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與中芯國際在產學研合作中取得新進展

2021-01-16 電子發燒友
打開APP
中科大與中芯國際在產學研合作中取得新進展

李倩 發表於 2018-06-08 09:41:59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微電子學院與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在產學研合作中取得新進展,成功在光刻工藝模塊中建立了極坐標系下規避顯影缺陷的物理模型。通過該模型可有效減小浸沒式光刻中的顯影缺陷,幫助縮短顯影研發周期,節省研發成本,為確定不同條件下最優工藝參數提供建議。該成果已在國際光刻領域期刊Journal of Micro-Nanolithography MEMS and MOEMS發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先進光刻工藝中,圖案尺寸越來越小、密度越來越高,顯影后的殘留缺陷對圖案化的襯底表面越來越粘,如何有效去除顯影缺陷一直是業界探討的熱點問題之一,國際上對此也尚未存在完備的解決方案。利用校企合作的平臺,國科大微電子學院馬玲同學通過向校內、企業導師的不斷請教和討論,結合同中芯國際光刻研發團隊的密切協作,成功建立一種基於粘滯流體力學的顯影缺陷物理模型,可以探究單矽片上顯影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物理極限以及針對不同規格缺陷的去除解決方案,為解決這一難題開闢了全新的道路。同時,這一模型的提出還有助於完善國產裝備中勻膠顯影機的相關算法。

圖1:去離子水衝洗顯影后,殘留缺陷示意圖

模型從缺陷的受力角度出發,當對顯影后殘留在旋轉晶圓表面上的缺陷進行去離子水(Deionized Water, DIW)衝洗時,其主要受到三個力的作用,即:去離子水的推力,旋轉帶來離心力和氮氣的推力,合力隨半徑的變化如圖2(a)所示。當合力達到閾值時,缺陷顆粒將從光刻圖形的邊緣表面被去離子水衝走。閾值定義為顯影后殘留缺陷的表面與晶圓表面之間的粘滯力。當合力小於閾值時,即三個對殘留缺陷的總拔除力小於殘留缺陷與晶圓之間的粘滯力時,顯影后的殘留無法被去除,造成最終的顯影后缺陷,在後續的曝光中導致壞點,如圖2(b)所示。

圖2:(a)缺陷受到的合力變化 (b)顯影缺陷在晶圓上的分布

經對比驗證,模型的精度、準度高,具有很好的研發參考價值。此外,文章中還討論了數個影響缺陷去除的物理參數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在建立模型的過程中,企業提供的工程實驗環境同高校、研究所具備的理論創新能力實現優勢互補,產學研協同育人的模式獲得顯著成效,極大的推進了人才培養與產業的對接進程。

圖3仿真結果:(a)缺陷分布實驗圖與 (b)缺陷分布仿真圖的比較

中國科學院大學微電子學院是在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2015年7月教育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國家外專局共同研究決定支持成立首批9所高校建立示範性微電子學院的大背景下,由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牽頭承辦,為儘快填補國家集成電路產業高素質人才缺口,秉承帶動產業鏈協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成立的具有特色的示範性微電子學院。

學院通過企業定製班的形式與中芯國際、長江存儲、華進封裝、廈門三安等龍頭企業建立開放式辦學模式,形成多元化人才培養手段。同時,學院還是「國家示範性微電子學院產學研融合發展聯盟」成員單位及聯盟秘書處掛靠單位。學院首批學生現分別在中芯國際(上海)、中芯國際(北京)、長江存儲進行有關設計、製造、裝備材料等不同方向的實習課題研究。Journal of Micro-Nanolithography MEMS and MOEMS 雜誌是國際集成電路工藝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術期刊,主要刊登關於半導體光刻、製造、封裝和器件集成技術等方面的原創性學術論文。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取得巨大進展,打破晶片壟斷指日可待
    中芯國際取得巨大進展,打破晶片壟斷指日可待。 在礙於光刻機的製造技術時候,中國在光刻機方面遲遲得不到突破之時,就另尋突破口,在最近中芯國際取得了巨大的進展
  • 本源量子與中科大合作在半導體量子晶片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記者今天從合肥本源量子公司了解到,本源量子與中科大郭光燦團隊合作,在利用微波諧振腔耦合與擴展半導體量子比特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兩個半導體量子比特與微波諧振腔強耦合,並初步探索了利用片上微波光子耦合多量子比特的半導體量子晶片架構。
  • 中科大量子測量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11月20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日前在量子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德國、義大利、瑞士理論物理學者合作,在光子系統中首次實驗使用糾纏集體測量,將量子比特熱力學系統中投影測量反作用降至最小。相關成果於11月16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興7nm晶片商用之際,中芯國際7nm製程"取得突破"
    在中興通訊宣布5G基站7nm晶片實現商用的同一天,中芯國際第二代FinFET工藝也湊巧曝出新進展。10月11日,珠海市委機關報《珠海特區報》發布報導,IP和定製晶片企業芯動科技已完成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FinFET N+1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IP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測試通過。受此消息刺激,陰跌已久的中芯國際,今天A股和港股均大幅上漲,帶動A股半導體概念紛紛飄紅。
  • 中興7nm晶片商用之際,中芯國際7nm製程「取得突破」
    觀察者網·大橘財經訊(文/呂棟 編輯/尹哲)在中興通訊宣布5G基站7nm晶片實現商用的同一天,中芯國際第二代FinFET工藝也湊巧曝出新進展。 10月11日,珠海市委機關報《珠海特區報》發布報導,IP和定製晶片企業芯動科技已完成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FinFET N+1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IP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測試通過。 受此消息刺激,陰跌已久的中芯國際,今天A股和港股均大幅上漲,帶動A股半導體概念紛紛飄紅。
  • 中科大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 與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6月1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在理論上提出並實驗實現原子深度冷卻新機制的基礎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了基礎。
  • 中科大新校區將落子蘇州?真相是……
    中科大蘇州國際校區的發展情況及未來設想。而在向來賓介紹中,杜江峰提到了中科大蘇州國際校區相關情況。中科大將有蘇州新校區?隨後,看蘇州記者致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研究院了解校區情況。對方表示,新的國際校區將依託於現在的中科大蘇州研究院進行建設,目前該項目還在計劃籌備中。
  • 中芯國際第二代FinFET工藝曝光新進展,7nm製程取得突破
    :33 驅動中國2020年10月13日消息,近日,中芯國際第二代
  • 中芯國際取得重大進展,不用EUV也能搞定
    2月14日消息,中芯國際在2019年第四季度就已經開始量產14nm工藝了,能夠滿足我國95%的處理器生產要求,並且產能還在不斷上升中,預計將於今年3月生產4K,7月生產9K,12月生產15K。同時,中芯國際CEO梁孟松表示,國產7nm工藝將於今年年底試產,2021年正式生產。
  • 中國科大在自旋軌道耦合莫特絕緣體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何俊峰研究組與國內外同行合作,對自旋軌道耦合莫特絕緣體展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使用高分辨角分辨光電子能譜,首次在電子摻雜自旋軌道耦合莫特絕緣體(Sr2IrO該研究成果於2019年11月21日發表在物理學重要國際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美女科學家」黃芊芊:28歲成北大研究員、博導,與中芯國際合作
    但是每一個科學家取得成績,都會為晶片突破帶來希望。而黃芊芊所研製出的新機理超低功耗器件打破了國際上矽基隧穿器件的亞閾擺幅紀錄,器件綜合性能為國際報導中同類器件最高,並與中芯國際合作研製了世界上首個基於12英寸CMOS生產線的互補隧穿器件集成技術。
  • 本源量子與合作者在半導體量子晶片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本源量子與中科大郭光燦團隊合作,在利用微波諧振腔耦合與擴展半導體量子比特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兩個半導體量子比特與微波諧振腔強耦合,並初步探索了利用片上微波光子耦合多量子比特的半導體量子晶片架構。
  • 張亮然/王順心/陳子江合作在減數分裂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山東大學高等醫學研究院張亮然教授和生殖醫學研究中心王順心教授、陳子江教授合作在減數分裂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以「MEIOK21: a new component of meiotic recombination bridges required for spermatogenesis」為題發表於國際權威雜誌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
  • 《光明日報》:中科大在分子的量子糾纏研究中取得重大發現
    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成員林毅恆教授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這項成果對於未來利用分子進行量子信息處理有重要推動作用。分子作為多個原子組成的系統,原子集團可以轉動和發生振動,由此帶來獨特的屬性。
  • 中芯國際取得技術新突破!學習華為將大量囤貨套路:掌控核心技術
    【10月15日訊】眾所周知,隨著華為、中興事件爆發以後,我國便在晶片領域投入更多的資源,希望可以掌握更多的晶片技術,才能夠避免美國隨意更改晶片使用規則,解決國內企業無法「獲得晶片」產品的尷尬局面,而目前國內實力最強的晶片代工巨頭—中芯國際,在近日也傳來了好消息,那就是中芯國際的FinFET N+1先進工藝正式傳來了好消息,已經成功實現了晶片流片以及通過了所有功能測試
  • 中科大在量子通信等尖端科技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
    2001年,潘建偉回到中科大組建量子通信實驗室,在不到20年時間裡,他和團隊取得累累碩果,研究成果6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新聞」、5次入選歐洲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4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  量子科技世界前沿的突破,只是中科大誓攀創新之巔的一個側影。
  • 前格芯中國區總經理加盟中芯國際:挖掘更多先進位程客戶
    (文/觀察者網 呂棟)5月31日,據DeepTech旗下「問芯Voice」報導,前格芯(GlobalFoundries )中國區總經理白農日前加盟中芯國際,主要負責強化FinFET先進位程產品的業務和行銷。報導指出,他被賦予為中芯國際先進位程深挖更多客戶的重大任務,並直接向後者聯合CEO梁孟松報告。
  • 斷供後的中芯國際
    中芯國際4日發布正式公告,針對美國商務部向其供應商發出信函,對於向中芯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會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進行說明。
  • 【前沿】中科大在二氧化釩相變智能窗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鄒崇文研究組與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江俊研究組在基於二氧化釩薄膜的智能窗應用上取得重要進展
  • 安捷倫公司與中科大共建聯合實驗室
    2012 年10 月31 日,北京――近日,合肥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籤字儀式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合肥市舉行。安徽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寶順作重要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