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天天打雞血,美國人強調enjoy?

2020-11-23 騰訊網

[摘要]這是美國教育的一個結果。根據美國心理學家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的理論,人最好的精神狀態就是忘我。

到美國後,毫無例外,第一件事就是過語言關。

我大學學的是日語,英語停留在高中水平。雖然底子還不錯,可是要在美國生活、學習,還是差得很遠。我記得當時有人向我打招呼:How are you?我在心裡盤旋半天,應該回答I am good還是I am fine?想了想,高中英語教科書上是後者,於是就翻著白眼,生硬地來了一句:I am fine,and you?後來才知道,美國人問How are you,其實是普通的問候,你可以不用具體回答,只要微笑或者簡單來句「Good」就可以了。

還有一次去快餐店點餐,說到薯條和番茄醬時,我想當然來了一個「potato bar」和「tomato sauce」,服務員懵了,不知道我要什麼。連比帶劃半天后,他才知道我要的是薯條和番茄醬。後來我才知道,「薯條」的英文是「French fries」,「番茄醬」是「ketchup」,不禁大樂。

憑著那樣一口蹩腳的英語,我居然無知無畏地開始讀研究生,並瞎打誤撞地讀了計算機專業。

enjoy是美國人最基本最普遍的生活態度

一年下來,我拿了個碩士,算是在美國有了找工作的敲門磚。那時美國經濟形勢很好,工作很好找,我投了一些簡歷,最後面試的居然有四五家公司,他們都想要我。最後我選擇的是Sybase Inc.,這是一家專門做資料庫的公司,當時華爾街公司50%的資料庫都是它做的,在業內挺有名氣。記得面試那天,坐在我對面的有5個人,我緊張得都不太敢看他們。他們輪流問我各種問題,除了技術術語,其他的我都聽不懂。他們在面試中夾雜著笑話,彼此會意地大笑,我只能跟著傻笑。

我後來的部門經理當時也是面試人員之一,他看我有的問題答不上來,就微笑著提示我。他是一個典型的美國人,對生活的態度真的是enjoy。

記得有一次周末加班,做一個關於accounting的編程,把同事已經編好的程序搬過來重新調試,還是不行。正在抓耳撓腮時,我的經理走過來,輕輕說了句:Have fun! 當時覺得,怎麼可能fun呢,大周末的,別人去娛樂,我還在這裡苦哈哈地加班!

在美國呆的時間長了,你就知道,have fun,enjoy,是美國人最基本、最普遍的生活態度。比如我的經理,他周末也加班,但不為名利,而是因為自己真的喜歡工作的感覺,樂在其中。他冬天就兩件衣服,一件羽絨服,一件公司搞活動時發的免費T恤。每天,他光著腳丫子,把桌子推到角落,埋頭編程。但門一天都敞開著,我們隨時可以進去找他。他因為埋頭技術,對行政管理不太上心,後來被降職了,他也不以為然,照樣enjoy自己的編程工作。

這是美國教育的一個結果。根據美國心理學家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的理論,人最好的精神狀態就是忘我。

裁員失業是美國生活常態

在公司度過一年比較平靜的時光後,從2001年開始,隨著美國整體經濟形勢下滑,公司也開始裁員了。在美國呆的時間長了,你就會知道裁員、失業、再就業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當時上班沒幾年,而且是從國內來的,覺得失業是件驚天動地的事情,心裡特別有負擔。

我所在的部門花了好幾百萬美元投資開發產品,但連續幾年都沒賣出去,公司承受不了巨額成本,開始裁員了。每天早上上班時,每個人都悄無聲息地溜到自己的格子間,悶頭工作,沒有人開燈。下班時分,大家又悄無聲息離開。辦公室瀰漫著一股壓抑、沉重的氣氛。

我當時心理壓力也很大,作為在國內過關斬將的天之驕子,到美國來,飯碗都保不住,多丟人哪!

當時,我們夫妻倆在美國還沒立穩腳跟,我先生還在讀書,經濟狀況不算太好,如果我失業了,家裡情況就比較糟糕。而且,我在國內的工作還算不錯,如果在美國失業了,心理落差該有多大呀!

幸運的是,我被留下來了。而我部門三分之一人員都被裁了。一個女同事生完孩子,剛回來上班就被裁了。現在想想,可能是因為我技術水平低,拿的薪水低,公司覺得裁我也沒太大意義,所以就把我留下了。

受訪者本人

裁員這種事情,在國內很少見,只要你工作還過得去,飯碗一般都能保得住,相對穩定,所以一般人都不會有被解僱的顧慮。但在美國就不一樣了,裁員和失業是一種常態,你隨時都要做好思想準備,特別是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

所以在美國生活,你要有一顆堅韌、寬闊的心,一種隨時迎接變化的心態,既可以享受人生巔峰,也可以承受人生低谷。無論人生有什麼起伏,你都要懷著一種enjoy的心態,這樣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應該培養他們面對挫折時的良好心態,可以承受失敗。有一顆學習、開放的心,不要背負別人的期待,為別人活,而應該為自己活。

美式教育: 獨立思考最重要

可以說,在大女兒出生前,我都在忙著工作,拼命學技術,拼命想辦法提高英文,根本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感悟。真正的思考應該始自女兒四五歲時。那時她個性初顯,非常倔強,嘴巴不饒人,我看她很不順眼,心裡挺糾結的。記得她當時迷上了百老匯音樂劇《獅子王》,天天像個女王似的哼唱:No one saying, 「Do this」, No one saying, 「Stop that」, Free to run around all day,Free to do it all my way。

在她心裡,她就是她,根本不在乎別人的評價。她跟我的衝突也頻頻發生,我開始通過看書尋找答案,慢慢才知道,每個孩子來到世上,上天就給她設好了密碼,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有的在乎別人評價,有的活得很自我,這只是個性差異,而不好說有好壞之分,只能順勢引導。你想想,女兒出生在美國,和我有著文化、時代的雙重差異,她不可能活在我的價值觀裡。她有自己的個性,這不是什麼壞事。

由此反觀我自己。 我小時候生活在鎮上,成績非常好。班上有個來自農村的同學,衣服破破爛爛的,成績也不好,但他經常會向大家顯示父母如何如何愛他,一臉幸福。每次一看到他那個樣子,我就質疑:你成績那麼不好,父母怎麼可能愛你?當時的我,無形中就覺得,只有成績好父母才愛你。愛是有條件的。所以小時候的我,一心撲在學習上,什麼早戀呀逃課呀,想都沒想過。

回頭想想,生活在中國那個時代和環境,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太在乎別人評價了,習慣通過別人的評價來獲得自我認知。我們這一代人也有夢想,但被現實綁架了,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比如我,小時候的夢想是當一個老師,但因為成績比較好,覺得考師範太虧了,因為當時老師社會地位不算太高,於是我就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如果在美國,孩子會堅持自己的夢想,家長也會鼓勵他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有兩個女兒,我對她們的教育是比較美式的,如尊重她們個性的發展,注重品格教育等。我不是特別在乎她們掌握多少「技」,比如鋼琴過幾級、會唱幾首歌,而是關注她們性格和品格的發展,比如是否有勇氣和毅力去選擇並堅持自己喜歡的事情,是否有一顆愛別人的心,是否有勇氣在別人都說「yes」的時候說「no」,是否對這個世界有好奇心,是否善於跟和你性格不同的人交流……我覺得,這些遠比你會彈幾個曲子、獲過幾次獎有意義得多,它決定你將來能走多遠。

去年夏天,我把7歲的女兒送到一個野外寄宿夏令營,那裡遠離市區,環境比較艱苦。在那裡,她要學會和周圍的小朋友相處,要學會處理很多問題,要學會獨立生活,對她來說是個很大的考驗和鍛鍊。

夏令營

回家後,她瘦了一圈,也黑了很多,我媽媽心疼得不行,怨我太狠心,瞎折騰孩子。我們這代人,特別又是在美國,和父母那一輩教育孩子的理念完全不一樣。他們喜歡安排我們的生活,覺得這樣才妥帖,才是可以看見的幸福。但是到我們孩子這一代就不一樣了,世界日新月異,她們本身又很有個性,技術的發展使個性的發揮更具有可能性,她們可以選擇更豐富的生活,我們根本無法安排她們的生活,所能做的就是讓她們儘早獨立生活,獨立思想,自信地面對這個世界。

如果留在國內,我掙的錢可能比現在多,有可比較的可看見的幸福,比如房子、車子,但是生活經歷絕對沒有現在豐富。在國內,一個中國人或者一百個中國人,生活方式、人生追求、思維方式基本是雷同的,但美國就不一樣了,它是多元化的移民國家,一百個人來自不同的國家,他們的生活、文化、思維方式都不一樣,和他們相處,可以開闊我的視野,豐富我的閱歷,啟迪我的思維。

就這點來說,我真的特別喜歡美國。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從不死藥到打雞血 為什麼中國人熱衷養生?
    &nbsp&nbsp&nbsp&nbsp這讓人聯想到《西遊記》中被孫猴子吃掉的仙桃,一種三千年一熟,人吃了得道成仙,體健身輕;一種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一種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
  • 為什麼用「打雞血」形容非常亢奮?「打雞血」這個詞是怎麼出現的
    為什麼用「打雞血」形容非常亢奮?「打雞血」這個詞是怎麼出現的
  • 中國人很有錢嗎?「黃金魚」可貴了,他們天天吃?老外表示很疑惑
    不過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種食物在美國非常昂貴,被稱為「金魚」,意思是它的價格堪比黃金。但在中國,這種魚卻嫌便宜,人們每天都能吃到。為什麼這種魚在發達國家的美國不能天天吃,而中國人卻可以天天吃?在美國,昂貴的魚,美國人納悶:為什麼中國人可以天天吃?
  • 打雞血,練氣功,當年「養生」也瘋狂
    老蔣都打雞血,我們怕啥 1966年,街上開始賣一毛五分錢一份的油印小冊子,宣傳打雞血治病保健。 一天,巷子口聚了一群人,我湊上去一聽,「聽說蔣介石都是靠打雞血保健續命呢,我們還怕啥!」從那後,街上總看到有人抱著大公雞走路,「氣派」得很。 (上海市 馮新平 69歲) 給大公雞餵雞蛋 我有個朋友,他對打雞血瘋狂地迷戀。
  • 印度人非常疑惑,為什麼自己天天洗澡,中國人還是覺得他們體臭?
    印度人非常疑惑,為什麼自己天天洗澡,中國人還是覺得他們體臭?大家好,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大家知道為什麼印度人體味重嗎?就連印度人自己都很疑惑,為什麼天天洗澡,中國人還是覺得他們體臭!說起印度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印度跟我國一樣,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國家。
  • 中國養生史記:60年代排隊打雞血
    但古人一定想不到,現代中國人的養生創意如此瘋狂。甩手療法、飲水療法、滷鹼療法、羊腸線埋藏法、爬烏龜等都曾經流行一時,其中最最瘋狂的,當屬打雞血。  打雞血的發明人是上海永安棉紡廠的醫生俞昌時。1959年5月26日上午8點,他當眾給自己打了一針鮮雞血。時候他這樣回憶:「不到三小時,就感覺餓,中午吃了八兩飯。」
  • 真實存在過的「打雞血」療法,害死了很多人
    真實存在過的「打雞血」療法,害死了很多人 2020-06-23 1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人們為何如此熱衷於「打雞血」?
    採用雞血療法的人,會抽取小公雞的雞血幾十到上百毫升,注射入皮下肌肉,每周一次。1965年7月23日,國家衛生部下發了《關於「雞血療法」的通知》,同意上海市衛生局調查報告的看法和處理意見,通知強調:「今後,應禁止醫務人員用鮮雞血給病人治病,以免發生過敏危險。群眾要求醫務人員用鮮雞血給予治療者,應加以勸阻。對於群眾中流行的各種傳說,應進行必要的澄清和解釋。」
  • 「打雞血」原來不是玩笑話,曾經風靡江西,被禁止後老百姓偷偷打
    我們現在的人總喜歡用「打雞血」來形容那些精力旺盛,精神十足的人。原本只是一句玩笑話,卻不知道在幾十年前,竟然真的有人因為看著公雞一直這麼好精神,而開始給自己打雞血,還把這個看成是治病的良方大力推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老百姓們偏愛。
  • 打雞血能使人興奮? 難道雞血是興奮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打雞血能使人興奮? 難道雞血是興奮劑? 看你興奮的那樣,跟打了雞血似的,已經成了人所共知的調侃人興奮過度的俚語。 打雞血真的會讓人興奮?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假的。 然而,鹽打哪裡鹹醋從哪裡酸,無論打雞血是不是真的會讓人興奮,其中的道理何在呢?
  • 「打雞血」的歷史教訓
    一種說法是:建國初期某國民黨中將軍醫被我公安機關抓獲判了死刑,行刑前獻出這個「秘方」以求自保,稱其療效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治癒百病;據說「在臺灣的蔣介石就靠打雞血活著」。不但當地軍政首長深信不疑,還有一幫下屬效仿。文革中這「走資派」被批鬥,在逼問下坦白了打雞血的事情。於是被當作「延年益壽」的秘方,印成傳單廣為流傳,造成了「打雞血」的大流行。
  • 王小波 | 打雞血
    王小波丨打雞血  事情發生在二十多年前,當時我是個知青,從鄉下回來,凌晨趕頭一班電車回家
  • 「打雞血」怎麼來的?真的讓人興奮嗎?
    一般對於一個非常興奮的人,我們就會用「打雞血」來稱呼它,然而「打雞血」這一詞語是怎麼來的呢?大了雞血真的能讓人興奮嗎?作為一個受現代科學薰陶的人,我們都知道不是任何血液都能注射到身體當中的,但在早前科學知識還未普及的時候,就有一些人真的將雞血打入了身體當中,這也是因為在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一位醫生將體溫計塞入了雞屁股中,然後他就發現雞的體溫高達43度這是遠高於人體體溫的,所以這位醫生就認為雞血可以調節神經中樞,同時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抗病毒的作用
  • 父母如何正確給孩子「打雞血」,讓孩子愛上學習
    大家好,歡迎大家繼續關注,這期就為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那麼強調孩子門們一定要努力讀書,好好學習。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當一個社會環境趨於穩定之後,那麼這個社會上絕大多數人的上升通道,就在於誰能受得了十年寒窗之苦。 古代是這樣,今天依然是這樣,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三畢業,一場馬拉松長跑,而且家長不只是陪著、逼著就能夠管用的,所以說怎麼給孩子「打雞血」,又能打的恰到好處,真的是每個家長要花心思花心血去研究的。
  • 「拼命工作體」火了,打雞血卻對年輕人越來越不管用
    打雞血沒有用,並不全是因為年輕人沒有理想,沒有幹勁。 打雞血越來越沒用 凡是工作了幾年的人都知道 不是我們現實,而是大家試著想想,讓人領著3000塊的工資,老闆說著「我期待你們每個人都成為千萬富翁」,還期待他們有著手舞足蹈的激情?
  • 同樣35度的天氣,為什麼中國人喊熱,而美國人說冷死了?
    原標題:同樣35度的天氣,為什麼中國人喊熱,而美國人說冷死了? { 今日知識點} 35度,在中國和美國有啥不一樣?沒看過的可以抽空看下上面這張圖,這是英大在谷歌上找到的美國2015年2月23日的全國氣溫圖。 看完之後,你有沒有被嚇到,為什麼像加州,佛羅裡達州這些地方的當天氣溫分別高達60多度,80多度。難道這些地方的美國人是要被烤焦嗎? 其實,這是因為美國使用的溫度計量方式和中國不同。
  • 「打雞血」竟然曾是個真事兒?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打雞血」來形容人的狀態超常,精神頭很好。 好比某天你發現,平時遊戲裡開黑唯唯諾諾的好基友突然重拳出擊了,那這時你可以對TA說: 「咋回事今天,打雞血了?」
  • 王文美國觀察(二):中國人為什麼去美國?
    2012年11月3日星期六晴舊金山時間早晨5:00於Westin Palo Alto酒店359房間已躺下多時,卻因時差原因久久不能入睡,腦海裡不停地回憶下午計程車司機一路的聊天,以及《紐約時報》中文網今天刊發的《中國人為什麼離開中國》一文的嘲諷。
  • 開言英語告訴你「打雞血」用英語怎麼說?Chicken...
    02.Motivate 相比較 inspire 強調精神上的鼓舞,motivate 更著重於行為上的驅動。 To motivate:驅動 Motivating:某事物非常有驅動力 Motivated:被驅動 比如,夏天去跑步就是一件非常需要 motivate 的事。
  • 朋友圈裡的那些正能量,是給自己打雞血還是給別人打雞血?
    還是為了給自己打雞血,或是給別人打雞血?這種狀態表面看似滿足了自己,其實是耗能的深淵!你會被這種虛無的感覺帶入一個貌似有著七彩祥雲般美麗的黑洞裡,讓你認不清自己,不知道真假。我們生活在被自己設計的完美無缺的高頻劇情裡,每天打雞血一樣的興奮,仿佛生命從此刻開始燦爛無比。但是,當有一天這些點讚或許關注少了,劇情發生了變化,你還會興奮、開心嗎?或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