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海外,被誤讀的一對青銅國寶——虎食人卣

2021-01-09 文史清談

民國時期,為解決軍費問題,軍閥盜墓和變賣文物成了公開的秘密。在當時,很多文物被盜挖出土後流失到了國外。有一對商代的青銅「雙生子」,出土後因為長得「奇」、「醜」無比,被當作不祥之物嫌棄並賤賣到日本和法國。這對「雙生子」從此天各一方。幸運的是,外國人將它們入藏博物館,並視為珍品。

這對青銅「雙生子」有個令人驚悚的名字叫「虎食人卣(yǒu)」,出土於湖南省安化和寧鄉交界處的溈山,高約36釐米,重約5千克,造型古樸渾厚,威嚴肅穆,是商代青銅器中的精品之作。

「虎食人卣」出土時是兩隻,因其猛虎食人的恐怖造型讓人們認為是不祥的「邪物」,據說以30塊大洋的極低格被賤賣。如今一隻收藏在日本泉屋博物館,另一隻收藏在法國賽努奇博物館。

卣,是一種盛酒器,其最大特點是有提梁,是商周時期重要的青銅禮器。在甲骨文和《左傳》中都有「鬯一卣」的記載。鬯(chàng)是一種用鬱金草和黑黍釀造的高級香酒。商周時期,人們認為神是不吃東西的,但喜歡聞香味,「芬芳香氣,動於神靈」,所以釀造香酒以祭祀降神。卣就是專門用來盛香酒的。

「虎食人卣」得名於它的造型:一隻「憨憨」的老虎兩耳豎立,兩隻後足和捲曲的虎尾形成三個支點作踞蹲狀,大張的虎口下有一個衣著華麗的人,雙腳分踏在兩隻虎爪上,雙手向上緊抱虎身。虎背上部開有橢圓形器口,有蓋,蓋上站立著一隻小鹿,在提梁和卣身的連接處各裝飾有兩隻鹿首。

人們對這兩隻青銅卣所表達的主題一直爭議未決,主要有以下觀點:

避邪說:以馬承源為代表的學者認為,這對青銅卣表達的是「虎食鬼」的神話,以此驅逐惡魔,以避邪穢;

圖騰說:有人認為虎是商朝虎方方國的圖騰,虎與人和詣相擁,表現的是其部族的起源,即該族人誕生於虎類;

警示說:猛虎食人,兇狠凌厲,以此來顯示貴族的威嚴,震懾被統治階級;

虎乳人說:日本很多學者認為,《左傳》中有「虎乳子文」的故事(鄖國國君的女兒與表兄相愛,私下生了鬥子文,其母深覺羞恥,將子文棄於荒野,不想有虎母乳之,便覺此子得神眷顧,接回養大。子文成人後果然有經天緯地之才,官至令尹),這對青銅卣表達的正是人與虎和詣共處的主題。

從這兩件青銅卣的造型來看,老虎雖然大張其口,露出尖牙,卻並不兇狠,反倒有幾分「呆萌」。人虎相擁而立,虎威而不兇,人亦未見有驚恐慌亂之神色,反而睜大了雙眼,似乎有所期盼,站在老虎頭上的小鹿也並沒驚慌要逃跑的樣子,人、虎、鹿呈現出一種和詣共生的景象,神秘而充滿意趣。

因此,又有人提出了「人虎交歡」說和巫覡通靈說(巫覡以虎為靈媒,勾通天地,神力無邊)。甚至還有人說,「虎食人卣」的名字並不切合這兩隻青銅卣所要表達的主題,那又該怎樣來命名這兩隻青銅卣更貼切呢?這成了一個歷史之謎。

相關焦點

  • 虎食人卣的意象觀念是什麼?要不,問問站在猛虎頭上小鹿
    虎噬人卣是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珍品,相傳是解放前於湖南省安化、寧鄉交界處出土。後來流落他鄉:一件藏於一件藏於法國巴黎市立東方美術館,一件藏於日本泉屋博物館。在此以後者為探討對象:高35.7釐米,中5.09千克,深褐色,兼有綠色。從虎食人卣可以看出,早在商代,我國的青銅器製作技藝就已經非常成熟了。它造型優美、比例協調。虎以後足及尾支撐身體,並構成卣的三足。
  • 中國文物流失至日本360萬件 部分為絕世孤品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多年來,文物流失一直是國人心中的痛。那麼,文物外流的原因有哪些?外流文物現存何處?又有哪些追回的方式呢?
  • 那些流失海外的國寶文物
    我國還有大量珍貴的文物流落海外,遲遲不能回歸故土。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有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地區、日本和東南亞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有100餘萬件。目前,牛、虎、猴、豬、馬5件青銅獸首已在21世紀初被分別通過拍賣購買回國,收藏於保利藝術博物館。鼠首、兔首被存於法國一家拍賣行,龍首存於臺灣。而蛇首、羊首、雞首、狗首等4件仍然下落不明。《女史箴圖》。東晉畫家顧愷之依據西晉張華《女史箴》一文而作的插圖性畫卷,原作已消失於世,現存有唐代摹本,但原本的12段摹本中現在也僅剩9段。原為清朝內府所藏,在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被英軍劫走。
  • 青銅為什麼可以取代紅銅,從而開啟青銅時代?
    青銅文化 那麼,青銅與紅銅有何區別?青銅為什麼可以取代紅銅,從而開啟青銅時代? 一、青銅與紅銅有何區別? 青銅原指銅錫合金,後來,除了黃銅、白銅以外的銅合金都稱為青銅,並常在青銅名字前冠以第一主要添加元素的名。青銅又可分為錫青銅和特殊青銅(即無錫青銅)兩類。由錫為主加元素的銅錫合金,也稱為錫青銅。特殊青銅,是指加入其它元素以取代錫,或為無錫青銅,多少特殊青銅都比錫青銅具有更高的機性、耐磨性與腐蝕性,常用的有鋁青銅、鉛青銅等。
  • 一場暴雨衝出古墓群,引發村民瘋狂盜寶,5000件國寶文物流失海外
    一場暴雨衝出古墓群,引發村民瘋狂盜寶,5000件國寶文物流失海外所謂「國寶」,是指一國之寶。對於研究過去歷史文化充實我國文化底蘊有著重要的價值。若這些先民遺產流失國外,那麼對於華夏子孫來說是不公平的,因為古人留給後人的共同財產。
  • 我國近代流失的1000萬件國寶在何方,這6個國家最多
    我國近代流失的1000萬件國寶在何方,這6個國家最多我國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文化古國。從8000年前的石器時代,跨越了數十個朝代,中國在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上長期領跑世界。中國古人創造了輝煌絢爛的中華文明。
  • 重磅:68件流失英國文物追索回國,流失的國寶級文物清單一覽
    太激動了,好多文物第一次看見照片,叫不上名字 這是一篇沉重的文章,詳細記錄了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被西方列強搜颳走的中國國寶,長長的名單顯示出所流失國寶的數量之巨
  • 1928年美國古董商重金購買唐陵石獅,國寶級文物流失海外只差一步
    1928年,一位美國古董商探得河北隆堯唐祖陵有一對唐代帝陵石獅,堪稱國寶,便打算花重金買走。他找到原武安縣縣長、古董商高少穆,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後以5000元大洋成交。在運輸過程中,被隆平縣(1947年隆平縣、堯山縣二縣合併為隆堯縣)保安隊追回。好險!這對國寶級文物流失海外只差一步。
  • 那些精美絕倫的中國古代青銅器都是怎麼流落到海外的?
    海外很多藝術機構都收藏有中國古代青銅器。翁萬戈先生在世界各大博物館所拍攝到的青銅器,囊括商、周、春秋、戰國、漢、唐等時代,有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雜器等種類,這些器物大部分都是近代從國內流落到海外的。
  • 「摸金校尉」盜取漢代青銅朱雀,警方千裡追蹤尋回孤品國寶
    山西省臨汾市公安局直屬分局刑警大隊民警毛海紅,屢屢和盜墓高手過招,從聞喜侯氏兄弟「盜墓黑幫」大案,到襄汾縣陶寺北古墓葬被盜案,都有這位國寶衛士奔走的身影。面對狡猾的對手,毛海紅如何追回價值連城的國家寶藏?  漢代青銅朱雀被盜,墓葬半數文物失竊  2019年2月10日,山西省公安廳一則微信公眾號消息引發關注。
  • 賭王女兒何超瓊捐馬首背後,中國的一千萬件文物還流失在哪些國家
    中國到底還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 01、擁有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國家,究竟是誰? 說起擁有中國流失海外文物的國家,就不得不提到英國。在英國倫敦的羅素廣場上,矗立著一座大英博物館,那裡收藏的中國流失文物,堪稱世界之最。
  • 還有1000萬件國寶,何時可以回家?
    這是160年來,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除了赫赫有名的獸首銅像,我們流失海外的國寶還有多少?據國際博物館協會統計,中國出境文物總量約164萬件,分布在47個國家的200餘家博物館。6月25日,這件流落海外140多年的寶瓶終於回到北京,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經過鑑定,把它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完罍歸湘,一次眾志成城的報價2018年登上《國家寶藏》節目的皿方罍,是迄今出土最大最精美的青銅方罍,被譽為「方罍之王」。
  • 何超瓊代賭王捐馬首背後,中國的1000萬件文物還流失在哪些國家?
    中國到底還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01、擁有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國家,究竟是誰?說起擁有中國流失海外文物的國家,就不得不提到英國。在英國倫敦的羅素廣場上,矗立著一座大英博物館,那裡收藏的中國流失文物,堪稱世界之最。
  • 圓明園馬首回家,一個「水龍頭」為什麼是國寶?
    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12月1日,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我們的國寶——圓明園馬首終於結束了百年的流浪。圓明園馬首銅像,是圓明園長春園西洋樓建築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獸首噴泉主要構件之一,由義大利人郎世寧設計,設計融合了東西方的藝術理念,由乾隆年間的宮廷工匠製作,工藝精良。
  • 「沉睡」的國寶如何被喚醒
    「國寶檔案」系列(5冊)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欄目組編著/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8年4月版每一道紋飾都是一次文明的觸碰,每一件藏品都是一段歷史的記憶。穿越古今王朝、探訪先賢今人,我們讀到了國寶背後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和曲折經歷,也領略了中華國寶不朽的價值與魅力。
  • 離家160年「駿馬」歸園,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馬首銅像亮相圓明園
    國家文物局當天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宣告這匹「駿馬」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馬首銅像的「回歸之路」凝聚了多方努力——2007年8月,國家文物局獲悉圓明園馬首銅像即將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的消息,第一時間表達了終止公開拍賣的堅定立場和促成文物回歸的良好意願。
  • 百件私藏國寶北京免費展出 唯一完整虎簋首展(圖)
    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中國國際書畫研究會等相關部門,歷時兩年多,走訪、聯繫收藏家,這才請出了這些大眾未曾謀面的國寶重器。  展覽期間,收藏家還將親自攜帶部分珍寶赴會。屆時,展覽將被劃分為古典藝術、經典畫廊、經典首飾、非物質文化遺產、琉璃廠專區、博物館徵集專區六個展區。參會的除去海內外收藏家,還將有20家左右的國內文物商店,以及海南、湖北等部分省市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