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車身為何高不可攀?車叔帶你看清本質!

2020-12-06 車叔說車AR

近年來,車輛製造工藝流程中,我們常聽到「碳纖維」這一材料,它究竟是個啥,為什麼車身架構能用,車身包圍、尾翼也會用,甚至後視鏡材料也有用碳纖維的?

碳纖維是一種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強度、高模量的新型纖維材料,也是一種力學性能優異的新型材料,廣泛用於軍用飛機、太空飛行器、醫療衛生、休閒體育用品中。隨著新材料、新技術的出現,汽車領域也開始廣泛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它不僅可以帶來輕量化的車身,還能起到環保的功效。不過,碳纖維車型可是「高不可攀」哦,接下來,車叔帶大家一起看看它為何高高在上?

碳纖維的使用,會讓愛車身輕如燕

碳纖維既有碳材料硬的固有特性,又有碳纖維柔的加工特性。這樣外柔內剛的 「材料之王」在汽車領域最早是運用在F1賽車上,現如今在民用車上也已經開始使用了。碳纖維複合材料重量比鋼輕四分之三,比鋁輕三分之一,在汽車上運用的直接效果就是汽車輕量化。

碳纖維複合材料具有極佳的吸收率,可以達到鋼的六七倍、鋁的三四倍,可以讓車輛駕駛更加穩定安全。

不僅如此,碳纖維還會給你帶來極高的舒適度。碳纖維柔軟拉伸性能很好,可以對整車的靜謐性有很好的提升。碳纖維不會腐蝕和生鏽,可以延長汽車部件的壽命。另外,碳纖維複合材料的設計性比較強,更易於車身開發的平臺化、模塊化、集成化,可以減少工裝投入以及開發周期。最重要的是,在新能源的研發中,碳纖維的應用可以節約衝壓、焊裝生產線以及模具的投入,還可以節約電池的佔用空間。不過,碳纖維也有缺點,那就是抗氧化性不好,使用壽命不及傳統材質,一旦發生剮蹭,很難修復,甚至要進行更換,成本比較高昂。

碳纖維車型「高」不可攀,讓低端車型無法企及

高端汽車品牌很早就開始了碳纖維材料的運用,但是因為成本和技術的問題,廣泛的普及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碳纖維為何只見於高端車型?因為碳纖維的加工工藝複雜,需要採用熱壓罐,真空導入等工藝,生產效率低,生產周期長、產品造價高,無法大批量規模化生產。

最關鍵的就是成本高昂,碳纖維的材料價格是金屬價格的數倍,這也就制約了汽車領域對其使用的範圍,更是讓低端車型不敢奢望,這就是車叔說的高不可攀。另外,相關的設計人才也很短缺。綜合來看,碳纖維從基礎研發、產品設計、生產工藝選擇,到汽車零件的生產是一個龐大的流程體系,這會給汽車行業的某些車企帶來壓力,因此很多車企都會避而遠之。當然,那些「大戶」人家除外。

(寶馬i3以及i8)

在碳纖維車輛製造領域中最有話語權的車企就是寶馬,為了實現量產電動車的理想,寶馬投入了6億歐元,在德國的萊比錫建立了碳纖維車體生產線,打造出了全世界首座大量生產的碳纖維工廠。在2014年的日內瓦車展中,純電動寶馬i3亮相,使用了大量的創新技術,乘員艙內運用了大量的碳纖維元素,讓人耳目一新,成為了碳纖維在量產汽車上使用的裡程碑,很大程度彌補了電池帶來的重量弊端,不僅讓該車百公裡加速時間少於7秒,還獲得了更多的電池空間和續航裡程。後來,寶馬推出了i8、i7車型,並宣布在7系推廣使用碳纖維及複合材料,不再只追求碳纖維的視覺效應,而是體現碳纖維的本質優良特性。

除了寶馬公司之外,在豐田的首款量產氫燃料電池車Mirai也能看到碳纖維的影子,這款車的碳纖維用量達到了40-50kg,但是價格卻只有30幾萬,這對於新能源車領域來說,又是一大突破。

看完國外的車企,我們再來看看國內,在自主品牌中,能夠運用碳纖維車身的車型少之又少,但也有些敢於創新的車企實現了突破。

前途汽車旗下的首款車型前途K50的上市,成為了國內首款量產型碳纖維汽車。這是一款純電動的雙門跑車,除僅有234kg的全鋁合金框架式車身結構,它的車身覆蓋件幾乎全部採用碳纖維材質,全車共使用了29個碳纖維複合材料零部件,總重量只有46.7公斤,補貼後的售價為68.68萬。據悉,長安的C365車型也會成為國內碳纖維的先行者,這款車是長安首款接近碳纖維車身的汽車,主要用於與碳纖維相關性能數據搜集和各種試驗研究工作。

車叔有話說

對於碳纖維的普及,現在看來還是有點遙不可及,畢竟一個小小部件都價格不菲,讓大部分車企和消費者都覺得高不可攀。只能說,當技術以及成本的壁壘被打破的那一天,碳纖維車型才能走下高地,車叔和大家一樣,期盼著那一天能早點到來。

相關焦點

  • 全鋁車身在這10種材料面前...簡直弱爆了!|碳纖維|鋁合金|內飾|...
    為了保證車身剛性,汽車都會使用金屬來打造車身。但由於汽車體積相對較大的關係,廠家通常會在普通民用車上使用鋼材來控制成本。而對於一些對價格不敏感的豪車來說,則會使用單位重量更輕、製造成本更高的鋁材。不過,要是跟接下來出場的這10種車用材料相比,鋁合金可真是弱爆了!
  • 碳纖維車車身有一戰之力 外企進行碰撞試驗
    據外媒報導,沃爾沃汽車集團((Volvo Car Group))旗下獨立高性能電氣化品牌Polestar首次對其進行了碰撞試驗,證明了碳纖維車身能夠安全可靠地應對正面撞擊事故。碳纖維車車身有一戰之力 外企進行碰撞試驗(圖片來自汽車科技)Polestar 1驗證原型車是首款量產Polestar 1系列的一部分,其以50公裡/小時的速度被推進到固定障礙物,模擬正面碰撞。大部分碰撞衝擊力被該車的碰撞結構吸收,剩餘衝擊力通過車身結構的碳纖維車身板得以減輕,而且車身結構保持剛性,在碰撞後也沒有出現彎曲或錯誤的跡象。
  • 碳纖維車身無需遮擋,福特GT發布液態碳纖維版
    如你所見,這款GT的輕量化車身上完全沒有噴塗色漆,儘管我們知道普通版的GT也是碳纖維打造的車身,但是這次,福特不想遮遮掩掩了,因為碳纖維帶來的不僅僅是那特殊的紋理,而且帶來的是極致的性能體現。2020款福特GT既然推出了碳纖維特別版,碳纖維輪轂也自然成為了標配。
  • Polestar 1樣車接受碰撞測試 碳纖維車身表現出色
    事實上,Polestar 1 的試驗樣車已經開始生產,該公司也正在用組裝好的樣車進行碰撞c測試。這也是沃爾沃和Polestar首次試用碳纖維增強聚合物車身,並將其置於真實的碰撞情況之下進行研究。與標準的鋼製車身相比,碳纖維通過破碎和破裂來抵消撞擊帶來的能量,因此這需要全新的工程技術,並注重於材料在撞擊過程中對極大衝擊力的反應方式。
  • 碳纖維車身的優缺點
    【太平洋汽車網】碳纖維車身的優點是其剛性強度比較大,質地堅硬不容易變形,而且碳纖維車身的自重比較小,可以進一步降低汽車的油耗,但是碳纖維車身的缺點也比較明顯,那就是造價比較高昂,一旦被破壞則不能進行修復。
  • 限量77臺,價格超百萬美元,全碳纖維覆蓋車身的保時捷你見過嗎?
    如果不計成本地追求極致的輕量化,全碳纖維的車身將會是最好的選擇,但是高昂的製造成本讓它一般不會出現在我們的民用量產車上,即便是法拉利和蘭博基尼。但是對於一些特別稀有的限量款車型,也許可以這樣一試。或許你可以這樣理解,935的問世也許是保時捷用來紀念935/78賽車的光輝歷史。僅僅77臺的發售量讓935變得極其稀有,價格自然也是高不可攀。動力來自於911 GT2 RS保時捷935的動力來自於旗艦跑車911 GT2 RS,最大功率515 kw,峰值扭矩750牛·米,搭配一臺七速雙離合器自動變速箱,後輪驅動。在復古的外觀下也有不俗的動力體驗。
  • 5000塊讓你搞定全車碳纖維!
    如此懸殊的差價可能會讓消費者產生一個疑問:我買到的究竟是不是真的碳纖維?在我看來,這些商品完全有可能是真的。5000塊,我可以不單單讓你擁有碳纖維機蓋,還能搞定一個全碳纖維車身!實際上,現在所有參賽的FSAE賽車,都使用了碳纖維車身。如果你拿改裝廠的眼光來看,覺得太土豪了。但在我們專業賽車研發工程從業人員看來都是小case。現在來聽我給你算算看~
  • 現在的碳纖維車身到底有哪些好處,又有哪些缺點呢?
    「虹之間i」給大家分析一下現在的碳纖維車身到底有哪些好處,又有哪些缺點呢?碳纖維不是什麼新型材料,但是目前在汽車上的應用也不太多,更多的情況是人們在汽車外殼貼上仿碳纖維貼膜。目前的碳纖維車身主要還是用於高端汽車以及賽道汽車上面,典型的就是寶馬的i3就用的是全碳纖維的車身,另外很多方程式賽車為了減重也有大量的部件用了碳纖維的材料。就目前而言,碳纖維的成本對於應用碳纖維是一個較大的限制。下面說一下碳纖維車身的好處。碳纖維是一種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強度、高模量的纖維。它是由片狀石墨微晶等有機纖維沿纖維軸向方向堆砌而成,經碳化及石墨化處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
  • 防彈級碳纖維車身+48V電路+1200W太陽能,兩百多萬的戴德房車真香
    車內駕駛區也配備了空氣減震主副駕駛座椅,乘坐舒適感大大提高;主副安全氣囊讓出行更放心;多功能方向盤、ESP9.0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原裝胎壓監測、定速續航、電動加熱後視鏡的配置讓整車的乘駕感更佳。最值得一提的是,全新款戴德E途 Pro Max房車牆體是用防彈級第四代五明治碳纖維車身。據了解碳纖維最大的優點是其輕量化和硬度,碳纖維結構強度是玻璃鋼的10倍,是鋼材的7倍,而重量只有玻璃鋼的40%,不到鋼材的四分之一,可以說真正是目前"輕量化"的完美材料!
  • Polestar 1成功進行碰撞試驗 證明碳纖維車身有足夠強度應對碰撞...
    據Polestar官網報導,作為Polestar 1車型研發的一部分,沃爾沃汽車集團旗下獨立高性能電氣化品牌Polestar首次對其進行了碰撞試驗,並且也是沃爾沃汽車集團首次在實際碰撞情況下評估Polestar 1碳纖維增強聚合物車身
  • 土豪們的「大玩具」,全碳纖維車身+ 五缸發動機,百公裡2.5s
    土豪們的又一「大玩具」,全碳纖維車身+ 五缸發動機,百公裡2.5s超跑那種優雅迷人的車身,極致的加速以及高昂的價格,就註定不會成為像轎車或SUV那樣大眾化的車型。也正是因為「小眾」,超跑無論行駛到哪裡,都是眾多矚目的焦點。而咱們今天要說的KTM X-BOW GTX,它更是稀有。
  • 一款全碳纖維車身的車到底是什麼樣子!
    Senna的每一個車身覆蓋件都是由碳纖維製成的,以致於將車身控制在1198公斤,這使得Senna成為自邁凱倫F1以來最輕的麥拿輪公路跑車。沒錯,你可以把Senna開到街上,儘管邁凱倫說Senna是一輛合法的公路跑車。塞納的真正目的是「成為麥拿輪最暴力的公路跑車」,重點應該是賽道性能。
  • 車叔也不例外!
    請原諒車叔裝了一把X,車叔課堂今天要說說車友患的OCD。所謂的OCD就是Obsessive-compulsive neurosis的簡拼,中文為強迫症。在如今的「病」態社會裡,什麼習慣都要加一個「病」或者「癌」字,如糾結的一類人被稱為「糾結病晚期」,極其懶惰的人被稱為:「懶癌」。而在開車過程中,無論是新司機還是老司機,也可能都會犯一些「病」,如開車強迫症,車叔經調查後發現OCD現象很普遍。
  • 揭秘碳纖維材料的本質
    的而另一種,則是用於民用領域的低成本碳纖維。它們雖同為「碳纖維」,但實則製作工藝與穩定性標準並不相同。所以大多數單打著碳纖維「黑科技」的旗號,卻弱化其背後的差異性,只是一種商家慣用的營銷手段而易,這其實並不足為奇。
  • 賽迪專稿 | 石墨烯增強碳纖維在汽車輕量化領域應用需注意三個問題
    目前,石墨烯增強型碳纖維在汽車輕量化領域應用還存在一定問題。一是在整車設計中無法兼顧質量最輕和車身扭轉剛度、碰撞吸能、最大碰撞力等指標要求,造成設計不合理。如石墨烯增強型碳纖維材料表面的溝槽和缺陷仍然存在,會造成側護板防撞性能的降低,多數車企製備側護板時,更傾向於採用同等體積下重量更大的高強度鋼或鋁合金材料。
  • 新能源車「不能承受之重」:跑車用的碳纖維正在走向民用車
    刷新紐北圈速記錄的蔚來汽車EP9,因使用了碳纖維座艙倍受關注,此後發布的民用量產車ES8雖然暫時採用鋁合金車身方案,但蔚來汽車CEO李斌曾公開表示「下一代產品將繼續引入碳纖維材料」。無獨有偶,奇點汽車創始人沈海寅持類似看法,「鋁合金終究還是金屬,對於車重的改善有限,其第二代車型當中同樣將引入碳纖維部件。」
  • 波蘭改裝廠打造 全車內外碳纖維 梅賽德斯-奔馳 X-Class特別版
    該車在普通車型的基礎上加裝了外觀/內飾套件,並採用大量碳纖維。X-Class特別版整體以綠色為主,並且加入了從車頭延伸到車尾的白色拉花。前臉黑色進氣格柵內部採用很特別的直列式中網,上下排列延伸至奔馳LOGO。車身材料均採用碳纖維,發動機蓋外側、前保險槓、外後視鏡蓋加入了黑色塗裝。該車輪拱進行了加寬以便配合更寬的輪胎,同時採用了燻黑色多幅式輪轂。
  • | 細說車身穩定控制...
    問磚叔!最近去4S店看過不少車,銷售顧問經常提到他們的車子帶車身穩定控制,但它們的叫法又各式各樣,有叫ESP、有叫VSC、還有叫ESC的。我都有點蒙了,這些東西究竟是不是一樣的作用?另外,這種系統真的有他們說的那麼神奇嗎? 答的確!對於不是專門研究汽車的人來說,汽車配置中的各種英文縮寫的確很容易讓人凌亂。
  • CFRP在汽車車身上的應用與研究
    碳纖維複合材料的加工是一種手工加工工藝,且由於周期時間長,材料昂貴,因此多用於賽車、跑車或研究。奧迪通過R8 GT概念詮釋了改進方法,提高了在車身區域應用碳纖維複合材料方面的認知。該車將平面碳纖維複合材料集成在現有的型材結構中,並努力使白車身的質量再減輕10%以上,如圖1所示。
  • 帶你認識碳纖維自行車,
    ,碳纖維車架和輪組可以用多久?那麼究竟什麼是碳纖維呢?他的強度到底有多好呢?今天我就帶領各位車友認識碳纖維。河北山地隊有幾輛CFRP架的車就是出現了 可見裂紋,而仍保有大部分強度,這就大大提高了騎乘的安全性。原因:增強纖維較細,缺陷少。基體塑性好,可以抑制裂紋發展。當然由於屬於前沿材料,技術工 藝,品控,還不成熟,還有待實踐的檢驗