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兒女,輪流照顧帕金森病老人,直到老人去世!

2020-12-04 核子基因

 依稀記得小時候我和一群小夥伴出去玩,總是會來到一個廢棄的場地裡,這個場地簡直就是為我們準備的基地,場地的對面還住著一兩戶人家。我們到那裡開始玩起了捉迷藏,突然我們看見對面住戶的門打開了,有個老爺爺從裡面踉踉蹌蹌地走出來了,他的手不停地抖啊抖地完全不受控制,由於他的面容黝黑滄桑,可把我們嚇得不輕。

  一小夥伴大喊一句:「妖怪來啦,大家快跑!」本來氣氛就很緊張了,這不是添油加醋嗎?氣死人,當時在我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用多少糖果都難以磨滅的傷疤,現在的我都時常撫著那顆被傷了的心在慢慢揮去陰影,因為多少次在夢裡我都會被「妖怪」驚醒,擦。自此之後我們就再也沒去過那個廢棄的場地玩了。

  只怪自己年齡小,經歷少。我回家之後還經常和爸爸媽媽訴說這一經歷,爸爸媽媽還以為是中了邪,無語。

  大概過了兩年左右吧,那個「妖怪老爺爺」去世了!這些都是我長大後聽隔壁大嬸說的,大嬸說那個老頭自從患了帕金森病症之後手腳也不靈活了,行動不方便連門也少出了,兒女們輪流照料直到他撒手人寰。這是我第一次聽說「帕金森」,原來這麼多年啊,我都被欺騙了!

  帕金森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障礙,同時患者可伴有抑鬱、便秘和睡眠障礙等非運動症狀。

  現在我從事的是基因檢測這個行業,有時候我就在想啊:那個老爺爺年輕的時候要是能做下基因檢測說不定老了就不會這樣了,還能健康地多活幾年,可惜,故人已去,人生難以重來。

相關焦點

  • 被忽略的「偽孝順」,解開面具又是怎麼樣呢?老人和子女同時沉默
    原創/貓說隨著父母慢慢老去,子女多的家庭在養老的問題上的矛盾也逐漸展示出來,有些子女還以為自己真的很孝順,殊不知已經掉進自己編造的「偽孝順」裡,解開面具後,老人和子女同時沉默了。02輪流照顧老人,不見的就是真孝順王婆婆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以前還年輕給兒女帶孩子,現在孫子們長大了也就不需要她帶了。她老伴去世的早,幾個子女就上來輪流照顧老人,對子女公平又對老人又孝心。但幾個子女都不住在一起,有的還在別的城市,所以路程就比較遠,這讓王婆婆覺得自己像個累贅一樣。並且八十多歲的年紀,經常這樣奔波難免會生病。
  • 一種「新啃老」正流行,許多老人毫無察覺,反而大誇兒女「孝順」
    當時劉阿姨得知女兒叫自己去城裡住時還非常的開心,覺得女兒女婿挺孝順的。等劉阿姨過去了才發現,這夫妻倆人根本就不是給自己來養老的,完全是讓自己來當保姆的。家裡什麼事情都得要劉阿姨自己幹,平時不但要照顧孩子,還得要用自己的退休金來補貼家用。女兒女婿很少給買菜錢,一兩個月還能湊合,但時間久了,劉阿姨真的是苦不堪言。
  • 老人死後怕兒女不孝順,死而復生帶走妻子,聊齋這個故事讓人心寒
    因病去世,年五十餘。50多歲就是老頭了嗎?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應當還處於壯年,直到60歲甚至65歲,才逐漸步入老年,僅從年齡來算,祝翁還遠遠稱不上翁,但由於古代醫療條件不發達等原因,人均壽命都較短,蒲松齡所處的清朝,平均壽命只有30來歲,50歲稱翁是完全夠格了。
  • 三位退休老人的心裡話:與其這樣養老,我寧願自己一個人過
    可是卻有不少的老人選擇自己獨居的生活,既不願意去養老院,也不願意去兒女家,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心裡話。龐女士,69歲,以下是她的口述。我已經一個人獨居生活快10年了,我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老伴早就去世了。我剛退休的時候,兒子和女兒商量好,讓我在他們家輪流住。我在兒子家住了一年,又去女兒家住了一年,後來我就選擇一個人住了。
  • 有些人贍養老人時,生前不聞不問、死後大操大辦,對此你怎麼看
    這樣的現象在我們這裡的農村很普遍的,大部分人都是在老人在世的時候,不怎麼孝順,就連肉都很少給老人吃。等老人去世了就大操大辦,殺豬宰羊,洋鼓洋號,大擺筵席,宴請全村,親朋好友。我認為,老人在世的時候,多孝順,多陪陪,讓老人吃好喝好,不讓老人受委屈,不讓老人孤老終生,那怕付出再多也值了。就即使老人去世了,就不大操大辦,也沒什麼。他們那樣做,不是為了老人,而是為了自己的臉面,我感覺沒有那個必要。
  • 了解你不知道的帕金森病的秘密,關愛身邊的老人
    患者行走時一條腿仿佛粘在地面上,抬腿高低不一致,擺臂姿勢異常,還請家人要多多留意老人的行為舉止。03理性認識帕金森病,普及你所不知道的冷知識,請關愛身邊的老年人1、帕金森病不再只是「老人病」老人要時刻注意自身血糖、血壓和血脂的控制,防止腦動脈硬化。老人可以適當飲用茶水,豐富的茶鹼對降低血脂和血液黏度有促進作用,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效果。
  • 被外賣小哥發現去世的老人,只是千萬分之一。我們應該怎樣給老人...
    事後經過家屬確認,原來老人患有高血壓。在送單前兩天的晚上,老人的家人打電話,一直沒人接,以為老人睡著了。因為住得太遠,就想拜託外賣小哥幫忙看看老人的情況。 外賣小哥:多關心老人 父母很重要 外賣小哥小馬今年19歲,剛出來工作一年,他道出當時「崩潰」的原因:自己的父母也長期在異地,家裡還有祖母,一家人一年難得聚一次。老人的去世讓他想起自己的家人,感慨萬分。
  • 42歲女兒辭職照顧得帕金森病的母親,一個月有20天一起睡
    「我是一個42歲的普通婦女,家裡有個患帕金森的母親,母親自理能力減退得厲害,身邊離不開人照顧,我現在辭職在家,專門照看她……」我趕去蕭山,見到了母女倆,聽了她們的故事。媽媽今年70歲,患帕金森病7年了。這7年,她行動越來越慢,每天吃的藥劑量也在增加。
  • 一家五口全患「舞蹈病」 七旬老太獨自照顧仨兒女
    如今,75歲的她一個人照顧著三個患病的兒女,她說她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多活幾年,她的孩子們離不開她……  母親   七旬老人獨自照顧罕見病女兒   「這都是命啊!」說這話時,家住鄭州的75歲老人宋培華正在給躺在床上的女兒趙玲餵著午飯。
  • 鄭州古稀老人照料「舞蹈病」兒女不離不棄
    圖為鄭州七旬老人宋培華照顧臥病在床的女兒趙玲。 馬義恆 攝    圖為鄭州七旬老人宋培華與身患「舞蹈病」的兒子趙傑聊天,鼓勵他要樂觀地生活。 馬義恆 攝   中新網鄭州6月30日電(馬義恆)河南鄭州古稀老人宋培華在15年間獨自一人照料身患「舞蹈病」的3個兒女,不離不棄。
  • 青島67歲老人患帕金森14年 裝上腦起搏器重新站起來了
    原標題:青島67歲老人患帕金森14年 裝上腦起搏器重新站起來了齊魯晚報青島12月4日訊(記者劉騰騰)年近七旬的老人患有帕金森病長達14年,連吃飯都不能自理,一個月前,老人在齊魯醫院(青島)進行了腦起搏器植入手術,成為青島市「帕金森病特材救助新增項目」的首例受益患者。現在,老人終於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了。
  • 80歲的老人臥床不起,自己哭訴:活不起了,有錢有兒女也沒有用
    家裡有老人,那是一家人的主心骨,每到節假日,兒孫滿堂其樂融融,這才是天倫之樂。 可現實社會裡,不一定都是這樣的,有的老人年齡大了,如果身體出現問題,自己不能自理了,兒女再不孝順,那真的是晚景悽涼了。
  • 杭州42歲女兒辭職照顧得帕金森病的媽媽 一個月有20天陪她一起睡...
    「我是一個42歲的普通婦女,家裡有個患帕金森的母親,母親自理能力減退得厲害,身邊離不開人照顧,我現在辭職在家,專門照看她……」我趕去蕭山,見到了母女倆,聽了她們的故事。媽媽今年70歲,患帕金森病7年了。
  • 老人出車禍變成植物人,兒女撒手不管,車主照顧三年後驚喜來了
    老人一個人住在老房子裡,兒子和女兒平時對老人也是不管不問,要不是因為這次車禍,兩個人很難同時出現在老人面前。得知父親變成植物人,需要人常年在身邊照顧的時候,他們沒有一個人願意把老人接回家,最後,兒子說道:「誰撞的父親,誰負責照顧。」說完兩個人轉身都走了,從此在也沒有來過。
  • 七旬老人趁天黑抱充氣娃娃回家 妻子去世兒女在外
    喪偶多年終日孤獨趁著天黑將「嬌娃」抱回家  饒先生是廈門一家成人用品店的老闆,曾經有一位老人給了他很深的印象。「一直都是獨來獨往的,悶悶的,聽別人說他老伴去世多年了。」一年多前的一個夜晚,饒先生開始收拾東西準備關店的時候,那位老人突然悄悄地上門了,「當時我吃了一驚,還以為老人家需要什麼幫助」。  沒想到老人毫不猶豫,似乎已經研究準備了許久似的,掏錢直接購買了一款2800元的矽膠充氣嬌娃,交錢裝好後就轉身出門了,前後花了不到十分鐘。「後來因為一些『使用』上的問題,老人還來我店裡諮詢過幾次,每次都是在大晚上的,可能是怕遇到人。」
  • 夜晚做噩夢或是帕金森病預警信號 專家提醒關注老人睡眠狀況
    西部網訊(記者 彭芬)手發抖、身體發僵、動作遲緩,這是很多人印象中的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狀,而夜間熟睡時突然亂喊亂叫,腳踢拳打,甚至騰空翻滾,也可能是帕金森病前期的預警信號。今天(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教授陳建宗提醒,要是家人夜間有以上突發性症狀,要排查提防帕金森病。
  • 農村老人去世講究的規矩,可能會讓你的後代輝煌騰達!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生死,人的生老病死都是有規律的,但是我知道,農村對人的生老病死是十分講究的,對於去世的老人十分講究,年輕人不能亂了規矩,否則是會被老者責罵的,嚴重的還會對以後的家庭生活造成影響。所以有些規矩我們還是需要好好遵守的,那麼,農村老人去世到底有哪些禁忌呢,農村人是否都清楚?
  • 農村怪象表面孝順,實則是「假孝順」,子女行為令老人心寒
    更不要說,讓一個剛剛立足的年輕人在一線城市負擔老人的養老成本和醫療成本。其實從整個社會的發展來看,養老問題很早就在社會中凸現出來。尤其是我國的養老院近幾年來越發緊俏,公立養老院床位有限,可能要排到幾年以後。而私立養老院規模也逐漸壯大。從此可以看出,我國從家庭養老的觀念正在向社會養老、社區養老的觀念轉變。像杭州等地已經開始出現了社區養老的模式,由社區負擔社區內老人的養老問題。
  • 老人活到多大年齡合適?壽命太長會怎麼樣?
    老人要是再活下去,無疑是增加子女的負擔。如果身體健健康康的生活能夠自理,還好,如果生病臥病在床,無疑會更加重子女的負擔,尤其是久病的老人更是對子女是一種拖累。「久病床前無孝子」就是說這些人的。確實,一個家庭裡,如果出現一個臥病在床的老人,對子女無論是經濟上還是精力上都有很大的拖累。
  • 不是所有老人去世都能稱為「喜喪」,怎樣才算「喜喪」?你怎麼看
    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般將青年男女結婚稱之為紅喜事,而將白髮蒼蒼的老人去世稱作為白喜事,這就是所謂的紅白喜事。本來家裡老人去世是一件喪事,為什麼要稱之為喜喪呢?  所以,在這種傳統的文化觀念中,一個老人在人世間走一遭,辛辛苦苦的過了幾十年,可能沒有享受到什麼快樂的日子,而在去世之後,他們就會到另一個世界裡面去過幸福的生活。從這個角度講,那麼他們的趨勢其實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所以稱之為白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