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喝過榛果、香草味的咖啡,馥鬱的芳香中和了咖啡豆本身的酸澀,比「暗黑」的美式更容易入口。如今,咖啡館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遍地開花,喝咖啡已經從小資生活變成白領標配,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舶來品。那麼,往咖啡裡加中藥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是耳目一新,還是黑暗料理?5月21日,在位於成都中醫藥大學溫江校區的中醫大健康谷展廳的杏林咖啡館,紅星新聞記者一探究竟。
人參、肉桂、羅漢果
統統加進咖啡裡
如何把中藥加進咖啡裡?5月21日,杏林咖啡館,本草咖啡項目兩位負責人田瑞菁、曾玉婷向紅星新聞記者展示了本草咖啡的製作流程。
在吧檯,曾玉婷展示了不同風味的中藥配方提取物,分別放置在密封的玻璃罐中。製作時,將需要的中藥配方提取物按比例稱重,隨後將同樣稱重的咖啡豆磨成粉,意式咖啡機萃取出濃縮咖啡液,再與中藥配方提取物融化在一起,最後加入打成奶泡的全脂牛奶,一杯本草咖啡就做好了。
↑製作本草咖啡。
乍一看,本草咖啡和普通意式咖啡並無差別,但喝進一口,透過咖啡本味,能夠明顯感覺到中藥的特殊味道和回甘。
「我們目前有3款正式推出的口味,人參咖啡、桂香咖啡和羅漢咖啡。」田瑞菁說,每種口味並非只有單純的一種中藥材,比如人參咖啡裡有人參、茯苓、葛根等補氣健脾的藥材。桂香咖啡由肉桂、小茴香、丁香等富含濃鬱香氣的中藥材搭配而成。羅漢咖啡裡除了潤肺止咳的羅漢果,還有薄荷、百合等成分,聽上去就十分清涼。
↑本草咖啡品種。
「人參咖啡是最『暢銷』的,可能大家會更加好奇一些。」田瑞菁說,杏林咖啡館此前一直在試營業狀態,主要是作為中醫大健康谷展廳的配套,正式營業還不到一周時間,本草咖啡的主要顧客是中醫大健康谷的參觀人員。「目前我們店裡的咖啡總體定價都不高,(本草咖啡)平均定價在20多元。」
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配方
本質是「藥食同源」
為什麼會往咖啡裡加入中藥成分?僅僅是一時興起嗎?
制定本草咖啡配方的是成都中醫藥大學知名中醫藥專家張廷模教授。他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重點學科臨床中藥學學術帶頭人,還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評審專家。
說起「本草咖啡」的來源,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健康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賢武說,這是團隊的集體創意。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但老實說,「(中藥)喝起來確實難喝。」能不能把咖啡這種現代流行和傳統中醫藥碰撞起來?
劉賢武表示,另一個原因是,團隊思考能不能有一些中國元素的東西?劉賢武說,當時他們想到了中藥配方,尤其是用「藥食同源」的中藥材「來中和咖啡的口感和風味」。
於是,團隊邀請張廷模教授,制定了10份本草咖啡藥方。反覆配比試驗後,正式推出了3款,還有3款即將上市。
曾玉婷也解釋說,本草咖啡裡添加的都是「藥食同源」的中藥材,換成大家熟知的「藥膳」概念就很好理解了。並且,本草咖啡使用的都是中藥材提取物,並非直接用中藥材萃取,也是符合《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的。
加入中藥成分的咖啡,是不是有一定的功效呢?劉賢武說,在咖啡裡加入少量中藥成分還談不上功效,更多的是強調獨特的具有中國元素的風味和口感,「咖啡來源於西方,中藥是傳統國粹,這是一種中醫文化的植入。」劉賢武說,下一步,團隊會在「既有咖啡之名,又有咖啡之實」的本草咖啡基礎上,研究「只有咖啡之名,沒有咖啡之實」的產品,「比如說用萃取咖啡液的方式,萃取中藥材,製作飲品。」
啤酒泡麵加枸杞,這種混搭的「朋克養生模式」,堪稱當代年輕人實力展現「我老了,扶我起來還能浪」的現狀,日益老去的軀體裡還藏著一顆永遠年輕的心。
也許,加入中藥的本草咖啡會是下一個風口?
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攝影 王歡
編輯 彭疆
(本文來自紅星新聞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