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封建主義的定義嗎?而據小編所知,封建主義有多種定義,一種以土地佔有權和人身依附關係為基礎的關於權利和義務的社會制度。一種主要指中世紀西歐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具體是指封主與封臣的關係,封主封臣各自享有的權利和義務,土地的分封制度,等級分權制度,國王抑或是中央權力勢微,傳統的法律習慣等。小編對封建主義的解釋先到這裡,今天呢小編要說的主題是封建主義的社會制度。
世襲領地和村社封建土地所有權的形成導致了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早在氏族社會和封建社會初期主要的社會組織是氏族村社,及至8世紀末起(一些地區從11世紀起)西歐出現了農村村社[法國稱「謝尼奧裡亞」,英國稱「馬諾爾」]農村村社擁有土地所有權,即經濟基礎,具有收取地租和實行超經濟強制的職能,即社會基礎。農村村社的土地一部分歸領主所有,一部分歸農民所有。領主領地包括城堡、森林和草場,根據土地的大小和肥沃程度分給農民耕種。世襲領地的經濟職能促進了勞動分工,加速生產力的發展並加劇了土地的兼併。在封建社會分裂割據時期,農村村社保障了農民經濟的穩定,領主可以保障農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封建主的經濟作用因封建社會地租形式的變化而變化。從實物地租到貨幣地租,封建主通過減少地租爭取農奴的支持經濟地位的提高促使農奴擺脫對封建主的個人依附關係。封建主的殘酷剝削導致農奴的抗議和起義。
總之,世襲領地的經濟作用與其經濟職能密切相關。隨著世襲領地作為封建社會主要經濟實體地位的確立,氏族公社逐漸消失。世襲領地為作為行政和司法機構的村社奠定了基礎,村社主要管理農奴與土地公用土地的使用和播種的次序等。村社的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封建主的經濟生活。隨著農奴經濟地位的提升和農奴個體的解放,村社重新確立了自身的政治、法律、社會職能。一些國家——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的村社具有司法和管理職能。法國的村社具有更多的政治和司法職能。中世紀城市城市在封建社會生活——經濟、政治和宗教中佔有重要地位。作為手工業和商業中心,城市具有自己的特徵,如手工作坊和商鋪向封建主繳納租金。同時,城市極大地推動了技術進步,促進了手工工場的出現。西歐城市擁有特許權和自治權,這孕育了特殊的市民階層,奠定了全國和地方行政機構的基礎。爭取自治的過程事實上是城市反對教俗封建主的過程。總之,城市產生了特殊的宗教和文化生活,促進了宗教世俗化和經驗知識的發展。大學興起並成為教育和自由思想的中心。
因而,在中世紀和近代之交,西歐產生了與城市生活密切相關的人文主義和文藝復興運動。封建社會的國家、政治與法律中世紀是封建政治組織的獨特發展時期。在向封建社會過渡和封建社會形成初期,依附關係並不穩固,國王權力較為有限,封建政治組織具有「原始民主」的特徵。但是,日耳曼國家通過組建政治聯盟—如法蘭克王國——壯大了自身力量,最終推翻了西羅馬帝國。10~12世紀,隨著封建關係的穩固和政治權力獨立性的增強,軟弱的君主常常受到公爵、貴族的威脅,從中央到地方的分權成為封建社會政治機構的重要特徵。隨著封建社會的發展、城市自治的形成和教皇國的幹涉,地方政權逐漸強大。隨之而來的是王權與地方政治中心的鬥爭由此產生了中央集權國家。中央集權國家產生了新型封建君主。君主並非獨攬大權,各階層擁有一定的自治權力。中央權力被迫與社會等級代表達成妥協,各階層聯合的組織形成,如英國的議會、西班牙的等級代表會議、法國的三級會議、瑞典的議會。
支持各階層參與政治管理是這個時期政治的核心思想,它確立了「眾人之事需要眾人同意」的原則。但拜佔庭不同於西羅馬帝國,在向中世紀過渡時期保留了強大的國家權力。擁有強大權力的拜佔庭君主根本不支持協商政府和自由城市的政策。義大利通過整合亞平寧半島社會的各階層力量建立了非傳統的中世紀市民廣泛參與管理的城市共和國。德國皇帝的權力還沒國家政治機構有達到能夠整合全民族的程度,社會階層機構處於軟弱無力的地位。在封建社會晚期,絕對君主制形成。國家權力高度集中,由君主一人掌控,行政機構、軍隊和稅收機構都聽命於君主。社會舊勢力封建主與新生力量資產階級展開了鬥爭。在封建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國家都存在兩個相互矛盾的職能暴力和秩序。暴力的存在是為了保障封建領主的利益。國家的權力是為封建主服務的,出身優越的貴族具有政治和法律特權。國家通過徵稅等方式保障統治階層的利益。
國家也為城市貴族階層—不關注城市利益的高級神職人員和官員—服務。同時,君主與社會階層之間存在對話,其形式多種多樣,出現了社會各階層機構和王室法庭,產生了一系列城市章程、城市法律和村社章程。起義或暴動是社會各階層力量聯合起來反對國家機器的最激進的方式,主要是反對稅收的增加、官員的暴政。宗教生活中世紀是世界三大宗教東方的佛教、伊斯蘭教和歐洲的基督教—佔統治地位的時期。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在歐洲社會生活中居於主導地位。西歐的基督教會對宗教生活有著重要影響。基督教促進了宗教意識的形成和文化—如文字、文學、哲學、建築和造型藝術的發展。直到12世紀,教會仍是主要的文化中心。基督教促進了統一的歐洲文明的發展和鞏固。同時,教會也是最大的封建領地所有者。基督教會是教俗紛爭的根源。
總之,中世紀時期經院哲學成為傳播知識的主要方式,之後是人文主義。人文主義者在文藝復興時期締造了新的思想和價值體系。今天的歷史故事小編就說到這裡,看這裡文章之後有什麼問題或者想法,可以給小編留言,然後大家一起他們探討哦。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