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領域交叉的高能學科,你應該全面了解下人機互動

2020-12-02 棕櫚大道留學

「交互」,一個讓很多人聽起來覺得高大上又遙不可及的學科,正在慢慢進入我們的生活。

但你知道嗎?從國外的Siri、Amazon Echo Alexa、Google Home到國內的天貓精靈、小愛同學……這些通過語音控制來完成任務的全新的應用領域, 是聽覺層面的人機互動。

深入了解了HCI後,你會發現HCI是一門交叉學科,涵蓋了藝術,設計,計算機,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個領域,申請者背景多元, 在申請提交中大部分院校需要提供作品集。

HCI 核心概念是什麼?就業前景如何?如何準備申請?

一起來和harper深入了解一下~

人機互動 HCI

人機互動(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主要研究計算機技術的設計和使用,重點是人(用戶)與計算機之間的交互關係。HCI 領域的研究人員觀察了人類與計算機交互的方式,並設計了使人類以新穎方式與計算機交互的技術。作為研究領域,人機互動位於計算機科學,行為科學,設計,商業,媒體研究和其他幾個研究領域的交匯處。

計算機器協會(ACM)將人機互動定義為「與人用交互計算系統的設計,評估和實現以及有關其周圍主要現象的研究有關的學科。」 HCI 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用戶滿意度(或稱為最終用戶計算滿意度)。

由於人機互動研究的是人與機器之間的通信,它汲取了機器和人方面的支持知識。在機器方面,計算機圖形、 作業系統、 程式語言和開發環境中的技術是相關的;在人類方面,傳播理論,圖形和工業設計學科,語言學,社會科學,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以及諸如計算機用戶滿意度之類的人為因素都是相關的。

當然,工程和設計方法也相關。由於人機互動的多學科性質,不同背景的人為人機互動的成功做出了貢獻。HCI 有時也稱為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HMI), Man-Machine Interaction (MMI)或計算機人機互動Computer-Human Interaction(CHI)。

HCI的專業前景

據統計,截至 2020 年 4 月 6 日,美國「人機互動」類職位的平均年薪為 116,662 美元。以ZipRecruiter 的就業薪酬調查為例,人機互動工作的年薪高達 212,000 美元,中位數為143,500美元。同時,根據 ZipRecruiter 上的最新職位發布,人機互動類職位的招聘市場非常活躍。所以,對於想要往人機互動方向深造的同學,未來的就業前景是很好的,而且薪資上是非常可觀的。

美國 HCI 職位平均年薪 ZipRecruiter

其次,人機互動的就業面很廣泛。根據 Emsi 數據,截止 2017 年,UI 設計師和 UX 設計師是兩個最熱門的數字設計職業。通常人們認為,隨著蘋果的成功,在傳統觀念中注重產品的硬體和軟體的同時,也將客戶體驗度納入到產品設計研究中,HCI目前對應的熱門就業崗位就集中在了用戶體驗設計UX(User Experience Design) 。

相比較用戶界面設計UI(User Interface Design),UI重視產品本身的外觀設計或者功能, 而UX更重視的是用戶使用這個產品的體驗感。為了清晰的展示這個崗位的綜合性以及與其它相關領域的關係,可見下圖:

在美國, UX 行業是比較發達的, 所有涉及到用戶對產品體驗度的行業或者公司,都有UX職位存在的價值。特別是現在隨著網際網路公司的發展, UX 的地位越來越凸顯, 需要有具備相關知識背景和經驗的人,既能夠挖掘客戶的需求,又能夠把這些融入到產品之中。國內目前也有眾多行業領先公司非常注重用戶體驗感,比如華為、聯想、 騰訊、 阿里、 小米等等。

從 APP 各項功能的開發、 界面設計, 到硬體產品的設計等,都越來越重視 UX 專業人才,從客戶的體驗感角度出發,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按照目前的科技發展趨勢, 產品的智能化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需要懂得主流人工智慧原理和基礎算法的人才來通過產品為技術團隊提供有監督的數據支持。因此產品經理也是 HCI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在目前人工智慧日趨火熱並且逐漸成為各大應用的核心技術的潮流下, 不懂技術的產品經理或者互動設計師可能將逐漸被拋棄並無緣高端職位的競爭。掌握智能人機互動理論設計、 用戶交互界面/原型設計、以及基礎算法等幾個方面, 已經是 AI 方向產品經理的必備素質。

還有一種就業也是大部分 HCI 畢業生的選擇——人機互動工程師,這是不同於互動設計師和產品經理的職位方向,要求任職者擁有更高的技術和知識背景,參與到整個產品的開發與設計過程中,要求熟悉 Codesys、 C 語言、 AS 程式語言、 C++等程式語言及 Photoshop, Flash、QT 等軟體應用,這一路徑針對本科為技術方向背景、研究生 HCI 背景的申請者來說,是非常匹配的選擇。

HCI主要學什麼

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 HCI 的幾大重點學習方向,我們以卡內基梅隆大學(CMU) Master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項目 3 大核心課程為例,為同學們提供人機互動專業的選課參考, 幫助同學們準確對應將來的就業出口。

01

Interaction Design Studio 1

此課程向學生介紹設計思想和互動設計的基本實踐。它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過程,包括研究,概念生成,原型設計和完善。學生必須以個人和小組的形式有效地工作,以設計移動信息系統和其他交互體驗。分配在三個級別上進行設計:特定的用戶交互,使用環境和更大的系統。學生將熟悉設計方法,例如草圖繪製,情節提要,線框,原型製作等。不需要編碼技能。本課程是繼續修讀 Interaction Design Studio 2 的前提。這一實踐性課程為希望將來從事產品經理的同學打下人機互動理論、方法論和設計實踐能力基礎。

02

Interaction Design Studio 2

此課程延續 Interaction Design Studio 1 的體系,學生將他們學到的關於設計思維和方法的知識作為課程作業的起點。學生將在團隊中進行遊擊研究,綜合數據,並在設計移動服務和其他智能系統時考慮多個利益相關者的需求。設計概念超越了用戶界面,還包括傳感器,控制項和無處不在的計算。重點放在學生的想法的質量以及他們將其設計概念轉化為形式的能力上。課程明確表示通過完成並展示學生的工作,學生將獲得與專業 UX 設計實踐相關的技能。

03

Programming Usable Interfaces(PUI)

此課程結合了講座,密集的編程實驗室和設計工作室。它適用於那些希望在工作原型中表達他們的互動想法的人。課程將涵蓋人機互動/界面設計,迭代設計,輸入/輸出技術,如何設計和評估界面以及研究將來會影響用戶界面的主題的重要性。這一課程編程技能的學習強度較大, 為有志於從事人機互動工程師的同學提供技術上的訓練。

哪些項目比較給力

0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大學

人機互動專業排名世界頂尖, 2020 最新計算機科學與信息系統類專業排名世界第一。

02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卡內基梅隆大學

人機互動專業開創者,計算機學院享譽全球。

03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華盛頓大學

世界著名的頂尖研究型大學, 校友創作出無數造福全人類的重大發明,開發了計算機DOS 作業系統等。

04

New York University

紐約大學

世界最頂尖私立名校之一, ITP 項目在交互領域久負盛名。

05

School of Visual Arts

紐約視覺藝術學院

美國老牌藝術學院, 受美國獨立藝術設計學院協會認證, 紐約近一半藝術家和設計師母校。

圖源 網絡

06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劍橋大學

世界頂級公立研究型大學,全英第一人機互動專業。

07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倫敦大學學院

英國 G5 超級精英大學, 人機互動專業享譽全球。

08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雪梨大學

全球頂尖研究型大學, 南半球互動設計專業牛校。

09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新加坡國立大學

亞洲頂尖院校, 新加坡人機互動專業第一牛校。

10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香港理工大學

世界百強名校, 全港頂級互動設計學院。

圖源 網絡

如何申請

01語言

託福 100+;雅思 7+ (個別院校有單項要求, e.g. CMU, Master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要求託福各單項 25+, 雅思 8.5+, 單項 8.0+)

02GRE

部分綜合性院校需要提交 GRE,建議 GRE 320+

03專業背景

GPA:3.0+/4.0

專業背景:無硬性專業背景要求,需展示出設計、心理學、計算機等相關能力及經歷;

計算機科學方向下的 HCI 項目需要具備計算機等相關專業背景。

04文書

PS, CV,推薦信

05作品集

項目數量:4-6 個 projects

作品集提交形式:PDF(20-25 頁)或 URL 網址

作品集製作重點:並不局限於審美/設計思維,更重要的是掌握一套人機互動領域的科學方法, 申請者的思維展現大於作品集中的的數位技術/設計技巧

Video Essay

1-2 mins 視頻(e.g. CMU Master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重點評估學生的Communication and Presentation Skills)

圖源 網絡

HCI申請Q&A

○ HCI 申請, 哪些院校需要作品集,哪些院校不需要?

大部分綜合性院校 HCI 項目需要提交作品集(e.g.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Master of Science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少數綜合性院校不強制要求提交作品集(e.g.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aster of Science in Information)

藝術類院校的 HCI 及交互類項目, 作品集是必備的

○ HCI 申請, 重點考察的維度有哪些?

大部分綜合性院校都會全面考察申請者的背景,包括 GPA、本科專業背景、 GT、作品集、相關實習實踐等;但是不同的申請者背景各有側重,例如有的學生本科各項硬性條件都很優秀,有可能獲得為數不多的不需要作品集的綜合性院校錄取;而有的學生本科背景相對一般,比如雙非院校, GT 不佔優勢等,但該同學通過作品集體現了自己人機互動方面的思維認知和實踐能力,最終也可能會獲得很好錄取

在 HCI 的申請準備上,強烈建議同學們準備作品集,一方面可以提高申請競爭力,另一方面申請院校的選擇範圍會擴大很多,可以進一步精準科學的定位選校

○ HCI申請,還需要了解什麼?

關於排名:由於交叉學科的性質, 目前 HCI 這一專業方向暫無專業排名,建議同學們綜合該專業排名參考,以便更好地選校

關於項目設置:對於綜合類大學, 絕大部分 HCI 項目設置在計算機學院或信息學院下,有的學校將 HCI 作為一個單獨的碩士項目(e.g. CMU, Master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部分學校也會將其歸在其他專業如 CS 或者 IS 中的一個小方向 (e.g. Stanford University, MS Computer Science - a specialization in HCI) 在這種情況下,本科具備計算機技術相關背景是有一定優勢的,但也並非絕對;藝術類學院的 HCI 或交互類項目大部分設置在設計或傳媒學院下, 相對更側重申請者的設計背景和視覺表達能力。

-END-

相關焦點

  • 上海有機所承辦第38期交叉學科論壇「高能物質合成技術研討會」
    由中科院上海交叉學科研究中心主辦,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承辦的第38期交叉學科論壇「高能物質合成技術研討會」,於8月23日至24日在上海交叉學科研究中心和上海有機所舉行。來自南京理工大、北京理工大學、航天科技806所、航天科工46所、航天科工8610廠、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團、上海有機所等17個單位的相關領導和專家學者60餘人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 OPPO與清華大學成立未來終端技術聯合研究中心 實現多學科領域交叉...
    近日,OPPO與清華大學成立未來終端技術聯合研究中心,將圍繞人機互動技術、認知計算、計算機視覺、計算攝像學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與未來終端及可穿戴設備行業應用緊密結合,實現多學科領域的交叉融合。OPPO將與計算機系、自動化系、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軟體學院、材料學院、醫學院、美術學院等多個院系展開深入合作。
  • 新一輪科技創新加速發展,需與多學科、多領域深度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與多學科、多領域深度融合,正驅動新一輪科技創新加速發展。「當前,我們在生命科學、新能源、新材料等重要領域有革命性的突破。在信息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型技術深入應用。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將引發生產、生活和科研方式的改變。」
  • 卡內基梅隆大學互動設計專業全面解析
    互動設計專業是CMU的一門強勢學科,並且也是眾多藝術留學生的選擇。接下來,大家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卡內基梅隆大學互動設計專業的介紹吧!>計算機學院-人機互動 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的人機互動「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Institute」,簡稱HCI。
  • 韓啟德:漫談學科交叉
    上述多學科經過近40年的發展和聚焦性研究,達爾文的進化思想已經在科學界取得了幾乎一致的認同,人們對遺傳規律也有了較前更為深入的了解。但是遺傳物質基礎這個長期的瓶頸問題仍然沒有得到破解。生物學界的年輕一代不滿足前輩們基於形態、觀察、描述和歸納的研究模式。
  • 為什麼我們要尋找交叉學科的獨特投資機會?|峰瑞研究所
    這個系列的第六篇,我們想和你一起分享,從迷鹿音樂的成長與摸索中,我們所看到的在線教育領域的競爭壁壘,以及我們為什麼看好交叉學科的創新機會。不久前,米謨科技旗下教育品牌「迷鹿音樂」,宣布獲得峰瑞資本獨家數千萬 A+ 輪投資。從去年 11 月到今年夏天,迷鹿音樂每個月都實現了兩位數以上的複合增長率,收入上漲了 10 餘倍。也不完全是疫情的緣故。
  • 韓啟德:學科交叉成功的幾個要素 | 科學的擔當
    像北京大學等等一些走在前面的大學,就一直在鼓勵學科交叉研究,我們不能等待,要往前走。這裡我想特別強調一下學習科學史的重要性。 從事科學研究,一定要了解科學是什麼?科學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到今天的?自己從事的專業,研究的領域乃至正在研究的課題是如何發展而來的?
  • 學科交叉是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重要途徑
    參加這項重大研究的專家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其中包括一位生物學家、兩位物理學家、一位化學家。產生新理論是一流學科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是一流學科建設的關鍵環節,十分重要。  其二,多學科參與研究有利於產生新的知識生長點,進而推動學科發展。
  • 21世紀是生物(與其他學科交叉)的世紀
    在古代正是圍繞這一目標催生了我們在化學,物理,數學領域的發現和進步;在現代我們了解這是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以及其他所有學科交叉的共同作用-但這也不過是近50多年取得的成果而已。生物不像數理化有著機械的精確度,但生物研究的是生命,而生命經過億萬年的進化是複雜的,混亂的,不可預知的。如果我們必須將生物比喻為一臺複雜的機器,那麼我們才剛剛了解其中的幾個零件。
  • 鍾海政:弘揚延安創業精神,拓展學科交叉創新領域
    而在這一領域,活躍著一位北京理工大學的青年學者,他就是2014年「北京市科技新星」獲得者鍾海政。2010年加入北理工,7年間,他不斷發揚這所軍工院校「延安創業精神」,他和他的團隊已經成為推動量子點技術應用的弄潮兒。
  • 教育部增設「交叉學科」門類及兩個一級學科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01月14日 02 版) 本報北京1月1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今天,記者從教育部獲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發布《關於設置「交叉學科」門類、「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的通知》。
  • HCI互動設計留學-年薪百萬的交互專業有哪些學校可以申?
    不只是名校及校友 Network 的效應,HCI 和互動設計類專業的學科屬性及教學方式就決定了,在就讀過程中就可以積累出比較豐富全面的作品集,有完整的 User Research,有豐富的 Visual Design,也會有跨領域的合作經驗,這不僅決定了求職的起點,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機互動工程師、互動設計師及產品經歷的職業天花板。
  • 建立多學科和材料基因組學的交叉實驗室,合作搞材料基因組學項目
    包括新材料新結構材料新性能材料新光學材料新病理材料新材料材料基因組學,你可以了解下。三峽大學研究生院官網,裡面有詳細的專業課目材料基因組學是一個交叉學科,結合很多傳統的基礎研究,我所在的復旦大學和浙江大學這兩個老牌強校。比如,建立多學科和材料基因組學的交叉實驗室,合作搞材料基因組學項目等等。每個老師負責一個方向,搞基因組建模。實驗室涉及藥物合成、單細胞分子研究,腦研究和材料物理性能對比實驗,產能缺陷遷移研究等很多科研領域。老師最少都有三個博士點。
  • 王慶環 陳沫:學科交叉是怎樣在芝加哥大學實現的
    ,也是新發現的高產地,能促成多學科協同攻克複雜的綜合性問題,滿足國家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在學術方面,它打破以往的學科隔閡,集群式優化學術資源,搭建綜合平臺以開展多學科共同參與的科研活動,尤其聚焦於學術前沿和國家發展重大問題,有效地促進了學科的交叉與融合。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人才需求招聘啟事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人才需求招聘啟事單位介紹  高能物理研究所是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所。主要學科方向為:高能物理研究、先進加速器技術研究和先進射線技術及應用研究,併兼顧核分析技術及交叉學科研究。
  • UCSB交叉學科
    中文可以翻譯為交叉學科,跨學科專業,跨專業研究,etc (doesn't matter) (anyway).交叉學科,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是這樣:交叉學科是指不同學科之間相互融合滲透而出現的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可以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之間的交叉而形成的新興學科也可以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內部不同分支學科的交叉而形成的新興學科還可以是技術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內部不同分支學科的交叉而形成的新興學科。
  • 「智能科學與技術」交叉學科國際論壇在自動化所召開
    同時,論壇還設置了交叉學科開放課題交流環節,中科院數學院賈曉紅副教授、國科大人文學院張增一教授、北京工業大學楊劍副教授、國科大物理學院呂曉睿教授、中科院自動化所王少楠助理研究員分別就自己承擔的交叉學科開放課題進行了報告與交流。  高隨祥在致辭中肯定了人工智慧學院在牽頭開展「智能科學與技術」高精尖學科建設工作中取得的成就,表達了他對此次交叉學科國際論壇所寄予的期望。
  • 第42期上海交叉學科論壇在上海交叉學科研究中心召開
    4月27日至28日,由中國科學院上海交叉科學研究中心主辦,上海技物所所承辦的第42期交叉學科論壇「太陽能光熱技術應用的發展與玻璃產業的新機遇」在上海交叉學科研究中心召開。本次論壇由技物所陸衛研究員擔任執行主席,上海交叉學科研究中心副主任章文峻首先介紹了上海交叉學科研究中心及歷屆論壇的基本情況,武漢長利玻璃有限責任公司王桂榮總工程師、金晶集團工程玻璃事業部季亞林博士分別介紹了在宏觀調控下玻璃產業的現狀與前景和滿足高性能建築節能幕牆發展趨勢的玻璃,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的柏勝強高工和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的王少偉研究員分別介紹了溫差電池技術與市場前景、光熱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前景
  • 專家視點:多學科交叉研究是氣候變化研究必然途徑
    因此,多學科交叉研究是開展氣候變化研究和環境問題研究的必然途徑。比如,公眾對霾天氣高度關注。霾天氣絕不僅僅是環境問題,而是與全球氣候變化存在緊密關聯。在研究中,環境科學和氣候科學交織在一起。  受學科發展水平制約,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國內外在進行氣候預測時存在一個局限:把氣候系統看成是氣候自身,僅僅依據氣象要素自身的變化進行短期氣候預測,比如前蘇聯的自然天氣周期和韻律、美國的平均天氣圖方法、我國學者提出的相似性和最大最小可能性等。實際上,大氣環流本身的記憶很短(小於10天)。在這種觀念指導下,研究沒有找到核心問題。
  • 交叉學科將成第14個學科門類!關於學科如何建,來看看清華經驗
    交叉學科建設被視為「雙一流」建設的新增長點。本文以清華大學腦與智能實驗室為例,分析如何從高教管理創新層面推動交叉學科機構的落地與運轉。剛剛結束的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釋放出重磅信息,我國將新增交叉學科作為新的學科門類。也就是說,交叉學科將成為我國第14個學科門類,這距離上一次學科重大調整已過去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