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42歲女兒辭職照顧得帕金森病的媽媽 一個月有20天陪她一起睡...

2020-12-03 杭州網

都市快報訊 前些天,方女士打進熱線,她說看到外孫為外婆搞小發明的報導,想到自己和媽媽。

「我是一個42歲的普通婦女,家裡有個患帕金森的母親,母親自理能力減退得厲害,身邊離不開人照顧,我現在辭職在家,專門照看她……」

我趕去蕭山,見到了母女倆,聽了她們的故事。

媽媽今年70歲,患帕金森病7年了。

這7年,她行動越來越慢,每天吃的藥劑量也在增加。剛開始,她生活還能自理,現在,身邊已經離不開人了。

爸爸去世20年了,我和哥哥都有各自的小家,媽媽住得離哥哥近些,平常燒飯做菜家務,都是她自己。我嫁得也不遠,騎電瓶車10多分鐘。早幾年,我隔三差五回娘家看媽媽,現在差不多每天都在,一個月有20天,我是陪媽媽一起睡的。

媽媽得病是2013年,最初的症狀是腿上沒力氣。

她每天蹬三輪車接孫子孫女上下學。有一天,她感覺踩不動,很吃力,以為車胎癟了,讓哥哥打氣,輪胎打得滿滿的,她還是踩不動。她心裡怕的,可沒敢跟我和哥哥說。

最早指出媽媽得病的,是超市一個服裝導購員。

2013年春天,我和媽媽逛街買衣服,相中一件羽絨服,讓媽媽試試,她好半天都沒穿上。導購員看她解扣子的手不停抖,好心提醒我,你媽這樣子可能是病了。

我當時有點慌,問媽媽這樣子多久了,哪裡不舒服,疼不疼。

媽媽說沒事沒事,不疼不癢,就是沒力氣,慢慢做就好了。

我跟哥哥一說,他也早發覺媽媽不對勁,但說不出哪裡不對。我倆一合計,第二天就帶媽媽去醫院,醫生診斷帕金森症候群,還好是早期。

藥從那時就一直吃上了,副作用也有,常常胸口堵得慌,呼吸不順暢。

前幾年,媽媽生活還能自理,就是行動比較慢。去年冬天,身體越來越不受控制,躺著或坐著,就起不來了。

一天夜裡,她吃完藥睡下,心慌,想起夜,可怎麼也起不來,想翻身,也翻不了。

她心裡著急,可實在沒辦法。還好手機在床頭——她生病以後,我和哥哥一直交待她,手機一定要放手邊,有事就打電話。

那天媽媽給我打的電話——雖說哥哥離得近,但好多事情還是和女兒說方便。

凌晨1點多電話響了,一看是媽媽,我一下就清醒了,問她咋啦。

她說,我難受,起不來……

我趕緊穿衣服爬起來,騎上電瓶車就往娘家趕。

媽媽一見我就哭了,說自己實在是沒了法子,但凡有一點力氣,也不會半夜給你打電話。我也哭了,媽媽太苦。

第二天早上,媽媽還是起不來,要人扶著才能起來。走路還行,穿衣服、洗臉,要花一個多小時。

我越來越擔心,千叮嚀萬囑咐,一有事情馬上給我打電話,不管什麼時候。

後來我接媽媽電話開始多起來,一天五六個是常態。「身上不舒服」「床上起不來」「想洗澡」「藥快沒了」……

我在一家保險公司做銷售,經常跑出去拜訪客戶,那段時間我一接到媽媽電話,馬上把手頭事情放下,往家趕。

有客戶給父母買保險,我就想到自己媽媽。看別人家父母那麼健康,打麻將、旅遊,我想到自己媽媽這麼可憐,心裡就難受。

媽媽是農村婦女,她吃的藥都是進口的,每月吃藥要花1000多塊。

公公婆婆70多歲了,和我們住在一起,他們身體很健康,每天還要下地幹活。

公公婆婆知道媽媽的情況,說她是個可憐人,很支持我照顧媽媽。一個月有20天我晚上不在家,老公知道我辛苦,也支持我。

我想,長期兩頭跑也不是辦法。媽媽這個情況,一人過夜,肯定不放心,天越來越冷了,萬一晚上被子掉了,她又動不了……

以後病情只會越來越嚴重,我也想過一些法子。

一是送去養老院。我打聽過,半自理的老人,一個月要四五千塊錢。我和哥哥條件都不太好,送去養老院我們也不太放心,媽媽自己也不太願意去。

找個住家保姆,我也打聽過,價錢比養老院還要貴一些。

我還想過,在村裡找個年紀大點的女的,夜裡和媽媽一起住,幫忙照看一下,一個月給一兩千報酬。結果也找不到合適的人。

這些法子都行不通,自己媽媽還得自己照顧。今年6月,我從公司辭了職,每天自己家和娘家兩頭跑。

最近我還在想,是不是把媽媽接回自己家住,這樣照顧起來會方便很多。

媽媽現在是半自理,起床、翻身、從椅子上站起來、上下樓梯……除了這些時候身邊需要人,其他時候我還是比較空的。

我是這樣想的,如果能找個同樣需要照顧的老人,吃住都在我家,這樣我多多少少能賺一點生活費,貼補家用,也能給別的跟我差不多情況的子女,解一些後顧之憂。

劉記者,你覺得,這樣行嗎?

方女士媽媽家是一棟自建三層小樓,空間很寬裕。

方媽媽頭髮花白,斜躺在沙發上,手微微顫,視力聽力思維能力都還好,說話很慢,輕聲細語,「唉,我拖累了女兒,以後她還有得苦受……」老人眼中含淚,慢慢抬手去抹。

方女士也跟著哭起來,「爸爸走得早,媽媽這輩子太可憐了。不論如何,我都要照顧好她。

「只要媽媽在,這個家就還在,媽媽不在了,這個家也就沒了……」

方女士最後這句話,讓我想起1999年末的賀歲片《沒完沒了》。葛優演的中巴車司機韓冬,想盡各種辦法,向傅彪演的旅行社老闆阮大偉討要拖欠包車費,甚至共同設計「綁架」了吳倩蓮演的阮大偉女友小芸。韓冬後來跟小芸坦白,這麼做,都是為了救3年前車禍後成了植物人的姐姐。他對小芸說,姐姐命苦,伺候完我媽又伺候我爸,我爸腦血栓,一躺就是好幾年,我姐一天罪都沒讓他受過。我爸臨終時囑咐我,你姐要是有一天躺下了,你一定要好好地,替我們報答她。

電影結尾,韓冬獨自在病床邊,握著姐姐的手說,昨晚我夢見爸媽問我,咱們這個家散了嗎?我說沒有,姐姐在,我也在。爸媽說,那就好……你要是也走了,家裡一個親人都沒了,那叫什麼好日子。最後,韓冬推開窗,小芸笑盈盈站在外面。韓冬說,姐,好日子還是來了……

祝願方女士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光,有更多溫暖的好日子。(應受訪者本人要求,方女士為化名。)

醫生說老人動作特別慢,

子女就要注意

這個病及早發現非常重要

邵逸夫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牛煥江,同時也是中華醫學會浙江省神經外科分會功能學組副組長,一直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工作,有著豐富經驗。

牛醫生說,從方媽媽的患病時長及自理能力來看,應該已經處於帕金森病的中後期了。照顧帕金森病的老人,非常耗費精力體力,日以繼夜,晚上也沒得休息,比如說翻身、上廁所等,都需要人協助。

對於目前方媽媽的病情,牛醫生建議,要定時複查,及時調整藥物用量,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進行手術治療,植入腦起搏器,但手術費用比較高。

日常生活中,牛醫生強調了防摔跤的重要性。「帕金森病會有肢體顫抖和僵硬的表現,容易摔倒,一旦摔傷了,就需要臥床休養,一來不容易痊癒,二來對於康復治療非常不利。」

其次要預防併發症,主要是肺炎和血栓兩大類,所以方媽媽在家可以做一些康復訓練,要運動起來,時間長短根據個人情況,不要太累就行。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老年精神科大科主任陳斌華說,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系統退行疾病,具體病因目前尚未明確,主要發病於60歲以上老人。帕金森病有一些比較典型的症狀,如震顫、運動遲緩、體位前傾等,震顫就是手抖、腳抖,前期還有一個重要症狀——行動遲緩,可能比震顫出現得更早。

「日常生活中,如果老人吃飯、走路、換衣服特別慢,子女就要注意了。」

陳醫生說,帕金森如果發現早,在病變初期就能通過藥物控制,情況好的話,可以維持七八年。

「其實最大成本是病人的照料,到了後期,很多病人不能自理,而且會出現幻覺或者痴呆,就需要時刻有人在身邊照顧。」

方女士的孝心,陳醫生十分感動,他說還有一點要提醒,帕金森病本身容易出現情緒問題,比如抑鬱,悲觀消極,如果方女士想找其他老人一起照顧,最好也找與媽媽性格合得來的老人。

相關焦點

  • 42歲女兒辭職照顧得帕金森病的母親,一個月有20天一起睡
    前些天,方女士打進85100000熱線,她說看到快報上外孫為外婆搞小發明的報導,想到自己和媽媽。「我是一個42歲的普通婦女,家裡有個患帕金森的母親,母親自理能力減退得厲害,身邊離不開人照顧,我現在辭職在家,專門照看她……」我趕去蕭山,見到了母女倆,聽了她們的故事。
  • 禽獸媽媽幫男友一起強姦15歲女兒!親自按住並脫下她褲子!
    小編想說,有這樣的媽媽,我寧願自己是孤兒~~然而最近在土澳,這樣的禽獸還不止一個!澳渣男強姦親生兒子!一名昆州男孩從3歲開始就不斷遭到親生父親性侵, 父親每月都會性侵兒子一到兩次。男孩說, 「如果我不聽話的話,他就說要殺了我媽!如果我要是把這件事告訴別人,他就殺了我。」
  • 媽媽確診白血病 患癌4年的女兒:我想給她做移植
    說到媽媽,吳曉鳳忍不住落淚2015年6月,家在龍泉驛區西河鎮大龍村的吳曉鳳確診胰腺癌、肝轉移腹腔淋巴結多發轉移,為了給女兒籌醫藥費,方潤華除了家裡的農活、照顧女兒,還到家附近的工廠打工,為了多掙錢,一個月兩天的假期都不願意休。禍不單行,今年2月方潤華也生病了,確診為急性髓系白血病。本來就因女兒患癌而風雨飄搖的農村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 楊利偉成功的背後:女兒生病沒能見到她最後一面,妻子為他辭職
    2003年10月15日九點,由長徵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州五號飛船第一次進入太空。這是一個偉大的、值得人們銘記的時刻,因為它象徵著我國太空事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而作為我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楊利偉在返回地球後,獲得了很多榮譽,成了全國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然而,在榮譽的背後,很少人知道楊利偉經歷了什麼。
  • 一歲女兒患上藥物性耳聾 一聲「媽媽」來之不易
    一歲女兒患上藥物性耳聾說起計恩芳的故事,還得將時間撥回17 年前。2000 年,大女兒雯雯出生了,夫妻恩愛,寶寶健康,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形成了。意外,總是來得那麼猝不及防。雯雯很可愛,不過,一直不會說話,而且對外界的聲響並不敏感。
  • 世界帕金森日:發病開始「低齡化」 最小患者僅9歲 看他們如何抗...
    浙江在線杭州4月11日訊(浙江在線編輯 金晨)從1997年起,4月11日成為「世界帕金森病日」,是為紀念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其生日為4月11日)於1997年設立的。帕金森病是排在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的中老年人第三大疾病,成為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殺手」。
  • 母親陪5歲女兒弱視訓練 每晚去醫院堅持百餘天
    從2017年12月到今天的一百多天裡,每天晚上六點多,在鳳城一路到自強西路五公裡多的路上,都會出現兩個疾馳的身影:一個年輕的媽媽騎著電動車,後面坐著一個背著書包的小姑娘,從不間斷,風雪無阻。這是張女士載著5歲的小女兒劉佳佳(化名),前往位於自強西路上的西安愛爾古城眼科醫院進行弱視矯正訓練。去年下半年,佳佳雙眼查出散光與弱視,需要每天在醫院做矯正訓練,張女士只能六點下班後才能帶孩子過來,為此,為了這雙眼睛的未來更清晰,她和孩子的主管醫護一起,開始了長達數月的加班「陪練」!
  • 女孩睡夢中被巨大爆炸聲驚醒 隨即聽到媽媽慘叫
    8月19日上午,她還在解放軍第159醫院燒傷科重症監護室外,隔窗遙望被燒傷的媽媽。她的大學夢,有可能因為此前的一場爆炸事故而破碎:6月21日早晨,媽媽起床做早餐,沒想到家裡的液化氣罐爆炸了,全身81%皮膚被燒傷,至今已經花去近60萬元的治療費。
  • 福建一中年女子患帕金森病 深圳醫生給她裝上「腦起搏器」
    福建一中年女子得了帕金森病,逐漸陷入困境,不吃藥全身僵硬,吃藥後不停亂動,生活不能自理。記者從深圳大學總醫院神經外科獲悉,該名女子接受了腦深部電刺激手術(DBS),在大腦裡安裝了「起搏器」,開機後瞬間就不抖了。手腿抖動被診斷為「帕金森病」姚女士(化名)今年45歲,原本一直在福建老家的工廠裡打工。
  • 山西一教師辭職照顧患重病兒子,孩子的一番話讓她...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周蘭/文圖「媽媽,你來照顧我,你的學生怎麼辦?」面對兒子李子騫的發問,吳貴瑾不知道該說什麼,只是低著頭抹著眼淚。12月3日,吳貴瑾告訴記者,因為兒子病情嚴重,在山西一所扶貧類學校任職的她不得不向學校提出辭職。
  • 一家五口全患「舞蹈病」 七旬老太獨自照顧仨兒女
    如今,75歲的她一個人照顧著三個患病的兒女,她說她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多活幾年,她的孩子們離不開她……  母親   七旬老人獨自照顧罕見病女兒   「這都是命啊!」說這話時,家住鄭州的75歲老人宋培華正在給躺在床上的女兒趙玲餵著午飯。
  • 媽媽用VR見到女兒,她泣不成聲!失獨媽媽的內心究竟有多痛?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給媽媽最好的禮物,而世界上的每一個媽媽,對自己的孩子也都是無私的奉獻與愛護。然而月有陰晴圓缺,有很多的媽媽與孩子並不能像自己想像中那樣過得快樂,有的孩子年紀尚小就沒了媽媽,也有一些媽媽,因為一些意外失去了孩子。
  • 白天昏沉沉,晚上睡不著,可能是帕金森病前驅症狀
    本文提要:老年人晝夜節律紊亂,或許是帕金森病的前驅症狀要診斷短暫性全面性遺忘症,MRI最好第二天做帕金森病對心臟也有損害駐大腦前線特工我發現:老年人晝夜節律紊亂,或許是帕金森病的前驅症狀晝夜節律紊亂在老年人之中非常常見
  • 安徽女孩體內腫瘤如同小西瓜,爺爺賣掉20年老樹不及一個月治療費
    老闆問他多大,他堅定說自己18歲(16歲的王宏在貨車上卸貨)王宏的妹妹叫王晶晶,今年11歲,晶晶患罕見PNET惡性腫瘤已經治療一年多。爸爸王德良是一名計程車司機,媽媽在家照顧他和妹妹。在王宏的記憶裡,雖然生活在農村,沒有太多的物質享受,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幸福溫暖。
  • 8歲女童隔幾天就「吐血」,姐姐堅持要救她,疼得大哭依然在堅持
    在瀋陽北部戰區總醫院血液科病房裡,8歲的張欣然已經四五天沒法嚼著吃飯了,這幾天她只能勉強用吸管喝粥來填充肚子。在血象檢查中,她的血小板極低,牙齦和口腔出血止不住,多的時候還會從嘴裡溢出來。睡覺的時候,她也只能側躺著,臉下面鋪上厚厚的衛生紙,如果仰著睡就容易被血水嗆到。圖為張世生帶著然然候診。
  • 和平醫院劉紅: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疾病領跑者
    她說:「家屬的關愛和照顧,是對帕金森病人最好治療,我們不僅要給病人看病,還要做好家屬的工作,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配合治療!」專業的溫度體現在一舉一動,最能凸顯專業精神的,莫過於每天早晨的大交班。此刻,劉紅會仔細聆聽並記錄每一位新入院患者,危重患者,特殊病情患者的治療及護理,面對疑難雜症,她總是俯身聆聽、了解問題、解決問題,盡己所能,給病人最好的照顧。
  • 女兒的檢查報告讓她痛哭!兩年後浙江媽媽收到一份禮物,一切都值了
    本文轉自【錢江晚報】;「媽媽,節日快樂!」5月10日一早,當8歲半的雙胞胎女兒獻上兩人合力完成的畫作時,猝不及防的夏女士頓時被暖哭了。她看著孩子們燦爛的笑容,尤其是略顯瘦弱的姐姐,回想孩子這一年多來生病的經歷,心裡五味雜陳。
  • 19年前她來杭州做保姆 查出肺部腫瘤後默默離開 如今她想找回兩個...
    1991年,她38歲時,丈夫生了病,說走就走,留下兩個兒子,一個16歲,一個12歲。柴招蘭當時在老家一家造紙廠食堂上班,一個月大約70多元工資,丈夫去世前,因治病欠了單位1000多元,她要替丈夫每個月還25元,整整還了三年。這點錢,怎麼夠撐起母子仨的生活呢?
  • 和婆婆睡在一起,我快崩潰了!
    甚至有一個讀者跟我說:曾經有兩天,她跟婆婆睡在一起,失眠了整整兩天,都快崩潰了!說到底,我理解,但也有意外。其實,於我沒有不習慣。一切都很好。我跟婆婆在一起,睡了四年,沒錯。確實是睡在一張床上。他生長在農村,我生長在城市;他是家裡的老大,下面有一個弟弟,很多時候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小幹農活、照顧家裡一樣不缺;我是家裡的老二,上面有一個姐姐,我一直被保護得很好,在別人看來,我多半是被嬌生慣養了。
  • 3歲女兒餓死在床上,日本媽媽都幹了些什麼?
    梯沙希對女兒的感情很奇怪,喜歡起來特別喜歡,不喜歡起來會動手。警方在孩子屍體上發現日常遭受暴力的傷痕。平時,她在餐廳當女招待,女兒經常一個人呆在家。不上班的日子,她出去玩,女兒還是經常一個人在家。看她在社交平臺上發的照片,完全是一個生活不錯,愛追趕時髦,融入東京的年輕女孩。她塑造的那個自己,沒有生活慘兮兮,也不是單親媽媽,活潑漂亮,有意無意地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