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誠對話哈佛諾獎得主Eric Maskin丨回應中國榜樣力量

2020-11-30 企業觀察網

「內生力量,重塑新生」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頒獎盛典暨中國人力資本國際管理論壇在無錫舉行。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尹建堃,中共無錫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柏長嶺,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人才處副處長潘聰明,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諮詢與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寧小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原所長張承惠,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評委會主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智聯招聘CEO郭盛,《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副主編鈕鍵軍,DT財經主編唐也欽,聯合國婦女署項目及合作關係夥伴專員Birat Lekhak,以及主持人、投資人、《艾問iAsk》創始人艾誠等出席活動。

(艾誠主持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頒獎盛典)

(艾誠出席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頒獎盛典)

(從左至右依次為:艾誠、郭盛)

(從左至右依次為:艾誠、姚洋)

(艾誠主持中國人力資本國際管理論壇)

(艾誠主持中國人力資本國際管理論壇)

(艾誠現場連線William Purpura)

(從左至右依次為曾湘泉、艾誠、吳嵐)

11月27日,艾誠主持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頒獎盛典,與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評委會主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共同揭曉「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現場設置千人亮燈向戰疫生命致敬特別環節,艾誠以詩歌輕啟,召集現場近千人打開手機閃光燈,為2020消逝生命緬懷,為2021平安健康祈福。11月28日,艾誠主持中國人力資國際管理論壇,對話對話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哈佛大學經濟及數學系教授 Eric Maskin,回應中國榜樣的力量:魔幻的2020教育了193個國家77億人口,什麼叫憂國憂民?什麼叫命運共同體?不要浪費一場危機,加強全球治理機構,認真思考如何為人類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艾誠出席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頒獎盛典)

(艾誠出席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頒獎盛典)

會後艾誠在採訪中表示:2020年最佳僱主頒獎典禮最大的感觸是戰疫僱主、女性僱主,僱主們專業、有使命的價值觀,給僱員帶來了安全感和積極影響。

(召集現場近千人打開手機閃光燈,為2020消逝生命緬懷,為2021平安健康祈福。)

《艾問人物》iask-media.com也將繼續保持使命感,記錄時代創始人,對話政商領袖,捕捉時代鮮活熱議話題、新潮經濟現象、前沿時代動向,探索初心和創富法則,向頂級人物致敬,同時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艾問人物》作為艾問傳媒的品牌,連續6年記錄近2500位時代人物,建立高品質視頻、圖片、文字、音頻等,全媒體人物數字檔案累計觸達人次高達30億,在全球財經、創新投資等領域影響廣泛,被譽為新經濟時代的「福布斯」。

(編輯:劉軍)


版權所有

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於網際網路,轉載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絡分享,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文中圖片除非有標註外,均來源於網絡。如若發現有侵犯您智慧財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qygcbs@163.com


相關焦點

  • 艾誠出席2020最佳僱主頒獎禮 對話諾獎哈佛等頂級人物
    (原標題:艾誠出席2020最佳僱主頒獎禮 對話諾獎哈佛等頂級人物)
  • 南京高中學霸自學大學化學 與諾獎得主英語對話
    原標題:化學學霸劉天嘯 高中學習大學知識 劉天嘯對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莫爾納爾教授 今年3月30日,南京一中迎來了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莫爾納爾教授,學校的幾位化學學霸獲得與諾獎得主對話的機會,高二(2)班的劉天嘯就是其中一位。
  • 對話諾獎得主:科學領域國際合作不能停止
    諾貝爾獎帶來了哪些啟示,諾貝爾獎獲得者又有哪些最新認識,這幾乎是每年十月諾獎揭曉時,人們都會關注的一個問題。10月5日至12日,2020年諾貝爾獎陸續揭曉,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在今年諾貝爾獎揭曉前夕,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連續多天推出主題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的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貝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中國科學家參與對話,吸引900餘萬網友線上觀看。在活動中,中外科學家就世界科技前沿方向、如何開展國際合作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和交流,其中不少觀點引人深思。
  • 諾獎得主有話說
    但繼三位諾獎獲得者的研究之後,年輕的科學家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繼續著探索。2013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簡稱FDA)批准了PSI-7977(索非布韋,sofosbuvir)聯合病毒唑用於C型肝炎的治療,最終攻克了對C型肝炎的治療難題。   然而,阿爾特的諾獎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也曾與之失之交臂。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人數超越哈佛,看世界頂級理工大學的文科情懷
    他也是哈佛大學第27任校長,在哈佛獲得博士學會後的次年,成為哈佛史上最年輕的教授。而經濟學領域最具分量的獎項之一——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人數統計中,麻省理工學院甚至超越哈佛、耶魯和芝加哥等老牌經濟學名校,始終穩坐頭把交椅。
  • 今日頭條上線科普視頻《科學家請回答2020》 連線對話諾獎得主
    今日頭條上線科普視頻《科學家請回答2020》 連線對話諾獎得主 站長之家(ChinaZ.com) 11月9日 消息:近日,今日頭條上線了科普視頻系列
  • 巔峰對話:瞰見2021——專訪諾獎得主 | 每經網
    巔峰對話:瞰見2021——專訪諾獎得主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1-06 22:41:15
  • 跨越16個時區 3位諾獎得主「雲對話」江蘇企業家
    北京時間11月22日晚,一場別開生面、跨越16個時區的高端「雲對話」在南京舉行。圍繞著「全球經濟展望與中國企業家新思維」這一主題,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分別於義大利、美國芝加哥、美國加州在線發表精彩演講,並與江蘇近200名企業家大咖的代表展開視頻對話。
  • 對話「諾獎」得主:國際合作改變世界
    就在在本屆「諾獎」頒布之前,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連續幾天的時間,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多位諾貝爾獲得者及中國知名科學家參與對話,吸引900餘萬網友線上觀看。中外科學家就世界科技前沿方向、如何開展國際合作等諸多公眾關注的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其中許多觀點引人深思。
  • 得了諾獎卻不想領?這些諾獎得主的傳奇事跡也太可愛了吧
    提到諾獎得主,你的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一些光輝的形象,他們代表了人類智識的最高水準,非常高大上。但其實,在諾貝爾獎的光環背後,很多諾獎得主也有著奇奇怪怪的一面——但也可可愛愛的。丨Wikimedia Commons真的沒去領獎的諾貝爾獎得主1964年,法國著名哲學家和作家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但他拒絕接受這個獎項,瑞典那邊只好發公告說:給出去的獎不會收回,但不會舉行頒獎儀式。
  • CCG主任王輝耀對話諾獎得主 我們需要中國學者和國際學者一起努力去解釋中國的現象
    、財經、科技聯合舉辦「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10月4日,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與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裡克·馬斯金、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怎樣的機制更適合當今全球經濟趨勢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中國的樓市同樣吸引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的關注。至少有四位諾獎得主對此作出評論。2007年諾獎得主羅傑·梅爾森和2013年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都提出過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席勒多次談及,中國房地產下跌風險較大。
  • 熱點 | 對話「諾獎」得主:國際合作改變世界
    就在在本屆「諾獎」頒布之前,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連續幾天的時間,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多位諾貝爾獲得者及中國知名科學家參與對話,吸引900餘萬網友線上觀看。中外科學家就世界科技前沿方向、如何開展國際合作等諸多公眾關注的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其中許多觀點引人深思。
  • 恆潔集團CEO丁威先生受邀對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11月22日晚,由南京市委創新委指導,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政府、南京大學商學院主辦,思謀會承辦,以「全球經濟展望與中國企業家新思維」為主題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與中國企業家對話活動在南京大學隆重舉行。    恆潔集團CEO丁威先生作為產業界領軍人物、創新發展的推動者、思謀會核心成員,再次受邀參與對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中國:我們身邊的「諾獎」得主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中國:我們身邊的「諾獎」得主 2020-12-02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又一諾獎得主被指論文存在造假!作者已回應
    背景資料:2019年10月7日,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哈佛醫學院的威廉·凱林( William G. Kaelin, Jr.),牛津大學的彼得·拉特克利夫(Peter J. Ratcliffe)以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三人,因「在理解細胞感知和適應氧氣變化機制中的貢獻」而獲獎。
  • 諾獎得主朱棣文:中國已具備所有條件成為世界新能源領袖
    諾獎得主朱棣文:中國已具備所有條件成為世界新能源領袖 2020-11-06 1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那些聲名狼藉的諾獎得主,最後都去了哪裡?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了威廉·凱林(William G.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大多數情況下,諾獎的科學獎項都是發給一些已經蓋棺定論的研究,出錯的概率很小,但諾獎得主畢竟也非完人,「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
  • 19年19位諾獎得主!日本人是如何成為「諾獎收割機」的?
    相比之下,算上吉野彰,日本已經總共產生了27位諾獎得主,其中有三分之二(18位)出現在2000年之後,平均一年一位!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讓日本可以在新世紀迅速成為諾獎收割機的呢?1失去的三十年中,日本並沒有失去科研提起日本,經濟學界經常會說到一個詞——「失去的三十年」。
  • 2020年諾貝爾獎:盤點全球培養諾獎得主最多的TOP30大學
    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史丹福大學平分秋色,各自擁有兩名諾獎得主而今年加州系又添三名諾獎得主。美國除了有傳統的哈佛耶魯家喻戶曉,更是有洛克菲勒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明尼蘇達大學等誕生了眾多諾獎獲得者。雖然這些大學排名不夠靠前,但它們在學術科研能力方面依舊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