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先民在由自然崇拜而產生自然宗教時,創造了媚神娛神的歌舞

2020-12-06 想就這樣開心一輩子

寺廟遊藝的戲曲化人創造了神,人賦予神以人的感情,人需要勞作,也需要愉悅;神也需要創造,需要娛樂。於是,原始先民在由自然崇拜而產生自然宗教時,為換取神的愛而創造了媚神娛神的歌舞。原始歌舞已經擔負了宗教的任務。在宗教活動中產生了巫,歌舞是巫儀的內容之一。原始先民以至後來相當長時期內的巫儀,大多有固定的祭壇,但不一定有寺廟。當佛教傳入中國,道教成為公開的宗教以後,中國大地上便出現了佛教的寺院與道教的宮觀,並且與「淫祀」有關出現了五花八門的廟宇。

新加坡華人廟宇:蓮山雙林禪寺

這時,中國宗教進入了高級階段,中國藝術也出現新的面貌。宗教,不論是佛教,還是道教,或是帶有原始色彩的民間巫教,「往往需要利用藝術來使我們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圖像說明宗教真理以便於想像。」佛寺與道觀中的藝術,鮮明地表現了宗教與藝術的這種親切的關係。佛教在古印度產生的初期,是宣傳苦行的。僧侶以乞討為生,沒有娛樂。「灰身滅智」,肉體與靈魂同歸消滅,永脫生死輪迴。但是,死與苦畢竟不是人所嚮往的事,因此產生了大乘佛教。大乘佛教不再排斥享受與娛樂,愈來愈世俗化,因而得到迅速發展。

大乘佛教藝術油畫賞析

大乘佛教的佛、菩薩,不僅享受人的物質供養,而且要享受人間聲色之娛。佛教傳入中國後,善男信女們都沒有忽略佛菩薩的這種多方面的需求,都沒有忘記給佛菩薩建造一個娛樂場。在敦惶莫高窟壁畫中,我們從經變繪畫,尤其在「淨土變」中,可以看到隋唐以來寺院建築的情況。如,第窟南北二壁都有大型淨土變,所繪佛寺大院前殿之前的水平上,有大大小小的低平方臺。沿橫軸是一大平臺,繪佛說法場面。前面有三座小平臺,中間繪使樂歌舞,左右各有一樂隊伴奏。

楊衡之《洛陽伽藍記》

這個極樂世界的水池中的「八功德水」,可以給佛菩薩提供肉體的享受;平臺上的伎樂則給佛菩薩提供精神上的享受。這種壁畫實際上反映了隋唐時期寺院活動的實際情況。其實,寺院中設伎樂的習俗在南北朝時已經很流行,並且頗具規模,那時的寺院已不僅僅是宗教場所,而且成了大眾的遊樂場。北魏時,雖然發生過魏太武帝的滅佛運動,但佛教並未被消滅。到魏高祖文成帝時,佛教勢力反而更加昌盛。正光以後,「略而計之,僧尼大眾二百萬矣,其寺三萬有餘。」據楊衡之《洛陽伽藍記》所載,僅洛陽就有寺一千三百六十七所。該書生動地記述了洛陽佛寺中的藝術活動。

大理崇聖寺俯瞰圖

洛陽城中以遊樂著稱的寺院,有崇聖寺、景雲寺、景明寺、王典御寺、禪虛寺等。大夏門外的禪虛寺則另有特色。「寺前有閱武場。歲終農隙,甲士習戰。千乘萬騎,常在於此。有羽林馬僧相善角牴戲,擲載與百尺樹齊等。虎責張車渠,擲刀出樓一丈。帝亦觀戲在樓,恆令二人對為角戲。」從《洛陽伽藍記》所描述的這些寺院娛樂來看,秦漢時代流行的百戲技藝在南北朝時完全保留下來。與秦漢時代稍有不同的是,南北朝時的百戲雜藝由廣場轉入了寺院。其原因是寺院裡有更為優厚的物質條件,而且寺院裡的藝術表演在娛人的同時又塗上了神聖的色彩,因而更張大了聲勢。

戲曲演員化妝照

在城市商業經濟尚不發達,商業性的娛樂場預尚未大量出現之前,寺院是唯一正規化的群眾遊藝場。寺院的節日如浴佛節這樣「出會」的日子,則成了標準化的群眾宗教藝術節。宗教藝術節有廣大的群眾性,士女觀者如堵,市井皆空。節目豐富多彩,有歌舞,有雜技,有角牴,有馬術,還有吞刀吐火、剝驢拔井,植棗種瓜等迷人的幻術。這種伎藝表演的綜合性,正是戲曲藝術賴以形成的根基。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南北朝時代寺廟遊藝活動的繁榮,除宗教的吸引力外,還有強大的經濟因素為其背景。

戲曲表演照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為適應中國農業社會的國情,佛教僧侶很快地改變了印度佛寺「不耕墾田,不貯財谷,乞食納衣」的傳統,參予了與世俗士農工商競爭的經濟活動。據《弘明集》卷六《釋膠論》說,東晉時的僧侶已經是「或墾殖田圃,與農夫齊流;或商旅博易,與眾人競利」了。他們在經濟活動中,與世俗大眾的競爭絕不相讓。當然,在這方面道教也更不甘示弱。隋唐以後,佛教與道教更加興盛。最高統治者給僧人和道士的支持是很實際的,最主要的是經濟上的資助。不僅賜寺院宮觀以田地,而且免其稅負,免其福役。於是宗教經濟得到日甚一日的發展。和尚道士不僅經營農耕,出租土地,而且經營大規模的高利貸和商業貿易。

戲曲演員

宋元時代,寺廟經濟依然保持著興旺的勢頭。《燕翼貽謀錄》記未東京大相國寺:「中庭兩虎可容萬人,凡商旅交易者皆萃其中。」元雜劇《玉壺春》說「一任著金山寺擺滿了販茶船。」《青衫淚》也說「我則道蒙山茶有價例,金山寺裡說交易。」這都生動地反映了寺廟不僅僅是宗教活動的中心,而且也成了經濟活動的中心。為適應各色人等的精神需求,為給寺廟增加更多的收入,和尚與道士自然要在寺廟裡組織儘可能豐富動人的遊藝活動,並且不斷地更新其花樣。

相關焦點

  • 原始的宗教
    最初的宗教大約產生於石器時代,它不僅相信有一種超自然的力量主宰著一切,而且將其人格化作為神而加以崇拜。如果說原始巫術幻想憑藉行巫者本身的某種神秘的感應來影響自然的進程,那末原始宗教則企圖求助於那些控制自然進程的強有力的神來改變事物發展的趨向。 原始宗教在廣義上既指考古發現的史前原始社會的宗教,也包括近存原始部族的宗教。
  • 原始自然崇拜的發生與發展,原始人類對自然力的崇拜觀念的流露
    面對強大的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先民們既無能為力,又無法解釋,因而對自然充滿了敬畏之情,想像這些事物是有人格、有意志、能動的,認為變幻莫測的自然現象背後皆有神靈支配,萬物皆有靈性。於是,先民們想像出各種被人格化的自然神靈,對他們膜拜,祈求他們為自己禳災賜福。這種種的膜拜行為,就是原始人類對自然物和自然力的崇拜觀念的流露。
  • 中國哲學的發生,為什麼源於原始宗教?
    作為中國哲學的「源頭」---原始宗教,是原始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人類才開始產生一種十分原始和樸素的宗教觀念。摩爾根在《古代社會》中認為,人類生活資料的獲得手段及其發展程度是最重要的,並把它們作為劃分原始社會人類發展階段性的標誌,他將「古代社會」分為:1.蒙昧期;2.野蠻期;3.文明期。
  • 從原始蒙昧的自然崇拜開始,人類是怎麼用文學表現自然的?
    先民們把某種動物看作是自己的親屬和祖先,禁止打殺、獵食,還把日月星辰、風雲雷雨、山石草木火等自然物尊奉為神明,對其頂禮膜拜。在反映人類童年時期的神話傳說以及口傳文學中,可以看到這種圖騰崇拜和自然崇拜現象,如黃帝族以熊、羆等動物為圖騰,商族以玄鳥為圖騰,夏族以熊、魚為圖騰。《淮南子》中記載了「石破生夏啟」的傳說。
  • 商周時期青銅器紋飾,代表著古代先民的自然崇拜和精神夙願
    這些原始而莊重的器具 在商周人們的宗教和禮儀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人們在探索人與自然關係的重要體現。 青銅器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我國至今發現的歷史最為久遠的青銅器為甘肅東鄉馬家窯文化林家遺址之中出土的青銅刀片;其後,在山西襄汾龍山文化陶寺遺址之中出土一枚紅銅鈴。我國早期的青銅器大多出土在河南、山東、甘肅等地,大多是刀、斧等生產工具。
  • 尋找創造宇宙的真神,從自然法則到原始宇宙吸引力和離心力
    這個宇宙天體物質世界,究竟是誰創造的?柏拉圖發明了理念論,理念創造了現實世界,現實世界是理念的影子。亞里斯多德認為存在有十種,最高的存在是存在的存在,存在的存在是神,神是宇宙的創造者。聖經認為,上帝創造了一切, 人是有罪的,要贖罪,要當上帝兒子,由上帝主宰一切。西方發明了宗教,神統治西方人類1000餘年,把亞里斯多德的太陽圍饒地球轉,當做科學向人類宣揚。
  • 從賈伯斯和蘋果的粉絲崇拜文化探尋企業IP產生的底層邏輯
    原始崇拜經歷了自然崇拜、靈魂崇拜、生殖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和宗教崇拜等六個階段。1、自然崇拜最早的原始崇拜是自然崇拜,即原始人對「太陽」、「火」、「水」、「雷電」等自然現象的崇拜。比如中國賀蘭山巖畫中出現「太陽」,巴西皮奧伊州巖畫中出現「狩獵」。
  • 深藏在上古十大神獸背後的自然崇拜,燭照才是本土的太陽神
    太陽是萬物生長的能量之源,太陽崇拜是人類起源後最原始的自然衝動。人們都知道阿波羅,但這是外國人的太陽神,國人本土的太陽神是什麼呢?盤古開天闢地,一元混沌分為陰陽兩氣,陽極之氣與盤古大神的一念結合,化為燭照聖光,照耀寰宇,滋長萬物,成為天宇最亮眼的星辰。伏羲女媧造出先民,燭照神獸恩澤萬民,由此形成先民對太陽神的自然崇拜。
  • 原始時代藏族先民是以何種形式存在於這個社會呢
    由於當時人口尚未顯著增加,自然中可供採集和獵取的動植物還很充足,對於藏東河谷地區和藏南河谷地區來說,採集漁獵甚至長期居於主導地位,直到鐵器的傳入及其由此引發的農業革命,採集、狗獵才逐漸退居次要地位,進行了農業革命的雅碧悉補野部族,則以拉薩河谷和雅若河谷的定居農業為經濟基礎,逐步崛起並建立起強大的吐蕃王朝
  • 鄧家灣遺址宗教因素分析
    在歷史的初期,首先是自然力量獲得了這樣的反映,而在進一步的發展中,在不同的民族那裡又經歷了極為不同和複雜的人格化」。[4]宗教的起源與人類本身的意識發展有密切關係,萬物有靈、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等形式便會隨之而產生。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宗教發展成為一種人與自然溝通的途徑,社會上層集團甚至利用宗教將政權神話,企圖實現對自然、人類社會的控制。
  • 日神崇拜中的農業文明因子及宗教祀典中日神祭祀的發展軌跡
    無論是傳統社會還是現代社會,太陽都與人類的生存關係最為密切,正本於此,世界各民族原始文明中,都透露著一個同樣的信息,即太陽受到極高的尊崇。古代中國自然也不例外,從鄭州大河村及河南廟底溝等仰韶文化遺址出土彩陶上的日月紋飾中,可見太陽崇拜的歷史至少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而伴隨著農業文明的不斷發展,傳統太陽崇拜又附加上了強烈的農業色彩及濃鬱的民族特色。
  • 是外星人創造了上帝?令人驚奇的理論解釋了宗教的起源
    創造了上帝,但現在他們想找回他,神奇的理論解釋了宗教的起源!「在這裡與你分享!一個新的陰謀論聲稱,在聖經和其他宗教文件出現之前,外星人造訪了地球,原始人類認為外星人是「神」。ufointernationalproject.com試圖在一篇題為「外星人想要恢復他們的宗教信仰」的文章中解釋這一理論。它指出,外星人創造了有益於人類的宗教文件,另一種說法是,當時人們遇見地球的「外星人」時,把它們作為文件的基礎。
  • 古老的宗教帶來了非善惡二元論
    日本民族有一種獨特的精神文化,從原始時期開始,到吸收了部分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漸發展成為具有日本特色的神道教文化。從自然崇拜開始的日本原始宗教日本的繩文時代是神道教出現的最早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打獵。這種生存環境下,他們對自然會有一種崇拜。
  • 紅山人的巫和覡是怎麼產生的
    紅山文化巫覡神面紅山人以為人死後肉體成為鬼,而精神成為了神。鬼者,歸也。也就是歸土的意思,鬼神觀念的產生顯然與原始人類的葬俗是有關係的。紅山人為什麼要隨葬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和玉器呢?她們不由選舉產生,也不世襲,甚至是由患有不正常疾病幸而痊癒的人充當。人們認為這種人之所以能夠倖存,一定是與神靈有交往而得到了幫助,認為通過他祈求神靈,也將會有靈驗。這種祭司不是宗教職業者,沒有一定系統的信仰和宗教教義。他們為族人驅病禳災,多從事各種巫術活動,並認為是自己應盡的義務。
  • 滿族說部:滿族及其先民的百科全書
    「滿族口頭遺產傳統說部叢書」是一套由多種題材、多卷帙的敘事文本構成的滿族民間口頭說唱文學的彙編,是當代學人對滿族民間文化進行搜集記錄、整理寫定的一項重大文化工程,也是對至今還流傳和蘊藏在滿族民眾中的民族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搶救和保護的重大成果。  滿族說部是滿族及其先民的百科全書,珍貴的文化遺產。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說部」形成了獨具的民族風格和文化特色。
  • 揭示人神相通的奧秘及宗教現象。
    人神相通,特異功能,是人類最古老的一種秘術。由於人神相通術的存在,從而產生了宗教,一直到今天。 現代科學理論,無法解釋這種現象。必須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和現代科學成果,對於這種現象進行研究,從而揭開宇宙的奧秘。宇宙物質世界究竟是誰創造的?在宇宙的創造者沒有找到之前,人類對自己文明的定義,解釋,充滿主觀偏見,猜想,種種不公正,不客觀的說法,影響了對客觀世界的認識。
  • 從對古埃及神話起源的分析,探討「獸首人身」神系的形成
    本文就試析一下,古埃及原始宗教與神話的起源,並推測下獸首人身神靈是如何逐步形成的。比如多神的信仰、以自然而非以人為神的主體等。由此可以看出,古埃及神系的逐步形成過程,其實就是古人類生產力提升和智力開化、文化發展的忠實寫照。橫向地域徵服和兼併,派生出神的分身作為世界第一長的河流,尼羅河所流經的區域也是一塊狹長的地形。
  • 宗教、文化、儀式,古希臘植被隨處可見,為何還會產生植物崇拜?
    一、植物崇拜來源於宗教和文化植物崇拜建立在人類對超自然力量信仰的觀念的基礎上,內在的觀念和體驗通過外在的語言形式和身體動作表現出來,由此形成了植物崇拜的行為。植物崇拜的形式和內容多種多樣,在原始社會,由於生產力水平的極度低下,人類的生存和生活對自然的依賴程度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