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從曾經的「外國屌絲一條街」,到如今年輕人的潮流「打卡地」,永康路是如何完成蝶變的?
2020年12月初,位於上海市徐匯區永康路的「熊爪咖啡」一夜爆紅。彼時正值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聘用殘疾人做服務員的熊爪咖啡仿佛寒冬中生起的一團篝火,溫暖了這座城市奮力前行的人們。消息很快傳遍大江南北,灰色牆壁背後的「熊爪」宛如明星,大家爭相來到永康路與它握手、合影,接過它遞上的咖啡,小小的愛心得以實現。
元旦假期期間,已經「火」了一個月的熊爪咖啡依然熱度不減,整條永康路,當屬其門店前最熱鬧。
乍眼看過去普普通通的永康路,早已是名副其實的「網紅咖啡館一條街」,短短600米的街道兩邊集聚了一批人氣爆棚的咖啡館、烘焙店,商品和店鋪,外觀均頗具文藝範兒。
記者在現場看到,為了確保交通安全,永康路上甚至有專門的執法人員維持秩序。
前來永康路「打卡」的消費者多為二三十歲的年輕消費群體,他們對新事物接受度高,且願意為此付費。
永康路曾是法租界,東起嘉善路,西至太原路口。與同在徐匯區的小資情調濃鬱的武康路不同,永康路似乎更「接地氣」,改造之路也較為坎坷。
早年間,永康路曾是露天菜市場,菜場在十餘年前的改造中遷移,陰差陽錯,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消費不高的小酒吧。和新天地不一樣,永康路兩側的店面樓上是居民樓,酒吧深受外籍人士歡迎的同時,夜夜笙歌卻苦了樓上的居民。永康路也曾經被稱為「外國屌絲一條街」「酒鬼一條街」。
為了整頓「過度商業化」的永康路,徐匯區表示,業態必須再進行調整,「永康路酒吧必須完全消除」。
據媒體報導,當年徐匯區並未批准永康路上的擾民酒吧的經營資質,都是「先斬後奏」,且有影響房屋結構的違法現象。為此,徐匯區著眼於降低負載負荷、恢復歷史建築和街區功能形態,明確了減建築容量、減人口總量、減過度商業,增公共空間、增綠化面積、增文化功能的「三減三增」原則。
如今的永康路,動靜兩相宜。
近日,文旅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公布第一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試點城市名單。示範城市共15個,徐匯區入選。
「文化」二字一直是徐匯區的關鍵詞,「海派之源」文化品牌為其核心。
歷史建築群、名人故居群、文博場館群、文化商圈、演藝劇場群、藝術場館群集聚,特色實體書店、體驗型電影院、新型文化空間多元補充的載體布局。文旅消費承載體系繼續向品牌化、國際化發展,品質和內涵不斷提升。
徐匯區的發展目標是:至2025年,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卓越之區,至2035年努力成為卓越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典範之城。
註:本文視頻及照片均為吳斯潔拍攝
記者:吳斯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