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1952年大霧紀錄片 霧都劫難——倫敦煙霧事件全記錄

2021-01-14 紅色邊疆荒友家園

1952年12月3日清晨,倫敦氣象臺報告說,一個冷鋒將在夜間通過,中午氣溫可達6攝氏度,相對溼度約為70%。當於當地來說,這是個難得的好日子,一個可愛的冬日。


陽光普照之下,英倫三島顯得格外和煦溫暖;北風吹佛之下,人們更是感到心曠神怡。這時,天空不時地出現絨毛狀積雲,將藍天點綴得更為壯觀、美麗。這種晴朗天氣中偶爾才有的雲彩門對於英格蘭是十分珍貴的牧業因此成了當地著名的一景。


這一天,從北海吹來的風,吹遍了整個英格蘭,將英國中部的工廠和城市居民住戶的煙囪內冒出來的團團濃煙吹到九霄雲外,因此空氣變得格外清新、潔淨,給人以舒適之感。


傍晚時分,倫敦正處於一股巨大的高壓氣旋的東南邊緣,較為強勁的北風繞著這個反氣旋順時針吹著。第二天,即12月4日,這個氣旋中心已經移到了倫敦以西幾百公裡處,沿著常規的路徑向東南方向移動。上午,風速漸漸變小了,雲層幾乎遮蔽了整個天空。到了中午時分,烏雲把太陽全部遮住,倫敦上空陰霾瀰漫,氣象臺溫度表的讀數為3.3攝氏度,相對溼度上升為82%。


即使白天行車,汽車也需打開車燈,小心翼翼行駛。


12月5日,一個異常的情況出現了。倫敦氣象臺的風速表測出了一個非常奇怪的量度--風速表讀數為零。據專家的估計,此時風速不超過每小時3公裡。整個倫敦處於無風狀態,到處都是霧,站在泰晤士河橋上望去,恍如置身於白茫茫的雲端。濃霧中,多加店鋪白天都掌著燈,馬路上少數有經驗的司機開著車燈在行駛。飛機航班被取消,火車只能緩緩移動,只有地鐵仍在快速移動。一些地方的能見度在1米之內,人們剛走幾步便迷失了方向。


圖為1937年2月12日,著名的巴特西發電廠濃煙滾滾,高聳的大煙囪也成為了倫敦地標之一。


倫敦是一個工業城市。這裡工廠林立,同時又居住著眾多居民。由於當時工業生產及居民取暖大量燒煤,倫敦城內成千上萬個煙囪排出的未燒盡的煤的餘物--煤氣、煤煙和灰塵直衝天空,排入充滿水汽的空氣中。倫敦城的上空,充滿了難聞的煤煙味。不久,煤煙從空氣中紛紛飄落,大的煙塵顆粒落在屋頂上、街道上,落到了行人的帽子和衣服上。較小的煙塵則隨處漂流,夾帶著煙塵的霧氣,化作一陣黑色的毛毛細雨,其中還夾帶著鵝毛大雪般的片片煤屑。蒙蒙煙霧,隨著人流四處飄散,同時也進入了室內。整個倫敦沉浸在煙塵煤氣之中。


美麗的泰晤士河谷被濃厚的煙霧籠罩著。在泰晤士河內,停靠著許許多多的船隻。有高高的大船巨舫,也有低懸著的太平底船和小木船。煙霧在梔牆、舷邊流動,殘酷地折磨著生活在這裡的船工。


煙霧穿門入室,鑽進了格林威治區的居民家中,使人們痛苦難忍。在養老院內,那些靠養老金度日、正在火爐旁烤火的老人,更是痛苦不堪。他們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眼裡不停地流著淚,喉嚨裡燥熱難忍。 


在當時,倫敦的霧天一年可達七八十日。曾經客居倫敦的老舍先生將其描繪為「烏黑的、渾黃的、絳紫的,以致辛辣的、嗆人的」倫敦霧靄。


12月6日,情況繼續惡化。反氣旋停留在英倫三島上空,倫敦處於氣旋的西端,煙霧遮住了整個天空。此時,氣溫降到了零下2.2攝氏度,相對溼度則上升為100%,而測到的能見度僅為數米。

倫敦城被黑暗的迷霧所籠罩,馬路上幾乎沒有車,人們小心翼翼地沿著人行道摸索前進。大街上的電燈在煙霧中若明若暗,猶如黑暗中的點點星光。多數店鋪大白天都掌著燈,煤氣燈在煙霧中閃亮,顯得既憔悴又乏力,店主人的面孔在黯淡的燈光下模糊不清。


氣旋停滯不動,煙霧懸浮在城市上空。不僅如此,煙霧還在不斷加濃加厚。工廠不能停工,人們還要生活,工廠的鍋爐,店鋪、家庭的壁爐,還在不斷地冒著濃煙,空氣中的毒素也隨之不斷地增添。這時的霧滴不再是潔淨的水滴,而是混雜著煙塵和煤氣的顆粒。煙霧瀰漫全城,浸染著一切有生命的東西。

大霧籠罩倫敦早高峰期街上交通接近癱瘓

當地的居民每天吸入肺腔中的,便是這種被汙染了的氣體。走在街道上的行人,不斷用手揉著眼睛,淚水順著面頰流下。此時,凡是人群聚集之地,均可聽到不停的咳嗽聲。學校的教室裡不時地發出乾咳聲和喘氣聲,老師不得不提高聲調進行授課,但沒講幾句話,自己也咳嗽起來。


就在這一天,美國有位官員到達倫敦。他講述說:「當我們乘坐的飛機抵達倫敦時,因為倫敦機場煙霧瀰漫,所以飛機只得在倫敦南面32公裡的多意奇機場著陸。在機場上,剛一推開機艙門,一股硫磺和煤煙的氣味就迎面撲來。下了飛機,聽人說夜裡在倫敦街道上散步,口中似有金屬的味道,鼻子、咽喉以及眼睛受到了辛辣的刺激,很像剝開洋蔥皮時眼睛所感到的那種刺激。」


12月7日,倫敦的煙霧還是沒有消散的跡象。而且,天氣越來越差,煙霧越來越濃,整個倫敦還是淹沒在昏暗的煙霧之中。由於煤沒有經過充分的燃燒,大量地散發著濃烈的硫磺氣體和煙塵顆粒,因而除了昏暗之外,還出現難聞的惡臭。此時,不少中年人也感到了呼吸困難,甚至一些年輕人也有極度的不適之感。對於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來說,置身煙霧之中簡直是一種酷刑。不少人在極度的氣喘之下,因肺部難以吸到氧氣而窒息身亡。


12月9日清晨,災情有了轉機。雖然煙霧依然存在,但氣候已略有好轉。和風從南方輕輕吹來,帶來了潔淨的空氣,衝淡了原有的煙霧。到中午時,溫度表上的讀數已上升,相對溼度也有所降低。


12月10日,一個冷鋒經過英格蘭,強勁的西風帶來了北大西洋的空氣,吹散了籠罩在倫敦上空的煙霧。人們如釋重負,肺部又重新吸進了清新、潔淨的空氣,臉上的陰影頓時一掃而空。


直到災難過去後,倫敦城中的825萬居民才意識到,當代最可怕的一次空氣汙染災難曾經降臨到自己頭上。這簡直就像一場夢!是的,在煙霧瀰漫的日子裡,倫敦的居民好像做了一場噩夢。許多人後來回想起來,仍然是不寒而慄。當時,黑雲壓城下的倫敦,在接近地面的空氣中,汙染物濃度不斷增加:煙塵濃度最多時達每立方米4.5毫克,比平時高了10倍;二氧化硫最高濃度達到5.4%,比平時高了6倍多。


1953年,在倫敦街頭。一位女士為她的寵物狗帶上口罩。


數以千計的居民感到了胸悶窒息,並伴有咳嗽、喉痛、心慌、嘔吐等症狀。從煙霧發生的第一天開始,倫敦的死亡人數就在上升,到了第三、四天,發病率和死亡率急劇增加,其中大多數是疾病患者和老年人。


一位叫史密斯的老人,住在倫敦市立公園附近的療養院內。老人雖然過去得過心肌炎症,但經過多年的治療,症狀已經穩定,病情有了好轉。但是,經過倫敦煙霧2天的侵擾,老人感到胸悶難當,心臟部位開始隱隱作痛,全身直冒虛汗,偶爾還有嘔吐現象。起初,療養院內的醫生以為老人是心肌炎症復發。雖然經過緊急救治,老人的病情繼續加重。6日凌晨,老人終因呼吸極度困難,心臟衰竭離開了人世。


當時24歲的芭蕾舞演員芭芭拉回憶說:「太恐怖了!我從未見過那麼可怕的煙霧。」大霧降臨的那天晚上,芭芭拉和她的未婚夫從一個宴會上驅車回家,儘管車燈開到最亮,但仍看不清道路。她只好下車一邊步行一邊吆喝,引導汽車一寸寸爬行,回到家已是清晨5時許。芭芭拉說,她是穿著晚禮服和高跟鞋走完那20多公裡的路程的。


芭芭拉是幸運的,因為她畢竟活下來了。在大霧持續的5天時間裡,據英國官方的統計,喪生者達5000多人,在大霧過去之後的兩個月內有8000多人相繼死亡。


有科學家對煙霧期內死亡者的年齡、死因做過調查和分析。從死亡者的年齡來看:45歲以上的死亡人數最多,約為正常時期的3倍;1歲以下的死亡人數其次,約為正常時期的2倍。從死因上看:因支氣管炎死亡704人,為正常時期的9倍;因冠心病死亡281人,為正常時期的2.4倍;因肺結核死亡77人,為正常時期的5.8倍。除此之外,因心臟衰竭、肺炎、肺癌、流感以及其他呼吸道疾病死亡的也都成倍增長。


煙霧事件發生後,在通往公墓的路上,送喪的隊伍絡繹不絕,許多運屍車在人群中緩緩穿行。在毒氣的侵襲下,人們似乎已經流盡了淚水,哭啞了嗓子,只是默默無聲地前行。在公墓門前,擁著大堆人群,購買墓地的人們排起了長隊。突如其來的災變造成的大量死亡,是公墓管理部門始料不及的。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他們委實迎接不暇,為屍滿為患大傷腦筋。


倖存者的生活也在這次災變中變了樣。成千上萬的人患上了支氣管炎、冠心病、肺結核、心臟病、肺炎、肺癌、流感等各種疾病。在此期間,前往倫敦各大小醫院求診就醫者絡繹不絕,各個醫院人滿為患,擁擠不堪,醫院的病房和走廊裡都充滿了煙霧受害者的哮喘和咳嗽聲。

1952年12月,當時在正在倫敦舉辦一場農牧業展覽會,參展的動物首先對煙霧產生了反應,350頭牛有52頭嚴 重中毒,14頭奄奄一息,1頭當場死亡。圖為一頭來自美國的參展綿羊發起高燒,主人用繩子將它的嘴綁住。


當地動物們也遭受到了煙霧的侵害。當時,倫敦正準備展出一群獲獎的牛。在濃重的煙霧裡,這批牛首當其衝,深受其害。剛開始,他們不吃草,焦躁不安的搖頭、擺尾、跺腳;氣喘籲籲地吐著舌頭,似乎呼吸遇到了極大障礙;繼而渾身酥軟、躺倒在地。沒過多久,他們的呼吸系統和心臟遭到了嚴重損傷,其中一頭老牛當即死亡,另有12頭牛奄奄一息,只好被送進屠宰場,還有160頭牛病情也十分嚴重,急需治療。


此次事件發生後,此後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又連續發生了多達12次的嚴重煙霧事件。

 本文內容來源於《大災難》一書 來源:中國天氣網


   長按左邊二維碼關注 紅色邊疆荒友家園公眾號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訪問 紅色邊疆荒友家園網站

相關焦點

  • 霧都毒氣——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
    寵物主人給寵物戴口罩,農場主人給牲畜餵藥醫治,也攔不住大批動物煙霧中毒而死。 在此期間,因煙霧侵擾產生胸口窒悶、咳嗽、喉痛、嘔吐等症狀前往醫院看病的人更是絡繹不絕,倫敦大小醫院人滿為患。一位住在倫敦市立公園附近療養院的老人史密斯,受煙霧侵擾,胸悶難當,心臟作痛,全身直冒虛汗,伴有咳嗽嘔吐,經過緊急救治,還是於12月6日凌晨因呼吸極度困難、心臟衰竭離開人世。
  • 紀錄片: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
    1952年12月4日至9日,倫敦上空受高壓系統控制,大量工廠生產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廢氣難以擴散,積聚在城市上空。
  •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
    其中1952年冬季爆發的倫敦煙霧事件,與20世紀中期不斷襲擊洛杉磯的煙霧事件最具代表性,分別代表了工業化以來的兩種空氣汙染形式,即煤煙型空氣汙染和光化學空氣汙染。【1】其實,「霧都」民眾已經習慣了每年冬季都會出現的大霧。在他們的記憶中,白天會從一場薄霧開始,太陽逐漸黯淡,到了午後,宛如「豌豆湯」的濃霧便會佔據所有的街道。然而,令他們始料不及的是,1952年12月5日開始的大霧,竟會如此濃密,以至於人們的雙眼成為多餘。
  •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是怎麼發生的?
    英國是一個多霧的國家,自工業革命爆發以來,倫敦的煙霧就越來越多,倫敦也獲得了「霧都」的名稱。煙霧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甚至在1952年造成了嚴重的倫敦煙霧事件,那造成此次煙霧事件的原因還有哪些呢?
  • 1952年12月5日 英國發生著名的倫敦煙霧汙染事件
    1952年12月5日,英國發生著名的倫敦煙霧汙染事件,先後共造成四千多人死亡,硫酸霧持久不散。從12月5日開始,倫敦被濃霧籠罩,不僅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車在公路上行駛都必須打開著大燈。室外音樂會也取消了,因為人們看不見舞臺。大霧幾天持續幾天後倫敦市民對毒霧產生了反應,許多人感到呼吸困難、眼睛刺痛,發生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狀的病人明顯增多,進而死亡率陡增,據史料記載從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裡,倫敦市死亡人數達4000人。
  • 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事件: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
    年的倫敦曾發生一次非常嚴重的煙霧事件,這次重大煙霧事件是由於倫敦上空受高壓系統控制,大量工廠生產和居民燃煤取暖排除的廢氣難以擴散,12月5日至8日的4天裡,倫敦因煙霧事件死亡人數達4000人。因此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成為了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事件之一。
  •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促使英國全面治霾
    這是《霧都孤兒》中對19世紀工業倫敦的描繪,在1952年的倫敦人看來,或許是個可怕的伏筆。1952年爆發的倫敦煙霧事件,是世界空氣汙染史上最慘重的一頁,超過1.2萬人過早死亡。  63年過去了,當冬季的倫敦再也不是「深黃色」時,中國的北方城市卻逐年被灰色的霧霾籠罩,汙染指數幾度「爆表」。
  • 霧霾天 突然想起了曾經的倫敦煙霧事件
    19世紀的倫敦開始走上工業革命的道路,由此至20世紀中期的這短短100多年間,倫敦多地曾發生嚴重的空氣汙染事件,尤其以1952年12月的這場霧霾事件最為著名
  •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介紹 倫敦煙霧和北京霧霾一樣嗎?
    環境問題一直是人類所擔心的,在日益發展的現代,也容易出現各種嚴重的環境汙染事件,1952年12月初的倫敦,因為一場嚴重的煙霧事件,讓倫敦傷亡慘重,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回顧一下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介紹1952年12月5日至9日,倫敦上空受反氣旋影響,大量工廠生產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廢氣難以擴散,積聚在城市上空。倫敦被有濃厚的煙霧籠罩,交通癱瘓,行人小心翼翼地摸索前進。市民不僅生活被打亂,健康也受到嚴重侵害。許多市民出現胸悶、窒息等不適感,發病率和死亡率急劇增加。直至12月9日,一股強勁而寒冷的西風吹散了籠罩在倫敦的煙霧。
  • 化學故事 英國倫敦煙霧事件
    2021-01-05 10:32:53 來源: 百之靈 舉報   英國倫敦煙霧事件
  • 倫敦煙霧事件對美國的警示
    60年前的這個月(12月),倫敦被一層混合濃霧和烏黑煙塵的有毒煙霧籠罩了四天。這次空氣汙染事件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環境災難之一。    這一事件就是人們熟知的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大霧期間的死亡人數比平時多了4000多人,而在此後的幾周,又有8000人受有毒空氣汙染的影響而死亡。
  • 世界著名空氣汙染事件盤點:倫敦大霧曾致萬人死
    1952年英國倫敦煙霧事件1930年12月1-15日,整個比利時大霧籠罩,氣候反常。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馬斯河谷上空出現了很強的逆溫層。通常,氣流上升越高,氣溫越低。但當氣候反常時,低層空氣溫度就會比高層空氣溫度還低,發生「氣溫的逆轉」現象,這種逆轉的大氣層叫做「逆轉層」。逆轉層會抑制煙霧的升騰,使大氣中煙塵積存不散,在逆轉層下積蓄起來,無法對流交換,造成大氣汙染現象。
  • 起底倫敦煙霧事件,看中國霧霾離死亡還有多遠
    1952年12月一個普通的早上,剛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疲憊中走出的英國人,滿載著工業革命的餘溫和大英帝國的餘暉,相擁進入倫敦伯爵宮——一場盛大的農牧業展覽會正在舉行。展會上有著世界上品質最優良的牛品種,它們享受著參展者的精心照料,像個明星那樣傲視眾人。
  • ○「霧都倫敦」的說法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倫敦有「霧都」之稱?)
    ○「霧都倫敦」的說法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倫敦有「霧都」之稱?)答:文學的回答:從狄更斯那裡來的。
  • 1952年的倫敦大煙霧,究竟有多恐怖?
    1952年,倫敦大霧中,塔橋附近的泰晤士河但早在汽車堵塞高速公路之前的1952年,一場煙霧卻籠罩著倫敦,對這座城市造成了相當嚴重的破壞。那一年的那場大煙霧,簡直就是一場環境災難,比當時記錄在案的任何事件都要嚴重。最大的時候,煙霧圍繞在倫敦周圍30公裡的範圍內——在它消失之前,已經造成數千人死亡。到底是怎麼回事?
  • 5天致死數千人 倫敦是怎樣摘掉「霧都」名號的?
    工業革命以來,大量工廠生產及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廢氣使倫敦每年1/3的時間都被「霧日「籠罩,這座城市也伴以」霧都「揚名。市內某些地區的能見度曾經降到零,人們連自己的腳都看不到;倫敦的警察不得不使用噴著巨大火苗的燃氣瓶,以便在煙霧中能看清別人,並被別人看到,倫敦的交通幾乎癱瘓。當時倫敦空氣中的汙染物濃度持續上升,許多人出現了胸悶、窒息等不適感,發病率和死亡率急劇增加。1952年12月4日至9日這段時間裡約有5000人喪生,在大霧被西風「帶走」後的兩個月時間內還有8000多人相繼死亡。
  • 京城霧霾史上罕見 濃度逼近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清潔空氣中心副主任朱怡芳告訴財新記者,當PM2.5超過1000微克/立方米時,就空氣顆粒物濃度而言,已基本相當於著名的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的汙染濃度。  1952年12月5日到9日,由於冬季燃煤、工業排放量大,加上持續幾天的逆溫,二氧化硫、煙塵等顆粒物聚集在倫敦上空,整座城市被籠罩入黑暗的迷霧,導致約12000人喪生,患病者不計其數。
  • 倫敦「霧都」鎖倫敦,透過真相展現上世紀的「霧霾」之城
    1952年12月5日至8日,一場災難降臨英國倫敦。倫敦市位於泰晤士河流域,處於高壓的中心。幾天沒有風了,風速表讀數為零。這場倫敦的煙霧已經造成數萬人死亡。同時,它也給生活在煙霧中200多年的英國人帶來了環保意識,並把它帶到了世界各地。
  • 歷史上今天:倫敦煙霧事件萬餘人死於呼吸系統疾病
    1952年12月4日至9日,倫敦上空受高壓系統控制,大量工廠生產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廢氣難以擴散,積聚在城市上空。倫敦城被黑暗的迷霧所籠罩,馬路上幾乎沒有車,人們小心翼翼地沿著人行道摸索前進。大街上的電燈在煙霧中若明若暗,猶如黑暗中的點點星光。
  • 倫敦煙霧事件對中國霧霾的啟示
    像我這個年紀的英國人對這種現象尤其感到不安,因為它使我們回想起1952年英國倫敦發生那場的導致12000人喪生的煙霧事件。  1952年,英國的經濟發展階段(人均GDP)與當前的中國幾乎是一樣的,這絕非偶然。總結倫敦煙霧災害事件的經驗教訓,研究倫敦和英國政府如何在事件發生之後如何改善空氣狀況,對於中國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