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成熟的二代測序技術,銳翌生物在科研、醫學、農業三大市場布局...

2020-12-05 36kr

微生物組的研究應用相當廣泛,其技術成果對醫健行業、體外診斷行業、健康管理行業、保健品行業、製藥行業、畜牧業行業等都將產生重要影響。隨著二代基因測序技術的成熟,微生物分子檢測也將迎來應用熱潮。

銳翌生物科技集團成立於2014年10月,專注於微生物領域、生物醫療大健康方向的精準醫療應用。旗下擁有銳翌基因、銳翌醫學和銳翌農業三大品牌。其測序平臺擁有新一代高通量測序儀Illumina HiSeq 4000、Illumina HiSeq 2500、Illumina Miseq、NextSeq500、Ion Proton™等,為測序服務提供技術支持。

銳翌基因針對科研機構用戶,主要提供微生物領域的高通量測序服務及技術支持,包括實驗設計、數據挖掘等。目前服務百餘家客戶,合作夥伴包括清華、浙大、北大、南開大學以及美國UCLA等國內外高等院校及醫院的專家教授,已在Nature、Science 、Nature Genetics等國際期刊發表多篇文章。「我們合作的科研項目在產出大量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同時,也將為銳翌生物的醫學業務打下基礎。」 銳翌生物的CEO秦楠稱。

銳翌醫學為醫院、體檢中心、終端客戶提供包括人體微生物組檢測、腫瘤早期篩查、靶向用藥指導等精準醫療領域的應用。目前銳翌醫學檢測的樣本數約為兩三千,數量還在快速增長中。其合作的醫院和體檢中心客戶約有20餘家。

不過銳翌醫學這一塊主要是以腸道菌群檢測為主。常易康™是銳翌醫學研究開發出的腸道菌群檢測服務,針對普通人群,包括亞健康或者慢性病患者,比如肥胖、便秘、高血脂等,進行整個腸道菌群進行分析,得到一個整體的報告,報告中呈現微生物的組成信息、菌群種類和分布數據,協助醫生制定相應的健康管理方案,比如飲食、生活方式上的健康指導。 

「腸道菌群檢測市場規模巨大。因為人的健康和腸道菌群密切相關,腸道菌群影響著人體的消化吸收、營養代謝、免疫力甚至精神狀態。人體90%的疾病都可以追溯到與腸道菌群有關。可以說每個人都是潛在用戶。」銳翌生物的COO劉強稱。

此前36氪報導過的涉及腸道菌群檢測的公司有人和未來、卡尤迪、元碼基因等。秦楠表示,目前市場上專門針對菌群檢測的公司中,做的很成熟的基本沒有,大都處於起步階段。而菌群檢測依託銳翌生物強大的技術優勢及市場團隊,是公司主要專攻的領域。此外,公司在進行大項目和商業項目合作的同時不斷積累不同疾病腸道菌群數據,目前已收集有超過3000個人類腸道菌群宏基因組樣品數據,這些數據積累為後期開展疾病檢測產品和微生態幹預產品打下堅實基礎,龐大的資料庫令公司形成了競爭優勢。目前公司正在進行的重大疾病宏基因組項目大約10幾個,與全國不同醫院、醫療機構展開深度合作,涉及自身性免疫疾病,代謝類疾病,精神類疾病等多個領域。關於腸道菌群檢測的CFDA認證產品也正在申報中。

為醫院提供基因檢測服務,第三方醫檢所需要有臨檢牌照。「銳翌生物自建的第三方醫檢所位於山東濟南,目前正在申報臨檢牌照中。」秦楠告訴36氪,「目前銳翌主要和其他第三方醫檢所合作,共同提供服務。」

銳翌農業主要業務是以菌群高通量測序技術為基礎,做飼用益生菌添加劑研發、生產與銷售。秦楠表示,「當下人們對無抗生素畜禽肉質品的需求正與日劇增。飼料中限制或禁止抗生素使用已成為養殖行業的趨勢,而益生菌是減少抗生素使用及促進動物健康的有效途徑。」目前銳翌農業的益生菌添加劑還在研發中。此外,銳翌農業還與國內畜牧業領域最早一批上市的飼料公司金新農展開合作,依託菌群高通量測序技術,重點培育孵化畜牧業菌群、營養、疾控三大類診斷技術、產品和服務。「國內目前開展菌群檢測在畜牧領域的公司還比較少,這一領域也在起步階段。」銳翌農業負責人蔡順風博士表示。

銳翌生物目前的團隊規模有70多人,百分之七十員工擁有碩士以上學歷。CEO兼首席科學家秦楠博士是國際人體微生物組協會前秘書長、中國區總協調人、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微生物專業博士,曾在華大基因擔任多年的微生物基因組部門負責人,以及浙江大學傳染疾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基因組學平臺負責人、感染病協同創新中心特聘研究員PI。COO劉強曾在多家大型分子診斷試劑公司擔任高管,擁有十餘年行業經驗及公司管理經驗。生物信息部門負責人吳春燕曾擔任華大基因研究院微生物生信平臺負責人,主要負責微生物轉錄組研究分析流程的開發,並參與了神州飛船八號上天細菌的測序研究,豬鏈球菌致病機理研究等項目,腸道菌群特異性基因研究經驗豐富。

銳翌生物在今年10月已完成了四千萬元的pre-A輪融資,由深圳松禾創新資本領投,杭州貝殼創投基金和北京天合永信跟投。明年適時將計劃啟動下一輪融資。

相關焦點

  • 銳翌生物完成四千萬pre-A輪融資 布局微生物
    腸道菌群與糖尿病、肥胖等各種慢性病的發生發展都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此外,人體微生物結構和組成的變化也能反應出人體本身的健康及發展趨勢,針對個人量身定製的微生物組產品會成為疾病檢測和治療的有效手段,相關生物技術和產業前景廣闊。銳翌生物作為微生物組行業的領先者,已擁有一系列高水平的技術產品及國內外大量醫療及科研單位合作研究,為其產業化應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 36氪首發 |「銳翌生物」獲遠毅資本近千萬美元A輪融資,布局微生物...
    銳翌生物創始人兼CEO秦楠博士表示,本輪融資將用於公司微生物組測序及大數據中心建設,醫學檢驗所建設,醫學產品的升級及報批。  成立於2014年的銳翌生物,主要依託NGS測序平臺及高性能計算分析能力,面向腸道微生態和腫瘤的精準醫療需求,以深度基因測序和大數據分析為核心技術,提供領先的腸道菌群和腫瘤基因檢測服務及綜合解決方案。
  • 腫瘤二代測序都能幹什麼?
    基因測序技術是基因檢測的一種。基因測序目前主要有一代測序(Sanger測序)、二代測序(illumina/Life Tech)、三代測序(單分子測序)等。PCR、FISH和晶片技術,主要是通過已知序列去調查特定確定的片段序列或位點的有或無,重點在「檢」,而基因測序技術是把基因序列上的核苷酸一個一個的測出來,重點在「測」。目前應用最廣的是二代測序,即NGS。
  • 三代全基因組測序成本降至1萬元,有望成為打開基因測序基層市場的...
    心動不如行動,汪德鵬的團隊馬上開始進行測試,該試驗以三代測序為主,並通過二代測序對結果進行矯正,最終使得基因組組裝的完整性得到了大幅地提升。正是這次成功的經歷使得汪德鵬對於三代測序在基因組組裝方面的前景信心滿滿,半年後,希望組開始布局三代測序技術,並成為國內首家提供三代測序應用領域服務的公司。
  • 基因測序產業,目前成熟了嗎?
    同時,不斷開發基因研究和數據儲存的新技術,以推動生命系統研究的發展。三、基因測序產業發展情況在第二代測序技術的推動下,基因測序的應用領域迅速拓寬,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基於自身的技術和平臺的全面性優勢與規模優勢,在基礎測序技術變革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基因測序的成本、縮短測序周期,降低基因測序的門檻,成為基因測序技術在基礎科研和商業化應用的大規模普及的重要推動力。進一步整合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等技術,結合生物信息分析能力,以最新的技術和綜合性解決方案,助力科學家探索前沿未知領域。下遊應用包括科研、臨床和個人消費三大類別。
  • 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原理和應用——第二代測序技術
    第二代測序技術高通量測序技術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 【技術專題】之 Pacbio 三代測序及其在醫學研究中的應用
    而測序在研究靶點的選擇中經常起到關鍵的第一步。Pacbio三代測序技術介紹:Pacbio三代測序的長讀長可以輕鬆地跨越基因組的複雜區域,獲得單鹼基解析度的SV斷點結果,並且由於其無GC偏好性,對基因組的覆蓋更加均一,相比於二代測序能夠獲得更高的結構變異檢出率。
  • 搭建基因檢測技術平臺 共繪醫療市場發展藍圖
    本屆論壇由濟南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山東省重大新藥創製大平臺聯合主辦,濟南市生物製藥行業協會、山東艾克韋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上海銳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濟南基因谷創業服務有限公司聯合承辦,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銀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基因慧聯合協辦。
  • 基因圖譜技術VS第三代測序技術,誰是贏家?
    自2015年精準醫學風行全球,基因測序技術開始進入大爆發期­—臨床轉化加快驅動市場打開已是形勢所趨。隨之而來的還有政策的推動和政策的監管。另外,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也是推動市場逐漸成熟的必要條件。 sanger測序,其測序成本高,通量低等方面的缺點,嚴重影響了其真正大規模的應用。二代測序,簡稱NGS,較Sanger測序有了巨大的突破,也稱之為高通量測序。
  • 基因測序:講治癌症的故事、資本蜂擁而入,但還遠不是投資泡沫-虎嗅網
    、希匹吉生物、吉凱基因、百世嘉、派航生物、思路迪、銳翌生物、惠研生物、嘉因生物、允英醫療、虹舜生物、捷易生物、祥音生物、伯豪生物、千年基因、博大威康、易基因、海普洛斯、瀚海基因、裕策生物、藍圖基因、普元科技、早知道科技、英馬諾生物、恆創基因、瑞奧康晨、華因康、達安基因、拓普基因、基準醫療、銳博生物、燃石科技、基迪奧生物、永諾生物、坤圖生物、美格生物、金域檢驗、瑞科基因、賽哲生物、洪祥生物、貝達藥業、
  • 2020年全球及中國基因測序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 未來國內市場...
    一般來說,根據原理的不同,測序技術的發展大致可劃分為第一代測序、第二代測序、第三代測序、第四代測序4個歷史階段。由於四代測序技術各有優缺點,應用的領域也不盡相同,因此第一代測序技術仍未被淘汰,目前的測序市場是四代測序技術並存的局面。
  • 解碼生命,精準基石—基因測序行業深度報告
    本文所提到的核心基因測序技術是指新一代基因測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又叫「二代測序」或「高通量測序」),其作為一種劃時代的測序技術革命,使基因測序商業化進入臨床應用成為可能,並有效解決了傳統醫學的痛點(由「同病同治」到「同病異治」),奠定了未來精準醫療的基石;同時二代測序在近年已發展較為成熟的IVD領域呈現出突出的比較優勢,逐步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新方向和增長驅動力
  • 【安捷倫】鑑定新型冠狀病毒,宏基因組二代測序(mNGS)技術十分關鍵!
    2 月 3 日,Nature 在線發布了復旦大學張永振教授團隊的一項重要研究成果,該團隊對患者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進行了宏基因組二代測序(mNGS),鑑定出了一種新型冠狀病毒,並發現該病毒基因組與蝙蝠體內發現的 SARS 樣冠狀病毒基因組有 89.1% 的相似性[1]。
  • 微陣列與二代測序技術
    微陣列與二代測序技術:先進的遺傳學診斷工具在婦產科中的應用
  • 測序原理-------一代測序、二代測序、三代測序
    第一代測序平臺也是基於Sanger法發展起來的,不過更加智能,功能更加多樣化。下圖為第一代測序儀ABI 3730,基於雙脫氧核苷酸終止法),雖然相比二代測序,一代測序通量較低,但是其準確度是非常高的,許多文獻將Sanger測序結果當做黃金標準。
  • 華大基因二代基因測序在病原體快檢方面的技術新應用
    在此之前,從2014年起,協和醫院神經科與華大基因研究院合作,在國內首先開展腦脊液二代測序研究,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的病原體篩查。關鴻志教授正擔任此項目的負責人。他提出建議:試試使用二代基因測序技術進行的病原快檢。  6月22日下午,天津華大基因交付病原組收到了患者腦脊液樣本。
  • 基因測序市場百舸爭流 諾禾致源成績斐然
    諾禾致源三大馬車 並駕齊驅,助力行業發展作為目前國內基因測序領域的佼佼者,諾禾致源的業務覆蓋生命科學基礎科研服務、醫學研究與技術服務、建庫測序平臺服務,為全球研究型大學、科研院所、醫院、醫藥研發企業、農業企業等提供基因測序、質譜分析和生物信息技術支持等服務。
  • 2015年基因測序領域產業格局分析
    第三代DNA技術(TGS)以PacBio公司的SMRT和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的納米孔單分子測序技術為代表,測序過程無需進行PCR擴增。二代測序在5-10年內仍然是基因測序的主流方法二代測序技術憑藉其高通量、低成本和高準確度取代第一代測序技術成為測序市場的主流。
  • 解碼生命,精準基石—基因測序行業報告-下
    1)、無創產前診斷(NIPT)NIPT即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無創基因檢測,是一種基於大規模平行基因組測序技術的高科技檢測手段。這種檢測只需抽取孕婦少量外周血,通過高通量二代測序技術平臺測序,並對測序結果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即可判斷胎兒是否患染色體非整倍體疾病。該技術是國際人類基因組學研究成果被成功孵化的應用技術之一,歐美臨床應用方面相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