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4000億市值,打破國外壟斷,邁瑞醫療的秘訣何在?

2020-11-29 手機鳳凰網

來源:正和島

10月19日,以「創新科技 智領未來」為主題的第83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 2020)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開幕,眾多行業頂尖力量齊聚上海,帶來了最新的醫療科技成果。

在醫療器械領域,頂尖跨國公司都有著百年歷史,美國通用、荷蘭飛利浦、德國西門子更是長時間「一統天下」。而中國的醫療器械產業由於起步較晚,國內企業不得不長期蜷縮於國外巨頭的包圍之下求生存。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參與到了醫療器械市場的競爭中,打破了歐美「一統天下」的局面。

本屆展會上就傳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國內企業佔據了一大半展區,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在一系列民族品牌的帶動下,國內越來越多的高端醫療設備企業正在被世界認可,為中國經濟提氣壯骨。

在醫械領域眾多的民族品牌中,邁瑞醫療不可不提。可能你會問,這個僅成立於1991年,創立至今還不到30年歷史的年輕企業憑什麼能白手起家,打破國外廠商的壟斷,把產品賣到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市值超過4000億的醫療器械領域巨頭?其成功的秘訣究竟在哪兒?下面我們就試圖揭開邁瑞醫療「龍頭」基因的秘密。

1.邁瑞的成功基因之一:務實——腳踏實地,注重研發

每次梳理成功企業的案例時都會發現,成功企業總會有一些相似之處,但肯定也有著屬於他們自己的邏輯。

比如,華為在通訊領域經過三十餘年沉澱,靠的是紮實的研發基礎,強大的創新能力。同樣,在醫療器械領域裡打拼了29年的邁瑞醫療,其成功同樣離不開紮實的研發積累與持續的自我創新。

但如果說,華為的成功還在於狼性的管理團隊,那筆者覺得邁瑞的管理團隊或許更類似於腳踏實地的大象,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贏得大家更多的信任,在不斷的積累中升華。

並且這隻務實的大象清醒地了解自己在每一階段該做的事,找準邊界絕不輕易冒進,埋頭前行,絕不盲目挑戰自己。而當你只有一個信念——完成目標時,怎還會去羨慕會爬樹的猴子。

因此,探尋邁瑞的成功基因時,我們找到了幾個關鍵詞。

務實,是說邁瑞腳踏實地,注重研發與創新。

自主研發之路說起來容易,但誰幹誰知道,沒有點膽識魄力是堅持不下去的。試想你投入那麼多金錢、時間與精力,成果出來又沒那麼快,質疑與嘲笑來得倒是挺快,別人的懷疑還是其次,你自己的內心還能不能做到堅定不移?

「創新是邁瑞的基因,也是我們持續健康發展的源動力。我理解的創新是一種日積月累的』笨功夫』,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厚積薄發的過程。」創始人李西廷在談到邁瑞醫療風雨歷程時曾如是說,也是對內心不動搖給予的肯定回答。

事實上,研發積累也確實貫穿著邁瑞公司的發展全程。邁瑞在成立之初主要經營代理GE、惠普、西門子等國外知名品牌的生命信息監護產品,彼時這在外貿發達的深圳非常常見。

但基於邁瑞技術管理團隊的堅持,早在1992年,即公司成立的第二年,邁瑞就開始進行自主產品的研發。這對於當時年收入百萬元的代理企業來說相當難得,在當時熱衷於賺快錢的醫療器械行業中也相當罕見。

可以說,正是管理層這種對研發的執念成就了邁瑞今日的成就。

眾所周知,研發創新是醫療器械企業乃至整個產業增長、發展的關鍵。數據顯示,在過去三年,邁瑞整體研發投入佔比始終維持在10%左右。並且在2020年上半年,邁瑞的研發投入就已達到了10.04億元,同比增長29.06%,如果下半年仍保持這一水平,那麼邁瑞醫療今年的研發投入又將創下新高。

或許你對企業研發投入多少沒有什麼直觀的概念。這麼說吧,10%的研發意味著什麼?全球排名前50的醫療器械企業,平均研發投入才佔營收額的7%。

而如今,正是憑藉每年佔營業額10%的高強度研發投入,邁瑞逐漸成為世界監護儀、呼吸機、血細胞分析儀、彩超等領域的領軍企業。

以創始人、董事長李西廷為核心的管理團隊持續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勢要打造好每一款單一產品的核心競爭力。迄今為止,邁瑞醫療已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

公開數據顯示,邁瑞醫療目前已建立了基於全球資源配置的研發創新平臺,設有八大研發中心,共有約2500名研發工程師。

今年上半年,邁瑞醫療第九個研發中心——武漢研究院項目正在建設中。今年上半年,邁瑞醫療向市場投放的新產品就多達數十款。

截至今年6月底,邁瑞醫療共申請專利5714件,其中發明專利4038件;共計授權專利2939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468件。專利數高居中國醫療器械企業榜首。

胡適說過:「這個世界聰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數人。」只有耐得住研發路上的孤寂,自己信了,挺住了的企業,才會有突破,做到了就成為了王者。

2.邁瑞的成功基因之二:清醒——理性判斷,不輕易越界

清醒,這個詞某種程度上更能準確詮釋邁瑞管理層的「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經營理念。

隨著對邁瑞認識的不斷深入,你會發現邁瑞管理層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堅持著自己的發展節奏而絕不被外界擾亂步調。比如邁瑞先踏踏實實把生命信息與支持產線的各產品做成第一,再逐步拓展到多產品線。

這種本分在這個時代也實屬難得。

可以說,29年來邁瑞一直堅守著這種本分的發展策略。

總裁成明和在本屆CMEF展上接受採訪時說的話或許能完美地詮釋這種策略的邏輯,「我們每條產品線都有不同定位,是從低端到中端再到高端,然後進入各個細分領域。例如這次(展會上)推出的NB 350新生兒無創呼吸機,就是呼吸機系列中一個全新產品,覆蓋了嬰幼兒市場。大家都知道,邁瑞的呼吸機在』戰疫』時期供不應求,但主要針對的是成人市場。而成人和嬰兒是有差別的,所以這是一個細分的、不同的產品線;此次推出的另一款全自動流水線TLA,其應用場景相當於一個全新的大型實驗室,它能夠將我們的整個IVD產品連在一起,是我們花費了兩、三年時間才決定推出的。至於其它的新應用,每款產品針對的層面都不一樣。」

正是邁瑞一直堅持著這種獨特打法。所以,你看邁瑞並沒有貿然造CT、核磁共振,而是專注從監護儀、超聲等領域切入,並制定下要做就做最好的目標,通過細分產品的逐一攻堅衝擊細分領域。

要知道,醫療器械領域的細分賽道眾多,仔細算下來有幾十個,僅大類就有10多個,這麼大的空間還不夠你做的嗎?

邁瑞顯然清醒的看到了這裡面的邏輯,它不跟巨頭在高端領域硬拼,而是緊緊抓住各醫療器械產品的核心壁壘,不斷的由一個領域進軍到另一個領域,等有朝一日待我羽翼豐滿再去全球攻城略地。

我們可以想像到未來邁瑞在全球排名中必將不斷躍升,但不變的仍將是邁瑞的這種發展理念,因為在剛剛結束的CMEF 2020上,成明和所說的一段話,某種程度上再一次重申了這一觀點:

「在每個細分的行業,我們都努力地把產品做到第一,要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其次要不斷創新,做出我們的特點。目前,我們的三條大產品線(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醫學影像),發展空間還比較大,本身也還有很多細分的業務,一些受疫情影響增長不是特別理想的條線,今後幾年也應該會有較好的增長。未來,我們還是要專注傳統的三大領域,繼續發揮長處,在這三大領域上進行延伸。對於4K內窺鏡應用於微創外科等應用,這只是一部分,畢竟要涉及很多的層面;而在獸醫這一塊,在全球範圍內需求龐大,特別在國內市場增長非常快,我們會一直努力。」看看這段話,是不是覺得邁瑞的管理者頭腦清醒又謙虛客觀。

自古能成大事者都敢於承認自身的不足,邁瑞也是一樣,並不是說在疫情期間接到了多少訂單、業績增幅有多大就飄飄然了。

事實上,邁瑞今年的成績確實有目共睹,可以有炫耀的資本,10月15日發布的邁瑞醫療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海外市場,3月份邁瑞醫療就收到超過100個國家的設備需求。

從春節至6月底,邁瑞醫療累計向全球緊急交付近40萬臺醫療設備。此外,2020年前三季度,邁瑞醫療營收約148.6億元–160.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30%;盈利約49.6億元–53.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5%-45%。2020年全年公司預計營業收入為198.7億元-215.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0%-30%。

然而,面對成績,邁瑞對自身和國產醫療器械行業的不足有著清醒的認知。從整個市場看,近幾年國內企業始終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推出新品,國產替代的勢頭越來越強。

從用戶的角度看,他們也願意選擇更多的、性價比高的國產產品進行嘗試,整體環境比過去得到了很大改善。

實際上,在高端彩超方面,國產產品已經能夠替代大多數進口產品,只有一小部分的應用還存在差距;邁瑞自主研發的4K內窺鏡也已達到國際高端水平,不過因為是新推出的產品,還需要通過廣泛應用,在得到更多的客戶認可後,逐步積累口碑。但是,高端醫療器械的國產替代之路依然漫長,需要一步一步地走。

「從今年的CMEF可以看到,國內企業佔據了一大半展區。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更多的國產產品在各個細分行業都能替代進口。」成明和表示。

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說,「我們的十年目標,是希望能夠進入全球醫療器械供應商的前20名;更長的目標,是要進入全球前10名,實現全球醫院的監護儀基本上是邁瑞的。希望中國能夠成為醫療儀器研發生產的一個高地。」

相信這一目標對於頭腦清醒又肯下「笨功夫」的邁瑞來說不是難事,只是時間的問題。

3.邁瑞的成功基因之三:敬畏生命

至於這第三點成功基因,筆者沒有找到更貼切的詞去概括,但「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我想可能這種精神是一種情懷,一種境界,一種超越。那麼,對生命的敬畏也應該屬於這種精神範疇吧。

這裡先重點提一下邁瑞提供的能滿足臨床需求「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

可以說,在整體解決方案上,邁瑞是最強的。

在強調大數據化的今天,一個數字一體化手術室解決方案,在國外是做不出來的,不是說有多難,只是要開發出這些產品耗費的時間長、成本高。誰願意做這樣的事情呢?

這就好比現在網際網路大廠都在打造雲,阿里雲、百度雲、騰訊雲……我們知道百度的技術是非常強的,但是談到雲的整體解決方案似乎就差了那麼一點點,為啥?因為做整體解決方案麻煩啊。

而邁瑞偏偏選擇了做整體解決方案,不僅能提供出解決方案,還可以實現大數據的全部打通。因此,邁瑞已算是全球僅有的可以提供數字一體化手術室完整解決方案的醫療器械公司了。

可能你又會問,「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牛在哪兒?

這裡舉一個案例,可能會增強我們普通人對醫療整體解決方案的認知。

我們都知道ICU是守護患者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對醫護人員來說,患者體徵數據的每一次跳動,生命波形的每一次起伏,都可能事關「生死」。

「住進ICU的患者,病情複雜而多變,隨時可能面臨安全風險。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夠快速、全面、精準地掌握患者床旁數據。」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ICU主任說道。「尤其是遇上一些病情突然惡化的患者,我們需要翻看過去幾小時,甚至幾十小時的監測記錄,查找病發原因。如果『無據可尋』,便可能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而在浙大一院之江院區的重症監護室,以邁瑞瑞智聯解決方案為基礎,「下通」床旁監測數據,實現設備物聯。「上接」醫院信息系統,實現數據互聯。

床旁監測數據,通過Benelink設備集成模塊,打破床旁設備通信壁壘,「化零為整」,將呼吸機、輸注泵等床旁設備的數據,匯聚於監護平臺,讓醫生自監護儀上,實時聯動查看設備監測數據、波形,準確評估患者容量反應性,用藥效果。支持過去2/4/6小時,甚至10天的監測數據查閱,幫助醫生快速回顧報警事件,篩查異常數據,第一時間找到癥結所在,把握最佳治療時機。醫院信息系統,實時連通,可調可閱。藉助詳細的各階段診療信息(影像/檢驗等),綜合掌控患者狀態,制定有效救治方案,提升治療效率,提升治癒率。

以床旁監護為「終端」,實現設備物聯,賦活數據生命力,讓醫生用最少的時間,掌控患者狀態;最全數據,分析病情變化趨勢;最快行動,制定治療方案;最高效率,為患者築建強而韌的生命防線。

看完這一案例,對於整體解決方案是不是肅然起敬,無限智聯,聯的是事關生死的生命防線。

看到這,就不得不稱讚一下邁瑞管理層的戰略眼光了。因為邁瑞之所以能夠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不得不歸功於這29年來的科研積累與各個產品的逐一突破,否則產品線過於單一,你拿啥去一體化?

而創業之初,從監護儀起家的邁瑞,就是以若干個「中國第一臺」切入了縣城市場——國內第一臺血氧飽和檢測儀、第一臺準全自動三分類血液細胞分析儀、第一臺全自動黑白超聲、第一臺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第一臺數字彩超……

邁瑞用數不清的「第一」豐滿著自己的羽翼,用29年時間從低端做到高端,打造出自己的眾多條成熟產品線,並成為中國最大,全球領先的醫療器械以及解決方案供應商,未來邁瑞在全球市場肯定可以拼一拼前十。

行業內普遍的共識是——醫療器械公司不做國際化成不了大事。而國際化正是邁瑞當下最應有的氣質,並也是未來持續發力的重點,進而使其國際化的形象在世界舞臺上閃耀生輝。

4.結語

抗疫中的出色表現讓邁瑞走紅國際,這背後是所有邁瑞人29年如一日的腳踏實地,29年的持續奮鬥和磨礪。

但也許,對於邁瑞來說,紅與不紅都不重要,它只走自己的路。

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洪荒之力,有的只是對信念的堅守,對任務無條件的執行,為目標不屑的努力,和不達目標絕不放棄的決心。

曾在雪球上看到這樣一則帖子,題目叫「邁瑞醫療,我會耐心等待」。

內容大意是,面對邁瑞醫療的股價調整,我一點也不慌。不慌源自於對公司成長過程的了解,對公司管理層的了解,對公司未來確定性的了解。我慢慢不在意嘈雜的聲音,內心平靜如湖面,波瀾不驚,我知道時間和耐心會給我答案。

套用作者的話,我們或許也可以這樣講,邁瑞醫療,我會耐心等待。等待你進入全球前20名、前10名……,等待你助力中國成為醫療儀器研發生產高地的那一天。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心臟支架從1萬到700元,邁瑞醫療能「獨善其身」?
    參考藥品領域的三次集中採購大幅壓低眾多藥企的利潤,對冠脈支架的集中採購或只是開始,集中採購大概率將擴展到醫療器械的其他品類,並大幅壓低醫療器械企業的利潤。受此影響,醫療器械龍頭股價大跌,僅在11月份股價就跌去近20%,市值蒸發超1000億元。對此,邁瑞醫療回應稱「集採目前對公司業務基本沒有影響」。
  • 邁瑞和新華營收均超百億 為何淨利潤和市值卻天差地別?
    邁瑞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36.9億元,較上年增長了43.05%;2018年,新華醫療淨利潤2278萬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負數(-6536.4萬),同比增長-65.23%。兩者的市值也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截至5月22日收盤,邁瑞醫療市值達到1720億,上市不足3個月就躋身千億市值醫療俱樂部。
  • 打破國外壟斷 聯影醫療發布3.0T探索磁共振
    打破「GPS」壟斷 長久以來,以通用電氣、飛利浦和西門子組成的「GPS」三巨頭佔據高端醫療設備市場。根據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的統計,截至2013年,中國高端醫療設備行業超過7成份額屬於「GPS」,而一百多家中國品牌,只拿下20%的市場份額。
  • ...在免疫診斷技術難度最高的化學發光領域,打破了國外壟斷|獨立研報
    2019年我國化學發光市場規模約為300億,然而,基本還是外資四大巨頭(羅氏、雅培、貝克曼、西門子)壟斷,但也說明國產替代市場較大,國內第一梯隊的公司是新產業、安圖生物、邁瑞醫療。,主要業務包括營養品、醫療器械、診斷產品、藥品等,其中2019年診斷業務收入為77.13億美元;(3)貝克曼由阿諾德·貝克曼博士1935年創建於美國加州,1997年10月併購庫爾特公司,業務涵蓋從生命科學到臨床診斷和細胞分析的整個領域;(4)西門子醫療系統集團是全球醫療領域最大的設備和解決方案供應商之一,2019年診斷業務收入為41.33億歐元;(5)邁瑞醫療為國內醫療設備龍頭
  • 邁瑞醫療投45億在光谷建第二總部 李西廷向中科大捐1億
    >雷帝網 樂天 6月20日報導邁瑞醫療日前發布公告,宣布根據長遠戰略發展規劃,公司擬以自有資金及自籌資金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投資、建設、運營邁瑞醫療武漢生產基地項目。此外,邁瑞醫療審議通過了公司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投資、建設、運營邁瑞醫療武漢研究院項目公司,為保障公司產品研發與生產保持密切協同,公司擬對武漢研究院項目追加投資。
  •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威海帕斯碸新材料: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 醫療器械上市公司上半年僅4家虧損 邁瑞醫療淨賺超34億
    新京報記者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整理發現,在73家醫療器械上市公司中,回歸A股兩年的邁瑞醫療憑藉34.54億元的淨利潤,成為上半年最能賺錢的企業,而部分企業的業績上漲與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對呼吸機、體外診斷產品等的需求量上升不無關係。
  • 邁瑞醫療:股價2年漲4倍,市場從來不會虧待好企業
    眼下的市場情況大家都看到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世界各地的試劑、口罩、呼吸機等產品需求暴漲,這極大促進了中國醫療器械企業走向全球。  國內的疫情基本上得到控制,但國外的疫情依然不容樂觀,這對國內醫療器械行業來說是一個重大利好。
  • 除了汽車和電池,比亞迪還有王牌,突破國外技術壟斷,估值超百億
    截至1月8日,比亞迪市值達到6206.80億元,過去一年暴增4000億元,是目前國內市值最高的汽車企業。全球排名第四,超過奔馳、通用、寶馬、法拉利。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之所以受到資本市場追捧,一方面是因為刀片電池產能爬坡順利、旗艦車型「漢」銷量破萬,同時也得益於它宣布把半導體業務分拆上市。
  • 打破國外壟斷,矽微粉龍頭聯瑞新材即將登陸科創板
    截至本招股說明書出具日,公司最近兩年淨利潤分別為4224.89萬元和5836.65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為27810.60萬元,預計市值不低於10億元。公司滿足並選擇以「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作為上市標準。
  • 打破進口壟斷 國產高端醫療器械攻堅市場破解「看病貴」
    2016年,對中國醫療器械行業來講是不平凡的一年,東軟、聯影、明峰三家國產醫療器械企業陸續推出高端醫療器械PET-CT,打破了中國高端醫療器械市場長久被進口產品壟斷的現狀,而高端醫療設備檢測的費用也將會直線下降。這無疑給了雄踞中國高端醫療器械市場的跨國企業一記重擊。
  • 山東造醫療用品打破國外壟斷 惠及百姓的「威高製造」成威海驕傲
    威高術中神經監護系統打破了國外壟斷,操作簡便快捷,是國內首款。近年來,通過不斷創新,威高集團開發的產品打破國外壟斷,迫使進口產品大幅度降價,降低了國家醫療開支,也惠及了百姓。21日下午,「供給側·山東策」——第十二屆網絡媒體山東行活動採訪團就來到了位於山東威海的威高集團,參觀了其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成果。
  • 又一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化替代
    評委會聽取了項目工作報告和技術研究報告,經質詢和討論後形成一致意見,認為基於極薄取向電工鋼關鍵製造技術的產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原材料到成品工藝控制完全自主,將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這一新材料的國產化替代。
  • 國產醫療器械6大 「獨角獸」,他們到底牛在哪裡?
    1邁瑞醫療邁瑞醫療創始於1991年,是全球領先的醫療器械與解決方案供應商,產品主要集中在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三大領域。在邁瑞醫療年中所發布的2019年半年報中,邁瑞醫療2019年上半年營收82.06億元,同比增長了20.52%。
  • 醫用SEBS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在上周召開的新一代醫用關鍵高分子材料SEBS應用推廣會上,巴陵石化公司宣布,其研發生產的醫用熱塑性彈性體SEBS產品質量達到醫療衛生級標準,打破了國外壟斷,目前具備萬噸級生產能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國家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性能優越的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SEBS被公認是替代軟質PVC的最佳材料。作為醫用輸液管材料的換代品,目前每年醫用SEBS需求量巨大。
  • 淨利連續三年下滑,打破國外壟斷的復旦系公司即將登「科」?
    來源:野馬財經作者 |王君齊編輯 |李紅梅來源 |風雲資本界上海復旦微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旦微電子」)作為集成電路的龍頭企業,近年來先後推出MCU控制晶片,億門級FPGA產品等高端產品,打破了國外晶片企業壟斷市場的局面
  • 3D列印用鈦粉 攀鋼打破國外壟斷
    從2014年起,位於四川攀枝花的攀鋼研究院,就開始對3D列印用球形鈦粉技術展開研究,逐步打破國外壟斷,目前已達到了國內行業先進水平。  趙三超介紹說,近年來,隨著全球3D列印技術的發展,看似毫不起眼的鈦及鈦合金粉末,成為了金屬零件3D列印領域所需的關鍵材料,雖然國內也有企業研發,但其製備技術一直被國外企業壟斷。
  • 安集科技:打破國外壟斷進入全球供應鏈的半導體材料公司
    來源:巨豐投顧雖然我國半導體行業與國際巨頭仍有很大差距,但是最近五年的政策、資金、人力、技術等方面的不斷追趕,國內也湧現出一批優秀公司和團隊,特別是已經陸續看到一些公司在某一細分領域取得的突破進展,打破了國外壟斷甚至開始向國外巨頭接單供貨。今天就來看一家科創板公司---安集科技(688019)。
  • 我國自主研發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這款由電子科技大學歷時10餘年研發的高磁導率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基板廠商壟斷市場的局面,不僅被華為、魅族、小米等手機採用,產品還銷至美國、日本等數十個國家及地區。憑藉「高磁導率磁性基板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電子科技大學鄧龍江教授團隊近日獲得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中國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中國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這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中國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