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諾貝爾獎得主:圖二發現了X射線,圖六獲獎時正被逼債

2020-12-05 今人說史

瑞典化學家諾貝爾去世的時候立下遺囑,明確表示將遺產中的33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其利息用來獎勵那些在物理、化學、醫學/生理學、文學與和平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的人。

第一屆諾貝爾獎於1901年舉行,每一項獎金為15萬瑞典克朗。其中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威廉·康拉德·倫琴,他發現了X射線。

首屆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雅各布斯·亨裡克斯·范託夫,他發現了溶液中的化學動力學法則和滲透壓規律。

首屆諾貝爾生理學獎頒給了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他研究出來了白喉的血清療法,並且獲得貴族頭銜。

首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蘇利·普呂多姆,他是一位法國詩人,獲獎之後他將獎金全部捐出設立了一個基金。

首屆諾貝爾和平學獎有兩位獲獎者,一位是讓·亨利·杜南,他是紅十字會創始人,因為被逼債沒能去頒獎典禮。

另一位獲得諾貝爾和平學獎的是弗雷德裡克·帕西,他參與創辦了國際和平聯盟和各國議會聯盟。

相關焦點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比約克根據諾貝爾基金會官方披露的數據,整理了178名諾貝爾物理、化學、經濟、和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獲獎時的年齡,和發表他們獲獎成果時的年齡。從圖片可以直觀地看到,平均而言,物理學家是最早出成果的,42歲就能進行改變世界的科學發現;然而他們的等待時間也是最長的,平均要再等近24年,方能接過屬於自己的諾貝爾獎章。
  • 盤點奇葩諾貝爾獎得主:沒手機不知獲獎(名單事跡)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即將出爐,幾乎每年的諾獎都會傳來一些趣聞軼事,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扒一扒歷史上那些諾獎之「最」。  最「省事兒」的諾獎得主  大家都知道科學家很忙,但上面這位鬍子哥,居然忙到連諾貝爾獎領獎都要省掉。  1901年, X射線發明人德國科學家倫琴收一封來信,信中邀請他前往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物理學獎。而這位教授隨即回復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說:斯德哥爾摩路途遙遠,需向校長請假才行,麻煩得很,將獎牌與獎金寄過來行不行?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比約克根據諾貝爾基金會官方披露的數據,整理了178名諾貝爾物理、化學、經濟、和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獲獎時的年齡,和發表他們獲獎成果時的年齡。化學家平均需要等待20年獲得諾貝爾獎,這已經是分析數據中,諾獎得主裡等待時間最短的了。
  • 日本諾貝爾獎得主修洗衣機時得知獲獎
    參考消息網10月9日報導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山中伸彌說,得到獲獎通知時,正在家中修理洗衣機。山中伸彌現年50歲,在日本京都大學任職。他8日在京都大學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沒想到能獲獎。當天在家裡,洗衣機『咔嗒、咔嗒』響。我剛想修理洗衣機,手機響了,對方說英語。我得知自己獲獎。」
  •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鋰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伊雷娜·居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跟隨她的母親在 X 射線救援隊工作,負責提供X射線行動裝置。戰後,她回到巴黎大學繼續學業,隨後到她的父母創辦的研究所工作。1926 年,她和弗雷德裡克·約裡奧結婚。在鐳研究所,他們一起開展了後來獲得諾貝爾獎的工作。這對夫婦在政治上也非常活躍,他們致力於反法西斯主義和納粹主義。他們一生育有兩個孩子。
  • 諾獎得主獲獎第一反應:感覺似「靈魂出竅」
    諾獎得主獲獎第一反應:感覺似「靈魂出竅」      2013突觸是兩個神經細胞之間的功能性接觸區,是神經訊號以神經傳送素方式在神經細胞間傳輸的關鍵通道,無數突觸形成天文數字的溝通互動,從而產生人類各種活動、官感和記憶動作,研究神經訊號物質傳遞機制,正是他獲獎原因。  蘇德霍夫因7日接到諾獎委員會的電話時,正開車前往西班牙南部城市巴埃薩出席演講。
  • X射線的魔力|與諾貝爾獎的不解之緣
    在此之後,X射線仿佛有什麼魔力,總與諾貝爾獎有著不解之緣,倫琴根本沒想到他的這一發現竟成就了多個諾貝爾獎得主。一個多世紀以來,因研究X射線技術、以及使用X射線進行研究、與X射線有關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獎的已有幾十人。0失之交臂1836年,英國科學家麥可.法拉第(MichaelFaraday)發現,在稀薄氣體中放電時會產生一種絢麗的輝光。
  • 第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倫琴,以及他的X射線簡介
    他分別用紙和書本遮住紙屏,紙屏仍然發光,使倫琴更為驚訝的是,當他把手放在紙屏前時,紙屏上留下了手骨的陰影。經過反覆的實驗,倫琴認為從克魯克斯管中放出的是一種穿透力極強的射線,並把它命名為&34;射線(因為當時倫琴並不明白這種射線的本質,故用數學上經常使用的未知數符號x來命名。現在我們知道,x射線就是波長大約在0.01~50埃之間的電磁波)。
  • 背景資料:歷屆有趣的諾貝爾獎得主
    ■首屆諾貝爾獎得主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屆諾貝爾獎頒發的5個獎項得主分別是:因發現X射線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德國科學家倫琴。因化學動力學和滲透壓定律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荷蘭科學家範託霍夫。
  • 又一諾獎得主被質疑十多篇論文P圖、一圖多用
    Semenza)三人,因「在理解細胞感知和適應氧氣變化機制中的貢獻」而獲獎。然而,僅僅幾天之後,與格雷格·塞門扎一起獲獎的彼得·拉特克利夫( Peter J. Ratcliffe)也被人在Pubpeer指出存在論文圖片問題。
  • 猜猜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平均年齡是多少?屬於我們的時間好像不多了
    本文沒有太多廢話,都是關於數據的乾貨,包括可視化圖和代碼,諾貝爾獎就不用介紹了,如果有需要詳細了解,可以百度百科自取。數據源不需要大動幹戈的收集,諾貝爾獎組織的網站實際上有一個頁面列出了獲獎者及其年齡,所以搜索數據並不需要太多時間和精力,官網已經幫你準備好了。
  • 「X光與基督之光」 紀念首屆諾貝爾獎得主倫琴誕辰167周年
    他於1985年發現「X射線」,並於1901年因此成為第一屆諾貝爾獎得主;作為科學家的他,還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而「X射線」的名字也來源於他虔誠的信仰。1895年11月8日,時任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校長的倫琴在進行陰極射線的實驗時,發現一種尚未為人所知的新射線,即為後來人們廣泛使用的X射線。
  • 2015諾貝爾獎將出爐:盤點歷史「奇葩」諾獎得主
    中新網10月5日電 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即將出爐,幾乎每年的諾獎都會傳來一些趣聞軼事,下面就帶大家來回顧一下歷史上那些諾獎之「最」。  最令人遺憾的諾獎得主  拉爾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統研究領域的貢獻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醫學獎,但是讓頒獎委員會感到尷尬的是頒獎電話怎麼打也打不通。
  • 日本那些任性的諾貝爾獎得主
    這些年日本拿了不少諾貝爾獎,包括加入了美國國籍的兩位在內,日本人已經有了25名諾獎得主,而且獲獎的工作全是在日本國內進行的。2013年開始連續三年都獲獎,這個醫學生理學獎也已經是第四回了,結果到現在搞得弄來了諾貝爾獎也就是一個新聞,但不是什麼大新聞的古怪局面。
  • 諾貝爾獎趣知識;美國是獲獎人數最多的國家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科學家是對人類貢獻最大的一群人,沒有之一。 一,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諾貝爾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895年創立的獎項。在世界範圍內,諾貝爾獎通常被認為是所頒獎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
  • 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及其妻子遭遇車禍身亡
    圖為2002年3月24日 ,加利福尼亞,諾貝爾獎獲得者約翰·福布斯·納什攜妻子出席第74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洛杉磯。 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及其妻子遭遇車禍身亡據外媒24日報導,美國著名數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和他的夫人23日遭遇車禍去世。
  • 2020諾獎誕生最大懸疑:基因編輯技術獲獎,張鋒錯失
    1906 年,皮埃爾去世,居裡夫人繼續他們的研究,並在 1911 年成為首位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居裡夫人組織了移動的 X 射線小組救護傷員。居裡夫人的女兒伊雷娜和她的丈夫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後來也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 2016諾貝爾獎得主及獲獎原因一覽
    2016年諾貝爾獎揭曉儀式於10月3日起陸續舉行10月13日揭曉了最後一位得主鮑勃·迪倫今日已正式落下帷幕
  • 記者採訪30位諾貝爾獎得主 中國科學家如是說
    ■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了X光發現者倫琴,他的發現讓人類醫學在20世紀發生重大變革。  ■2001年,諾貝爾獎走過一個世紀。  曾兩次參與諾貝爾頒獎活動的中科院趙忠賢院士說:100年來的諾貝爾科學獎獲獎名錄,從某種角度可以說是20世紀科學發展歷程的縮影。
  • 諾貝爾獎十大年輕得主:獲獎者保持頭銜最長達 99 年
    讓我們來看看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年輕的10位得主(以下是以獲獎者獲獎時的年齡進行排名):1、馬拉拉·尤薩夫扎伊(Malala Yousafzai),17歲馬拉拉伊是當前世界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主,2014年,年僅17歲的她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她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區,因為強烈反對壓制女童而被塔利班分子槍擊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