懷兵。在撤稿聲明中,作者解釋這是一個「意外錯誤」,原因與實驗室搬遷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數據交接不暢有關。
  • 首篇中國被撤稿的Science論文後續: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作者稱這是一個「意外錯誤」,因為出稿時間正值新冠流行期間,作者們被隔離導致交接不暢,使用了錯誤圖片。據悉,這是第一篇中國被撤稿的Science論文。團隊稱,在該研究收尾階段(2019年12月中旬至2020年3月),遇上武漢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封城」,作者們當時也分隔在不同的城市、國家,無法使用武漢的實驗室計算機或資料庫資源,以至於作者之間「溝通有誤」,出現圖片使用不當。上述8位作者稱,儘管研究中存在「意外錯誤」,但是他們仍然對研究的實驗設計、理論演算、主要的數據分析等「表示支持」。
  • 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首次被撤:距發表僅3個月
    這距該論文發表僅3個月,並且是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首次被撤。這篇撤稿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副教授吳豔,共同通訊作者分別是東南大學教授朱斌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研究員宋懷兵。
  • 被疑學術不端,中國Science論文可能首次被撤?| 一周動態
    整理 | 李言聚 焦被疑學術不端,中國Science論文可能首次被撤?當地時間9月4日,Science網站刊登一則「編輯部關切」說明,表示有兩個獨立的消息源向期刊指出,一篇由中國學者發表的論文可能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兩封郵件稱,這篇論文中的2個圖表是同一通訊作者朱斌之前在兩篇不同的已發表論文中所用圖表的修改版本。這篇被質疑的論文《電場誘導異質界面金屬態構建超質子傳輸》,於7月10日發表在Science網站。
  • 美國密蘇裡大學2學生被開除 高校強硬防控新冠疫情
    美國密蘇裡大學2名學生被開除 高校以強硬立場防控新冠疫情中新社休斯敦9月15日電 美國密蘇裡大學校方15日宣布,該校已開除兩名學生,另有三名學生被停學,他們因故意違反校方有關防控新冠病毒的管理規定而受到處理。
  • Science昨日首次撤稿中國學界論文
    該論文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東南大學的研究團隊。這是中國學術界首次被《Science》撤稿,距離2020年7月22日中國學界第一次被《Nature》撤稿(文章出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時間不到三個月。
  • 盤點:美國新冠疫情預測數據總結,預測很骨感,現實更豐滿!
    畢大費/文本文,是從各媒體搜集整理,來自美國新冠疫情以來,各機構關於美國新冠疫情以來的重要預測數據,以及美國抗疫大事記,全文約7000字,讀完約需15分鐘。當然,您也可以資料收藏,以後慢慢閱讀:這些看似「可怕」的、卻屢屢被證明,現實更加「可怕」的預測數據。
  • 歐巴馬指責川普政府抗疫不力:一場徹底混亂的災難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截至美國東部時間9日15:32(北京時間10日凌晨3:32),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1300079例,累計死亡78320例。《紐約時報》當地時間9日報導,根據統計,在美國養老院和其他長期護理機構中,已至少有25600名老人和工作人員死於新冠肺炎,約佔美國死亡病例的三分之一。報導稱,這可能導致川普失去老年人的支持。共和黨和川普一直比較依賴老年人的選票,而民主黨則在年輕選民中更有優勢。
  • 三州新冠病例超百萬,美疾控機構卻欲縮短隔離時間
    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12月2日7時26分,美國新冠病毒感染人數逾1369萬,其中,得州、加州、佛州確診病例均超過100萬。但與此同時,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據報正在考慮縮短建議的隔離時間。
  • 英國病毒學家: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數據共享上公開透明 有助全球...
    英國病毒學家拉溫德拉.古普塔教授接受總臺記者專訪古普塔教授辦公所在的大樓(攝影梁弢)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梁弢):英國劍橋大學病毒學及臨床微生物學教授拉溫德拉·古普塔近日在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不僅對於新冠肺炎疫情應對得當,而且相關數據發布公開透明,有助於全球共同努力早日遏制病毒傳播並完全攻克病毒
  • 美國學者稱,新冠病毒肆虐,乃是天意?戴玉佩,能夠預防新冠?
    如今,新冠肺炎(COVID-19)仍在全球大流行,歐洲暴發二次疫情,美國、印度、巴西等國家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屢創新高,人類世界仍籠罩在新冠病毒這篇發表在SCI期刊 Advances in Genetics 的論文,稱非典、新冠病毒等突然在全球爆發,是因為這些病原體是來自外太空,新冠病毒是2019年10
  • 美國醫學會雜誌:美因新冠疫情死亡人數遠超官方數據
    美國當前累計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已經超過21.5萬,是世界上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數最多的國家。而在10月12日,美國媒體《今日美國》援引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報導,2020年3月至7月期間,美國因新冠疫情持續暴發而死亡的實際人數比官方統計的要多出7.5萬。
  • 新冠隔離期間全球地震噪音大幅降低:降幅達50%
    來源:cnBeta.COM據外媒報導,因為新冠病毒大流行而實施的封鎖已經使得全球地震噪音降低了50%。科學家們周四在《科學》雜誌上報告稱,由於新冠肺炎的居家隔離命令,2020年的地震降噪已經成為有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最顯著的全球人為地震降噪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