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空氣裡都能「榨」出水?這個諾獎熱門候選厲害了

2020-07-24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2018年沃爾夫化學獎得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教授奧馬爾·亞基(Omar Yaghi),日前榮獲2020年英國皇家化學會頒發的「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獎」(2020 Sustainable Water Award)。

沙漠空氣裡都能「榨」出水?這個諾獎熱門候選厲害了

奧馬爾·亞基(Omar Yaghi)。圖|Facebook

獲獎原因是他和團隊「使用金屬有機框架(MOF)推動了從沙漠空氣中收集水的有效發展」。

這項研究的核心是被稱為金屬有機框架(MOF)的多孔化合物。特定設計的MOF可以吸附並冷凝空氣中的水分,即使是在乾燥的沙漠環境中也能有效工作。

沙漠空氣裡都能「榨」出水?這個諾獎熱門候選厲害了

亞基教授和研究團隊在實驗室。圖|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亞基教授呼籲未來有「個性化的水」。在他的願景中,人們可以在家裡使用太陽能驅動的水收集器,提供滿足家庭需要的水,從而擺脫對自來水管網的依賴。

1、從空氣裡「榨」水

根據這項研究成果,以MOF為核心部件的水收集器,平均每公斤MOF每天能從低溼度空氣中抽取超過1.3升水,超過維持生命所需的最低限度;在加利福尼亞莫哈韋沙漠進行的實地測試中,每公斤MOF每天產出0.7升水;即使在沙漠中最乾燥的一天,在7%的相對溼度和超過27攝氏度的溫度下,每公斤MOF每天仍能產生0.2升的水。

沙漠空氣裡都能「榨」出水?這個諾獎熱門候選厲害了

最新版本的收水機將環境空氣吹到裝有MOF的濾芯上(有機玻璃盒內可見)。MOF從乾旱的空氣中抽出水,然後通過溫和的加熱從MOF中去除。濃縮的水蒸氣通過右側的管子吹出,進入冷凝器。即使在莫哈韋沙漠這樣乾燥的地區,這一過程也能生產出可供飲用的水。圖|UC Berkeley

測試用的水收集器以太陽能電池板為動力,可以全天候工作。

「眾所周知,要想在相對溼度低於40%的空氣中冷凝水,需要將空氣冷卻到零攝氏度以下,這是不切實際的。」亞基教授說,「我們的收集器是在非常低的溼度下進行的,沒有任何其他材料可以做到這一點。

沙漠空氣裡都能「榨」出水?這個諾獎熱門候選厲害了

亞基教授研發的多孔材料。圖|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亞基創辦的公司Water Harving Inc.正在測試,並將很快推出一款微波爐大小的設備,每天可供應7至10升水,足夠滿足兩到三名成人飲用需求——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建議,成年男性和女性每天的水消耗量分別為3.7升和2.7升。

一個冰箱大小的收集器,每天將可提供200至250公升的水,足夠一個家庭飲用、烹飪和淋浴。而在未來幾年內,該公司希望能生產村莊級的收集器,每天能生產20000升水。由此,人們可以就地取水,而不需要依賴自來水管網。

「大氣的含水量幾乎與所有河流和湖泊的水量一樣多。收集這些水可以幫助乾旱的沙漠變成綠洲。」亞基說。

沙漠空氣裡都能「榨」出水?這個諾獎熱門候選厲害了

亞基教授講解多孔材料。圖|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神奇的MOF

水收集器的核心成分MOF,是由有機配體和金屬離子或團簇通過配位鍵自組裝形成的具有分子內孔隙的有機-無機雜化材料。

打個比方,就如同一個以金屬為骨架、有機材料做填充的海綿。它的多孔性非常強,一克MOF的表面積相當於一個足球場。

亞基的團隊在2014年製造了名為MOF-801、基於金屬鋯的第一代吸水材料。環境空氣中的水分子會粘附在材料的內表面上,這一過程稱為吸附作用。

MOF內部的溼度增加到即使在室溫下也會冷凝的程度,就像溼度較高時水在較冷的表面上凝結一樣。當MOF稍微加熱時,水會回流出來,可以冷凝和收集。

2019年測試的新設備,使用基於鋁的MOF-303,它能比MOF-801多容納30%的水。此外,新型號不再是被動的,而是使用太陽能電池板,驅動風扇將環境空氣吹過盒內的MOF,使MOF更多暴露在空氣中。

沙漠空氣裡都能「榨」出水?這個諾獎熱門候選厲害了

亞基教授的研究團隊展示了去年秋天在莫哈韋沙漠中從收水機收集的水。圖|UC Berkeley

用MOF填充的盒子大約10英寸(25釐米)見方,5英寸(13釐米)厚,中間有兩組通道:一組用於吸附水,另一組用於將水排出冷凝器。通過這兩處改進,新設備的效率是早期版本的10倍。

經過吸附-冷凝收集而來的水中,沒有發現金屬或有機物。

MOF的用途非常廣泛。除了收集空氣中的水分,其他類型的MOF還可以用於從煙塵中吸附二氧化碳,催化化學反應或分離加工廠的石化產品等。

3、諾貝爾獎熱門候選

亞基出生於約旦——一個80%疆域為沙漠、非常缺水的國家。目前,已有多個缺水國家對水收集器表現出濃厚興趣,希望能儘快投入實際應用。

亞基教授是「網狀化學」這一化學分支領域的開拓者。他提出「積木搭建」的方法,生產金屬有機框架(MOF)、共價有機框架(COF)和沸石亞米達唑框架(ZIF)等多孔新材料。

這些物質是迄今已知的多孔性最強的物質,可以很容易地通過化學方法進行設計和轉化,在氫和甲烷儲存、碳捕獲和轉化以及催化方面極具應用價值。

因為在網狀化學領域的開拓性貢獻,亞基教授近年來一直是諾貝爾化學獎的有力競爭者。亞基教授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獲得的科學獎項包括費薩爾國王國際科學獎(20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2017年)、BBVA基金會基礎科學知識前沿獎(2017年),沃爾夫化學獎(2018年)、埃尼能源卓越獎(2018年)、瑞典皇家科學院格雷戈裡·阿米諾夫獎(2019年)等。

參考信源:

1.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Professor Omar Yaghi,https://www.rsc.org/awards-funding/awards/2020-winners/professor-omar-yaghi/#undefined

2. Berkeley News, Water harvester makes it easy to quench your thirst in the desert,https://news.berkeley.edu/2019/08/27/water-harvester-makes-it-easy-to-quench-your-thirst-in-the-desert/

相關焦點

  • 福能達空氣制水機,打造航天級鮮榨移動水吧
    免安裝設計、空氣制水技術使福能達空氣制水機實現了不受水源和安裝條件的限制,任何使用場景都能隨時鮮榨出安全、健康的空氣水,再加上即熱定量取水和實時水質顯示等功能,是家庭、辦公室必備的鮮榨移動水吧。     3+4級過濾鮮榨純淨甘甜水     福能達空氣制水機的制水過程包含:採集空氣——空氣淨化——冷凝——水淨化——紫外殺菌——空氣飲用水,其中的專利高效改性分子篩技術和無廢水純水技術曾服務於載人航天飛船神五至神十的水淨化系統。
  • 愛因斯坦那麼厲害,為何只獲得一次諾貝爾獎?諾獎:說起來都丟人
    愛因斯坦那麼厲害,為何只獲得一次諾貝爾獎?諾獎:說起來都丟人 如今世界,一說起物理,多數人腦海中都會浮現愛因斯坦的形象,他對世界的影響是如此之大。愛因斯坦曾發表了5篇論文,幾乎每一篇都是諾貝爾獎級的成果,可為什麼諾貝爾獎只給愛因斯坦頒了一個獎,還是挑了一個最小的成就——光電效應。
  • 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名單上都有誰?真的有川普嗎?
    外界分析稱,世衛組織之所以成為今年和平獎的最大熱門,很大程度上與今年發生的新冠疫情有關,世衛組織在應對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中發揮了影響力。 但是,一些諾獎專家不以為然。在他們看來,博彩公司的賠率不足為憑,世衛組織得獎可能性不大。因為這會被解讀為一項不同尋常的政治選擇。
  • 垃圾堆裡撿來一個諾獎?寵物也能發論文?這居然都是真的
    奇特的署名方式,再加上愚人節這個特殊的日子,怎麼看都讓人覺得這是一場惡作劇,這背後到底有什麼故事?那年,還是博士生的阿爾菲剛剛用最古老的電子計算機驗證了他和導師伽莫夫提出的假說。這可不是一般的假說,它解釋了宇宙誕生之初化學元素的起源,還解決了一個困擾當時物理學界的難題——「為什麼宇宙中的氦元素那麼多」,這個成果一旦發布必然能引起學界的轟動。
  • 獨家|諾獎大猜想:夏普萊斯二拿化學獎?
    桑格爾是1958年和198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此後40年,再無科學家能在諾獎「梅開二度」。在現今曾獲得諾獎的科學家中,美國化學家巴裡·夏普萊斯(K.不到諾獎揭曉的一刻,沒有人敢拍胸脯說:我的名單一定準確,因為諾獎預測真的很難。 預測諾獎的難點之一在於:諾貝爾基金會有嚴格的規定,所有諾貝爾獎的提名信息,包括提名人和被提名人在50年都不能公開。
  • 厲害!這位中國老人不但辦了中國諾獎,還搶先給今年的諾獎頒了獎
    有一個「中國版諾貝爾獎」眼光獨到,其去年的一位獲獎者,成為今年的諾獎得主!獎項的設置,也是「呂志和獎」和諾獎之間最明顯的差別。獎金、獎項之外,「呂志和獎」的另一大特徵是,表彰對象所從事的領域,往往都需要更多普通人參與其中的。
  • 2020,諾獎將至
    而這兩點,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驗證。一般而言,從出成果到獲諾獎需要20年以上的時間,甚至更長。「因此,我覺得新冠病毒研究可能會有重大成果,也不排除新冠疫情對諾獎提名人潛意識有影響,但畢竟時間太短,無法檢驗相關成果的開創性和影響力,新冠病毒研究成果近期獲獎的可能性不大。」郭鐵成說。
  • 諾獎熱門王中林是什麼樣的科學大牛?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9月24日,全球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湯森路透,在美國發布2015年度引文桂冠獎獲獎名單,該獎項被學界譽為「諾獎風向標」。  在這項被稱為「諾貝爾獎得主預測」的獎項中,又一次出現了中國人的名字——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華裔科學家王中林。
  • 愛因斯坦有多厲害?至少七個諾獎級成就,獲獎都是諾獎的榮耀!
    愛因斯坦絕對是人類歷史中,最富天才的科學家,能與之相提並論的只有牛頓一人!如果按照成就來看,愛因斯坦至少能獲得七次諾貝爾獎,這麼輝煌的貢獻是無與倫比的。科學領域最為權威的評判,就是諾貝爾獎,愛因斯坦只獲得過一次諾獎,是在1921年因光電效應獲獎;其他貢獻沒獲獎的原因,是因為諾獎委員會無法理解相對論,其實這些都不重要了,因為給愛因斯坦頒獎,原本就是諾貝爾獎的榮耀,只是諾獎並沒有抓住這份榮耀而已。
  • 中國3大黑科技,是中國諾獎搖籃,正在悄悄向諾獎發起衝刺
    中國頭號厲害的黑科技都有哪些?這個問題我們有請下面這三位黑科技中的大神來回答!並且相比高能對撞機,這個中微子探測器是能夠快速變現的,因為在2012年的時候,這個探測器就發現了第三種中微子震蕩模式,這可是全世界高能物理學幾十年做夢都想要精確測量的值。而在此後,這個成果也入選了《科學》雜誌2012年年度十大科學突破獎。
  • 諾獎陸續揭曉,怎麼老是無緣中國?
    諾獎陸續揭曉,怎麼老是無緣中國?其實這句語法表述有誤,應該是中國怎麼總是無緣諾獎?2020年諾獎陸續公布,已經衰落幾年的美國獲獎人數又佔據多席。我就奇了怪了,咱們不是有新四大發明嗎,怎麼全部名落孫山了?
  • 靠這個讓人變聲「唐老鴨」,那要是給鱷魚吸呢?丨搞笑諾獎
    而且,今年果殼成為了Ig Nobel中國區的獨家合作夥伴,這也是搞笑諾貝爾獎首次與中國機構有正式官方合作~撒花花花花~本文是本屆搞笑諾獎的聲學獎。吸上一口氦氣,人就能給自己的聲音加上宛如唐老鴨的滑稽特效。而真正閒得蛋疼充滿好奇心的科學家顯然不會止步於此:只是人類自己玩多沒意思!為什麼不能讓鱷魚也吸一下?
  • 諾獎理財啟示錄
    這個設立最晚的第六項諾貝爾獎,雖帶了幾分「名不正言不順」的意味,卻也是諾獎之中唯一保持了五十幾次「全勤」(自獎項設立以來)的獎項,但它看起來卻似乎不是很受社會各界的歡迎。諾貝爾的曾侄孫彼得·諾貝爾,曾連續數年的多次強調,瑞典中央銀行頒獎給股市投機者,涉嫌商標侵權,完全體現不出諾獎原本「改善人類境況」的精神,拉低了該獎的格調。
  • 非洲文學家阿契貝去世 生前多次獲諾獎提名
    阿契貝生前多次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候選人,奈及利亞媒體曾經這樣評價阿契貝與諾獎的關係,「不是阿契貝需要諾貝爾獎;正相反,是諾貝爾獎需要阿契貝來證明自己。」  「在這九個村子裡,甚至在這九個村子以外,奧貢喀沃都是很有名的。」這是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高宗禹翻譯的《瓦解》中的第一句話,陳黎超愛這個開頭。而另一部她很喜歡的阿契貝的作品《神箭》的開頭她也非常欣賞——「自從他開始尋找新月的徵兆,這已經是第三個黃昏了。」對於阿契貝的作品,陳黎說:「我覺得無論什麼樣的讚美都不過分,他的確是非洲良心之音,一位了不起的作家。是我崇拜和愛慕的人。」
  • 諾獎解讀|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去年諾獎獲得者「神...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新民晚報·新民網】北京時間今天18時許,在大家焦急等待了十多分鐘後,諾獎委員會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以表彰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言」。
  • 諾獎最遺憾的華裔陪跑者
    記者丨盧伊 李鵬亮 編輯丨段文繼3名英美科學家因發現C肝病毒拿下2020年諾貝爾醫學獎,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諾獎開出第二份獲獎名單。3名分別來自德英美國的科學家,從300餘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憑藉揭示「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斬獲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諾貝爾獎今頒發 文學獎時間未定莫言「被諾獎」
    據錢江晚報報導,前天,「中國作家莫言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這一標題,再度成為各大網頁頭版專題。   其實,莫言「被諾獎」始於8月底,國外一個在線博彩公司開出諾貝爾文學獎賭盤,公布了預測獲獎名單的賠率,莫言名列榜首。隨後,微博上各種評論就出現了,比如,有人說莫言賄賂了諾獎資深評委馬悅然。
  • 成為諾獎熱門人選,培養三名院士,他25歲才讀研一
    今天開始,諾獎將陸續公布新一批獲獎者名單。在名單尚未出爐之前,我們先來聊聊一位諾獎級的科學家。在央視《開講了》的舞臺上,曾請來了世界著名的光化學科學家、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藤島昭。提起藤島昭,可能大多數人都不認識,但他卻是在光催化領域首屈一指的科學家,每年都是諾獎的熱門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