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卡姆剃刀」:精簡生活與精神世界

2021-01-08 金汐筆談

信息,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一直是稀缺資源。然而自20世紀開始,信息變得膨脹,到如今已經是爆炸狀態,只要打開手機、電腦、電視,就有源源不斷的信息湧入,令人應接不暇。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平日刷手機,只要拿起來就無法放下,信息越刷越多,媒體、公眾號、微博……生活裡充斥著各類信息,直到完全塞滿腦袋。

過於龐雜的信息會給人的精神世界帶來嚴重的影響,令人茫然、焦慮、無所適從……

中世紀哲學家威廉·奧卡姆的「奧卡姆剃刀」,有助於精簡人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1

「奧卡姆剃刀」本是擁護唯名論的威廉·奧卡姆反駁唯實論的思想武器。

近代哲學爭論的主要派別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而中世紀哲學的兩大對立陣營是唯名論和唯實論。

「名」與「實」說的是共相與殊相。共相與殊相這兩個概念有點類似於一般與特殊的關係。

共相,「共同」的存在,英文的詞義是「普遍的」(universal),指一類成員共有的東西。很多抽象的特徵,例如勇敢、美等等,就是共相。語言裡很多的動詞和形容詞,都屬於共相。而殊相,則是「特殊」的存在(particular),是指部分的,有限的事物,而不是全部事物,是某一類或者某一種的單一個體,而殊相所共有的屬性,是共相。例如,人是共相,而具體的張三、李四,則是殊相。

在西方哲學史上,柏拉圖的「理念」可以說是最早的共相,在柏拉圖那裡,殊相因為分有了共相(理念)而存在。

唯實論和唯名論都承認共相和殊相的存在,爭論的焦點在於,共相到底是獨立存在的實體還是僅存在於思想之中呢?例如,人們都有「美」這個概念,那麼到底有沒有一個抽象的實體「美」存在呢?如果有,那這個實體的「美」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如果是無形的,人又是怎麼認識到「美」的呢?

可以看出,兩個派別爭論的焦點其實是認識的問題。直到幾百年之後,笛卡爾提出「我思故我在」讓哲學轉向研究人的認識,才結束了這種爭論。

但結束方式不是解決了問題,而是以一個更基本的問題替代了這個問題。

笛卡爾表示,如果連人怎麼認識世界都沒搞清楚,爭論有沒有共相的實體,怎麼認識共相,是不會有結果的。

但這不能說明二者的爭論毫無意義,哲學就是由此發展的,而在爭論中出現的一些思想,直到今天都具有啟發意義。

2

唯實論認為,共相是獨立於心靈的客觀實在,在個體上體現出來。而唯名論則認為,共相只是一個通名,並非客觀實在,只是一種語言約定的功能。

兩派爭論到後期,大多數都持有溫和的觀點,不完全否認另一方的存在。例如經院哲學集大成者託馬斯·阿奎那,就是溫和的唯識論,認為共相先於殊相,是一種普遍概念。而鄧斯·司各脫則認為,殊相更重要,認識就源於感覺,殊相先於共相,先認識了殊相才能認識共相。

據傳說威廉·奧卡姆當過司各脫的學生,受唯名論影響很深。

奧卡姆認為,殊相作為可感之物是獨立的,共相只是人們設想出來的一種東西。

在奧卡姆那裡,唯實論只是在具體的殊相之外在觀念中再設置一個實體(共相),而共相本身既沒有實際存在的本體,也沒有對應的具體事物。唯實論承認共相,就是把這些抽象的觀念實體化,由此假設出各種荒謬的概念。

於是,奧卡姆主張,「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這就是著名的奧卡姆剃刀。

按照奧卡姆剃刀的原則,「本質」「實體形式」這些都應該被拋棄,不必要的共相也不應存在,共相只在上帝造人的時候存在,而對於人來說,只具有關於殊相的知識就夠了。

奧卡姆剃刀不只在哲學上影響很大,在經濟學、管理學上都得以廣泛運用,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在生活裡運用奧卡姆剃刀也是大有裨益。

例如,對於身邊龐雜的信息,新媒體公眾號標題總是以《你不能不知道的XXX》,或者《你必須馬上知道的XXX》來彰顯閱讀這篇文章的緊迫性,然而對於讀者來說,裡面的內容實際上更多是《你不需要知道的……》。

因為那些內容距離自己太遙遠,像微博上的熱搜名人,遠得像看不見的星星,雖然耀眼,但對自己的生活毫無影響。還有那些增加心理負擔和焦慮的文章,試問讀完了這些「不可不知道」「必須掌握的」的文章之後,真的就「知道」了,「掌握」了嗎?

那些所謂的「知道」和「掌握」,只是奧卡姆意義上的在自己精神裡增設的「實體」,毫無意義。

3

大道至簡。

我們總把自己的人生安排得很滿,從早到晚上班加班忙不停,下班之後的時間也被開會、應酬填滿。

的確,在舞臺中央閃耀的感覺很好,享受聚光燈的熱度,閃光燈的炫目。

然而時間久了,炫目的燈光也會把人烤焦,而忽略了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東西。

奧卡姆剃刀的明智之處在於,時刻提醒人們,哪些是真正需要的,哪些則是附加的。

例如在購物的時候,審視一下自己到底是需要這個東西本身(實際的實體),還是需要購買這個行為的刺激,或者這個東西背後的附加值(身份、快感、地位等等虛設的實體)?

經由奧卡姆剃刀剔除後剩下的問題,就是體察自己的情緒,聆聽內心的聲音:是什麼讓我焦慮、痛苦?為什麼?又是什麼讓我激動、興奮?我真正想要什麼?

剔除這些,人回歸了內心的嬰兒狀態。

老子在《道德經》裡特別推崇嬰兒,「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嬰兒有怎樣的特點呢?

簡單而單純。

在一個盛大的宴會裡,桌子上堆滿了禮物,客廳裡響著音樂,人們觥籌交錯,三五成群聊著家常。

似乎一切都很好,在歡樂的氣氛中,嬰兒卻狂哭不止。

解決的方式很簡單,讓嬰兒遠離人群,放到安靜的房間,拉上窗簾。

對於嬰兒來說,來賓、禮物、音樂、美食、燈光,一切都是負擔,而只有寧靜的睡眠才是它想要的。

每個人心裡都保留著自己的嬰兒狀態,在精神世界充滿了太多的東西的時候,總有種煩躁、喘不過氣的感覺,這就是人內心的嬰兒在呼喚:該剔除那些自己增設的東西,關燈休息了。

相關焦點

  • 奧卡姆剃刀的效力
    「奧卡姆的剃刀」是一個經常被引用的思維法則,今天好像人人都在揮舞著這把剃刀,不管是物理學家、生物學家還是政策制定者。>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說:奧卡姆曾為不見於他本人著作中的一句格言而享有盛名,但這句格言卻獲得了「奧卡姆的剃刀」這一稱號。
  • 林峰拿起了奧卡姆剃刀
    文/旭輝控股總裁 林峰房地產行業正進入一個小寒冰期,這是一個少數人才能生存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堅持長期主義的時代,這是一個需用奧卡姆剃刀來精簡聚焦、減耗提效的時代。01當灰犀牛遇上黑天鵝這兩年在行業宏觀調控的灰犀牛衝擊下,今年又遇上疫情的黑天鵝,房地產行業面臨到20年來未有之環境考驗。
  • 奧卡姆剃刀定律:複雜的問題可以簡單化
    傑克·韋爾奇的管理思想中有一條非常著名的論斷,那就是「成功屬於精簡敏捷的組織」。他認為企業不必複雜化,對他來說,使事情保持簡單是商業活動的要旨之一。他說,他的目標是「將我們在GE所做的一切事情、所製造的一切東西『去複雜化』」。奧卡剃刀原理,向我們傳遞「簡單與高效」的法則、理念和意識。愛因斯坦說:「如果你不能改變舊有的思維方式,你也就不能改變自己當前的生活狀況」。
  • 奧卡姆剃刀
    事實上,只有前兩種形式見於他現存的著作中,而第三種形式則由後來的一位學者撰寫。威廉使用這個原理證明了許多結論,包括「通過思辨不能得出上帝存在的結論」。這使他不受羅馬教皇的歡迎。  許多科學家接受或者(獨立的)提出了奧卡姆剃刀原理,例如萊布尼茲的「不可觀測事物的同一性原理」和牛頓提出的一個原則:如果某一原因既真又足以解釋自然事物的特性,則我們不應當接受比這更多的原因。
  • 經濟和生活中非常有效的奧卡姆剃刀
    有些朋友可能不知道,奧卡姆剃刀是什麼意思,我先簡單說一下奧卡姆剃刀的大致意思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就是簡單有效。可以理解為,如果能用較少的東西做好的的事情,不要浪費較多的東西去做同樣的事情。這就是科學界大名鼎鼎的奧卡姆剃刀,比較類似於最小作用量。以上解釋只是樸素,簡單的理解。
  • 對奧卡姆剃刀理論和小草的思考
    一位生活在黑暗的歐洲中世紀的天主教教士,威廉,在600多年前提出了一種至今仍廣為流傳的極簡哲學: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這就是西方非常著名的奧卡姆剃刀理論。用更通俗點兒的話來說,威廉想表達的意思是:最簡單的,就是最接近真相的,最正確的,最有價值和最有力量的,最高效的,最美的……世界上有很多巨人都對奧卡姆剃刀理論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也因此在實踐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奧卡姆剃刀理論是西方哲學的精華之一,是西方社會從本質上理解大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一把利刃。
  • 科學界的名刀-奧卡姆的剃刀
    奧卡姆「奧卡姆的剃刀」是於14世紀由奧卡姆提出的,該原理通常表述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其中,「剃刀」的含義就在於剪除一個理論模型中那些不必要的假設或參量,或者是從兩個處於競爭地位、結論相同的理論模型中,選擇那個形式或結構更簡單的模型。
  • 奧卡姆剃刀不是「剃鬚刀」
    實際上,在自媒體上就活躍著一位以「奧卡姆剃刀」為網名的網絡科普達人,他本名張弛,是科學松鼠會會員,通信領域的科普專家,也是微博籤約自媒體,2020年初又在今日頭條上多次現身講科普。
  • 奧卡姆剃刀法則
    和許多14世紀的宗教團體一樣,方濟各會的總部設在牛津,它為牛津大學的在校生提供了住所。威廉是一名主修神學的牛津學生,儘管沒有畢業,他後來還是成了中世紀最主要的思想家之一,對物理學、神學、邏輯學和哲學都作出了巨大貢獻。他最著名的思想是奧卡姆剃刀法則,即主張最簡單的解釋通常是最好的解釋。「剃刀」一詞比喻我們可以把一個理論中糾纏複雜的部分像鬍子一樣「剃除」,只留下最簡單的解釋。
  • 奧卡姆剃刀定律
    ■管理速遞  在管理學領域,重要的事實是百人法則,即很多國際集團公司的總部不超過100名職員,這種人少高效率的組織結構,不能排除根植於西方文化領域中的奧卡姆剃刀作用。  什麼是 奧卡姆 剃刀?
  • 奧卡姆剃刀原理
    奧卡姆剃刀原理(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稱「奧康的剃刀」。
  • 奧卡姆剃刀原理(簡單有效原理)
    至少,奧卡姆剃刀原則飽含著豐富的情感:決策前對每種解釋都喜愛有加;決策時要忍痛割愛;決策後依然戀戀不捨。個別人為了排除異己,苦於沒有藉口,就在科學典籍搜索,找到奧卡姆剃刀後就用來作為「殺人的屠刀」。這種做法是對奧卡姆剃刀原則最大的玷汙。
  • 奧卡姆剃刀思維:簡單成就高效
    奧卡姆剃刀原則,即「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且看文章介紹其在產品設計、工作、生活中的運用吧。前面我們提到了「奧卡姆剃刀」原則,那究竟什麼是「奧卡姆剃刀」呢?一、「奧卡姆剃刀」(Ockham’s Razor)又稱「奧康的剃刀」,它由14世紀英格蘭的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約1285年至1349年)提出的。
  • 保持簡單——奧卡姆剃刀原理
    這則小故事蘊含著一個重要的原理—奧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Razor)又稱「奧康的剃刀」。奧卡姆剃刀定律,是由14世紀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Occam,約1285年至1349年)提出。
  • 一切理論之母:奧卡姆的剃刀
    奧卡姆剃刀以結果為導向,始終追尋高效簡潔的方法,600多年來,這一原理在科學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奧卡姆剃刀已經成為重要的科學思維理念。1 哲學領域的奧卡姆剃刀在哲學領域,邏輯經驗主義的要義也是人類認識的「思維的經濟性」,思維是用最經濟的方式來思考和表達客觀世界,因果性只是思維的一種節約方式,物理學的公式也是這種經濟性的具體實現,而形上學的體系是無法證實的同語反覆,形上學體系的關鍵是不要自相矛盾,在邏輯經驗主義裡,形上學被剔除出哲學。
  • Laws of UX - 奧卡姆剃刀定律
    之前我們依次聊了費茲定律、席克定律、雅各布定律、米勒定律,以及格式塔理論的三大基礎原則,包括蘊涵律、接近律、相似律;今天來看名字很酷的奧卡姆剃刀定律。新開微內容系列,Laws of UX,用戶體驗(設計)定律,由Lawsofux.com整理,每期一句話簡述相關定律或設計原則,附送漂亮的海報卡片。
  • 騙子的剋星:奧卡姆剃刀
    它就是那把小小剃刀,名字叫做奧卡姆。01 奧卡姆剃刀14世紀時,歐洲學者忙於「口遁」,把研究「似是而非」的東西當作智慧象徵。例如:黑色的白傘是否存在?上帝的噴嚏還是哈欠導致了電閃雷鳴?不是張三、也不是李四的人本身是否存在?
  • 區塊鏈的奧卡姆剃刀在什麼地方
    打開APP 區塊鏈的奧卡姆剃刀在什麼地方 BM 發表於 2019-12-09 09:13:46 根據奧卡姆剃刀原則,最好的解決方案應該是最簡單的方案
  • 奧卡姆剃刀和貝葉斯估計
    奧卡姆剃刀奧卡姆剃刀(Occam’s Razor),是由14世紀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提出的一個解決問題的法則
  • 奧卡姆剃刀:讓事情回歸簡單
    支持我做這些決策的背後原因只有一個——奧卡姆剃刀原理。奧卡姆剃刀原理奧卡姆剃刀原理,是指如無必要,勿增實體(Entities should not be multiplied unnecessarily),即「簡單有效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