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地質大學Science被撤,稱因新冠疫情隔離導致數據混亂
2020年10月9日,Science 雜誌正式撤回了該論文。這也成為了中國第一篇被撤回的 Science論文。「意外錯誤」:出現問題的圖片曾作為示意圖被保存在實驗資料庫中,因出稿時間正值新冠流行期間,作者們被隔離導致交接不暢,使用了錯誤圖片:1)論文中的Fig S10存在著錯誤,原因:學生在數據傳遞過程中發生錯誤。
-
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撤稿!因疫情隔離導致數據混亂
10 月 9 日,《科學》(Science)撤回了7月發表的一篇題為 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 的論文。該論文來自一組中國學者,通訊作者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副研究員宋懷兵及教授朱斌。
-
中國學者《科學》論文撤稿,理由為「疫情隔離導致的數據混亂」
圖片來源:Science網站10 月 9 日,《科學》(Science)撤回了該論文來自一組中國學者,通訊作者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副研究員宋懷兵及教授朱斌。一個多月前,《科學》雜誌發表了對這篇論文的「編輯部關切」,表示論文可能存在數據真實性問題,文章中的兩張圖片與此前朱斌擔任共同作者發表的另一篇論文中的數據圖非常相似。
-
中國地大Science撤稿理由為疫情隔離導致數據混亂
10 月 9 日,《科學》(Science)撤回了7月發表的一篇題為 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 的論文。該論文來自一組中國學者,通訊作者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副研究員宋懷兵及教授朱斌。
-
被 Science 撤稿,團隊稱因疫情溝通不暢導致數據誤用
在撤稿函中,該團隊給出了這樣的解釋:論文中圖片使用錯誤乃是因疫情下的溝通不暢導致原因是圖 S9b 與 IJHE 2018 年論文中圖 8B 的數據測試是在同一時間段內進行的,而且實驗數據具有相似性,因此這些數據被錯誤地保存在同一文件夾中,最終繪製成圖,導致 S9B 錯誤地包含了 2018 年論文中的數據。
-
國際觀察|涉嫌數據造假!兩大頂級醫學期刊撤回新冠病毒研究論文
其中,《柳葉刀》的研究是羥氯喹對新冠病毒的作用,這項研究曾引發了全球對該藥物的關注。發表這些研究的期刊稱,撤回的原因是因為,研究者們無法完全訪問其研究成果背後的資料庫來驗證原始數據。《柳葉刀》上的撤回聲明《柳葉刀》撤回了5月份發表的關於羥氯喹和新冠病毒之間頗有影響力的一篇論文,該論文聲稱分析了來自6大洲近9.6萬名新冠患者的數據。研究發現,服用羥氯喹的人心率問題增加,死亡率高於不服用的人。
-
奇文共賞:中外學者聯合發表論文,稱新冠病毒隨隕石墜落到中國
例如印度學者在預印本 bioRxiv 發表論文稱新冠病毒特有基因插入片段跟HIV很像,不太像自然進化而來,該論文一經上線,迅速遭到David Liu等科學家打臉,論文作者很快宣布撤回論文。2019年10月11日墜落在在中國東北吉林省松原市的一個隕石帶來的,至於為什麼新冠在中國首先在距離松原市2000公裡外的武漢爆發,論文作者稱是因為隕石的碎片落在了武漢。
-
奇文共賞:中外學者聯合發表論文,稱新冠病毒來自外太空
例如印度學者在預印本 bioRxiv 發表論文稱新冠病毒特有基因插入片段跟HIV很像,不太像自然進化而來,該論文一經上線,迅速遭到David Liu等科學家打臉,論文作者很快宣布撤回論文。新冠病毒是2019年10月11日墜落在在中國東北吉林省松原市的一個隕石帶來的,至於為什麼新冠在中國首先在距離松原市2000公裡外的武漢爆發,論文作者稱是因為隕石的碎片落在了武漢。
-
中外學者聯合發表論文,稱新冠病毒來自外太空,隨隕石墜落到中國
例如印度學者在預印本bioRxiv發表論文稱新冠病毒特有基因插入片段跟HIV很像,不太像自然進化而來,該論文一經上線,迅速遭到David Liu等科學家打臉,論文作者很快宣布>撤回論文。年10月11日墜落在在中國東北吉林省松原市的一個隕石帶來的,至於為什麼新冠在中國首先在距離松原市2000公裡外的武漢爆發,論文作者稱是因為隕石的碎片落在了武漢。
-
中國學界首次被Science撤稿,團隊稱疫情溝通不暢導致錯誤
>在撤稿函中,該團隊給出了這樣的解釋:論文中圖片使用錯誤乃是因疫情下的溝通不暢導致原因是圖S9b與IJHE 2018年論文中圖8B的數據測試是在同一時間段內進行的,而是實驗數據具有相似性,因此這些數據被錯誤地保存在同一文件夾中,最終繪製成圖,導致S9B錯誤地包含了2018年論文中的數據。
-
...新冠病毒竟來自外太空?中外學者聯合發表論文,揭秘病毒由來……
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已過去了大半年時間,國內疫情已經控制住了,然而國外疫情卻愈演愈烈,仍然沒有減緩的趨勢,目前全球累計確診人數突破2800萬,死亡人數超過90萬,尤其是印度目前每日新增近10萬人,累計確診人數已升至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
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撤稿,歷史首次
兩個月前(7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副研究員宋懷兵及東南大學朱斌教授以通訊作者的身份,在Science在線發表了題為 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 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 (1)的論文。
-
《JMCA》一口氣撤回7篇中國學者文章,原作者表示:原始數據因洪水...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RetractionWatch 據爆料,2019年8月28日,國際頂級材料學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一口氣撤回了中國學者的7篇文章,而且這些作者都是來自同一個團隊:主要通訊作者是成都理工大學Tong Dongge及四川大學Chu Wei。
-
新冠病毒竟來自外太空?中外學者聯合發表論文,揭秘病毒由來……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相關研究論文也層出不窮,許多科研工作者通過研究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這些論文中也不乏一些讓人目瞪口呆的「奇葩研究」。例如印度學者在預印本 bioRxiv 發表論文稱新冠病毒特有基因插入片段跟HIV很像,不太像自然進化而來,該論文一經上線,迅速遭到David Liu等科學家打臉,論文作者很快宣布撤回論文。
-
羥氯喹療法、口罩無用論等多篇關於新冠肺炎的頂級期刊論文被撤稿
然而,仍然有一些啼笑皆非的論文甚至被發表在《柳葉刀》(the Lancet)、《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等頂級期刊,不僅招來了較大的爭議,而且引起了極壞的影響。
-
中國團隊剛發表的新冠病毒頂級論文,被質疑圖片造假、捏造數據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許多科研工作者投入抗議戰鬥,科研成果不斷,截至5月11日,僅bioRxiv和medRxiv這兩個預印本平臺就上線了超過3200篇新冠研究論文。除了眾多尚未進行同行評議的預印本論文外,隨著時間的進行,許多優秀的新冠研究成果開始正式登上學術期刊,僅國人登上CNS和及四大醫學期刊的新冠研究論文就已達數十篇之多。然而,在研究成果井噴的同時,我們不應忽視參差不齊的研究質量也導致了大量不嚴謹甚至頗具誤導性的研究結論。
-
...學者論文:本福特定律對數據進行分析驗證後,沒有發現中國數據造假
繼「武漢病毒所洩漏新冠病毒」「新冠病毒來源於武漢」等謠言被科學證偽後,「中國刻意隱瞞和造假疫情相關信息」的陰謀論也被科學研究所擊破。當地時間28日,牛津大學商學院學者岡村健(Ken Okamura)與美國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研究員克里斯多福· 科赫(Chritoffer Koch)共同撰寫了一篇名為《本福特定律和新冠疫情數據報告》 的論文,文中通過利用本福特統計定律(Benford's Law)分析中國報告的新冠疫情數據後發現,中國不存在人為操控數據的情況。
-
首篇中國被撤稿的Science論文後續: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作者稱這是一個「意外錯誤」,因為出稿時間正值新冠流行期間,作者們被隔離導致交接不暢,使用了錯誤圖片。據悉,這是第一篇中國被撤稿的Science論文。團隊稱,在該研究收尾階段(2019年12月中旬至2020年3月),遇上武漢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封城」,作者們當時也分隔在不同的城市、國家,無法使用武漢的實驗室計算機或資料庫資源,以至於作者之間「溝通有誤」,出現圖片使用不當。上述8位作者稱,儘管研究中存在「意外錯誤」,但是他們仍然對研究的實驗設計、理論演算、主要的數據分析等「表示支持」。
-
學術頭條:羥氯喹治療新冠論文撤回,2020年度邵逸夫獎揭曉,火星首個...
「羥氯喹治療新冠」預印本論文被撤回,作者表示不希望被繼續引用根據 RetractionWatch 消息,法國學者撤回了羥氯喹和阿奇黴素對新冠肺炎有效的爭議性預印本論文,該論文曾被美國一些政客用作推行羥氯喹的證據。這篇論文 5 月 11 日發布在預印本平臺 medRxiv 上,隨後在美國時間 5 月 20 日被撤回。
-
青島疫情傳染源已被查清;鍾南山:白雲山複方板藍根對新冠病毒有效
山東省衛生健康委黨組副書記、省疾控中心黨委書記馬立新通報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山東省疾控中心,通過開展病毒核酸全基因序列測序和結果比對分析證實,病例標本與9月份青島港疫情的感染者董某某、陳某某的標本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傳染源來自上述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