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歲月是沒有國界分別的,只有適者生存和勝者為王,看過侏羅紀公園的都知道,我們熟知的恐龍是霸王龍,但是,它們卻並沒有在我國區域內出現,不過,我國區域內也有大型的食肉恐龍,實力比不上霸王龍但也絕對不能小看了,那就是永川龍,與異特龍有親緣關係。
恐龍統治地球幾億年,最終在大約6500萬年前滅絕,其中的種類和數量數不勝數,除去已經發現的,還有很多在歷史長河中並沒有留下痕跡,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已經發現的恐龍中,出現在我國區域內的最著名的六種恐龍。
第一名、青島龍。
論名氣,青島龍絕對是我國區域內最重要的也是最獨特的恐龍,它們目前被發現生活在山東半島,頭部有一根長長的豎立的管子,遇見危險可以發出尖銳的聲音向同伴示警。
青島龍是素食恐龍,主要生存於森林邊緣地帶,以松柏樹的枝葉為食物,很難想像如此粗糙的食物它們是如何消化的,畢竟在現代地球上沒有任何動物以松柏樹葉為食物。青島龍群居生活,主要的對手就是永川龍,一種媲美霸王龍的食肉恐龍。
青島龍還有一個特殊的用處,在以前,青島有個老剃頭匠,就常備一個青島龍頭骨化石,每次要是劃破頭就劃下來一些粉末撒上止血。
第二名、永川龍
永川龍是亞洲最強大的恐龍,最早在重慶永川地區發現比較完整的化石,並命名為永川龍,永川龍體型巨大,全長可達11米,其中身體較短,頭部很大,長達一米,呈三角形,嘴裡布滿鋒利如同匕首一般的牙齒,一旦咬住獵物則再無脫身的可能。其身高接近三米,頭部完全抬起後可達五米高,視野開闊,有利於發現獵物。
其最有力的是其尾巴,尾巴很長,達六七米長,且粗大強勁有力,能支撐住身體豎立起來,腳步呈三腳趾,如同鳥類,大腿肌肉發達,說明其非常善於奔跑,有有長長的尾巴控制身體平衡和掌控方向,再加上巨大的嘴和牙齒,證明它是一個既善於伏擊又善於追逐分獵手,狩獵方式可能類似於老虎。
第三名、小盜龍
地球上發現的第一種四個羽翼的恐龍,其前爪和後腿上都覆蓋著羽毛,總共有四個翅膀,如同現代的蜻蜓一般,其體長大約一米,是最小的肉食性恐龍之一,但更加奇特的是,它的身體很小,只有如同鴿子般大小,身體大部分都是尾巴和羽毛。
小盜龍是樹綺動物,常年居住在樹上,可以在樹枝間滑翔,也可以短距離滑翔掠過水麵,主要以樹上的小型哺乳動物和湖中的魚類為食物,它的出現也為鳥類的恐龍起源學說提供了依據。
第四名、巨盜龍
巨盜龍是一種大型的鳥類恐龍,最大個體身高可達八米,也有帶著羽毛的前肢,頭部像是現今烏龜的嘴,群居動物,主要生活在內蒙古區域,其幼崽需要孵化,連續三十天後才能順利孵化。
最終滅絕原因可能是環境的變化,有發覺的化石顯示成年,巨盜龍在孵化蛋的時候被沙漠掩埋。
第五名、中華龍鳥
中華龍鳥的出現挑戰了德國始祖鳥是鳥類祖先的說法,始祖鳥目前僅在德國發現七隻,而中華龍鳥和同期發現的孔子鳥都數量眾多,且形態上已經具備了一些鳥類的特徵。
中國龍鳥雖然不會滑翔,但身上覆蓋著羽毛,嘴部已經有了鳥類扁平的特徵,不過還具有鋸齒一樣的牙齒,與其他恐龍無毛皮膚光滑的形象不同,中華龍鳥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羽毛。
第六名、華陽龍
華陽龍是劍龍的親戚,食草動物,體長四米,在恐龍裡不算大的,是肉食性恐龍的狩獵目標。
但是體型雖小,但其防禦能力可是不低,其尾部有帶刺的圓形錘頭狀武器可重擊打獵物,而其北部有一排劍狀的長達一米半的刺用於防禦,在後期的華陽龍甚至進化出了側身的刺來防禦,可見恐龍時代生存的不易。
這六種恐龍就是我國最著名的恐龍了,你了解它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