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學報:俞磊教授課題組就環己烯可控選擇性催化氧化的最新進展撰寫綜述

2021-01-17 催化學報CJCatal

俞磊,揚州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有工業應用前景的綠色催化反應。2003年於南京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同年保送到浙江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著名化學家黃憲院士。2008年畢業,獲理學博士學位,並獲得浙江大學優秀畢業研究生榮譽。同年來到揚州大學工作,在郭榮教授課題組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1年出站,並晉升副教授。2011年-2013年期間在江蘇揚農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從事企業博士後研究工作(流動站:南京大學;導師:潘毅教授、顧志強研究員)。2013年4月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在著名化學家、英國皇家協會會士Mark Lautens教授課題組訪學,2014年4月回國。2015-2016年期間在南京大學範以寧教授課題組訪問學習。2016年破格晉升教授、博導。俞磊教授結合地方高校特點,進行有工業應用前景的綠色化學研究。至今,已在J. Catal., Sci. Bull., Sci. China Chem., Angew. Chem. Int. Ed., ACS Catal., Green Chem., J. Mater. Chem. A, Org. Lett., Chem. Commun., Adv. Synth. Catal., Catal. Sci. Technol., J. Org. Chem., ChemCatChem, Org. Chem. Front., Chin. J. Catal., Appl. Catal. A-Gen., Mol. Catal., Org. Biomol. Chem., Org. Process Res. Dev., Mater. Lett., RSC Adv., Mini-Rev. Med. Chem., Tetrahedron, Tetrahedron Lett., Synlett, Appl. Organometal. Chem., J. Organomet. Chem. 等SCI期刊上發表論文90餘篇,論文被引用近千次,多次作為封面論文發表,多次被X-mol、化學加、Organic Chemistry Portal、Synfact等網站與期刊推介,目前H指數為19,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2項,其中一項已轉讓。

相關焦點

  • 綜述:新型納米晶催化材料在綠色化學中的應用
    納米催化作為一門古老又年輕的學科,是當前重要的科學研究方向。納米晶具有尺寸形貌單一、晶面組分可調、元素分布均勻等優勢,以及具有一些特殊的物化性質。利用納米晶的這些特性,以明確構效關係和設計高性能催化劑為目的,系統研究其催化性能,是當前多相催化領域的研究熱點。
  • 天津大學鄒吉軍|共軛聚合物基材料用於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反應
    共軛聚合物(CP)基材料由於其獨特的性質,如結構可設計性、可回收性、高化學穩定性和低成本,最近在多種光催化應用中顯示出巨大潛力,這些材料有望成為光氧化還原反應中傳統分子或無機光催化劑的非常有前景的替代品。在這篇綜述中,我們旨在總結基於CP的光催化劑在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包括氧化、還原、偶聯和環加成反應)方面的最新進展。
  • 天津大學鄒吉軍|共軛聚合物基材料用於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反應
    共軛聚合物(CP)基材料由於其獨特的性質,如結構可設計性、可回收性、高化學穩定性和低成本,最近在多種光催化應用中顯示出巨大潛力,這些材料有望成為光氧化還原反應中傳統分子或無機光催化劑的非常有前景的替代品。在這篇綜述中,我們旨在總結基於CP的光催化劑在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包括氧化、還原、偶聯和環加成反應)方面的最新進展。
  • 王少彬課題組:碳催化活化過硫酸鹽-苯甲醇選擇性氧化新體系
    研究表明,PMS可以被多種碳材料(碳納米管,氧化石墨烯,納米金剛石等)活化,用於高級氧化反應來降解有機物。然而,該催化活化的機理研究還不夠完善。此外,該體系在有機選擇性氧化反應中的可行性還有待探索。總結與展望本文探討了碳催化活化過硫酸鹽體系應用於有機選擇性氧化反應中的可行性,驗證了CNT活化PMS從而引發的自由基反應過程能夠選擇性的將苯甲醇氧化成苯甲醛,並證明了CNT表面的C=O和過氧基團為催化反應的雙活性位,從而深化了對PMS催化活化的機制認識,並對PMS活化氧化的應用領域進行了拓展。
  • 陸安慧教授團隊:低碳烷烴氧化脫氫制烯烴非金屬催化體系研究進展
    大連理工大學陸安慧教授課題組全面介紹了近年來非金屬催化低碳烷烴氧化脫氫所涉及的催化劑體系、反應機理等研究進展, 並展望了不同催化劑體系應用於烷烴氧化脫氫反應的未來發展. 低碳烯烴, 如乙烯、丙烯、丁二烯等作為工業的重要原料, 廣泛應用於橡膠、高分子、農藥、醫藥、精細化工等重要領域.
  • 廈大「綜述」生物質高效利用新方向:光催化木質纖維素轉制化學品
    今日,廈門大學王野教授研究團隊與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王峰研究員課題組應邀合作撰寫的綜述性論文「Photocatalytic transformations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into chemicals」作為外封面文章發表於Chemical Society
  • 武漢理工大學李能教授課題組綜述論文在Cell子刊《Chem》刊登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30日訊(記者 高越 通訊員 林釗宇)近日,武漢理工大學李能教授課題組應邀在國際著名刊物《細胞》(Cell)的子刊《Chem》上撰寫題為「Surface and Heterointerface Engineering of Two-Dimensional MXenes
  • 金屬硫化物光催化──可見光誘導的選擇性有機轉化反應
    過渡金屬硫化物是一類重要的半導體光催化劑,在溫和的條件下可以光催化促進一系列富有意義的氧化還原反應的發生。
  • 清華羅三中課題組Angew:第一例催化不對稱烯胺-苯炔的偶聯反應
    由於苯炔是高反應活性和非極性的中間體,基於苯炔中間體的不對稱催化是挑戰性難題。近日,清華大學羅三中教授課題組在Angew發表論文,報導了一種電化學氧化生成苯炔和環己炔中間體的方法,並成功與手性伯胺催化相結合,從而實現第一例催化不對稱烯胺-苯炔(環己炔)的偶聯反應。研究發現乙酸鈷可穩定原位生成的芳炔中間體並促進其與烯胺的偶聯。此外,該催化體系可用於構建具有季碳手性中心的α-芳基或環己烯衍生物。
  • ACS Catal碳催化活化過硫酸鹽-苯甲醇選擇性氧化新體系
    研究表明,PMS可以被多種碳材料(碳納米管,氧化石墨烯,納米金剛石等)活化,用於高級氧化反應來降解有機物。然而,該催化活化的機理研究還不夠完善。此外,該體系在有機選擇性氧化反應中的可行性還有待探索。其中,800 ºC焙燒得到碳納米管在苯甲醇氧化反應中的效果最好,在50 ºC條件下經過3小時反應,苯甲醛選擇性達到80%。其催化效果超過了等量的市售Pt@Al2O3催化劑和氧化鐵催化劑。
  • 謝勁課題組在基於錳催化的轉金屬化基元反應取得系列進展
    但由於其較低的催化活性,錳催化參與的許多金屬有機化學的基本科學問題仍屬於空白領域,涉及金屬有機化學基元反應性質等科學問題仍不明確,如Mn(I)參與的轉金屬化、氧化加成、遷移插入等。導致錳催化發展緩慢的主要因素是大多數低價態錳催化劑,特別是一價的Mn(CO)5Br催化劑穩定性較高,反應活性較低。為此,低價態錳催化仍面臨著反應類型偏少、催化效率偏低、配體效應不明確等諸多挑戰。
  • 化學化工學院李明教授、何榮幸教授課題組在電催化材料領域再獲進展
    近日,化學化工學院李明教授、何榮幸教授課題組在催化領域國際知名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 AFM綜述:壓電催化和壓電光催化
    近年來,人們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i)在壓電催化中通過壓電勢改變表面電荷能;ii)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和集成壓電半導體或由壓電和半導體組成的耦合系統的催化活性增強。有鑑於此,中國地質大學黃洪偉教授、張以河教授和紐卡斯爾大學Tianyi Ma等人,綜述了有關壓電催化和壓電光催化的最新進展。
  • 【綜述】Song Lin課題組Acc. Chem. Res:均相電催化新反應研究
    由於它以電能作為反應驅動力,用電子替代傳統的氧化還原試劑,從源頭上避免了昂貴甚至是有一定毒性的氧化還原試劑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獨特的調控能力——可以通過電極電勢精準的調控反應的化學選擇性。因此,有機電化學合成一直以來都是學術界、工業界、尤其是製藥行業備受關注的研究方向。電化學合成一般有兩種電解方式:直接電解和間接電解。
  • 中國科大雜化二維超薄結構電催化還原二氧化氮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謝毅、特任教授孫永福課題組在雜化二維超薄結構的合成及應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電化學比表面積矯正的Tafel斜率和法拉第轉換效率結果揭示出局限在超薄結構中的表面Co原子,比塊材中的表面Co原子在低的過電位下具有更高的本徵催化活性和更高的產物選擇性,Co原子層的部分氧化進一步增加了其本徵催化活性,進而在只有0.24 V的過電位下於40 h
  • Materials Today Nano綜述:磷酸鹽和硼酸鹽電催化水氧化
    重點總結了金屬雜原子摻雜、雙陰離子磷酸鹽和硼酸鹽催化劑用於電催化OER的最新研究進展。同時也介紹了過渡金屬磷酸鹽和硼酸鹽的晶型結構對於OER催化反應的影響。最後,本文指出了目前過渡金屬磷酸鹽和硼酸鹽催化劑在電催化OER方面存在的不足,並且對其未來的發展進行了展望。
  • 廈門大學發展了可控光催化生物質選擇轉化方法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野教授課題組與程俊教授課題組合作,在生物質光催化選擇轉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王野教授團隊一直致力於生物質及其平臺分子選擇性催化轉化方向的研究,發展了一系列生物質轉化利用的新路線和高效催化體系(Nat. Commun. 2013, 4, 2141; ACS Catal. 2014, 4, 2175; Green Chem. 2018, 20, 735;Nat.
  • 鞏金龍、駱靜利、謝毅、武剛等催化研究最新成果速覽
    在本文中,深圳大學駱靜利院士、符顯珠教授課題組採用兩步電化學策略成功製備出具有優異OER催化活性的核殼結構NiFeSn@NiFe(氧)氫氧化物納米球。首先採用簡便、快速的電沉積方法製備出NiFexSn合金納米球,再經過電化學氧化形成NiFe(氧)氫氧化物非晶殼層。
  • Chemosphere綜述:金屬卟啉在環境和能源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而催化技術,在高級氧化和能源轉化過程中,表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其中金屬卟啉以及金屬卟啉衍生物,作為一類新興的均相或非均相催化材料,已經成為了環境和能源領域研究的熱點。針對這一領域,來自華中科技大學FunMat課題組(網站:http://funmat.ese.hust.edu.cn/)的胡敬平教授、侯慧傑副教授、張鵬同學在「Chemosphere」期刊上發表了題為「Recent Advances in Metalloporphyrins for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Applications」的綜述文章(http://dx.doi.org
  • 【人物與科研】上海交通大學張萬斌教授課題組:α-醛基烯醯胺的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催化氫化用於手性α-氨基醛的高效合成
    α-醛基烯醯胺的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催化氫化用於手性α-氨基醛的高效合成由於含有手性α-氨基醛、α-醯胺基醛的分子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以及極強的官能團轉化性,有機化學家一直對這類化合物的合成有著濃厚的興趣。然而文獻中報導的構建此類分子結構的方法非原子經濟性、合成效率較低。受課題組在不對稱催化氫化領域的一系列全新工作(C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