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雙語工作坊 |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13章 問道宿命 (2)

2021-01-12 佛教在線

The Sutra of Forty-two Chapters - 13 (2)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13章(2)

後漢 西域沙門迦葉摩騰 竺法蘭 同譯

Translated jointly by Indian Sramana Kasyapa Matanga and Dharmaraksa in the Later Han Dynasty


法師講解  第42秒開始   單詞 第3分鐘36秒開始


第13章 問道宿命

Queries on Gaining the Wisdom of Past Lives


沙門問佛。以何因緣得知宿命。會其至道。

A monk asked the Buddha: "Under what conditions is it possible to come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past and to understand the most supreme Way?"


佛言。淨心守志。可會至道。

The Buddha said: "Those who are pure in heart and single in purpose ar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most supreme Way.


譬如磨鏡。垢去明存。斷欲無求。當得宿命

It is like polishing a mirror, which becomes bright when the dust is removed. 

Remove your passions, and have no hankering, and the past will be revealed unto you."


英文版經文轉載自 菩提字幕屋,英譯者 D.T. Suzuki

English  version sourced from Bodhi Fansubs, translated by D.T. Suzuki                          



法師講解:問道宿命(2)

Commentary: Queries on gaining the wisdom of past lives (2)


In the six realms of existence, supernatural power is really nothing uncommon. Basically the Buddha had disallowed his disciples to demonstrate supernatural power because the pursuit of it will only nourish people’s desires of greed, hatred and ignorance, which are against the spirit of Buddhism. When our mind becomes pure, supernatural power will manifest naturally, so any purposeful pursuit of it is unnecessary indeed. Apart from the wisdom of complete extinction of afflictions, all other supernatural powers are of no help in liberation. 

在六道中,神通並不是什麼稀有的東西,佛陀基本上是禁止弟子示現神通的,因為追求神通只會助長人們的貪嗔痴,這是與佛法精神相違背的。當我們的心境清淨,神通就自然會顯現出來,實在無須特意追求,況且除了漏盡通外,其他神通根本不能讓我們解脫。


In addition, supernatural power is no match for karma. Venerable Master Moggallana, rated number one in supernatural power, is a well known example in this respect. During the lifetime of Sakyamuni Buddha, the troops of Kosala wanted to attack the Sakya clan of Kapilavastu. Moggallana tried to save the people of the Sakya clan with supernatural power by hiding them in his alms bowl and raising them to the sky. After the battle Moggallana fetched the alms bowl only to discover that the Sakya people had been turned into bloody water; supernatural power had failed to save them. As for the cause of such karma, once in a past life there was a pond in a certain village. One day the villagers caught all the fishes in the pond and ate them. In this life, the fishes became the soldiers of Kosala whereas the villagers became the Sakya clan to redeem the debts of karma. It follows that supernatural power cannot violate the laws of karma. 

另外,神通力是不敵因果業力的,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就是個很著名的例子。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憍薩羅國的軍隊要攻打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目犍連為解救釋迦族人用神通把他們收於缽中並升到天上,戰亂過後目犍連把缽取回,但見釋迦族人已經化為血水了,神通並沒法解救他們。原因是在過去生有一條村落, 當中有一個池塘,有一天村民把池塘裡的魚全部撈出吃掉。到這一生,那些魚轉生為琉璃國的軍人,而那些村民卻轉生為釋迦族人償還業債, 可見神通是不能違背因果定律的。


Moreover, some diligent heretics might also be able to demonstrate supernatural power. If they were to use supernatural power to relieve people as well, in which case people would not be abl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truthful way and the heretical way. The use of supernatural power would only arouse people’s desires that such power could fulfil, and thus would become an obstacle against cultivation. Even if it was used, it would just serve as an expedient measure because ultimately Buddhism is meant to use wisdom to relieve people. In order to draw a distinction between Buddhists and heretics, the Buddha disallowed his disciples to demonstrate supernatural power except for compassion reasons on very limited occasions.

再者,一些有修行的外道也可以有神通,如果大家都利用神通度化他人的話,那人們就無法區分正道與外道了,而且這樣只會勾起神通所能滿足的貪慾,神通反而會成為修行的障礙。就算用的話,也只能是權宜之計,最終必須以佛法的智慧來度人。所以為了與外道劃清界限,除了極少數出於慈悲心的例子外,佛陀一般是不允許弟子們示現神通。


講解 | 釋宏添   北京天開寺

By Bhiksu Hong Tian,  Tiankai Temple

 

 

 

相關焦點

  • 佛說:未來世中有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所受福利,不可為喻
    精進對說法不疲倦,禪定不錯過說法的機緣,智慧於佛法不顛倒,此三度屬於法布施。所以我們修行要通過布施攝六度,再使六度攝萬行。用布施成就萬行之法菩薩就是在「因」中修萬行,果中成其萬德,所以說布施是成佛之因。布施要校量,為什麼要校量呢?因為布施屬法。達摩祖師說:『性境之理,目之為法。』
  • 每日一佛 | 八十八佛之四十二:南無法勝王佛!
    至誠禮拜八十八佛,最為殊勝,最為簡便,亦最常用,極易感應,得見瑞相,身心輕安,足以證明,罪滅障除,堪可進功,修行辦道。八十八佛之四十二:南無法勝王佛!南無法勝王佛!(圓佛如來,三界法王) 南無法勝王佛,能解除「疹痘、赤紅、西隱蛇皮之厄」法勝,宣法殊勝也。此法為圓解如來之法,妙用於三界,故稱法勝王佛。故行人皈依(歸投依靠)法勝王佛,乃圓滿佛如來,於三界中,號稱法王。又南無法勝王佛,能解除「疹痘、赤紅、西隱蛇皮之厄」。
  • 【第五講】吐火羅文-佛的勝利
    這一直有一種說法,說有一部分印度佛經是經過海路從南邊進來,還有一部分佛經就是沒有停留,就是我們說從印度直接進來,沒有停留。  如果佛經從印度傳來,中間沒有停留的話,這就涉及到佛教理論上另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這本《四十二章經》——就是中國最早的佛經《四十二章經》到底是印度的,還是在西域成書的,或者是,就是,它背後隱含的意思是這本《四十二章經》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 相忘集 學習筆記-117-【佛教十五題】-11-【第五講】吐火羅文-佛的勝利
    這,一直有一種說法,說有一部分印度佛經是經過海路,從南邊進來;還有一部分佛經就是沒有停留,就是說,從印度直接進來,沒有停留。如果佛經從印度傳來,中間沒有停留的話,這就涉及到佛教理論上另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這本《四十二章經》——就是中國最早的佛經《四十二章經》到底是印度的?還是在西域成書的?或者是,即,他背後的隱含的意思是——這本《四十二章經》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 佛法:佛所說的宇宙範圍有多大?
    佛法也說人生觀和宇宙觀,人生觀是指人的正報,這個正報身會有許多的煩惱,煩惱來自人所造的業,這些業是苦因,也是人被束縛的工具,不同的造作生起不同的業,這個業使眾生當前所受的苦,不同的分別業帶來的三苦,八苦,讓眾生在苦中不自由,無法自己做主,不同的正報身帶來不平等的地方。
  • 第七章(四):人類的出路是向星際還是向心靈穿越?
    而這恰恰是佛法早已給出的答案!在《華嚴經》的「世界成就品第四」中,普賢菩薩明確地告訴法會中的大眾:諸佛子,世界海有十種事,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已說現說當說。何者為十?所謂世界海起具因緣,世界海所依住,世界海形狀,世界海體性,世界海莊嚴,世界海清淨,世界海佛出興,世界海劫住,世界海劫轉變差別,世界海無差別門。諸佛子,略說世界海有此十事,若廣說者,與世界海微塵數等。
  • 佛陀預言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最後只剩一句話,聽到的人還可得渡
    《佛說四十二章經》第三十六章:「佛言:人離惡道,得為人難;既得為人,去女即男難;既得為男,六根完具難。(人生難得)六根既具,生中國難;既生中國,值佛世難。(中國難生)既值佛世,遇道者難;既得遇道,興信心難;既興信心,發菩提心難;既發菩提心,無修無證難」。
  • 奇蹟暖暖第2卷第5章新套裝有哪些內容 第2卷第5章什麼時候出/更新...
    更新時間許多玩家都很想知道奇蹟暖暖第2卷第5章新套裝有哪些內容,所以下面就來為各位介紹第2卷第5章什麼時候出/更新時間一覽,希望幫到各位。奇蹟暖暖第2卷第5章即將更新,推出新套裝。奇蹟暖暖第2卷第5章新套裝有哪些?奇蹟暖暖第2卷第5章什麼時候出?小編分享下奇蹟暖暖第2卷第5章新套裝,奇蹟暖暖第2卷第5章上線時間。
  • 《道德經》問答第9章-揭示老子文章的出處
    把寫作體系和簡本結合在一起,本章每句文字的出處便自然顯現出來了。文 | 楊吉德第九章簡本:之而浧之,不不若已。湍而群之,不可長保也。金玉浧室,莫能守也。《道德經》是對《周易》卦的闡發,《周易》卦的主題就是《道德經》對應章節的主題,也就是說,每個章節的主題是在寫文字之前就確定了。《周易》前八個卦的順序:乾、坤、屯、蒙、需、訟、師、比,《道德經》第七章對應蒙卦,「蒙」就是第七章的主題;第八章對應需卦,「需」就是第八章的主題;第九章對應訟卦,「訟」就是第九章的主題。主題是預先設定好的,所要做的是如何用文字來體現這些主題。
  • 佛說金剛經白話文
    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須菩提對佛說:世尊!可有眾生,得到聽聞這種的言說和章句,能生出真正的信心嗎?佛告訴須菩提:不要這樣說。如來圓寂以後,最後五百年,有持戒律修行福報的,對於這樣的言說和章句能生出信心,以這部經當作真實的道理,應當知道這個人不是在一位佛二位佛三四五位佛的地方種了善根,已經在無量千萬佛的地方種了很多的善根,聽到這樣的言說和章句,甚至只生出一個念頭的清淨信心的,須菩提!如來都知道都看得到,這些眾生都得到這樣無量無邊的福報功德。因為什麼緣故呢?
  • 扒了50條佛沒說過的「佛說」後,我們總結出5個分辨方法!
    「佛說體」    若非如此  它們也不會被大家轉發、傳播  佛法中的「三法印」  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可以作為鑑別真假佛法的標準  結合上面的50句「佛說」  我們也可進一步  總結出一些辨別方法
  • 佛說:學佛人須知佛法中這八種德行!
    有人說是學佛的智慧,有人說要學佛的慈悲。這是一個很大議題,古往今來還沒有一個統一答案,七葉君同樣答不上來。不過,佛法中有這八種德行。佛說:學佛人都應該知道、且在學佛過程中貫徹這八點!據《大正藏·法海經》記載:有一次,佛對上首弟子、神通第一尊者大目犍連說:「吾自今後,不復說戒。汝等可自共說戒。」
  • 《楞嚴經》邪師說如恆河沙
    (第一百四十五段)【性比丘尼,聞說偈已,成阿羅漢。無量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難整衣服,於大眾中,合掌頂禮,心跡圓明,悲欣交集,欲益未來諸眾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門,是中修行,得無疑惑。
  • 佛教『南懷瑾』考據佛經是書生之見,《楞嚴經》不是偽經,有一個大...
    1、請大家特別注意,我們討論修證佛法的課程,每次所引用的佛經經文,以及我所說的,都要能於心地上來體會,千萬不要變成佛經是佛經,我的話仍是我的話,自己還是自己,那樣就無多大利益了。稍稍有一點靜定功夫的人,不要說禪定,一心可以十用,甚至百用。也就是六祖所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並不困難,六根的確可以並用。不過,假如你沒有這種禪定功夫的話,還是老老實實專心地聽課。2、現在先把《楞嚴經》所列舉的修證功夫告訴大家,可以馬上著手體會。學術界的朋友們,尤其研究佛學的學者,千萬要注意,有人把《楞嚴經》、《圓覺經》、《大乘起信論》、《四十二章經》等,皆視為偽經。
  • 民法典·天天聽(第3編第25章)|「行紀合同」有哪些具體規定
    4節) |「技術諮詢合同和技術服務合同」指的是什麼,都有哪些規定民法典·天天聽(第3編第20章第3節) | 「技術轉讓合同和技術許可合同」的有關規定民法典·天天聽(第3編第20章第2節) |「技術開發合同」規定了哪些內容民法典·天天聽(第3編第20章第1節) | 「技術合同」的一般規定有哪些民法典·天天聽(第3編第19章第4節) | 「多式聯運合同
  • 道德經第七十一章
    [注釋]: 不知:應為不智,同《大順》章句。長沙帛書老子甲本關於「不知不知,病矣」句,區別於秦漢以來所有的一切版本。其他的一切版本,此句中缺少了第二個不字。這一發現,十分重要,十分關鍵,才使人們把老子的認識理論同其他的一切哲學的認識論,明確地給區別開來了。不智,是老子和《莊子》的專有哲學名詞。
  • 《佛說灌頂召五方龍王攝疫毒神咒上品經》密義疏
    在進入對具體問題的探討之前,先就經題之中幾個關鍵詞彙作一個總的解析,理清幾個概念。總析本經的經題為《佛說灌頂召五方龍王攝疫毒神咒上品經》,屬於《佛說灌頂經》的第九卷,收錄在大藏經密教部中。本經雖然後世流傳不廣,但是在唐代卻一度盛行。
  • 佛說痛苦的實質,並且教給我們方法對治
    傲慢、嫉妒、貪慾三重障影響你的生活《華嚴經》上佛說,菩薩有三重障,因為這三重障,菩薩不能向上提升境界。其實這三重障我們凡夫更甚!這三重障就是:傲慢、嫉妒和貪慾。我們學佛了,接觸到佛法就要提升我們的境界,不然的話,境界一來,一現前,煩惱習氣馬上就露出來,佛法的事,修行的事就忘得一乾二淨,就是因為這三重障在作怪。
  • 淨旻法師:論「大乘是佛說」的基本理念
    什麼是「佛說」?所謂佛說,特指釋迦本師「從得道夜至涅槃夜」一代時教中所有的聲教,亦即佛陀語業「正教輪」;同時,凡經佛陀親加印可的弟子說、仙人說、諸天說、化人說等,亦可視為「佛說」。除此之外,古今一切符合三法印標準的微妙善語,統歸「佛法」範疇,非屬「佛說」之列。故不得混亂於廣義的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