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你決定了孩子學習各階段能否過好!當爹的都好好看看

2021-01-09 澎湃新聞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的母性之愛呈遞減趨勢,父性之愛呈遞增趨勢。

嬰幼兒階段:母性之愛80%,父性之愛20%;

小學低年級:母性之愛70%,父性之愛30%;

小學中年級:母性之愛60%,父性之愛40%;

小學高年級:母性之愛50%,父性之愛50%;

初高中階段:母性之愛40%,父性之愛60%。

中學階段是孩子成長的浪漫階段的結束和精確階段的開始;是由母愛為主向父愛為主的過渡期。這一時期,母性之愛應該適當減少,父性之愛應該適當增加。

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價值觀比較研究報告》同時表明,這一現象在中國尤為明顯:

四國高中生認為對自己人生觀影響最大的是父母,把爸爸和媽媽排在第一位合計最高的是中國(75.7%),其次是美國(62.4%)、韓國(49.2%)和日本(39.8%)。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高中生把爸爸排在第一位(39.3%)的比例最高,是唯一超過媽媽(36.4%)的國家。

爸爸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孩子的人生方向需要爸爸幫著做出正確的「導航」,用理性的父愛去幫助孩子,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母愛給滿足感,父愛給方向感

父親和兒子之間確實有一種屬於父與子之間的語言。他們在一起可以不分長幼地打鬧、可以不斷觸碰對方的身體……

行為學家表示,父與子在打鬧中所進行的身體之間的接觸是父子之間所進行的一種深層次的溝通。

正是由於這種深層次溝通的存在,男孩知道,他將要成長為像父親那樣的男人。

在父親身上,他們能看到自己的未來,他們會自覺地以父親為榜樣。

每個男孩的成長都需要家長的愛,但父愛與母愛完全不同。母愛細膩、溫柔,在母愛中,男孩能得到滿足感;而父愛博大、粗獷,在父愛中,男孩能找到方向感。

如果一個小男孩長時間接觸不到父親,或者感受不到父愛,他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進而會迷失方向。

例如,長期接觸不到父親的男孩會產生女性化傾向。另外,在長期感受不到父愛的情況下,很多小男孩為了使自己有機會與父親進行深層次的溝通,常常會用一些壞行為,如撒謊、偷盜、打架等,來吸引父親的眼球。當然,還有很多小男孩不惜傷害自己,以贏得父親的關注。

男孩是需要父親的,他們需要從父親身上看到自己的定位,他們需要模仿父親的行為來使自己成長為男子漢。

所以,為了男孩的健康成長,父親千萬不要以「工作忙」為理由而忽視了兒子。

父親的行為、語言以及思想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男孩,但並不是所有的父親都能成功地承擔「兒子榜樣」這一角色。

很多父親就常常在無意識中把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傳達給了兒子。

生活中,如果父親很少幫妻子做家務,那麼當母親要求男孩幫自己做一些家務時,男孩就會理所應當地拒絕。

因為在他們的頭腦中已經產生了這樣的思想:做家務都是女人的事情,男人有權不去幫忙。

父親的格局決定孩子能飛多高

孩子對父親往往有一種強烈的崇拜之情,把父親當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徵。孩子會下意識的去模仿父親的行為方式。在心智成熟之後,會努力去抵達或者超越父親的高度。

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就是一個例子,曾紀澤以父親為榜樣,為人處世、做官做事都向父親學習。其後入朝為官,在政治事務中表現出不亞於其父親的能力。

曾國藩在處理外交事務——「天津教案」中,處置失當,名聲跌落谷底,曾國藩意識到外交的重要性,於是常常告誡曾紀澤要開眼看世界。

曾紀澤就學習外語,勢要在父親跌倒的地方爬起來。果不其然,曾紀澤在後來的外交事務中發揮出色,在新疆的領土爭端中捍衛了國家利益,成為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外交家。

而且相對母親而言,父親一般不會溺愛孩子,他們往往給孩子指明一個方向,讓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抵達。孩子有較大的空間去發揮,也可以鍛鍊自立的能力。

所以,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事無巨細的體貼照顧,而是指引方向的立志教育。

一個好的父親,一定要在格局和立志上為孩子做好榜樣,這在未來將會決定孩子所能抵達的上限。

孩子性別不同,父親角色不同

作為男孩的父親,如果你對做男孩的榜樣還沒有足夠的信心,不妨借鑑以下幾種觀點和方法:

面對青春期的男孩,讓他們感覺到道德約束的力量。

大家都說青春期的男孩容易變「壞」,有心理學家表示,青春期的男孩是否會變「壞」,與他們是否與父親在一起有很大的關係。

對男孩來說,父親是強大的象徵,孩子會崇拜父親,對於青春期的男孩來講,父親就像一股道德的力量,他在時刻束縛著兒子的行為。

男孩進入了青春期,母親的管教似乎已經對他們不起作用了。

有時,為了讓母親看清這種局勢,他們甚至常常向母親的權力挑戰。這時候,父親最需要做的是與母親站在一起,兩個人用同樣的態度教育兒子。

對於青春期的女孩,父親的影響比母親要大,除了父親的勇敢、寬厚等特點適應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徵外,女孩還可以從父親身上找到理想化的異性形象,學會如何與異性相處。

一個缺乏父愛的青春期女孩,更容易從家庭之外的男性身上尋找父親般的關愛,特別是當這份關愛又突然失去時,孩子很難面對這種創傷和打擊。

孩子99%的成功來自爸爸1%的改變

從小到大,我爸爸一直信奉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爸爸!在我叛逆逃學的時候,他把我從「壞孩子」的邊緣拉了回來。

爸爸是車間配件工人,每天有上千個小配件需要處理,分配、檢查、出貨,早上5點多就要去上班,晚上經常還要加班到很晚。

特別是冬天,我醒來上學的時候,他早就已經走了,我準備睡覺的時候,他才躡手躡腳地進門,一個月幾乎都看不見爸爸幾次,那個時候我開始對爸爸心生不滿!

到了青春期時,身邊的小朋友幾乎個個和家裡做對,稍不順心就離家出走,我當然也要跟上夥伴地步伐。不寫作業、在學校和老師頂嘴、經常請假、甚至逃學……

終於有一天,逃課在網吧玩的時候被爸爸抓到了,他把我帶回家,沒有打我也沒有罵我,只對我說了一句:「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爸爸!我知道問題出在我的身上,從今天開始,我每天接送你上學!」

就這樣,爸爸改變了十幾年來早已習慣的作息時間,實現了自己的承諾,這讓我再次感受到了爸爸的溫暖,因為爸爸那幾年無時無刻的陪伴,才讓我最終考上了重點大學。

如果你認為孩子有很多不好的習慣,要記住「想要孩子改變,首先要自己改變」。

孩子叛逆時,首先要自我反省,是不是花了足夠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是不是真的花了心思去了解孩子。

孩子犯錯時,要先問清楚原因,然後再去解決,千萬不要不分青紅皂白的就去責罵孩子,要學會給孩子留面子,做一個看似糊塗卻清醒的爸爸!

給青春期孩子父親的10個建議

當一個好爸爸從來不是輕鬆的事,你會需要更多責任感、鼓勵、溝通,以及家人、朋友、同事的幫助和諒解。

更重要的是加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下面十個建議適合家裡有青少年的家庭。

1.務必要儘可能發送簡訊、微信或電子郵件給他們

內容簡短而且重心放在他們和他們的生活上(考試結果如何?你跟XXX最近如何?新的老師教得如何?功課上有我可以幫忙的地方嗎?)。

他們剛開始可能不會有太大反應,但你只要持續做下去,他們會很重視的,儘管嘴裡可能不說。

2.加入社交網(微信、微博、QQ等)並且把青少年子女「加為好友」。

如果他們沒有立刻把你加入好友的話,不要在意,因為這種事情通常需要一些時間。

還有,儘量不要批評,因為社交網絡內容有時可能會有點不靠譜(大部分孩子不會去控制其他「朋友們」回復的東西)。

記住最重要的是,在千裡之外建立與加強你們的親子關係。

3.了解他們喜歡的遊戲

這年頭大部分網路遊戲可以與世界各地的人對戰。如果你家青少年喜歡玩網路遊戲,那麼你可以和他們一起玩,甚至還可以和其他父子一起比賽。

4.寫一本簡短的書《給親愛的兒子(或女兒)的人生課》

每星期寫一些你從人生中學到的最重要的課程。別忘了寫下你如何學到這些教訓,這會使他們看起來倍感有趣,可以幫他們更了解你。

每寫完一章,就給他們看。務必讓內容個人化,並且適合孩子的閱讀年齡。你的子女需要從你的智慧中學習,而這是一個和他們分享的好方法。

5.支持他們的活動

假如青春期子女即將面臨一些大活動(例如畢業典禮、大型比賽或畢業晚會),不妨給他經濟支持,讓他能用非常特別的方式慶祝一番。

務必附帶一封信,說明你有多麼以他為榮,以及在這種大活動裡舉止得體有多麼重要。

6.儘量給孩子精心準備飯菜

一位爸爸從女兒上初二開始給她做早餐,一路堅持,直到高三了。

油條、稀飯、包子,一開始,他的目標是讓女兒「吃飽」。到後來,怎麼讓女兒「吃好」,成了他的「課題」。

每天,被幸福的味道叫醒,女兒說:「總是充滿期待。」5年來,女兒的性格越來越像他:樂觀、開朗、幽默,個子長到一米七多,早餐功不可沒。

7.每周有個愉快的交流時間

大到世界局勢、智能時代、工作困惑、學習瓶頸,小到喜歡的女孩,瑣碎的日常,每周空出一個小時的時間,破除父子的身份阻礙,像哥們也一樣來一場交心的談話吧,相信兩個人都能從中受益良多。

8.一起計劃下一次家庭旅行

想想在一起時要做什麼,同時也讓青春期子女參與計劃。一起做這些事情感覺會更好。

9.建立儀式感

在當地報紙或高中校刊上登一則廣告,傳達一個特殊的『我愛你』信息給子女。

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建立一個儀式感,傳遞出你想表達的信息。

10.務必讓生日特殊一點

這點適用於所有年齡的孩子(妻子也一樣)。儘管有時候青少年會表現出一副生日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樣子,特別是爸爸或媽媽不在身邊幫他們過生日時。

每一個人,即使青少年也一樣,都喜歡有人幫他過生日。一年只有一次,而且那一天永遠不會再回來,所以好好慶祝吧。

原標題:《父親,是你決定了孩子學習各階段能否過好!當爹的都好好看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故事:活在父親陰影下的女兒:當我失去孩子後,我決定報復
    頭上纏著繃帶的柳一丁看看被凍得發紅的父親,咬了咬牙,硬是一滴眼淚都沒掉。圍觀的人無不扼腕嘆息,這柳老二,到底讓老婆孩子徹底寒了心,也終於把自己作死了。大年三十喝醉砍傷了兒子,這回遭了天譴,被活活凍死了吧!
  • 智商決定不了成績,學習態度才是關鍵,好的學習態度該怎麼培養
    家長們在孩子考試成績出來之後都陷入了無限的焦慮之中,經常聽到家長抱怨說:我家孩子明明很聰明,可是為什麼學習總是這麼差,學習總要我督促,要我追著他。即使這樣,最好的學習成績也是不如人意。這樣的疑慮很多家長都有,但是今天我要告訴你的是智商和成績是沒有必然的聯繫的。
  • 小學生作文《巧了》走紅,竟和老師「撞爹」了,孩子你可真敢想
    現在的小學生讓大人們都非常的佩服,一個個年齡不是很大,但是腦洞倒是很大,不得不說,有些小學生真的是非常的有才華,而且思想真的是天馬行空,讓人摸不到頭腦。對於小學生階段,家長們都非常注重學生的學習,尤其是在學生的寫作上,在這個階段養成一個好的寫作基礎真的是非常的重要。
  • 父親節:李連杰周潤發馮小剛都曾主演過關於「父愛」的電影
    今天是父親節,小編做了一期電影推薦,在這些電影裡,父親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你能在這些故事中,看見你的父親嗎?《鋼的琴》《鋼的琴》是小編最愛的高分國產電影之一。故事圍繞著王千源飾演的離婚父親桂林展開,為了爭奪女兒的撫養權,沒什麼錢的桂林決定聯繫自己的朋友們為女兒打造一架「鋼琴」,證明自己可以支持女兒學鋼琴的興趣,從而把女兒帶回自己身邊。
  • 明明都是愛,卻扭變成仇恨,孩子這面鏡子你是否好好照過
    十幾歲的孩子知道自己想幹什麼,也可以對自己的行為思想負責。父母眼中的不能或者不可以有時美其名曰為孩子好,卻只是一己之見。在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小偉的媽媽有一把遙控器,可以操控小偉的人生,不讓他和同學一起畢業旅行,不讓他談戀愛,逼著他去補習功課。只在違規,媽媽就按下手中的搖控器,讓他喜歡的女孩不再認識他,讓他不想上的課重複上很多次。
  • 「世上啥事爹都能給你擺平,你惹她幹啥?」 家有慫爹才是真幸福
    世上啥事爹都能給你擺平,沒事你惹她幹啥……最近網上流傳出這麼一些視頻,爸爸陪著子女一起受懲罰,要麼鼻子靠牆,要麼集體罰跪,如此慫的爹,孩子們表示壓力很大。爸們也很委屈:「世界上啥事爹都能給你擺平,你惹她幹啥?」
  • 心理學家:你與父親的關係,決定了你「命」有多好
    因為與父親的關係,會影響到下面這些「關鍵點」(1)決定了一個人對家庭的看法如果你的父親脾氣不好,或者有其他性格缺陷,導致你與其關係很差,那麼你往往都會有這樣的想法:我絕對不會嫁給像我爸爸這樣的人(女生),我以後一定不能成為像我爸爸這樣的人(男生)。可以說,父親是影響因個人對家庭,對愛最本質看法的人。
  • 女兒隨爹兒子隨娘,遺傳機率最高的4個基因,你家佔了幾個?
    現在上了歲數,幾乎都禿頂了,但五官長得都很帥氣,性格也和爺爺一樣。小慧出生以後,外貌也隨了爸爸,無論誰見了都誇長得漂亮,但就是頭髮又軟細又卷,媽媽給剃了好幾次,長出來依然如此。小慧長大後,爸爸的所有基因,好的壞的,都遺傳了過來,簡直和爸爸一模一樣,連性格都是一樣的安靜。人們都說:「到底女兒隨爹,一點沒錯。」
  • 孩子不具備這樣的勇氣,學習再好,上再好的大學都是白費
    這時有人問他:「你後不後悔當初沒有好好學習?」工人嘆了一口氣,說道:「哪能不後悔。雖然讀書不一定有好的出路,但是至少比現在的選擇要多。」然後他又勸解現在上學的年輕人,要好好學習,千萬別等到變成他這樣時才後悔。這樣的視頻有很多,我們也經常聽到很多人說「後悔當年沒有好好學習」,假如再給他們一次機會,他們一定會努力學習的。但是事實上,這話聽起來好聽。
  • 「苦命的鼠」過了51歲,一定要好好看看,特別是73年的!
    這五行都屬鼠的人(1972年耿旭出生),保守謹慎。而且,他有很強的自尊心。他什麼事都不願意依賴別人。他靠自己的努力,直到達到目標才罷休。金老鼠的事業很好,經過努力烏雲才能變得豁然開朗。十二生肖鼠:72歲出生,老人不會錯的。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
  • 夫妻倆誰的基因決定孩子的性別、智商和外貌?你可能都猜不到
    沒想到,我剛進門就聽見表妹在和她丈夫在討論,孩子出生後像誰的問題,看他倆爭論不休我就打斷了他們說,還是讓我來告訴你們真正答案吧,看看夫妻二人到底誰決定孩子的性別、智商和外貌,答案可能真的出乎你預料:一.夫妻二人誰決定孩子的性別?
  • 父親決定身高,母親決定智商?寶寶8個遺傳特徵,爸媽誰說了算?
    孩子是家庭愛的結晶,是家庭最重要的核心。有趣的是,孩子一出生,親戚朋友都會討論孩子長得像爸爸還是媽媽,是遺傳爸爸多一點還是遺傳媽媽多一點。似乎所有的媽媽都了解必要的生物學知識一樣,都知道孩子的基因來自母親的比父親的多,人人都會誇孩子的優點,並問一句:「這優點是遺傳誰呀?」
  • 孩子學習沒動力,運用自我決定理論,尋找孩子內在驅動力自主學習
    前段時間這一成語在網上也是大火特火的狀態,把它用在孩子的學習上也是剛剛好,而且也已經給出了新釋:孩子做作業的時候,離得遠一點,還能稍微交流交流,離得近了,想不攻擊他都很難。之前坐公交車,在我旁邊坐了一對母女,只聽到媽媽對孩子說:「早都跟你說過不讓你去學小提琴,你不適合這個,你看看你拉的那是什麼啊,都學了這麼長時間了,還是像鋸木頭一樣,白白花了那麼多錢。」孩子坐在一旁只是在默默的聽著媽媽說。
  • 《小豹杜瑪》孩子與動物的影響力,經歷過的孩子,都是獨一無二
    獨自騎著父親的摩託車,一路奔馳,將杜瑪帶回達非洲大草原,經歷了饑渴,烈日、生存的危險,也經歷了瘋狂的追逐、奔跑、驚喜與友情,贊恩成長為勇敢、善良,堅韌,獨一無二的好孩子。愛是不會消逝,不管時間,地點如何變化,親人是否離開,愛一直都會陪伴在身邊,這便是電影《小豹杜瑪》裡面的經典橋段。
  • 都說男孩「開竅晚」,父母莫焦慮,好好鍛鍊孩子,等待厚積薄發
    朋友跟我訴苦,她家兒子已經上小學了,還跟個孩子一樣,一點也不知道學習,整天就知道瘋玩和氣人,簡直是個惡魔,再看看同班的小女孩,每天自覺學習,還知道幫媽媽做家務,乖巧得像個天使。男孩比女孩開竅晚,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男孩為什麼開竅晚?
  • 4個步驟,訓練孩子做決定的能力
    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做選擇是一種壓力,為了趕快擺脫壓力,做決定是一條捷徑。「暫停」不容易,懂得暫停需要一些成熟度,但學習暫停,從哪個年紀開始都不算早。對於自控力不好的孩子來說,暫停需要用其他的具體「動作」來代替馬上做決定,比方深呼吸,或是離開現場,等一個小時、一天、一星期。
  • 林永健兒子變身鋼琴小王子,父母的付出決定了孩子的成功
    有一次他沒有好好練琴,他竟然跟媽媽說,「媽媽,我沒好好練琴,你就批評我吧,脾氣大點也沒事!」 其實孩子們在這個年齡都是心性未定,興趣多變的,作為琴童的家長一定要正確看待這個問題。不能一味地批評孩子,更不能放棄藝術,對孩子放任自流。家長們要做的就是正確地引導孩子,多多進行對音樂興趣方面的培養,讓孩子燃起對於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這樣孩子才能逐漸一步步地邁向成功。
  • 「爹矬矬一個,娘矮矮一窩?」 只要用對方法,每個孩子都能多長10釐米
    大夫,孩子現在1米46,還有長高的可能嗎?」 雖然很殘忍,但大夫也只能實話實說——我也無力回天啊。 「如果小時候好好地進行身高管理,是完全能夠長到160甚至165的。但是她的骨齡已經成年,沒有辦法長高了。」
  • 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父母都矮,孩子能長高嗎?答案來啦
    她覺得我女朋友太矮了(她1.50米),怕以後生的孩子也很矮,我說我高就行了(我1.76米),她說你不知道「娘矮矮一窩」嗎?想問下這個說法是真的嗎?我真的不想因為身高而分手......那麼,孩子的身高到底由誰決定?娘矮真的矮一窩嗎?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這個說法不科學。根據《中華預防醫學》雜誌研究成果,男女性身高的遺傳度分別為0.89和0.87,男女性身高的遺傳度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
  • 農村俗語:「爹有不如娘有,娘有不如老婆有」,啥意思?
    想必大家對俗語都十分熟悉吧,農村俗語屬於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之一。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唐詩宋詞,詩詞之美在於它的意境,總能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等到我們長大一點,又開始學習成語,別看成語字數不多,它裡面蘊含的內容可是很豐富的,有的成語還包含了很多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