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商丘的博物館,看漢代至民國的珍品銅器!讓人讚嘆!

2020-12-05 大咖la暢遊博物館

銅四方茶葉罐,清末。口6釐米、底10釐米。商丘華夏酒文化博物館藏。

銅鑲翡翠酒壺,民國。口3釐、底3.5釐米。商丘華夏酒文化博物館藏。

青銅淨瓶,唐代。唐代淨手器。口0.5釐米、底5.3釐米。商丘華夏酒文化博物館藏。

六稜銅酒壺,民國。口3.1釐米、地7.4釐米。商丘華夏酒文化博物館藏。

銅吸酒器,民國。口2.4釐、底6.5釐米。商丘華夏酒文化博物館藏。

青銅蒸酒器,漢代。漢代蒸酒工具。口7釐米、底15釐米。(圖片版權均屬華夏酒文化博物館所有)

相關焦點

  • 鐵器時代·漢代銅器
    匈奴、東胡、西南夷等少數民族的銅器,在種類、形制和紋飾方面都有其特殊的風格,與一般的漢代銅器不同。 傳世的銅器,在宋代以迄20世紀前期的許多金石學書籍中,頗有著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考古調查發掘工作中又有了大量的新發現,為研究漢代銅器提供了更為豐富、可靠的資料。
  • 樂平市博物館,典藏南朝至明代的瓷器、銅器文物!令人讚嘆!
    樂平市博物館藏。高24釐米、口徑6.5釐米。此器器形規整,胎體厚重,露胎處有火石紅斑,釉面瑩潤光潔,白裡透青,釉裡紅髮色純正。整體畫面布局自然得體,用筆隨意,線條流暢,生動有趣。釉裡紅燒造工藝為元代首創,燒造難度大,該器屬元代民窯產品中難得的珍品。釉裡紅蘆雁紋玉壺春瓶,元代。樂平市博物館藏。高23.6釐米。口徑 6.6釐米。此器形制與「釉裡紅兔竹紋玉壺春瓶」相同。
  • 錯金銀:銅器裡的日月之輝
    錯金銀:銅器裡的日月之輝 如果說,漢代記載這種工藝說:「錯,金塗也」。
  • 張掖市博物館線上展覽 ▎張掖市(甘州區)博物館精品銅器欣賞
    張掖市博物館線上展覽 ▎張掖市(甘州區)博物館精品銅器欣賞 2020-02-12 2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水運儀象臺、漢代連機水碓……國際博物館日,同濟博物館邀你「雲...
    水運儀象臺、漢代連機水碓……國際博物館日,同濟博物館邀你「雲」看展 來源:新聞中心、博物館   時間:2020-05-18  瀏覽:
  • 運城博物館:以星雲之勢託起厚重河東
    在很多網友的心目中,運城博物館很「新潮」,從外型上看是一個橢圓形,石塊和鋼筋的環繞拼接,文明古老且現代前衛。其實啊,運城博物館建築設計取「太極之意、星雲之勢、搖籃之形」,整個建築形象簡潔單純,呈橢圓形,下大上小,逐漸內收,宛如植根於黃土高原之上的樹根,默默講述著中華根祖文化的歷史滄桑。
  • 銅器如何保養如何清洗 銅器之美
    從夏代起源,經過商周,秦漢至宋代金石學誕生,青銅器從單一的收藏,變為一種學問,一種研究對象。青銅器的價值被世界公認主要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的大門被打開,外國人進入中國,發現中國的青銅器造型獨特,做工精美。在西方國家裡,18世紀才出現抽象派和印象派的青銅器造型,在中國3000年以前就有了,所以外國人非常喜歡我們的青銅器。
  • 中國各地博物館鎮館之寶!讓你一次看個夠!
    青花色澤青翠濃豔,線條流暢有力,堪稱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珍品。紋飾空白處墨書題詩,是詩、書、畫合璧的彩瓷藝術珍品。整件器物製作精美,簡潔大氣,不愧是巴蜀西周銅器的代表,國之重器。這種天然的名石與能工巧匠的雕刻,使得這三方硯臺成為獨一無二的稀世珍品。
  • 溧陽博物館看館藏(六十二)| 漢代豹形銅鎮
    漢代豹形銅鎮這對漢代豹形銅鎮現藏溧陽市博物館,銅鎮高4.5釐米,底直徑6釐米,兩隻銅鎮形制大小相同。內容來源 | 溧陽市博物館 黃誠本期編輯 | 許文樂● 緣何短短8天內,兩位北大原校長齊至溧陽?解密長三角裡的創新「吸引溧」!
  • 民國銅板「雙旗幣」六大珍品,有一枚,你就發了
    第一種:徐世昌頭像版徐世昌是誰想必很多人不知道吧,他就是袁世凱的軍師,後來就任民國大總統,將他的頭像印入銅元也是階段性產物,這樣的雙旗幣在世不不超過十枚。第二種:獅子幣民國機制幣,背後龍紋的很多,背後是一個獅子的真是聞所未聞,偏巧還真有這樣的版本,毫無疑問,它一定也是一種紀念幣。
  • 甘肅男孩挖出8件銅器,賣出後遭不斷轉手,現成為博物館鎮館之寶
    大家好,我是侃歷史看今朝,歡迎大家聽我講故事!秦恭的哥哥秦讓見狀,認為這裡的鄉下人不認識這些,便把這八件青銅器放在車上,和秦恭一塊兒,一早就趕到了蘭州。次日黃昏時分,終於到了蘭州的一條街道上。古玩店的老闆正打算關門,忽然看見兩個鄉巴佬,心中一動,迎門而去問。秦讓看見了買主,便打開了蓋在青銅器上面的草簾。
  • 「執筆的流變」亮相南京博物院 展漢代至現代執筆方法
    「執筆的流變」亮相南京博物院 展漢代至現代執筆方法 2015-01-15 16:13:42泱波 攝   通過展板、視頻、書畫等形式集中展示該院考察和研究歷代書畫執筆變化和發展的「中國歷代執筆研究」的結果:漢代主要流行握管式的執筆法兼之其他執筆方式;晉唐至五代主要流行的是二指與三指單鉤式的執筆方法;宋代雖以單鉤式執筆為主,但雙鉤執筆法漸興,至元代單鉤法與雙鉤法已呈並行的趨勢;明代雖仍採用單鉤法,然主要流行的已是三指雙鉤式的執筆法
  • 追溯宣德爐的前世今生,緣何明代宣德爐成為中國銅器鑄造的巔峰?
    他認為當時宮廷祭祀用的銅器太粗糙,傳旨用這批銅重新鑄造一批禮儀用器。明代「借棲樓」款馬槽銅爐據說,宣德皇帝非常重視這批銅器的煉製,曾特意問工匠:「如何才能使銅器煉好經過數百年的風風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鑄造的銅香爐極為罕見,因而考古界有專家學者把宣德爐定義為:泛指具有「宣德」款及按明代宣德銅器的用料和冶煉方法鑄造的銅爐。
  • 「殷商之源」的「商丘畫卷」
    「充分展現商丘五千年不斷代的文明史、三千年的城市建設史和五千年兼容並蓄的人文文化。要以『遊商丘古都城、讀華夏文明史』為主線,全力建設以古都城為核心的綜合文化景區,帶動全域文化旅遊業的跨越發展,努力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商丘傳承創新區。」《史記殷本紀》的畫卷:「三人行浴,見玄鳥墜其卵,簡狄取吞之,生契。」芙蓉貌美的簡狄是有娀氏女,深得帝嚳寵愛。《詩》曰:「有娀方將,立子生商。」
  • 西安碑林博物館:名碑石經甲天下
    西安碑林藏有漢代至民國碑刻、墓誌4000餘方,數量為全國之最,藏品時代序列完整,時間跨度達2000多年,展現了中國文字發展和書法演進的軌跡,映射出不同時代的藝術水平和精神追求。「西安碑林是書法愛好者的聖地,這裡集中了歷史上諸多傑出書法家的傳世名作,字體全、質量精、數量多。由於大部分作品紙本已損毀或遺失,只留碑刻,這些石碑更顯珍貴,成為書法研究、臨摹研習的範本。」白雪松說。
  • 從金銀裝飾圖案看漢代,論錯金銀青銅器的社會意義與藝術價值
    從字面上看,錯金銀的「金銀」兩字比較好理解,就是指的金、銀兩種材料。而「錯」字,則有兩種意思。 在《廣雅》中記載,「錯,磨也」,「錯」有打磨的意思。古人會用一種名為厝(錯)石的石頭來打磨金屬,讓金屬變得光滑,這種工藝技法就叫做「錯」。
  • 古董知識:銅器的保養需要遵循的原則!
    #銅器收藏銅器的品類較多,大小有別,年代亦有遠近之分,但不論何種,銅器的收藏保養均應以防鏽蝕為主,銅器特別是夏商周三代出土的青銅器,由於長期埋藏在地下,受土壤中的氯化物影響,表面因化學反應會形成一種氯化亞銅,呈灰白色,這是青銅器的主要鏽,這種鏽是由裡往外逐步變化進而達及銅器表面的。此種鏽蝕的去除十分複雜,非一般收藏者所能掌握,應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
  • 漢代神獸︱為什麼平平無奇的羊能夠成為神獸?
    漢代青銅搖錢樹的陶座上,也往往塑有乘羊圖像。青銅錢樹是漢墓中的一種明器,主要分布於今四川、重慶、雲南、貴州、陝西漢中,乃至甘肅武威、甘谷、寧夏固原、青海大通、樂都等地區,也有流失到海外的;其流行時段可至東漢早期持續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寓意為墓主人提供財富、保護其升仙以及保佑其子孫繁榮昌盛。錢樹樹座多為陶製,塑有仙人、神獸等仙界形象,或狩獵、庖廚、樂舞等人間畫面。
  • 到南越王博物館感受「奇妙之夜」
    館長帶你看「鎮館之寶」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嶺南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唯一漢代彩繪石室墓,出土文物一萬餘件,有重大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吳凌雲館長表示,到南越王博物館參觀,這幾件館藏珍品一定不要錯過——透雕龍鳳紋重環玉佩透雕龍鳳紋重環玉佩青白玉雕成,直徑10.6釐米,厚0.5釐米。
  • 宣德爐是明朝銅器的代表作 是古代仿製數量最多的銅器
    ,跟此前的銅器有一個本質的不同,開始使用黃銅,有別於青銅。 學者常華安認為,宣德爐是中國古代繼商、周青銅器後,另一件傲人的銅鑄品,它是用金屬鋅鑄造的黃銅器,它在合金配製、熔煉、鑄造及表面處理技術上,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是明朝銅器的代表作,是明代技術與智慧的結晶。 文獻記載,宣德皇帝對這批鼎彝的形制要求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