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喉蜂虎、蓑羽鶴、紅腳隼白腹藍鶲......你PICK誰?
深藏遺傳密碼之中的久遠呼喚,驅使無數候鳥一年兩次展翅高飛,沿著神秘古老的遷徙路線往返於家鄉和遠方。迄今為止,人們發現了全球九條主要的鳥類遷徙飛行路線,其中東非-西亞線、中亞線、東亞-澳大拉西亞線和西太平洋線,自西向東依次經過我國的廣袤國土。
全球九條主要候鳥遷徙路線(圖片來源:qld.gov.au)
每一個萬物生發的春天,經過中國的四條飛行路線之上,都會擠滿數百種候鳥匆忙的身影。它們有的是返回故鄉繁衍生息的夏候鳥,有的是成群結隊飛向遙遠異域的冬候鳥,還有的是小憩之後就會再次啟程的旅鳥。無論它們起初來自何方,也無論它們將飛往何處,那一隻只划過天際的中國候鳥,都是這個世界最美麗的鳥類精靈。
彩衣「明星」:黃喉蜂虎
喉部明亮的黃色羽毛,構成了黃喉蜂虎(Merops apiaster)最明顯的家族特徵。深慄色的頭頂和後頸,青藍色的胸部和腹部羽毛,粽慄色翅膀和藍綠色尾羽,把身姿修長的黃喉蜂虎裝點得豔麗動人。它們目光敏銳而又飛行快速,能夠輕易截殺空中的蜜蜂和其他飛蟲,因此贏得了「蜂虎」這個霸氣的名字。
每年三月,黃喉蜂虎們會從非洲中部出發,沿著東非-西亞遷徙路線穿越北非和西亞,直到六月才抵達7000千米之外的我國新疆西部。歸鄉的黃喉蜂虎鳥群,會在土崖上合力開鑿許多洞巢,熱熱鬧鬧地養育各自小家庭的兒女。雄性黃喉蜂虎還會努力捕捉昆蟲,殷勤地送給心愛的伴侶補充營養。漂亮的模樣和有趣的求偶表演,也讓它們成為夏日新疆最有人氣的鳥類明星。
一對黃喉蜂虎(圖片來源:Pierre Dalous CC BY-SA 3.0)
鶴中「閨秀」:蓑羽鶴
在全球現存的15種鶴類當中,身高80釐米左右的蓑羽鶴(Grus virgo)最為嬌小。藍灰的背部蓑羽和前胸蓬鬆的黑羽,紅色的眼睛和眼後形如流蘇的白色長羽,使得身形纖長的蓑羽鶴擁有嫻靜優雅的氣質。傳說第一次見到蓑羽鶴的時候,法國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覺得它們宛如大家閨秀,蓑羽鶴英文名demoiselle crane的含義就是「閨秀鶴」。
作為中亞遷徙路線的代表鳥類之一,蓑羽鶴秋季南遷印度次大陸度過嚴冬,春季返回包括我國東北的北方生兒育女,它們因此必須一年兩次翻越喜馬拉雅山地。數以萬計的蓑羽鶴會在四月聚集起來,迎著白雪皚皚的喜馬拉雅群山奮力高飛。凜冽的強風常常讓它們功敗垂成,遊獵的金雕隨時可能發動致命的伏擊。永不放棄的蓑羽鶴群,卻總能奇蹟般地飛越雲端之上的巔峰。
優雅的蓑羽鶴 (圖片來源:Imran Shah CC BY-SA 2.0)
白衣仙子:大天鵝
潔白如雪的身體和羽翼,垂下長長頸項的無限風情,很早就讓大天鵝(Cygnus cygnus)成為高貴純潔的化身。大天鵝伴侶之間的相守相依,更是愛情和浪漫的永恆象徵。它們是童話《醜小鴨》中的追夢少年,是芭蕾舞劇《天鵝湖》中的純美主角。人們如此喜愛美麗的大天鵝,甚至很少想起它們也像家鵝一樣強橫暴躁。
我國東部的山東榮成沿海,是大天鵝的世界最大越冬地之一。我國西北的新疆巴音布魯克溼地,卻是全球最重要的大天鵝繁殖地之一。每年二、三月間,山東榮成的大天鵝列隊北飛,沿著東亞-澳大拉西亞遷徙路線遠赴北極。僅僅一個月之後,從東非-西亞遷徙路線飛來的幾千隻大天鵝,又會把初春的巴音布魯克變成真實版的天鵝湖。集萬般美好於一身的大天鵝,就這麼和中國大地結下了不解之緣。
形象高潔的大天鵝 (圖片來源:spwhite1 CC BY-ND 2.0)
長空獵手:紅腳隼
紅腳隼(Falco amurensis)的名字,源於它們漂亮的橙紅色腳爪。由於阿穆爾河沿岸是它們的故鄉之一,紅腳隼也常被人們稱為阿穆爾隼。雄性紅腳隼一身暗灰色羽毛,雌性紅腳隼的腹部和羽翼下方,卻星羅棋布著許多黑色的斑點,展翅翱翔之時顯得格外醒目好看。紅腳隼的飛行迅捷靈活,它們的小身板兒卻對付不了大型獵物,只能欺負欺負昆蟲、小鳥和其他小型動物。
紅腳隼的身長不足30釐米,它們的遷徙卻是一部宏偉的生命史詩。每一年春天,它們都要從非洲南部踏上歸途,乘著季風橫跨遼闊的阿拉伯海。在印度重新聚集之後,成群的紅腳隼先是穿過東南亞,接著飛越我國的中部和東部,最終到達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想要完成如此漫長的遷徙,紅腳隼必須飛行超過15000千米,它們也因此成為猛禽界最偉大的旅行家。
矯健的紅腳隼 (圖片來源:Derek Keats CC BY 2.0)
藍衣歌王:白腹藍鶲
白腹藍鶲(Cyanoptila cyanomelana)雌鳥模樣樸素,雄鳥卻是一群漂亮的藍精靈。它們擁有白白的肚皮和近乎黑色的臉頰,頭頂的鈷藍色和全身的紫藍色羽毛,使得身長只有十幾釐米的它們格外醒目神氣。如此華美的盛裝,是雄性白腹藍鶲進行鳴唱表演的禮服。它們經常站立在溪谷附近的樹梢,從早到晚發出一連串婉轉清越的鳴聲,即便最傲嬌的雌鳥也會為它們的美妙歌喉傾倒。
能夠一口氣唱上幾個小時的白腹藍鶲,遷徙的時候也是耐力十足。作為東亞-澳大拉西亞遷徙路線上的鳥類,它們每年春季從東南亞出發,經由我國東部到達遙遠的東北亞。如果有機會探訪初夏的東北森林,循著白腹藍鶲的動聽鳴聲仔細尋覓,我們就有機會觀賞它們美麗的藍色倩影。
神氣的白腹藍鶲雄鳥(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公共領域圖片)
勺嘴萌物:勺嘴鷸
身材有點兒圓滾滾的勺嘴鷸(Calidris pygmaea),擁有一個活像小勺子的黑色鳥喙。只有麻雀大小的它們,經常在海邊的灘涂上忙碌個不停。用扁扁的喙尖挖掘泥沙,或是把 「小勺子」伸進泥水左右搖晃,就能讓勺嘴鷸們收穫滿嘴美味的小動物。奇特的嘴巴和呆萌的動作,為這群小可愛贏得了無數人類粉絲。
勺嘴鷸是全世界體型最小的水鳥之一,也是東亞-澳大拉西亞遷徙路線的標誌性物種。它們在東南亞的熱帶海灘過冬,家鄉卻在一萬千米之外的俄羅斯楚科奇半島。它們的遷徙途經中國沿海和朝鮮半島,由於這些地區的海岸灘涂遭到過度開發,遠道而來的勺嘴鷸們很難獲得食物補充,它們的數量已經減少到了瀕臨滅絕的程度。好在人類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正在設法保護勺嘴鷸的越冬地和中途棲息的灘涂。
可愛的勺嘴鷸 (圖片來源:worldmigratorybirdday.org)
密林彩虹:仙八色鶇
在中文、英文和拉丁學名中,仙八色鶇(Pitta nympha)的名字都充滿了仙氣,這是為了讚美它們彩虹一般絢麗的羽色。在它們僅僅20釐米的小小身體上,匯集了純黑的臉頰、慄褐的頭頂、淡黃的眉紋、粉白的胸部、湖綠的背羽、輝藍的翅紋、朱紅的下腹……斑斕的色彩和諧交織,共同造就了仙八色鶇無以倫比的美麗,使得它們仿佛是來自童話世界的夢幻生物。
仙八色鶇也是東亞-澳大拉西亞遷徙路線上的候鳥之一,它們每年春季從婆羅洲北部出發,飛過遼闊的南海來到我國東南部,在森林隱秘處的地面築起小巢養育下一代。生性羞怯的仙八色鶇是林中的小隱士,總是小心翼翼地躲在灌木的下方棲息覓食。它們的每一次神秘現身,幾乎都會成為當地媒體的一大新聞,引得大批慕名前來的觀鳥愛好者如痴如狂。
密林彩虹仙八色鶇 (圖片來源:Jason Thompson CC BY 2.0)
年復一年,南來北往的候鳥飛過中國的天空,像守約的老友一般來到我們的身邊。它們的遷徙串起了地球生態平衡的必要一環,也以奇妙的方式連接著每一處森林、溼地和海洋。每一聲羽翼的撲動,每一個奮飛的身影,都是這個世界珍貴而美好的存在。如果小夥伴們打算為候鳥做些什麼,就從5月9日的這一個世界候鳥日開始吧。
2020世界候鳥日宣傳海報 (圖片來源:worldmigratorybirdday.org)
參考文獻:
[1] birds connect our world [EB/OL],[2020-05-07]
https://www.worldmigratorybirdday.org/2020/birds-connect-our-world
[2] European bee eater [EB/OL],[2020-05-0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uropean_bee-eater
[3] DEMOISELLE CRANE [EB/OL],[2020-05-07]
https://www.savingcranes.org/species-field-guide/demoiselle-crane/
[4] Amur falcon [EB/OL],[2020-05-0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mur_falcon
[5] Spoon-billed sandpiper task force [EB/OL],[2020-05-07]
https://www.eaaflyway.net/project/spoon-billed-sandpiper-task-force/
[6] Fairy pitta [EB/OL],[2020-05-0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airy_pitta
作者:秦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