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域內最著名的六種史前恐龍?有剃頭匠用青島龍頭骨化石止血

2020-10-14 hxgk光纖塗覆

史前歲月是沒有國界分別的,只有適者生存和勝者為王,看過侏羅紀公園的都知道,我們熟知的恐龍是霸王龍,但是,它們卻並沒有在我國區域內出現,不過,我國區域內也有大型的食肉恐龍,實力比不上霸王龍但也絕對不能小看了,那就是永川龍,與異特龍有親緣關係。

恐龍統治地球幾億年,最終在大約6500萬年前滅絕,其中的種類和數量數不勝數,除去已經發現的,還有很多在歷史長河中並沒有留下痕跡,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已經發現的恐龍中,出現在我國區域內的最著名的六種恐龍。

第一名、青島龍

論名氣,青島龍絕對是我國區域內最重要的也是最獨特的恐龍,它們目前被發現生活在山東半島,頭部有一根長長的豎立的管子,遇見危險可以發出尖銳的聲音向同伴示警。

青島龍是素食恐龍,主要生存於森林邊緣地帶,以松柏樹的枝葉為食物,很難想像如此粗糙的食物它們是如何消化的,畢竟在現代地球上沒有任何動物以松柏樹葉為食物。青島龍群居生活,主要的對手就是永川龍,一種媲美霸王龍的食肉恐龍。

青島龍還有一個特殊的用處,在以前,青島有個老剃頭匠,就常備一個青島龍頭骨化石,每次要是劃破頭就劃下來一些粉末撒上止血。

第二名、永川龍

永川龍是亞洲最強大的恐龍,最早在重慶永川地區發現比較完整的化石,並命名為永川龍,永川龍體型巨大,全長可達11米,其中身體較短,頭部很大,長達一米,呈三角形,嘴裡布滿鋒利如同匕首一般的牙齒,一旦咬住獵物則再無脫身的可能。其身高接近三米,頭部完全抬起後可達五米高,視野開闊,有利於發現獵物。

其最有力的是其尾巴,尾巴很長,達六七米長,且粗大強勁有力,能支撐住身體豎立起來,腳步呈三腳趾,如同鳥類,大腿肌肉發達,說明其非常善於奔跑,有有長長的尾巴控制身體平衡和掌控方向,再加上巨大的嘴和牙齒,證明它是一個既善於伏擊又善於追逐分獵手,狩獵方式可能類似於老虎。

第三名、小盜龍

地球上發現的第一種四個羽翼的恐龍,其前爪和後腿上都覆蓋著羽毛,總共有四個翅膀,如同現代的蜻蜓一般,其體長大約一米,是最小的肉食性恐龍之一,但更加奇特的是,它的身體很小,只有如同鴿子般大小,身體大部分都是尾巴和羽毛。

小盜龍是樹綺動物,常年居住在樹上,可以在樹枝間滑翔,也可以短距離滑翔掠過水麵,主要以樹上的小型哺乳動物和湖中的魚類為食物,它的出現也為鳥類的恐龍起源學說提供了依據。

第四名、巨盜龍

巨盜龍是一種大型的鳥類恐龍,最大個體身高可達八米,也有帶著羽毛的前肢,頭部像是現今烏龜的嘴,群居動物,主要生活在內蒙古區域,其幼崽需要孵化,連續三十天後才能順利孵化。

最終滅絕原因可能是環境的變化,有發覺的化石顯示成年,巨盜龍在孵化蛋的時候被沙漠掩埋。

第五名、中華龍鳥

中華龍鳥的出現挑戰了德國始祖鳥是鳥類祖先的說法,始祖鳥目前僅在德國發現七隻,而中華龍鳥和同期發現的孔子鳥都數量眾多,且形態上已經具備了一些鳥類的特徵。

中國龍鳥雖然不會滑翔,但身上覆蓋著羽毛,嘴部已經有了鳥類扁平的特徵,不過還具有鋸齒一樣的牙齒,與其他恐龍無毛皮膚光滑的形象不同,中華龍鳥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羽毛。

第六名、華陽龍

華陽龍是劍龍的親戚,食草動物,體長四米,在恐龍裡不算大的,是肉食性恐龍的狩獵目標。

但是體型雖小,但其防禦能力可是不低,其尾部有帶刺的圓形錘頭狀武器可重擊打獵物,而其北部有一排劍狀的長達一米半的刺用於防禦,在後期的華陽龍甚至進化出了側身的刺來防禦,可見恐龍時代生存的不易。

這六種恐龍就是我國最著名的恐龍了,你了解它們嗎?

相關焦點

  • 哪些是中國著名恐龍化石?
    哪些是中國著名恐龍化石?從1902年中國第一具恐龍化石在黑龍家被發現開始,考古學家在中國的大地上已經挖掘出許多屬種的恐龍化石,中國恐龍化石中具有歷史意義和研究價值的著名恐龍化石都有哪些呢?滿洲龍中國第一龍黑龍江滿洲龍於1902年在黑龍江嘉蔭被發現,被稱為「中國第一龍」。
  • 盤點「有故事」的化石:史前巨蟒吃掉恐龍
    原標題:盤點「有故事」的化石:史前巨蟒吃掉恐龍 化石與考古學家們揮動鐵鍬曾在全球許多地方挖掘出大量罕見的珍貴化石,如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等。這些極具研究和考古價值的珍貴化石,有的是礦物化的骨頭和貝殼,有的是動物身體留下的印跡。
  • 盤點珍貴的遠古化石:史前巨蟒能吞食恐龍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2010年,化石與考古學家們揮動鐵鍬在全球許多地方挖掘出大量罕見的珍貴化石,如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等。這些極具研究和考古價值的珍貴化石,有的是礦物化的骨頭和貝殼,有的是動物身體留下的印跡。
  • 撒哈拉沙漠發現5種史前鱷魚化石
    鼠鱷的藝術想像圖。 據《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發現了1億年前生活在那裡的5種史前鱷魚化石。其中一種的牙齒就像是野豬的長牙,另一種則長著像鴨嘴的口鼻部,一些還以小恐龍為食。 據介紹,在距今大約1億年前,這些可怕的食肉動物穿梭在非洲沼澤地、湖泊,四處尋找小恐龍,並以魚、蠐螬為食。與現代鱷魚不同,史前鱷魚在陸地的活動同它們在水中一樣的敏捷。
  • 全球八大珍貴化石:史前巨蟒能吞恐龍(組圖)
    ,如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等。這些極具研究和考古價值的珍貴化石,有的是礦物化的骨頭和貝殼,有的是動物身體留下的印跡。美國《連線》雜誌近日評出了2010年公布或發現的、最著名的八大化石,這些化石帶領人們走進生機盎然的史前生命世界。1. 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
  • 科學網—蜥腳類恐龍可能長著「鳥嘴」
    4頭大象還高,比一架噴氣式飛機還重,可謂是最著名的恐龍之一。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科學家在巖石中發現了一排排孤立的蜥腳類恐龍牙齒化石,然而卻沒有任何一塊骨頭化石包裹著這些牙齒化石。這些牙齒的排列仍然很完美,就像它們生前在恐龍嘴裡時一樣。 「肯定有什麼東西把它們固定住了。」Wiersma說,「否則這些牙齒會被分散在挖掘現場的各個地方。」
  • 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原標題: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 這是保存最完好的蜘蛛化石。它來自中國,年代可追溯至1.65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這種蜘蛛學名為Eoplectreurys gertschi。
  • 6500萬年恐龍腳印化石上,發現人類腳印!難道真的存在史前文明?
    接下來,玉京和大家聊聊史前人類腳印的發現。恐龍腳印化石恐龍是已經滅絕的史前動物,世界各地經常發掘出恐龍化石。按理說,恐龍是絕對不會和人類發生交集的,畢竟恐龍滅絕在人類出現之前。但是,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的瑞拉克西河河床上,考古學家們發掘出了恐龍腳印化石。最令人詫異的是,在恐龍腳印化石旁0.45米處,竟然發現了12塊人類腳印化石。
  • 地球上這4種史前動物,比恐龍更加可怕,還好它們都成了化石
    ‍說到史前動物,很多人想到的應該都是恐龍吧,畢竟恐龍曾經稱霸了地球1.7億年,在那段時間恐龍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它是終極掠食者,並且現如今很多人對於恐龍有著一種由衷的崇拜
  • 最後一批恐龍在哪死亡?這裡出土大量恐龍化石,卻沒有恐龍蛋化石
    在我們人類文明發展起來之前,歷史遺蹟上就有很多很多的生物存在過,史前生物是我們古生物學家一直在探索的文明,要知道,通過古生物學家,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史前生物的影像,並且讓我們了解很多生物的樣子,分類,並且我們人類還給這些生物都取了名字。
  • 這6種史前動物至今存在,有3種在中國,還有一種與恐龍交手過!
    這6種史前動物至今存在,有3種在中國,還有一種與恐龍交手過!中間擁有著幾千萬年前的空白期,同時也有很多的古生物在這個過程中延續了下來,儘管和它們處於同時代的生物已經消失不見,但是它們卻在日益惡劣的地球環境當中適應了周圍環境,並且生存下來,就比如以下的這6種史前生物,其中還有三種是在中國的,一種曾經還是恐龍的最大對手。
  • 世界著名恐龍專家:雲陽普安恐龍化石至少有五類恐龍 六大特點
    記者 李裕錕 攝    華龍網6月28日10時33分訊(首席記者 黃軍 佘振芳)重慶雲陽普安鄉發現了世界級恐龍化石群。今(28)日上午,雲陽縣普安鄉恐龍化石發掘成果新聞發布會舉行,世界著名恐龍專家、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在會上表示,重慶雲陽普安恐龍化石群是一個世界級的侏羅紀恐龍化石群,是近年來在世界恐龍研究領域的一個重大發現。
  • 我國第一塊恐龍化石出土地:黑龍江邊嘉蔭國家恐龍地質公園
    在黑龍江邊,伊春市嘉蔭縣是中國第一塊恐龍化石的發現地,被譽為恐龍的故鄉。這裡有座很矮的小山,不!還是叫土丘比較合適,叫龍骨山,這裡便是中國第一塊恐龍化石的岀土地。如今這裡已建成以恐龍為主題,以恐龍化石為基礎,結合恐龍科普知識,發掘現場和聲光電控制的原始場景為一體的恐龍主題公園,並升級到國家級恐龍地質公園。1902年由原住民提供線索,俄國人在這裡發現了恐龍遺骸,並進行了發掘。用挖出來的恐龍遺骨化石,組裝成一具完整的恐龍骨架——黑龍江滿州龍骨架。這就是我國出土的第一具恐龍化石骨架,被譽為「神州第一龍」,目前這具恐龍骨架在聖彼得堡博物館內保存。
  • 存活至今的6種史前生物,它曾以恐龍為食,大熊貓是其中一個!
    存活至今的6種史前生物,有一種曾以恐龍為食,大熊貓是其中一個!地球上生命體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順利的,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地球環境的變化導致很多的生物從地球上滅絕。在6500萬年前一場全球性災難的到來,讓統治了地球1.6億年的恐龍滅絕,一直到450萬年前才出現了人類。
  • 恐龍化石發現子彈孔,是誰留下的痕跡?難道和史前人類有關?
    人類還沒有出現以前,地球被恐龍霸佔,目前人類仍然懷疑一個如此強大的地球霸主,是如何從地球上消失的呢?想要直觀的了解恐龍只能通過化石,畢竟化石是一個時代的見證品,正是考古學家在挖掘恐龍化石的過程中,竟然意外發現恐龍化石上出現了子彈孔,難道說在三疊紀時期已經有史前人類和恐龍對抗嗎?
  • 最全的恐龍圖片大全和名字 世界最大的恐龍
    是史上最龐大的肉食性動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龍,它是恐龍中生存年代最晚的種類之一,體長12~14米,最長15米。平均臀部高度3.6米,最高4.1米。平均高度5.1米,最高6米(從地面至頭部)。平均體重9噸,最重14.85噸,頭部1·55米。咬合力居陸地生物和食肉恐龍第一(咬合力可達20噸),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 廣東發現大量白堊紀時期恐龍化石 恐龍為何偏愛這裡?
    盆地水草豐美,植物和水資源都很豐富,自然吸引了當時的地球霸主——恐龍來此繁衍生息。劉建雄介紹,當時南海北部海域都是陸地,廣東境內大大小小的盆地,成了恐龍聚居的樂土。植物繁盛的盆地,因為水源充沛,最適合恐龍生活。於是,在一些比較大的盆地,如河源盆地、三水-廣州盆地、南雄盆地、羅定盆地、茂名盆地等地,恐龍生活得最滋潤。正因如此,現在省內發現的恐龍化石大部分都來自上述地方。
  • 棘鼻青島龍頭飾研究獲進展
    棘鼻青島龍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發現的第一具完整恐龍化石骨架,被稱為新中國第一龍,也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鴨嘴龍類恐龍之一,正型標本陳列在中國古動物館。這一重要恐龍化石於1951年由中科院古脊椎所楊鍾健帶領的考察隊,包括劉東生和王存義等在山東萊陽上白堊統王氏群金剛口組的陸相地層中被發現並採集(現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1號地點),是萊陽鴨嘴龍動物群的代表物種。
  • 重慶雲陽世界級恐龍化石群又有新發現 或填補演化序列空白
    雲陽微發布消息,破土而出,神秘來襲,恐龍天下,世界普安。2017年,在雲陽縣這片土地沉睡上億年後,史前動物恐龍以化石形式與世人見面,經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鑑定,雲陽縣普安鄉發現的恐龍化石群為世界級恐龍化石群。
  • 我的世界:巨型骨架是恐龍化石嗎?MC會加入史前生物更新嗎?
    「很久很久以前,Minecraft生活著一群巨大的史前生物,它們的體型比房子還要大好幾倍。彼時它們或許曾經統治整個Minecraft,但是現在也只留下一具殘缺的骨架,被埋於地底並散布在MC世界的各個角落。」這些殘存結構在《我的世界》被統稱為化石,主要由煤礦石和骨塊組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