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兩院院士】--周培源

2021-01-14 宜興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


周培源1902年8月28日出生於宜興芳橋後村一個開明紳士家庭。4歲時在本村私塾讀書,1910年在夏芳小學讀書。辛亥革命爆發後,因鄉下生活不安定,1912年舉家遷往南京,轉學於金陵大學附屬小學和另所師範院校的附屬小學。1913年,全家又遷往上海,他插班進了上海市立萬竹小學(現為上海市實驗小學)。在這裡,他受到了正規而良好的教育,從此引發了他的學習興趣,成績提高很快,於1916年期滿畢業。

       從萬竹小學畢業後,不願學商的周培源先後離開父親為他選擇的南洋商業學校和杭州甲種蠶桑學校,進入上海的一所教會學校——聖約翰大學附屬中學就讀,1919年由於參加五四愛國運動而被校方開除周培源回到故鄉,父親對他的「惹是生非」十分惱怒,常加責備。他便躲到芳橋附近的潮音寺閉門讀書。一天他在瀏覽報紙時無意看到條清華學校在江蘇招考5名插班生的廣告,便毅然赴寧報考,以第五名的成績被錄取。1919年暑假過後,他隻身離鄉北上,進了清華校園,邁出了人生道路上決定性的重要一步。

        清華學校前身是成立於1909年的遊美學務處,1911年易名清華學堂,1912年改稱清華學校,它是通過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辦起來的。當時分中等科、高等科兩部分,每科4年。從中等科到高等科的二年級,相當於現今中學階段的6年。而由高等科畢業後,要經過嚴格選拔,「品學兼優」者才可被直接送往美國留學,插入美國大學二三年級,學成後回國。由於對出國人員選拔十分嚴格學校實行淘汰制,因而每年都要招收插班生。周培源初進清華時被插入到中等科三年級學習。這裡優良的環境、一流的師資使其如魚得水,便如饑似渴地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遊。由於他各科成績優異,一個月後升入中等科四年級。中等科畢業時,成績名列班級第二,順利升入高等科。在讀高等科三年級時,他把解析幾何的方法引入號稱「世界三大難題」的「三等分角」的研究,被數學老師鄭之蕃評價為創新之舉。一年後,他的科學論文《三等分角二則》在《清華學報》第一卷第二期上發表,初步顯露出他在科學研究方面的才華。1924年秋,他以優異成績畢業,取得留學美國的資格。

 周培源原本立志學工,以便將來回國直接為發展祖國工業、加強國防服務,但因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引起整個世界轟動,激發了他對物理的興趣。又因芝加哥大學有著名的光學家麥格森教授和1923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密立根教授等一批著名教授執教而蜚聲世界,於是進入芝加哥大學數理系學習。在芝加哥大學他惜時如金,僅用2年時間,累計通過47門課程,取得學士、碩士學位。1927年春,周培源進入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1928年初周培源尚未畢業,就被導師貝爾推薦參加該年美國數學學會會議,並在會上作「勞倫茲變換的一個新推演」的學術報告。他是與會者中唯一做學術報告的學生。不久周培源又以《在愛因斯坦引力論中具有旋轉對稱性物體的引力場》的博士論文順利通過答辯,成為1928年全美數學和物理學領域畢業的49名博士之一,也是留美取得理論物理博士學位的第二位中國人。這樣,從1924年秋至928年春,周培源僅僅用了3年半的時間就連克學士、碩士、博士3個學位,完成一般人6到8年才能完成的學習任務,創造了清華留學生乃至中國留學生史上的奇蹟,而這個奇蹟的創造是靠他一生的座右銘勤奮」兩字實現的。

        1928年夏,獲得博士學位的周培源繼續滯留半年左右,先後在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康奈爾大學作短期訪問學習。1928年秋赴歐洲先後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和瑞士的蘇黎世高等工業學校跟從海森堡和泡利教授進行量子力學的研究。不久,應國立清華大學校長羅家倫的邀請,欣然應允回國任教。

         1929年,年僅27歲的周培源回到清華園,成為物理系一名才學卓著的年輕的物理學教授,開始了他一生中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的最光輝的歷程。

相關焦點

  • 院士之鄉名不虛傳,宜興籍兩院院士達30人!
    原標題:院士之鄉名不虛傳,宜興籍兩院院士達30人! 宗師巨匠燦若群星 才子之鄉鍾靈毓秀 自然賦就文化之邦 錦繡江南古城宜興 宜興有著院士之鄉 教授之鄉、校長搖籃的美譽 「一門七博士」「父子雙院士」 「父子皆校長
  • 周培源 鋒芒不畏權
    院系:1919年入讀清華學校出生年月:1902年8月28日籍貫:江蘇宜興評語有人沉默、有人順從、有人阿諛時,他能像大河奔突著向前。———學生武際可多年後談及與清華的緣分,早已功成名就的周培源仍興奮地對女兒說:「那則報上的招生廣告只登了一天,而且是非常小的一條消息,居然被我看到。」
  • 青春勵志故事:永不滿足的科學宗師周培源
    發奮讀書、立志報國的清華才子  1902年8月28日,周培源出生在江蘇宜興一個開明紳士家庭。而就在一年前,清政府籤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中國再次陷入了被列強瓜分、帝國主義凌辱的時代亂潮。幼小的周培源,就在那動蕩不安、民不聊生的時局中成長。
  • 兩院新增院士揭榜 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你了解多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兩院新增院士揭榜 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你了解多少? 11月22日,2019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序,2019年共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75名。
  • 江蘇文化日曆 | 周培源:清華第一位理論物理學家
    1993年11月24日,我國著名科學家周培源同志因病逝世。終年91歲。周培源,江蘇宜興人,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現稱院士),曾任北大校長、中科院副院長、中國科協主席等職,是我國理論物理和近代力學奠基人之一,被稱為世界當代流體力學四位巨人之一。
  • 兩院院士到底是什麼?
    大家好,在小編上大學時,就聽說過院士的厲害,一個院士對學校的重要程度高的無法想像,小編是無法接觸到的,但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大學高校有著很多的院士。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中國的院士到底是什麼吧。目前我國院士一共分為兩種,一種是中科院院士,另一種是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科學院院士從國內外最優秀的科學家中選出,每兩年增選一次。工程院院士其主要任務是對國家重要工程科學與技術問題開展戰略研究,提供決策諮詢,致力於促進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
  • 他是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宗師巨匠,曾任北大校長,後官至副國級
    他是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宗師巨匠,曾任北大校長,後官至副國級集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宗師巨匠、北大校長、副國級等多重身份於一身,你能想到他是誰?他一輩子培養了錢三強、王淦昌、李政道、朱光亞等幾代科學家。他就是中國近代力學奠基人和理論物理奠基人之一的周培源。周培源生於1902年8月,江蘇宜興人。
  • 四川兩院院士集中在成都、綿陽
    四川省兩院院士名單,在川共62名兩院院士,2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38名中國工程院院士。62名兩院院士主要集中在成都、綿陽。成都32名,綿陽29名。
  • 人物 | 周培源:學界泰鬥坦蕩君子
    周培源(1902—1993),江蘇宜興人;第五至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共產黨黨員,九三學社社員;著名科學家
  • 和愛因斯坦最熟悉的中國人,力守祖國的周培源,安排
    他就是中國力學理論的奠基人,曾經的北大校長周培源。周培源出生在江蘇宜興,父親是清朝的秀才。後來轉行成了富商。周培源的父親也是大辦公益,出資建學。周培源的學習興趣濃厚,英文學得很好。周培源也是個很有主見的學生,換來很多學校,最後在聖約翰附中靜了下來。只是不久,五四運動爆發,也參加了運動,最後被學校開除。周培源後來在家自學,參加了清華大學的招生,成功進入清華。
  • 中國有一個小縣城,走出26位院士,近百位大學校長,一萬名教授
    其次導遊還會向來感受這座城市文化底蘊的訪客介紹宜興縣在當代出過許多為國家做出卓越貢獻的高級科技人才,例如物理學家周培源,化學家唐敖慶等等有548位之多,足夠讓人嘆為觀止,驚嘆連連。在宜興,一家出現許多教授根本不值一提,許多家庭裡甚至會出現兄弟姐妹,父母子女均為教授的現象存在。甚至出現過一段叫做「「一門七博士」「父子雙院士」「父子皆校長」「兄弟皆教授」的順口溜,仿佛所有的人傑地靈都給了宜興縣一樣。
  •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為什麼可以不是兩院院士?
    於是有論者說,屠呦呦落選兩院院士評委給出的理由很奇葩,而第三條尤其讓人大跌眼鏡,屠呦呦入選「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似乎又打了讓屠呦落選兩院院士的評委們的臉。 而且據說,屠呦呦此次落選兩院院士,她自己並沒有申報。屠呦呦作為2019年「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和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還會稀罕那個兩院院士的頭銜麼?
  • 周培源:一代宗師永流芳
    當人們談及周培源,有口皆碑。陳省身說他是一個豁達而公正的人,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和教育家,亦有高度的行政才能;錢三強說他是自己從事物理學習的好老師……時至今日,周培源仍是許多學子耳邊常聽到的名字。他桃李滿天下,榮譽數不清,但在上個世紀的風雲突變裡,周培源始終不計榮辱,正直無畏,像大河一樣奔突向前。
  • 桃李滿天下的周培源
    早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留學時,周培源曾用4年的時間拿下學士、碩士和博士3個學位。回國後,他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先後任清華大學教務長、教務委員會副主任和北京大學校長等職,並在那裡教授物理長達半個多世紀,因而稱得上是桃李滿天下了。  在美國,早年不少著名的華僑學者、專家都與周培源有過一段難以忘懷的奇緣。
  • 中國「出產」兩院院士最多的城市 是這個地級市
    本文轉自微信公號「每日經濟新聞」 隨著兩年一次的院士增選工作啟動,「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這個話題又火了:全國一共有近一億科技工作者,但目前「兩院」相加,也一共只有1637名(中國科學院780名、中國工程院857名,均不含外籍院士)。
  • ...大會2017開幕西電黨委書記、校長鄭曉靜院士獲第十屆周培源力學獎
    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中國力學學會第三屆理事長鄭哲敏先生等30餘位院士在內的近3000名參會代表,老中青三代力學科技工作者參加了會議。開幕式上頒發了中國力學學會各類科技獎項,包括:第十屆周培源力學獎,第二屆、第三屆中國力學科學技術獎,第十五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16年度中國力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第十一屆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獎等。
  • 什麼樣的人能成為兩院院士?2021年增選院士的硬核條件來了
    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俗稱「兩院院士」,這是中國科學界的最高榮譽,且這個榮譽伴隨終身。能獲得兩院院士榮譽的,都是我國各條科研戰線的領軍人物和精英人才,因此,他們備受社會尊崇,當然,要當選也有著極為嚴苛的標準。根據相關規定,兩院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
  • 山東大學兩位教授當選院士 兩院院士總數達17人
    原標題:山東大學兩位教授當選院士,兩院院士總數達17人11月22日上午,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2019年新增院士名單,山東大學陳子江、李術才兩位教授分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子江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李術才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院士。
  • 周培源生平展在京舉辦
    本報北京8月25日電(記者劉莉)8月28日是我國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周培源誕辰110周年紀念日。「科技先驅 世代風範周培源生平展」今天上午在中國科技館開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發來賀信。
  • 培養兩院院士最多的四所高中,群星璀璨,堪稱「院士的搖籃」
    兩院院士,即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科研人員的至高榮譽。 今天筆者給大家聊一聊我國培養兩院院士最多的四所高中,群星璀璨,堪稱「院士的搖籃」,而培養的院士多,也證明了這些學校深厚的底蘊和超強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