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常蕾)國產新冠疫苗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12月3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發布消息稱,11月18日,該所與重慶智飛生物(300122,股吧)製品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製的新冠病毒重組蛋白亞單位疫苗將在18周歲及以上人群中開展,採取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計劃在全球招募29000人。
12月3日開盤,國藥股份(600511,股吧)、康希諾生物、智飛生物等疫苗概念股大漲,截至3日午間,智飛生物股價一度飆逾8%。
前一日,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北京調研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和生產準備工作時指出,國產疫苗正處於關鍵時期,5條技術路線的14個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其中5個疫苗正在按程序按標準開展Ⅲ期臨床試驗,緊急使用、生產準備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就在一周前,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尹衛東也公開表示,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新冠疫苗克爾來福在巴西開展的III期臨床研究,預計將於12月初完成中期分析。
國產疫苗加速衝刺的同時,流感高發季到來,疫情也有捲土重來之勢。
「當前境外疫情加速蔓延,輸入我國的風險逐步加大,預計冬季我國疫情仍將處於零星散發狀態,甚至局部地區有可能發生聚集性疫情。」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在12月3日舉辦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表示,其他呼吸道傳染病也即將進入到流行季節,加上春節期間人員流動性加大,聚集性活動增多,都將進一步增加疫情傳播的風險。
近日,滿洲裡、青島、上海等地均出現疫情。11月23日,上海市疾控中心通報稱,出現了2例病例的感染來源曾經暴露於同一個航空集裝器,而二人在清理集裝器的時候都沒有佩戴口罩。對此,中國民用航空局飛行標準司副司長韓光祖表示,感染來源可以聚焦在同時共同暴露於境外輸入的航空集裝器,這提示我們,外防輸入,做好人物同防非常關鍵。
外防輸入,保護一線的高風險人群是重中之重。日前,民航局出臺了的第六版《運輸航空公司、運輸機場疫情防控技術指南》要求,增加冷鏈、貨運、行李等航空物流關鍵環節的預防消毒工作和貨運人員、行李人員等關鍵崗位的防護要求。
對此,孫春蘭指出「根據冬季疫情防控需要,今年完成口岸相關從業人員和一線監管人員等高風險人群的緊急使用工作。」
疫苗專家陶黎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疫苗上市後,如何接種,如何分配,肯定要看產能。不過,高風險人群肯定是第一批接種者。根據現在各方的進展,我預計12月底國藥、科興等幾款滅活疫苗應該會有好消息,之後就會開始高風險人群的大規模接種,明年二季度左右,普通民眾或許可以預約新冠疫苗接種。」
那麼國產疫苗到底什麼時候能上市呢?孫春蘭同日表示,要繼續科學嚴謹推進疫苗Ⅲ期臨床試驗,做好大規模生產準備。
同時,產能方面也有所安排。國藥集團董事長劉敬楨日前表示,到今年年底,國藥集團新冠疫苗產能大概能達到1億劑左右,按照國家要求,明年產能要超10億劑,「明年能保證尤其是中國人民使用。」
(責任編輯:冉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