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又名桂皮、官桂、玉桂,既是常用中藥,又是食品香料或烹飪調料。中餐裡用它給肉調味,是五香粉的成份之一;也是西餐中常見的調味品,每個家庭都有它的身影。那麼,它作為中藥有什麼功效呢?
正品
本品為樟科植物肉桂的乾燥樹皮。多於秋季剝取,陰乾。栽培於砂土及斜坡山地;主產於廣東省信宜、遂溪及肇慶地區,為「十大廣藥」之一。
肉桂其味辛、甘,性大熱;歸腎、脾、心、肝經。具補火助陽,引火歸元,散寒止痛,溫通經脈之功效。用於陽痿宮冷,腰膝冷痛,腎虛作喘,虛陽上浮,眩暈目赤,心腹冷痛,虛寒吐瀉,寒疝腹痛,痛經經閉等症。
鑑別
原植物:
為常綠喬木,高7-15m。樹皮灰褐色,老樹的樹皮厚度可達1.3mm,幼枝多有四稜;幼枝、芽、花序和葉柄均有灰黃色短茸毛。葉互生,革質,長橢圓形至近披針形,長8-16cm,寬4-5cm,頂端略急尖,基部急尖,葉面亮綠色,葉背淺綠色並疏生微柔毛;具離基三出脈,中脈和側脈明顯凸起;葉柄粗壯,長1.2-2cm。6-7月間開花;圓錐花序腋生或近頂生,長8-16cm;花小,白色;花梗長3-6cm;花被片6片,長約2mm,下部連合成長約2mm的花被管;能育雄蕊9枚,花葯4室;退化雄蕊3枚,紫色,心形,約為雄蕊長度的一半。漿果橢圓形,長約1cm,直徑約9mm,10-12月成熟時紫黑色;花被片脫落,邊緣截形或略齒裂,果託淺杯狀。種子長卵形,紫色。
中藥飲片:
本品呈槽狀或捲筒狀,長30~40cm,寬或直徑3~10cm,厚0.2~0.8c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規則的細皺紋和橫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見灰白色的斑紋;內表面紅棕色,略平坦,有細縱紋,劃之顯油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外層棕色而較粗糙,內層紅棕色而油潤,兩層間有1條黃棕色的線紋。氣香濃烈,味甜、辣。
相關食療推薦
人參肉桂燉乳鴿
【材料】人參50克、肉桂5克、乳鴿300克、姜10克、清水750克、鹽5克、雞精3克、糖1克。
【做法】1、乳鴿斬塊汆水,人參洗淨,肉桂洗淨,姜切片待用。2、淨鍋上火,放入清水、肉桂、乳鴿、人參、薑片,大火燒開轉用小火煲燉35分鐘調味即成。
【功效】對久病虛贏、腎精不足、消渴、健忘、婦女血虛、心神不定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羊肉肉桂湯
【材料】桂皮6克、羊肉500克,料酒、蔥、姜、鹽適量。
【做法】
把羊肉浸泡在涼水中兩小時,中間隔一小時換次水。用清水將羊肉清洗乾淨後切成小塊。
在鍋中倒入足量的清水,把切好的羊肉塊放入鍋中;中火煮開鍋後撇去浮沫,倒入料酒;接著放入蔥姜、桂皮,蓋上鍋蓋,轉小火慢燉1-1.5小時後,撒入適量的食鹽。
轉中火繼續燉15-20分鐘後關火就可以吃了。
【功效】溫中健胃、暖腰膝。
溫馨提示
1、凡陰虛火旺、裡有實熱、血熱妄行以及有出血傾向者禁用。
2、孕婦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