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壽命大致是70年,那麼多的水利大壩70年以後會如何?

2020-11-23 騰訊網

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歷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當今的世界建築一般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水泥在建築行業得到廣泛的應用,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建築材料之一。水泥不僅主要應用於房屋建設當中,也經常用於各種大型工事和基礎設施的建造。眾所周知,一般房屋的所有權大致在70年左右,這不僅是國家的硬性要求,本質更是房屋建造材料局限性造成的,因為水泥的使用壽命大致在70年之內。

可是房屋建築作為一家一戶的居住場所,更新換代快是尋常之事,但一些大型混凝土工程卻是影響千家萬戶的大事,其使用期卻不能等閒視之。那麼,諸如水利大壩的大型混凝土建築70年又會如何,它們的使用壽命也和一般的房屋建築一樣嗎?

許多建築工程使用的結構一般都為鋼筋混淨土結構,但水利大壩使用的卻是密實抗凍混凝土,使用壽命比前者許多。這種結構不僅使用壽命更強,性能也更優秀,不會因為嚴寒酷暑這類極端天氣的出現導致壽命縮短,更能經受時間的考量,因此水利大壩使用的建築結構都是密實抗凍混凝土結構。據了解,理想環境下的水利大壩的使用壽命都是以百年計數,即使是在現實當中也能輕輕鬆鬆就能超過100年的使用期,超過一般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的使用年限。

值得一提的是,水利大壩使用期雖然超過一般房屋建築,但其使用壽命還有一定的波動,受環境影響大。水利大壩畢竟是長時間的大型工程,雖然本身製造的質量有所保證,但也不能對承載的巨大壓力視若等閒。水利大壩攔住大量的水流,這些水流形成的巨大壓力必然會對水利大壩的結構造成極大負擔,加上各種天氣和環境的影響,水流壓力的變化,水泥大壩的壽命就不會如理想化,使命壽命有所縮短在所難免。

況且水利大壩本身其他除混凝土結構外其他結構的維護也是很大的問題,水利大壩諸如閘門和電機等設備的使用年限不如混凝土,因此要注重維護和保養,否則即使水利大壩的結構沒問題,也會因為其他結構的問題導致本身使用性能有所變化。

相關焦點

  • 水泥壽命只有50年,那麼我們城市許多房子以後怎麼辦?
    如今,城市的建築基本是由水泥打造,但是坊間一直流傳著水泥的使用壽命只有50年說法,那麼未來的這些建築該何去何從呢? 我們擠破腦袋,花光積蓄買到的房子,在水泥使用壽命結束後,該怎麼辦呢?
  • 美國專家說三峽大壩壽命只有50年,那到期後我們應該怎麼辦?
    無論西方媒體如何詆毀,我們都應當相信,當年修建三峽大壩是我國一個無比英明的決定!但是,美國又有媒體說,三峽大壩使用的材料壽命只有50年,所以三峽大壩的使用壽命也只有50年。不用想,我們牛差的地方又是被黑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三峽大壩的使用壽命,以及真的到了試用期之後應該怎麼辦!
  • 有人說水泥壽命只有50年,壽命到期後房子該怎麼辦?
    水泥本身有保質期,但是水泥本身的壽命就不好說了。因為百年前用水泥建的房子也有屹立不倒的,豆腐渣工程一二十年也有瞬間傾覆的。所以說水泥的壽命只有50年這應該算是一個偽命題了。不過,我國對於除了重要建築物之外的其他建築物的設計使用壽命都是50年。
  • 三峽大壩變形崩潰?臺灣多名水利學者為大陸發聲:大壩超級安全
    環球網7月21日報導,今年夏天汛期來臨之後,重慶、湖北、安徽等多地出現水患,臺灣島內綠媒和民進黨趁機大肆炒作三峽大壩"變形"、"潰堤"之類的謠言,結果沒多久,就被島內專家直接打臉。臺專家:三峽大壩"超級安全"前不久,一張三峽大壩的衛星圖片在網上瘋傳,圖中的壩體出現明顯"歪斜",外界紛紛驚呼:三峽大壩"變形"了?個別臺媒與民進黨人為了博專注,也開始對長江流域的洪災誇大報導,傳播三峽大壩"潰堤"的謠言。據聯合新聞網21日報導,臺灣成功大學水利專家謝正倫教授分析指出,那張衛星圖片的解析度有問題,不能當真。
  • 揭秘|錦鯉壽命可達70年的真相!!!
    錦鯉的壽命很長,一般可達70年,據記載,日本有一尾名稱「花子」的緋鯉,出生於1751年,死於1977年共活了226年,魚體長達77
  • 三峽大壩變形了嗎?會潰壩嗎?
    那麼,三峽大壩的安全性到底如何?能否扛住超大洪水的衝擊?既然國內外均有潰壩的災難案例,那麼三峽大壩會不會潰壩呢?大壩的安全標準按抵禦「萬年一遇再加10%」的洪水而設計;大壩混凝土至少500年不會有問題「三峽壩體本身的安全性沒有任何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學與水資源學家王浩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 鷹的壽命為什麼是70年?
    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的年齡可達七十歲,要活那麼長的壽命,它在四十歲的時候必須做出艱難而重要的決定;當老鷹活到四十歲的時候,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的抓住獵物。它會用新長出來的喙,把指甲一個一個的拔掉。
  • 洪水衝擊了十幾年,三峽大壩會變形潰壩嗎?專家:只會越衝越結實
    1924年,孫中山來到廣州國立高等師範學校進行演講,當談到中國南方水資源的開發,未來工業的電力需求,以及三峽所蘊藏的巨大水利資源時,孫中山慷慨激昂。他說:「這裡的水力,可以發生三千餘萬匹馬力的電力。比現在全國所發生的的電力都要大得多,不但可以供給全國火車、電車和各種工廠之用,並且可以用來製造大宗的肥料。」他又繼續補充:「一匹馬力等於八個強壯人的力!」
  • 海關截獲日本錦鯉 壽命通常為60-70年
    海關截獲日本錦鯉 壽命通常為60-70年 中國新聞網
  • 長江洪水肆虐,三峽大壩洩洪壓力有多大?會潰壩嗎?
    那麼,三峽大壩的安全性到底如何?能否扛住超大洪水的衝擊?既然國內外均有潰壩的災難案例,那麼三峽大壩會不會潰壩呢?大壩的安全標準按抵禦「萬年一遇再加10%」的洪水而設計;大壩混凝土至少500年不會有問題「三峽壩體本身的安全性沒有任何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學與水資源學家王浩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 在長江上建大壩,中國計劃了100年,要用500年!
    也能「環球同此涼熱」「一橋飛架南北」的港珠澳大橋使「天塹變通途」「截斷巫山雲雨」的三峽大壩讓「高峽出平湖」這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中國之聲推出特別策劃《共和國超級工程》與您一起重溫共和國成立七十年來這些築基礎
  • 為什麼水泥加水就能變硬?混凝土的壽命真的只有五十年嗎?
    水泥可以說是對人類最大貢獻的發明之一。那麼為什麼水泥一加水就會神奇的變硬呢?我們先來了解這個問題。反應之後的產物會再次磨細,顆粒越細,在之後加入水時,水化反應將會越充分,那麼凝結之後的強度就會越高。那麼硬化後形成的混凝土壽命真的只有傳說中的五十年嗎?
  • 三峽大壩全線建成 長江中下遊千年一遇特大洪水可有效控制(圖)
    當中國三峽總公司總經理李永安宣布「三峽大壩全線建成」時,現場的人群爆發出一片歡呼。2309米長的巨壩如銀龍臥波,截斷巫山雲雨,徹底束住桀驁的江水。  青雲水利水電聯營公司澆築一大隊的混凝土工楊能、李光賢、魏萬河、戚文、王生貴、謝佔彪完成了最後6立方米混凝土澆築任務。最後一倉澆築量為1017立方米,建設者從5月19日凌晨4時開始施工,經過34個小時的高強度連續作業,最終把高壩完整地豎立在深山峽谷間。
  • 水泥如何建設中國?
    1878年開辦的開平礦務局(圖片來自@Wikimedia Commons)▼如果不能都做到,那麼至少要選擇其一。和洋務時代一樣,國產水泥不僅承擔著為現代化工業提供建築原料的重責,還要在一些特種應用場合與洋水泥競爭,保證建築質量的同時保護國家寶貴的外匯儲備。1963年,甘肅省最重要的水利設施劉家峽水電站開始籌建。
  • 《中國科學》《科學通報》70周年訪談
    使命歷久彌堅,同心砥礪前行,「兩刊」將以70年作為新起點,繼往開來,實現更大飛躍。 陳祖煜,出生於194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水利系,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三峽大壩到底有多堅固,飛彈打上去就像撓痒痒
    隨著科技的進步,世界上有越來越多宏偉壯觀、令人驚嘆的建築,如我國三峽大壩。三峽大壩是我國乃至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包括大壩、水電站廠房等建築物。這座全球絕無僅有的大壩高185米,蓄水高程175米,大壩全長2309.5米。
  • 三峽大壩的穩定性究竟如何?
    但本年汛期,網上又開始散播三峽大壩「變形」流言!網上部分言論還說的還井井有條,三峽大壩從來在走動,因為混凝土壩塊是一段段擺在基巖上的,受壓力和溫度作用,必然會產生分別的形變和位移三峽大壩已浮現裂縫」等等。那麼,三峽大壩的寧靜性究竟如何?能否扛住超大大水的攻擊?三峽大壩會不會潰壩呢?
  • 我眼中的新中國70年十大地標
    國家旅遊地理9月26日訊 70年不懈奮鬥,70年砥礪前行,從1949年建國至今,新中國已經走過整整70年的歷史。從貧瘠到富強,從弱小變強大,70年間,新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還記得當年天安門城樓上的開國大典嗎?還記得奧運火炬點燃星空的瞬間嗎?現在就讓我的鏡頭來展現一下新中國七十年的十大地標吧,地標記錄著新中國成長的腳步。
  • 網傳三峽大壩變形?告訴你三峽大壩有多堅固,核彈來了也不好使!
    三峽大壩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總投資金額高達954.6億人民幣。這項工程在開工之初,就已經引來了世界各國人的關注,原因是因為在中國之前,還未曾有任何一個國家打造過如此巨大的水力發電工程。畢竟1994年之前的中國科技,中國基建還未贏得世界各國的信任。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是啥?
    於是,網絡上有關「三峽大壩即將垮塌,下遊幾百萬人危在旦夕」的傳言不脛而走。特別是還有一位「旅居德國」、自稱「水利專家」的王維洛,透露說「三峽大壩是走動的,這種設計決定了三峽大壩的脆弱性」。他稱「三峽大壩的塊體與基礎並非一體,大壩的混凝土壩塊是擺在巖石上的,所以受到水壓力和溫度的影響,他會發生不同的變形和位移,也就是說大壩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