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死亡應有什麼態度

2021-01-08 雜說生活123

大千世界,萬物循環,從春生到冬藏,從黎明到日落,從草木蔥鬱到枯木凋敝,從流水淙淙到冰封雪凍,從絨絨孩童到垂垂老者,生命有其自然的新舊更迭,無人可以違扭。

生死是生命規律的必然,不管你怕不怕,願不願,接受不接受,它都會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時間來臨,我們只有敬畏,無從選擇。

那麼死亡意味著什麼?

死亡意為著天災,奉獻,恐懼,無奈,嚮往,不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註解。

比如汶川地震,防不勝防,數以萬計的死亡,是天災;在救災現場死亡的志願者、軍人,是獻身;情人之間產生矛盾自殺死亡的,是報復;癌症患者想像死亡的場景的那種痛苦而瑟瑟發抖,是恐懼;對亡故親人的思念而希望死亡後的團聚,是嚮往。

死亡其實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它不僅僅是呼吸心跳的停止、生命體徵的喪失,還是巨大的心理困境、人性的困境和倫理困境。

心理學家歐文亞隆在《直視驕陽》中說,對死亡的焦慮伴隨著我們整個人生。他認為,許多人所患的焦慮、抑鬱等症狀,皆是由死亡恐懼所引發。

一位嚴重鼻炎患者,常常在睡夢中感到窒息而醒來,他擔心某天自己窒息時醒不過來就會這樣死去。於是,夜裡他保持著高度的覺察狀態,不敢睡熟,非常痛苦。

一位同事,在理髮店刮鬍須刮破了一點皮膚,他擔心可能感染愛滋病;家中裝修貼了壁紙,他擔心會有汙染,怕家人得白血病,將房子空置了一年半仍不敢入住。他非常焦慮,處處小心。

一位獨居的老人非要讓海外的孩子把他送到養老院,因為害怕獨自在家生病或受傷,沒有人發現而沉默地死在家裡。

……

死亡焦慮無處不在,人們擔心死亡帶來的痛苦,擔心萬事成空的悲哀。

人生,就是一場走向死亡的過程,每個人都希望這個過程要漫長一些,少一些痛苦,少一些孤獨。

只有明白了死亡,看淡了得失,我們才能獲得內心真正的自由,好好享受生活,享受美好。

相關焦點

  • 學佛人面對現前瘟疫應有的態度
    十法界依正莊嚴這些現象,現象是什麼?實在說,就是因緣果報的相續相,這在講席前面講過很多。所以佛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迷惑顛倒,天天造作罪業,果報現前,他恐怖了,恐怖不能解決問題,還是要受。菩薩聰明有智慧,知道果報可畏,起心動念不造惡因,所以他就不受果報,這才是個聰明人。所以這一句用意很深。
  • 如何修煉面對死亡的態度,形成恰當的生死觀
    墓志銘遊戲和模擬喪禮活動一樣,都是為了幫助大家直面死亡、思考生命的終極意義、最終能夠帶著清醒的自我覺察更好地活在當下。就像電影《阿甘正傳》裡、阿甘媽媽臨終前說的:「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們註定要做的事。」可是,過往的教育卻很少涉及這個人人都將面對的重大課題,於是,死亡便成了人的終極焦慮來源。一方面,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現實壓力和困擾背後,隱藏著的是死亡焦慮。
  • 面對死亡的態度,決定了我們怎樣活好這一生
    我們面對死亡的態度,決定了我們怎樣活好這一生。在我們的傳統思維習慣當中,死亡,我們是儘量避而不談的話題。可是,不談死亡,難道死亡就不會來臨嗎?不談死亡,人就不會死嗎?那麼人們為什麼極力去迴避這個話題呢?根本原因,其實是我們對死亡的恐懼,害怕死亡的未知。
  • 影后鮑起靜邁向70歲不言休 以樂觀態度面對死亡
    影后鮑起靜邁向70歲不言休 以樂觀態度面對死亡 時間:2018.11.15 來源:新浪娛樂 分享到:
  • Ella盼通過安樂死條款:用正確的態度面對死亡
    網易娛樂6月9日報導據臺灣媒體報導,藝人Ella出席牙膏品牌活動,頂著豔陽稱職擔任代言人,對於任何話題來者不拒,相當友善,而她被問到關於「傅達仁安樂死」一事,為人母的Ella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面對這議題要正視它,因為意外跟明天誰先來不知道
  • 面對死亡,逃避或恐懼是無效的,最好的辦法是:向死而生!
    有些人歌頌生命,有些人歌頌死亡,比如詩人狄金森、作家莫迪亞諾、《少女與死亡》的作者圖尼埃爾,以及昆丁·塔倫蒂諾的暴力美學電影。不僅西方如此,東方亦如此。對於死亡,孔子認為先把勝過好,然後才是死,所以他說「未知生焉知死」。
  •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待死亡的態度!
    人死之後會變成什麼?我們都聽說過很多鬼魂附體的故事,我的一個同事的嶽母身體一向都很弱,常常被死去多年的小叔子的鬼魂附體,那時她的表情突然變得古怪,說話聲音也變成男人,說話內容非常有條理,非常合邏輯,奇怪的是連他死後的事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有時候站在大門外不進院子,家人問她為什麼?
  • 生活應有的態度是什麼?劉慈欣的《三體3:死神永生》給你答案
    逃了出來,在浩瀚的宇宙中飄蕩,此時的雲天明再一次給了她一個驚喜,給她送了一個小宇宙,面對歸零者文明的號召,程心走出了小宇宙,回歸大宇宙,宇宙爆炸重啟,一切歸於寂默。我們從後面的小說情節可知,這種做法是對的,就如史蒂芬孫霍金說的:「人類文明也可能就是其他外星文明指甲蓋上的灰塵」,人類文明被歌者文明用低端的二向箔進行了摧毀,三體文明把人類稱之為蟲子,螞蟻面對我們強大的人類的時候,何嘗不是這樣的感覺呢?
  • 如何面對死亡呢?
    最近和朋友討論死亡這個話題,有一些自己的見解分享給大家。但我的這篇分享是基於我的角度出發,不見得適合所有人!關於來生。我個人認為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考慮來生的問題,因為即使有來生,那來生的那個你也有可能是一個新的個體。就好像永遠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是一樣的道理。
  • Ella:"用正確的態度面對死亡",安樂死到底是對是錯
    近日「傅達仁安樂死」一事在網絡上可謂是掀起了巨大的爭議,但是很多人還是稱讚,十分佩服傅達仁面對死亡居然這麼的坦然。就在昨天Ella參加某個活動的時候,當天的她看上去心情十分的好,不論記者們提出什麼問題她都會一個一個的去回答。被問到「傅達仁安樂死」一事她怎麼看。
  • 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死亡?-虎嗅網
    我們是否思考過一個問題,死亡到底是什麼?僅僅在兩代人之前,死亡對大多數人意味著:躺在自己家中,慢慢逝去。一般情況下,死亡原因不明,只是被描述成「他活到歲數了」。而今天,大多數現代人會死在醫院。「死亡」已經變成一種決定,即一個人應該什麼時候死亡和應該以什麼認定一個人死亡。ICU正在成為新的生死之門,對患者家屬來說,明知道無望,但依舊要把患者送入其中,就會在道德上得到安慰,這意味著「我們盡力了」。然後,前文提到的那些與錢有關的漫長流程,就開始不容置疑地運轉起來。
  • 美退出《開放天空條約》 外交部:動輒退約不是大國應有的態度
    動輒退約不是一個大國應有的態度和做法。  會上,有記者提問:22日,美國務院發表聲明,宣布美國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表示,中方對美方不顧國際社會反對,執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深表遺憾。美國此舉損害相關國家間的軍事互信和透明,不利於維護有關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對國際軍控與裁軍進程也將產生消極影響。
  • 如何正確面對死亡和輪迴
    對每一個人來說,死亡是每個人不願意面對卻又必須面對的現實。在普通人眼裡,死亡是一個黑暗的未知區域,充滿了絕望、神秘、痛苦與哀傷。
  • TEAM DYNAMICS - Pro Race,競技輪轂應有的態度
    原輪轂的樣子:TeamDynamicsPRORACELT再來看看是車是什麼樣子:是的,車子就是一臺CTCC中國房車錦標賽九冠王 — 福特福克斯賽車。這就是Pro Race ,作為競技輪轂應有的態度!它是BTCC賽事的一部分,是賽事一個技術標準,從BTCC官網上可以獲悉,相關內容如下圖,
  • 遺願清單,一部講述如何面對死亡的電影
    在相處的時間中愛德華對於錢伯斯對於家人溫暖的態度跟對於死亡的樂觀頗為欣賞,對於這位與他一樣徘徊在生死邊緣的室友愛德華有了同病相憐的感受,一個想要幫助錢伯斯實現心願的想法逐漸在心中形成。在一次實驗之後,醫生對於兩人的身體情況判斷兩人已經時日無多,擺在兩人面前的就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就是選擇參加最新的醫學實驗治療方法最後一搏,要麼就是選擇在最後的時間中體面地去面對死亡。
  • 丁肇中:以科學的態度面對一切
    他直爽而求實的風格,謙遜而誠懇的態度,幽默的回答,給在場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小時候對念書沒興趣丁肇中因發現J粒子,1976年成為繼楊振寧和李政道之後第三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人科學家。家長們希望他談談如何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回答說,我沒有資格談這些,因為各國的情況不同。
  • 如何面對親人的死亡?
    死亡,自古以來是一個沉重的話題。而若是親人的意外死亡,更是雪上加霜,很多人一時無法從中走出來。面對至愛的親人,我們渴望和他永遠在一起,渴望與他同甘共苦。但是,如果這個人突然去世或即將離開,我們怎麼辦?要如何面對親人的死亡?
  • 保持一顆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
    當然無論你的環境和能力的差異再大,都避免不了擁有煩惱或者其他的負能量,要學會拋棄那些負能量,保持一顆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生活。態度決定一切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有的時候人們就是想不透徹,開開心心是一天,憂愁鬱悶是一天,那為何不開開心心的過好每一天,保持一顆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去面對人生,而要把自己擺在一個充滿負能量的位置當中呢?
  • 在儒學系統中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死亡?
    01人遲早要面對的問題是什麼?周敦頤的《太極圖說》與張載的《西銘》都很好地用儒家立場解釋了宇宙生成,並且將這樣的大概念引申入了道德與政治體系中,但似乎還有一個問題是我們沒有提及到的:人的生死。所以我們活著的時候應該順著天理去做事情,這就是在孝順天父地母,死亡同樣也是順應天理的事情,所以我們應該用安詳的態度去面對死亡,回歸到父母的懷抱。在張載的世界裡,順應天理做事情,就是所謂的「仁」,朱熹對此還有一番解釋說:「天地對人與父母對子女是一樣的,所以君子侍奉天地,像周公那麼有權有勢的人也不至於驕縱,像顏回那麼窮的人每天也很開心,這就和侍奉父母的態度是一樣的。
  • 用正確的態度對待死亡
    死亡,意味著什麼?是結束?是解脫?是懷念?是撕心裂肺?還是劇終人散呢?生離死別,世人無法掌控的事實,我們沒法確定何時的來到這個世界,也無法確定何時會離開這世界。日復一日,周而復始,可事實的真相終歸得有面對正視的一天,逃避不了。隨之就是更加強烈的念頭出現——自殺輕生,自殺,困難嗎?不難!只要從高樓層縱身一躍,只要一次過量的安眠藥,只要一根繩子以及一個高處的牢靠點,只要一把刀以及劃破自己大動脈的勇氣……生命就就此結束了!然而,就真的解放了嗎?就真的釋懷了嗎?就真的不用去面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