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霧,似乎是一直都是「第一世界」的問題。
比如說,洛杉磯的明星們,開著他們花哨的汽車呼嘯而過;而排放出的大量廢氣,卻幾乎掩蓋住了好萊塢的標誌。
當然,從孟加拉的達卡,到法國的巴黎,煙霧都是個問題。但早在汽車堵塞高速公路之前的1952年,一場煙霧卻籠罩著倫敦,對這座城市造成了相當嚴重的破壞。
那一年的那場大煙霧,簡直就是一場環境災難,比當時記錄在案的任何事件都要嚴重。最大的時候,煙霧圍繞在倫敦周圍30公裡的範圍內——在它消失之前,已經造成數千人死亡。
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一切都始於1952年12月5日。
白天的時候,司空見慣的煙霧,像往常一樣瀰漫在空中。但到了傍晚,煙霧變得濃重,開始有硫磺味。通常,地面附近的暖空氣,會通過其上方的冷空氣上升;而倫敦靠近地面的空氣,最終變得比它上面的空氣冷——這就形成了一種「熱逆溫」。
所有的工廠都被煙霧和汙染包圍了。當冷空氣層中形成薄霧時,太陽無法到達地面開始蒸發過程。於是,這些黏糊糊的汙染物被留在空氣中,凝結成水附著在空氣中,形成酸霧。
12月的寒冷天氣,並沒有給這種情況帶來任何好處。因為天氣比平時冷,人們不得不燒更多的煤來取暖,因此,隨著煙霧的消散,越來越多的汙染物,被添加到這個已經停滯的酸雨雲中。
事件的結果,是五天的災難。
到了周日,能見度只有1米,人們根本看不到自己的腳。開車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被遺棄的車輛堵塞了整個道路。酸霧一直這樣持續了好幾天,直到大風送來了救援——它把大霧吹下泰晤士河,吹到了北海。
但這並沒有解決問題。
首先,在此期間,倫敦的「正常」死亡人數應該是1852人。但因為這次酸霧的影響,共有4703人死亡。而隨後的數月,死亡人數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因為那些有肺部疾病或健康問題的人,仍然持續受到這一事件的影響。
P.S.
根據氣象局的數據,煙霧瀰漫的一天中,可以排放1000噸煙霧顆粒、2000噸二氧化碳、140噸鹽酸和14噸氟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