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美國新冠病毒複製特性—新聞—科學網

2020-12-15 科學網

 

早在接種後2天,VeroE6細胞就產生了明顯的斑塊,相比之下,Vero CCL81產生的斑塊較少。

 

接種後3天vero單分子層圖像

 

3月3日,美國疾控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bioRxiv上發表論文,描述了從第一個美國新冠肺炎患者體內分離出的病毒,並描述了其基因組序列和複製特性。(bioRxiv論文未經同行評議。)

研究人員表示,此次疫情傳播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迫切需要為進一步研究新冠病毒提供參考試劑。公共衛生界也需要病毒裂解物作為診斷參考,而研究界需要病毒分離物測試抗病毒化合物、開發新疫苗和進行基礎研究。

美國第一例患者於1月20日被華盛頓州和美國疾控中心確診。研究人員從該患者鼻咽(NP)和口咽(OP)標本中分離出病毒,並對病毒序列、複製特性和細胞培養向性進行了表徵。

研究人員於1月22日將陽性標本重新製作和冷凍,然後接種到細胞培養皿中。2天後,研究人員觀察到細胞病變效應(CPE),並在3天後收集到病毒裂解液。他們還觀察了冠狀病毒的形態和形態發生特徵。

此外,研究人員測序了從第一代OP和NP標本中分離出的病毒,結果顯示完全匹配。並且,研究人員在沒有胰蛋白酶的情況下傳代了這種病毒。而且,新冠病毒在Vero CCL81細胞和Vero E6細胞中複製到高滴度。

研究人員在VeroE6細胞(另一種恆河猴胎兒腎臟細胞系)上產生了第四代新冠病毒。RNA測序顯示,其與原始序列相比無核苷酸突變。SARS-CoV和MERS-CoV也分別在VeroE6和Vero CCL81細胞上生長良好。經過一系列的稀釋感染後,研究人員還發現新冠病毒在兩種Vero細胞中都有複製,然而,VeroE6細胞的病毒滴度略高於Vero CCL81。

研究人員已將病毒分離物存入兩個病毒試劑庫,BEI資源和世界新興病毒和蟲媒病毒參考中心,以便公眾衛生和研究界能夠廣泛獲得該病毒及相關信息。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01/2020.03.02.972935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中山大學開發新冠病毒納米顆粒疫苗—新聞—科學網
    相關研究11月25日發表於《免疫》。 「這款納米顆粒疫苗在小鼠體內誘導的針對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滴度位居全球第一,在恆河猴動物體內誘導的中和抗體滴度位居世界第三。」張輝團隊研究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他指出,鐵蛋白納米新冠疫苗同樣可以作為一種有潛力的新冠疫苗。
  • 科學網—新冠病毒「複製機器」核心部件的三維結構現身
    魡解析度電子顯微結構   本報訊(記者黃辛)近日,「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冠病毒「RdRp(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新冠肺炎藥物奠定了基礎。
  • 新冠病毒重要藥物靶點-RNA聚合酶精細結構獲解析—新聞—科學網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RdRp(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研究稱美國新冠病毒發生變異:更具傳染性,或能繞過口罩、洗手等「障礙」
    圖據生命科學網據《紐約郵報》9月24日報導,美國多家醫學權威機構聯合在德克薩斯州休斯頓地區進行了一項迄今為止美國最大規模新冠病毒基因研究,結果顯示,在該地區的第二波疫情中,一種新的、傳染性更強的新冠變異病毒佔據了「主導地位」。專家們表示,這可能是新冠病毒對抗口罩和其他社交隔離等人類防疫措施的反應。這一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已經進化到能夠抵抗諸如洗手和社交距離等行為。
  • 我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遺傳物質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結構特徵
    摘要: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上海科技大學獲悉,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RdRp-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蝙蝠如何在6500萬年裡戰勝病毒—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OLIVIER FARCY  蝙蝠一直在感染與新冠病毒相似的病毒,卻沒有任何已知症狀。現在,最新的對橫跨蝙蝠家族樹的6個物種的基因組測序,顯示了它們在6500萬裡是如何戰勝病毒的。7月22日,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
  • ...病毒體內的結構及分子組裝機制,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
    全球首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的分子組裝;9月14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緊密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個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
  • 研究揭示冠狀病毒主蛋白酶催化機制—新聞—科學網
    近日,南開大學藥學院副教授尚魯慶課題組在《美國化學學會催化》發表論文,揭示了冠狀病毒主蛋白酶的催化機制,並討論了冠狀病毒MERS-CoV與SARS-CoV
  • 最新研究:細胞代謝壓力或使新冠病毒毒力變弱
    11月7日,記者從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與香港大學生物醫學院等團隊合作的一項研究,對上述問題給出了「可能的答案」。研究顯示,細胞代謝壓力或使新冠病毒毒力變弱。目前,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基因組生物學與進化》。
  • 以色列發現兩種有效抵抗新冠病毒藥物,顯著降低病毒複製能力
    據當地媒體報導,以色列生物學研究所(IIBR)的科學家日前表示,兩種用於治療高雪氏病(Gaucher's disease)的藥物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並有可能在未來冠狀病毒暴發時作為廣譜抗病毒治療藥物。高雪氏病並非病毒引起的疾病,而是在阿什肯納茲猶太人群中常見的遺傳病。科學家發現,用於治療該疾病的藥物會產生可能具有抗病毒能力的糖鞘脂分子,它是細胞膜生物活性成分。實驗中,他們檢查了藥物Cerdelga和Venglustat,結果顯示這兩種藥對新冠病毒和其他潛在病毒均有效。
  • ...李蘭娟院士團隊聯合清華李賽團隊重磅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在國際上首個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並原位揭示了刺突蛋白的天然構象及其分布特徵,以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在病毒體內的結構及其分子組裝過程,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研究人員將從一名重症患者體內分離得到的病毒株在體外大量培養並有效滅活和固定後,進行病毒超速離心純化、冷凍電鏡成像和數據採集。
  • 新冠病毒長這樣!我國科研人員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近日,浙大一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合作,揭示了全球首個解析真實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這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 上海蛋白質設施向全球開放提供新冠病毒全部蛋白的表達質粒—新聞...
    上海蛋白質設施向全球開放提供新冠病毒全部蛋白的表達質粒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獲悉,自6月17日起,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蛋白質庫面向全球開放新冠病毒編碼的29個蛋白質的表達質粒,以實現蛋白質研究資源的快速共享,助力新冠肺炎的防治研究。
  • 新冠病毒的「弱點」終於找到了!這種物質可有效阻止病毒複製
    對被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分析顯示,新冠病毒利用細胞合成病毒蛋白質的機制存在一種「弱點」,如果針對這點使用抑制劑,可以阻止病毒複製。基於這項發現,研究人員已經篩選出了一些化合物。比如一種代號2-DG的物質,在實驗室培養的細胞中能夠有效阻止新冠病毒複製。目前已有醫藥公司計劃進一步開發藥物並進行臨床試驗。
  • 我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在國際上首個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並原位揭示了刺突蛋白的天然構像及分布特徵,以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在病毒體內的結構及分子組裝機制,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 新發現!基於非典的後續研究,一化合物可阻止新冠病毒複製
    據《新華社》報導,近日,來自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通過計算機模擬證實,一種名叫α-酮醯胺13b的化合物能夠起到阻止新冠病毒複製的作用。科學家宣稱,將繼續致力於該化合物的研究,因為它已經被證明有成為新冠病毒藥物的潛力。
  • 美媒:研究表明一種口服藥可在動物體內抑制新冠病毒複製
    新華社北京4月9日新媒體專電 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4月7日報導稱,美國科學家6日報告稱對動物的試驗表明,一種口服藥物能夠阻止新冠病毒在體內複製
  • 當 相分離 遇上 新冠病毒 ......
    新冠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導致的傳染病,目前正在全球引起大流行。近期與該病毒以及其導致的疾病的相關研究正在迅速增長,從該病毒的序列分析,到病毒蛋白特性及病毒進入人體的機制,最後引起的疾病及相關免疫應答和治療策略。這一系列的研究都加速了人類對SARS-CoV-2及COVID-19的認識。
  • 新冠病毒究竟長啥樣?浙大一院李蘭娟院士團隊與清華大學李賽研究團隊重磅揭示國際首個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並原位揭示了刺突蛋白的天然構像及分布特徵,以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在病毒體內的結構及分子組裝機制,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全球首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的分子組裝疫情發生之初,李蘭娟院士便帶領團隊開展病毒生物學研究,一方面,研究人員想要弄清楚新冠病毒與其他冠狀病毒和普通的流感病毒等在結構上是否有區別
  • 新冠病毒長這樣!我國科研人員揭示全球首個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據國內媒體報導,近日,浙大一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合作,揭示了全球首個解析真實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這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