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什麼品種的泥鰍周期短,市場需求量大?
泥鰍有"水中人參"的稱號,營養價值頗高,在市場上備受消費者的喜愛。當下,泥鰍的塘口收購價格在7~11元/斤不等,而一畝泥鰍的產量在2000斤左右,畝產值可以達到14000~22000元之間,可帶來很高的養殖效益。
當然了,對於泥鰍養殖戶來說,希望自家的泥鰍生長周期短一些,出塘更快,更能受到市場的歡迎。那麼,哪一些泥鰍品種更符合養殖戶的這些方面的要求呢?
泥鰍的品種在全世界只有10多種,而常見養殖的就要4種,即青鰍、大鱗副泥鰍、中華沙鰍和日本的川崎泥鰍。其中,大鱗副泥鰍和川崎泥鰍都是非常不錯的。
大鱗副泥鰍
大鱗副泥鰍屬於一個優良品種,具有個體大,生長快等特點。通常情況之下,當年孵化的小苗就可以生長到體長10多釐米,體重在10克以上,是開展人工養殖的首選。那麼,大鱗副泥鰍長什麼樣呢?它整個身體近似圓通形,頭比較短,口下位,馬蹄形狀,鼻口靠近眼,一共有須5對,眼被皮膜覆蓋,尾柄處皮褶稜發達,與尾鰭相連,尾柄長跟高差不多相等。通常情況之下,選擇大鱗副泥鰍種,雌性大鱗副泥鰍體重應該在25克以上,體長在14~18cm,雄性大鱗副泥鰍體重應該在12克以上,體長在10cm以上。
川崎泥鰍
川崎泥鰍,有"泥鰍之王"的稱號,是日本水產專家採用親本繁育而成的一種泥鰍新品種,具有生長快,一年成熟,抗病能力強,易飼養,好管理,投資小,收入高,繁殖力強和卵成活率高等等特點。該泥鰍品種也適合在國內養殖,可引進2~14cm的幼泥鰍,飼養一個月可以生長出7cm,一年之後身體可長到15~20cm,而且體寬,肉厚,體重可達到40~50克。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